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北洋 > 北洋第56部分阅读

北洋第56部分阅读


    就这样各国公使已经使出全身尽数,可惜无论是湖广总督、直隶总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口的这些头面人物谁也没有给出一个确切消息,更加让人感到有些诡异的是三大衙门口的老大居然都是莫测高深——已往就算商量不出来一个结果,各个衙门口的老大们至少也会有一个支持的对象,但是现在张之洞、谭钟麟和奕訢都没有说话,也没有表示他们看好某一个列强国家。

    半个月之后直隶总督谭钟麟会同乘船而来的湖广总督张之洞奉旨前往京师,在西暖阁觐见了皇太后和光绪皇帝,同时受到接见的还有恭王奕訢、军机大臣翁同龢、步军统领荣禄、户部尚书那桐、户部右侍郎张萌恒等人。这一次西暖阁会议就是讨论卢汉铁路的修建问题,从政治派别上看,那桐是属于中间派略偏向翁同龢,张萌恒是翁同龢的铁杆,但是荣禄和翁同龢有大仇,奕訢、谭钟麟和张之洞最初就在谭延闿的联系下对卢汉铁路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并且这个计划也是由这三个人具体来推动的,最为美妙的是这三个人之间的联系在外人看来不过是不温不火而已,没有人想到他们已经达成了攻守同盟。

    没有人知道西暖阁内是怎样的一番唇枪舌战,但毫无疑问最终的结果是反对修建卢汉铁路的翁同龢在此问题上彻底失败,他被慈禧太后狠狠的训斥了一顿,甚至连光绪皇帝对他都有些不满——年轻的帝国皇帝在修建铁路的问题上兴致颇高,甚至超过了提出此建议的张之洞和谭钟麟。

    就在西暖阁内对卢汉铁路的最终命运做出裁决的时候,谭延闿在小站兵营迎来了急急从天津赶来的沈静——“前驻华公使欧格纳向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叙述了他在彼得堡对俄国人的看法——俄国正在极力排斥一直为北洋效力的英国铁路工程师金达,使其不能成为卢汉铁路的总工程师,而金达颇有能力升任此项工作……”

    “傅彩云怎么会得到这样机密的消息?!”谭延闿自然知道俄国人正在努力攻击英国工程师金达,甚至连滦河大桥的丑事都给挖了出来,四处宣耀,很让这位英国工程师有些下不来台。这并不是一个机密,关键的问题是在于傅彩云怎么会知道欧格纳的消息来源,要知道欧格纳在卸任驻华公使之后就前往了彼得堡任英国驻俄公使了。

    “是索尔兹伯里将这份报告转达给驻华公使窦纳乐,而窦纳乐的老婆却在昨晚的宴会中不慎泄露给了傅彩云……”沈静笑眯眯地说道。

    “这个消息对我们而言虽然没有多少价值,但是消息的传播途径却证明了傅彩云的重要性,文渊兄,这下你可以服气了?!”谭延闿笑着拍拍沈静的肩膀。

    出乎谭延闿的预料之外,沈静居然点点头叹了口气地说道:“这次我确实是服气了,因为她还告诉我一个更有价值的情报——英国正在谋求和俄国对远东问题进行和解!”

    “呃?!”谭延闿听到这个消息差点被嘴中的茶水给噎着:“这怎么可能?!”

    沈静点点头说道:“说起来我也是不信的,可是窦纳乐的夫人就是这么对傅彩云说的,不过非常走运的是俄国并没有对此做出回应,而英国也旋即放弃了这方面的努力——这全都归功于卢汉铁路的价值实在是太大了,现在的英国政府给窦纳乐的任务是全力破坏卢汉铁路的修建工程,除非是英国工程师和英国银行来主宰这条铁路,否则宁愿破坏掉这项工程也不能留给俄国人!”

