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在路上 > 在路上第7部分阅读

在路上第7部分阅读

的命运攥着一把汗,或者暗暗地祈祷厄运降临到对手的头上。可惜这两种情况到目前还没有出现。就在几分钟前,三个北京兴仁的进攻队员和前后参差布防的六个新时代的防守队员都集中到禁区前沿这一小段距离上,在他们的左右两翼,就是防守的空白区,要是这个时间有一个北京兴仁的队员从边路包抄接应的话,那就很有可能在新时代的防线上扯出一个破绽,并且有机会形成实质性的威胁……

    可北京兴仁的队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没有一个人从两翼上去接应,他们在向前的跑动中还在继续朝中路靠拢,这实际上是帮助新时代的防线变得更加紧凑,也更有层次,然后这次中路强行进攻就被新时代顺顺当当地瓦解了。

    危险暂时解除了。郑昌盛满意地靠在座位的靠背上。他不禁瞟了一眼不远处的对手,北京兴仁的主教练也正一脸懊丧地望向他。两位主教练的目光碰到了一起,脸上都不由自主地浮出一丝无奈的苦笑。

    他们俩认识,是从青年时代起就很熟悉的队友和朋友。

    但是现在还不是叙旧的时候,从对手身上捞到三分,无疑是他们眼下共同的想法,所以郑昌盛的注意力马上就回到赛场上。

    他还是寻思不出一个可靠的办法来决定比赛的进程。就在昨天上午的赛前预备会上,他还专门给队员详细分析了习惯的进攻路线,仔细剖析了对手的特点,并且为这场比赛制订了一系列的应对办法。可比赛一开始,他就发现这个预备会议纯粹是白白浪费时间,对手的情况和比赛录象里的反映出来的情况完全是两码事不说,自己的队员上场之后也根本没把自己布置的战术打法贯彻出来,完全象一群没头苍蝇一般在场上乱冲乱撞。

    他又看了一眼场上的情势,在心里纠正了自己的看法。

    球场上是两群没头苍蝇,而他们都在追逐着那团时常在空中飞翔的黑白色肥肉。

    随着时间的流逝,新时代渐渐被对手遏制住了。在场面上他们开始处于下风,反击的速度和质量都不如刚才,反击时的决心也没有坚决。后卫线更保守一些,他们不再盲目地前压,而是谨慎地保持着队型。在郑昌盛还没有做出战术调整之前,新时代的后卫们就能做到这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作为防线领衔人物的关铭山还是有点水平。

    郑昌盛叹了一口气。他自己都不知道,这是这场比赛里他第几次叹息了。在这样的高温天气里踢球对体能的要求更高,自己的队员平均年龄已经接近三十岁,实在没有体力把如此强度的比赛坚持到底。更要命的是,这实际上就是宣布对手已经用年龄上的优势宣布了对比赛的控制,接下来的二十多分钟更难熬了。

    他探过身去和戴振国说了两句,然后助理教练就站起来,招呼伸长了两腿看比赛的高劲松准备一下,他自己去找第四裁判官说换人事宜。

    “新时代球队,八号下,十二号上。”

    在上场之前,高劲松刚刚在另外一个助理教练的指导下和两个队友做过热身,浑身的关节和肌肉已经活动开,所以他马上就全身心地投入了比赛。

    他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渴望过比赛……

    是的,他从来都渴望比赛,渴望皮球在自己脚下顺溜地划动时的感觉,喜欢用脚和腿来感觉皮球和草皮以及地面的摩擦时产生的阻力,更喜欢传球时让皮球依照自己脚上的力量来控制它的速度和路线,让它落在自己希望投放的地点,或者无声无息地成为一连串浪头中不起眼的一个浪花,或者让它成为最后一击前致命的铺垫。当然,他最喜欢的是让比赛随着自己的呼吸和心跳而有规律地延续,不过这只是他埋藏在心底里的愿望,很有可能永远都没有实现的那一天……