    若说英国和俄国谋求和解,在现在确实是不可能的,因为英俄之间也确实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至少谭延闿知道英国人将俄国人在地中海谋求一个出海口的愿望击了粉碎,而当俄国将目光瞄准远东的时候,英国作为远东的列强霸主自然不愿意看到俄国人日益膨胀的身影——尤其是在西伯利亚大铁路越来越靠近远东海岸线的时候,毕竟铁路运输相对于海运的优势实在是太明显了,而现在俄国舰队在远东的规模又超过了英国,这让日不落帝国感到非常的不爽。

    可是谭延闿的记忆中也有一次大战英俄联盟的印象,刚才沈静的话确实让他想到了这一条,当即把他给吓得半死——如果英俄联合成功的话,那对于中国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应该算是噩耗了。不过看来俄国人对卢汉铁路是势在必得,而且俄国人也太过贪婪,哪怕是俄国让出一部分利益给英国作为交换,那最终的结果也会让谭延闿苦心谋求的计划彻底付之东流。

    在听到沈静佩服傅彩云的时候,谭延闿笑了:“无论什么时候,女人总是有莫名其妙的攀比心的,哪怕是在国家大事上,所以若是文渊兄成婚后,这张嘴可是要把门一些,莫要学习窦纳乐娶一个大嘴老婆!”

    沈静听后为之气结,不过这终究还是一个好消息,英俄同盟的可能性被打破之后,各国列强出手争夺卢汉铁路的这场好戏才会演下去,直到最后谭延闿出来收拾局面。

    “今天家父和张之洞应该是面圣决定卢汉铁路的最终命运了,只要过了这一关,那以后什么都会顺畅起来……”谭延闿打开房门让外面的阳光照射进来,冬日的阳光洒在他们两人的身上,显得格外的让人舒畅不已……

    也许是谭延闿出去的汽车非常管用,荣禄、奕訢强烈主张中国自修卢汉铁路,理由和张之洞与谭钟麟相同——如果中国自修一条铁路的话,那将会对天下人对朝廷恢复信任,这比什么都重要,至于铁路总工程师的问题虽然有些冒险,但相对于这个大前提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这件事最关键的人物慈禧太后对卢汉铁路倒是一直持支持态度,这和她支持张之洞的态度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在谭钟麟多方讨好之下,而且她也在此之前召李鸿章觐见,并且询问了李鸿章对卢汉铁路的态度,李鸿章在很大程度上为卢汉铁路说了好话,这更加坚定了慈禧太后的肯定态度,尤其是李鸿章对慈禧太后笑着说道谭钟麟将会有一样非常新奇的东西要进献给她的时候,此时的慈禧太后就更加赞成了。

    至于翁同龢对修建铁路所质疑的资金问题,尽管恭王奕訢、张之洞和谭钟麟对此都是心中有数,但是他们依旧采用了最为保守的方式——允许商民有集股一千万两者,可以承修一定路段,但不允许洋股参入。

    当詹天佑将会作为卢汉铁路总工程师的消息传出的时候,所有人都惊呆了,这中间也包括前一段时间相互争执不下的各个列强国家的驻华公使,不过这个结果也让他们心中都松了一口气——也许谁也得不到才是最好的结果。

    “中国能够修筑这条铁路的工程师还在娘胎里没出世呢!中国人想不靠外国人自己修铁路,就算不是梦想,至少也得五十年。”《泰晤士报》发出了评论员文章。

    在列强国家得知这一最终结果的时候,一时间诸如《泰晤士报》、《纽约时报》等国际上非常有影响力的报纸都发出了专门的版面来评论中国人的第一条自主修建的铁路,当然除了讽刺的文章之外,也有美国的一些媒体对卢汉铁路表示了善意的报道。

    谭延闿已经很久没有亲自主持《强学文摘》的编辑发行了,但是这一次《强学文摘》更名为《时务要闻》后,他决定亲自来做一期关于铁路方面的专刊,以此来为即将修筑的卢汉铁路壮行。伍轩仁也从汉阳发电报表示,如果可以的话,他可以通过美国旗昌洋行从美国弄到足够的有水平的工程设计施工人员,并且还可以以相当优惠的价格来购买到施工机械。

    伍轩仁曾经向他透露过,美国的旗昌洋行大股东福布斯家族曾经是伍秉鉴时代的重要合伙人,老福布斯正是因为伍秉鉴的原因,才留下了八位数的巨额遗产——千万美元在这个时代依然是一个不可想象的数字,当然现在的美国人已经有亿万富翁了,但是在五十年前,一千万的意思和现在的一个亿没有什么区别。伍轩仁之所以这么有把握向谭延闿许诺,这全是因为伍家和美国福布斯家族之间的关系,也正是因为这种关系,美国的一些报纸还是对卢汉铁路的报道没有跟其他大媒体一样一边倒。

    伍轩仁的建议只是被谭延闿留做了备手,因为如果不让詹天佑去试试,他良心上实在是过不去,而且以后这也会成为他们两人之间的心病。当然有美国旗昌洋行可以利用,外国的机械设备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毫无疑问是非常急需的,而且能够大大的加快工程进度,最重要的是卢汉铁路虽然是中国人第一条自己主持修建的铁路,但绝对不是最后一条,还有很多铁路项目可以供选择,所以这些设备绝对不是用完这次就报废了。

    “中国已经醒过来了,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建筑铁路。”谭延闿直接引用了詹天佑的话来当作这一期《时务要闻》的封面上的话题,以此来反驳外国对中国能不能修建卢汉铁路的质疑——行不行虽然是要靠事实来说话的,但是谭延闿绝对不肯在这个时候手软,因为这涉及到卢汉铁路引资问题,他是有能力将卢汉铁路买下来,但是这样一来也太惹眼了,做到控股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事事亲力亲为。

    在朝廷宣布卢汉铁路将会成立铁路公司,包括承建修筑还有完工运营等都要由这个铁路公司来负责运营,而卢汉铁路公司将会发行股票,家资厚实者可以凭借官方的财产证明来进行认购,但是绝对不能有外资背景……

    谭延闿这一期的《时务要闻》做得非常煽情,以至于招股消息一放出去之后,各地富商纷纷慷慨认购卢汉铁路公司股票,而谭延闿则事先认购了价值一千五百万两的铁路公司股票——这已经是他目前所能够筹集到的最大资金数额了。目前他的资金缺口非常大,筹集这一千五百万两其中有七百万两是用他在抵羊纺织厂和健民制药做抵押,向广东商团借贷的,还贷的时间为期一年,也就是说他必须在一年之内连本带利将会偿还广东商团七百三十万两——借贷的利息为四厘。

    广东商团肯筹集这么大一笔资金借贷给谭延闿,一方面是因为质押的抵羊纺织厂和健民制药的股份非常坚挺,抵羊纺织厂还在飞速扩张之中,每个月的分红就可以达到三四十万两,而健民制药最大的亮点便在于它的戒毒丸。两项产业的总额也差不多能够价值七百万两,再加上谭延闿和他们的关系通过抵羊纺织厂开办期间的相互合作,即便谭钟麟不是两广总督,建立双方的良好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一次谭延闿并没有做到绝对控股卢汉铁路公司,总共四千万两的股本当中他占据了百分之三十八,广东商团认购了百分之二十三,其余股份被其他各地富商所认购。盛宣怀在这次认购当中并不积极,是因为他对中国人能否自己修建一条长达一千多公里的铁路缺乏信心,只认购了四百万两——他在收购铁路用地的时候,发现大部分的土地都已经改姓“谭”了,尽管非常气愤但也是无可奈何,不过他并不看好卢汉铁路的修建,只是趁着这段时间人气比较高,想要将四百万两股票等过上一阵时间后再抛出套利。

    谭延闿因为股份占据的非常多,再加上他的官方背景,被任命为卢汉铁路公司督办,而詹天佑为总办,实际上谭延闿除了给詹天佑解决各种政治干扰和资金需求问题之外,詹天佑才是真正的卢汉铁路主人——谭延闿按照他们二人之间的约定,给詹天佑争取到了最大限度的自由。

    此时已经到了光绪二十一年的年末,詹天佑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将卢汉铁路走了一遍,详细考察之后送上了一份修建铁路报告。这份报告对于卢汉铁路进行了一部分的修改,将铁路的起始点从卢河延伸到了京师经西便门至正阳门,而终点则改为汉口的玉带门,中间途径的城市也做了一定的修改,使得卢汉铁路的经济价值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经过这一番考察之后,在国内外熙熙攘攘的吵闹声中,卢汉铁路终于开工了……

    第一百三十二章 唱戏

    “这就是汽车?!”