    可今天不一样。

    今天能上场比赛,就预示着他伙同张迟他们一伙收黑钱踢假球的事告一段落了,这个事情会成为尘封在记忆最深处的一个阴暗的灰点,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让岁月把它渐渐地磨碎。同时今天的比赛对他和他的队友又无比重要,这场比赛也许是小组赛里他们唯一有把握拿下的一场——北京兴仁同样是两场比赛一分未得,只是因为丢球少而排在新时代前面,况且北京兴仁输掉的两场比赛里对手都不是强队,所以新时代所有球员都盯住了这场比赛取胜之后的奖金……

    体力充沛的高劲松立刻成为球场上无头苍蝇中的一员。好在他虽然没有速度,耐力却在球队里数一数二,再加上他的技术和个人能力也确实过硬,还能打好几个位置,一时间就看见他在中场上下左右乱窜一气,虽然没给对手带来什么威胁,可对手的优势也弱了几分——他在右边路三次下底然后传中都颇有威胁,在中路的两次协助防守也很果断凶狠,对手一时摸不清楚他的底细,也有些怵他。

    不过这些都没能为新时代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好处。体能上的劣势让新时代的队形渐渐地后收,之前的长传高打再也很少看见了,更多的时候这些老队员们都是依赖着经验在踢控制球,或者说他们在消磨着比赛的最后时间——既然获胜无望,那么就接受一场平局吧,哪怕平局的奖金只有一半,和输球比起来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对新时代来说,靠进攻获取胜利是没有希望了,可守住一场平局倒是比较轻松。在密集的防守阵型面前,北京兴仁根本就拿不出什么行之有效的办法来,他们只好围着这个铁桶一般的区域反复试验各种射门。

    第四裁判官在场地边举起一个牌子,上面有个大大的红字。

    补时三分钟。

    还有三分钟就能分奖金了!累得都快断气的新时代队员们互相提醒着鼓励着,咬紧牙关硬扛着;

    奖金是二十万还是四十万就看这三分钟了!同样快喘不上气的北京兴仁队员们急红了眼,连拖后的中卫都已经越过了中圈,只为了节约传球中的那点微不足道的时间;

    一个浪头打在新时代门前,化做泡沫消散了,又一个更高的浪头打在新时代球门前,再化做泡沫消散了……

    两分钟不到的时间北京兴仁接连四次角球,场上球员专注地防守和进攻倒没觉察到什么,可在场下的两队教练和队员却都急出了几身汗,那种忽而浪尖忽而谷底的感觉能把看球的人活生生折腾出毛病来啊。

    禁区里密密匝匝的人群忽然散开了,新时代的守门员两手把皮球揽在胸前,大声斥骂着一个北京兴仁的队员,但是他也不大敢在这个时候拖延时间,在主裁判的目视下,他嘴里咕哝着什么,猛地跑了几步,狠狠一脚就把皮球重重地踹了出去……

    ……终于结束了。一辈子参加了无数次比赛的郑昌盛在心里长长舒了一口气,无比惆怅又带着几分劫后余生的侥幸心理坐回椅子里,他现在可以点燃这支已经揉搓得不成样的烟卷,美美地享受下烟草的香味了。大局已定!他在裤兜里摸着打火机。至于新时代踢平这场比赛到底是不是宣布小组出线的理论希望都化为乌有,还得看这一轮比赛其他场次的具体情况。

    比赛还没结束……

    虽然主裁判频频抬起手腕看时间,可在他吹响终场哨之前,这场比赛就还没结束。

    新时代守门员踢出的球门球划过了大半个场地,这个时候跑得最勤奋的队友都还没越过中线;北京兴仁的拖后中卫轻松地控制住皮球,然后他把他交给跑出禁区的守门员;守门员立刻把皮球踢向中场——兴许他们还有一次进攻的时间,兴许这次进攻就能奏效,然后他们就能高高兴兴地分享那笔丰厚的奖金……

    皮球被踢得很高,却没踢出很远,中圈附近的双方球员接连三次犹如空中接力一般的顶球之后,皮球落到刚刚跨过中线的高劲松面前;

    皮球在地上弹了一下,当它落下来时高劲松已经调整好步频和支撑腿赶到了;

    脚背和皮球碰撞的声音有点闷,坐在看台上荫凉地里不多的几簇人都看见那皮球在空中划出的诡异弧线,他们手里的家用摄象机更是忠实地记录了这一番景象;

    北京兴仁的守门员楞住了。有那么一瞬间,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可他反应过来并且连滚带爬地望球门跑时根本就来不及了,他只能绝望地匍伏在草丛里目送着足球飞进自己把守的大门……

    啊哈!高劲松怒吼着一蹿三尺高,扬着手臂奔向球队的替补席!

    来吧!拥抱我吧!我们赢了!我们胜利了!

    可他跑了两步又狐疑地停下了脚步。他的队友并没有象他想象中那样激动,他们也没有把他扑倒在地,更没有要和他一起庆祝的举动,他们甚至连脚步都没移动,全都定定地站在原地,张大着嘴目瞪口呆;

    同样目瞪口呆的主裁判这才想起来,这个时候该他来主持比赛的。

    哨音和主裁判的手势提醒了所有人……

    高劲松光着脊梁挥舞着球衣,又蹦又跳地躲过一个又一个扑上来想抱住他的队友,一直跑到场地边,一把抱住了象个孩子一般在场地边又跳又唱的老教练——郑指导,这个球是献给您的,是您给了我机会……

    第二章(5)

    当所有人都以为这场比赛将以平局结束时,高劲松用一次超远距离的远射为新时代赢得了俱乐部历史上的第一场胜利。

    直到比赛结束大家都回到更衣室里,队友们还热情地围着高劲松,起劲地盘问着他射门时候到底是怎么想的。他们太想知道他为什么会在刚刚跨过中线就选择射门了,而且,作为右边前卫,他射门时候的位置并不是太好,而且还距离球门那么远……

    高劲松决定这实在是太难解释了。在奔跑中他就观察到北京兴仁的守门员站位太靠前;自己当时在沿着边路跑,可在中路游弋的那个俄罗斯前锋位置并不比自己领先多少,另外一个前锋张迟甚至还没过中线;对手的边后卫已经向自己的前进路线回撤靠拢了;裁判员肯定在频频抬起手腕看时间……所有这些都让他着急,同时也让他拿定主意,假如他把皮球控制住的话,他必须在第一时间射门,不然终场哨随时都可能响起来。

    但是他没法把这些观察到的事都说出来,那个瞬息间作出的判断更不能拿出来卖弄,他只好说:“我怕主裁判吹哨结束比赛,所以就赶紧起脚了……连我自己都没想到会进。”

    这个理由太充分了,所以绝大多数的队友都接受了这个说法。他们都在赞叹高劲松的好运气,同时大声地感慨对手的倒霉运道,希望那个冒失的守门员不要因为这事而被别人的唾沫淹死。有人甚至打趣说,俱乐部应该把这场比赛的比赛用球收藏起来,这毕竟是俱乐部有史以来第一个进球,有纪念价值。

    更衣室里的气氛在孙峻山拎着一个黑色手提箱进来之后达到了顶峰。俱乐部兑现了之前的诺言,胜场奖金现在就发了出来,所有的队员教练,不管他们上没上场还是坐没坐在替补席上,都有一个厚薄不一的信封……

    那天晚上的庆功宴快结束时,俱乐部的孙总特意找到高劲松,并且和他满满地干了一杯酒。喝得满脸红光的孙峻山紧握着高劲松的手,小声但是很诚恳地对他说:“谢谢你,谢谢你为俱乐部贡献了一粒比金子还贵重的进球。”

    高劲松还是第一次遇见这样的事,他同样是满脸通红——他实在没想到孙峻山竟然会用这样的口气和他说话,更糟糕的是,他不知道这个时候他该说点什么。

    他埋头吭哧了半天,总算憋出一句话:“……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幸好孙总是个大忙人,刚刚在他旁边坐下,就有人端着杯子过来找他喝酒,总算是解了自己的围。只是他又有些许的疑惑,宴会开始时候,孙峻山代表俱乐部致辞时不是顺带着表扬过自己了吗,为什么这个时候还专门过来和自己说感谢话,而且还说得那么郑重?

    这个问题才浮现在他脑海里,关铭山一手拿着茶碗大小的杯子一手抓着酒瓶就找上了他,再加上几个凑热闹的队友,片刻之后,有点醺醺然的高劲松便把这个问题抛到了脑后。他离开自己的座位,开始满世界去找别人斗酒了。

    高劲松知道,他在比赛最后一刻踢进的那粒进球对球队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积分垫底的新时代终于在崩溃的边缘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假如没有这三分的话,他们就得和今年的乙级联赛说再见了,但是他们现在又有了继续踢下去的理由,同时这也为球队保留下几分颜面,即便后面的比赛都没赢下,他们至少进了一个球,赢过一场比赛……

    他不知道的是,这粒进球和这三个积分让俱乐部和球队都有了一个喘息的机会,也让那些即将爆发的矛盾重新归于平静。

    至少目前看来球队又有了生气。

    终于赢下了一场比赛,原本对控制球队和控制比赛感觉有点力不从心的老教练郑昌盛,又象小组赛开赛前那样,每天早早地带着自己的笔记本等在训练场边,然后一丝不苟地指导他们完成训练。因为球队取胜无望而对上场名单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替补队员们,在拿到胜场奖金之后,也不象前几天那般在公开场合指桑骂槐地说着怪气话,虽然还有人在背地里嘀咕,但是大面上也算过得去。孙峻山也暂时不用为主教练的人选操心了,他可以把更多的心思花在他的“领队”一职上,挖空心思去想想怎么样去提高球员的积极性,怎么样才能让他们在比赛里爆发出更多的热情。

    可思索了好半天,参过军提过干坐过机关也在商海里摸爬滚打过的孙峻山仍然对怎么提高球队的士气事一筹莫展。

    他不得不承认,金钱的力量并不是万能的。球队的水平就摆在那里,再多的钱也不可能堆砌一个小组出线的资格。这个时候他不能不承认助理教练戴振国私下里说的话很有道理:“踢这种赛会制的比赛,运气远比实力更重要,与其坐在这里挖空心思考虑战术,还不如想想怎么样先鼓捣进一个球。”

    可运气这东西偏偏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说到怎么样先进一个球,孙峻山更是俩眼一抹黑。

    不过他还是挺赞同戴振国对比赛打法的观点。

    在第四场比赛开始之前的教练组准备会上,戴振国就曾经提出这么一个建议:“就打长传冲吊,快速通过中场,让前面两三个个人能力强的前锋去寻找机会。后面的半场紧逼防守,争取不给对手机会……”他坚持这个意见的理由也很充分,“咱们的球员磨合时间短,相互间根本就说不上配合,更谈不上默契,比赛中几次失误下来就难免要推委责任指责对方——这既不利于团结也不利于比赛。在这种情况下,队员根本不可能执行什么战术。与其这样,还不如让比赛简单化。”他大概是顾念着给主教练郑昌盛留点面子,所以没把话说完。

    但是这话说不说完都一样。除了对足球外行的孙峻山咂摸不出这话里的味道,当时也在场的守门员教练根本就没搭腔,郑昌盛更是黑了脸不说话。

    守门员教练自然是内行。他明白戴振国的建议全都说到点子上,可他又不能站出来态度鲜明地支持戴振国,因为他是郑昌盛把他推荐给俱乐部的,所以这个时候他不能和老教练唱对台戏。然而戴振国又没错,所以守门员教练干脆耷拉下眼眉抽烟,假装想问题。

    郑昌盛是没法说话。他心底里倒是认同了戴振国的建议,但是却又不能真正这样做,因为如今的主力队员里有多一半都是他找来的,象陈明灿和马成这些年龄三十好几的老队员,踢满全场比赛已经超出他们的体能极限了,假如再按戴振国所说,搞什么传统英式足球战术的话,只怕是半场比赛就能把他们全部累趴下……他总不能用一群只能踢四十五分钟比赛的球员去比赛吧。可他还不能把陈明灿和马成他们撂到替补席上,那样的话,他们说不定还要掀起更大的波浪来……后卫线的领衔人物关铭山也是个让人头痛的家伙,球队的情势都到了这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