    慈禧太后在众人的簇拥下,在颐和园的昆明湖边一片草地上新奇地看着一辆装饰堪称豪华的汽车——这就是谭延闿根据慈禧太后的性情喜好来专门定制的汽车,其内部装潢还让荣寿公主亲自来到天津给予建议,仅仅是装潢就用了三个月,匠人都是靠大公主的面子从内务府中借人出来专门手工制作,比造一辆新车花的时间还要长的多。

    “回禀老佛爷,这就是洋人制作的汽车,不过他们生产的汽车虽然极尽灵巧,但却不符合老佛爷的身份,微臣亲自画出图样让人到美国底特律找了最好的汽车公司来制造,在运回大清之后请能工巧匠按照礼制来重新装修……若是算上定购前后共用了七个月之久……”谭延闿在一旁恭敬地说道。

    慈禧太后高兴地点点头,说道:“哀家早就听说过这件物事,头一次看到还以为不是呢……”

    谭延闿听后立刻从袖子中拿出一张照片,双手递过去说道:“老佛爷,这汽车本来不是这个样子的,这是洋人汽车的本来面目,司机在前面,人坐在后面,跑起来可以比得上快马……不过这终究还是洋人的东西,他们是不分高低尊贵的,哪里配得上老佛爷?微臣就私自做出了改动,让老佛爷的位子在前方,而司机的位子在后方,这样一来才能够让人一眼看出谁才是真正的主子!”

    谭延闿说完后,心中庆幸正好这里没有摄影机或是镜子,否则让他看到现在这么一副低贱的模样,这辈子就甭想见人了,即便如此,他说完话后,胃里直反酸,牙根都软了……

    慈禧太后听后笑了笑:“好!好!这个改得好!”

    谭延闿此时听后却躬身说道:“微臣还请老佛爷恕罪,因为微臣擅自改动这个汽车的样式,司机坐在后方会因为视线的问题受到阻碍,这汽车好是好,但这速度是绝对不能开快的……好在老佛爷的车驾不是很快,也要照顾旁边的公公们,所以在改动的时候微臣以为这不会影响老佛爷的使用,就擅自做了主……”

    慈禧太后看着汽车连头也没有回便笑着说道:“无妨!无妨!这样的改动正和哀家心意……”

    旁边的荣寿公主笑着说道:“老佛爷也就不用围着看了,先上去坐坐不就知道了么?!”

    谭延闿笑着说道:“请老佛爷容臣有幸为老佛爷驾车!”

    慈禧太后笑着点点头,在李莲英的搀扶下,小心地坐在模样有些怪异的汽车上——可以想象司机的位子在后排,而乘客则放在第一排的轿车设计会是怎样,想当初为了定购这辆汽车,谭延闿可真的没有少花功夫,好在这个时代汽车工业还没有发展到后世美国的流水线式生产,而更多的是单辆汽车的制造,销售量很少,这才给了谭延闿单独提出定制如此与众不同的汽车的机会。

    谭延闿坐在慈禧太后身后的驾驶位上,问道:“老佛爷可已经坐稳当了?这汽车和马车有些差不多,都是在走或停的时候有些不稳,老佛爷可要坐稳……”

    慈禧太后微微笑着说道:“哀家已经坐稳了,可以开车了……”

    谭延闿慢慢的发动了汽车,在他的操纵下这辆特制轿车开始在草地上向旁边比较宽的平石铺就的道路上前进,在上了正路后,汽车上的人也开始舒服了起来,总算没有草地上这么颠簸了。说起来慈禧太后也是六十岁的老人了,谭延闿自然是非常小心的驾驶着汽车,在路上慢慢行进,速度和慢跑中的马车速度差不多。

    在行驶了一小会后,谭延闿看到慈禧太后将她的左手举起,便稳稳的将汽车停靠在路上,后面的太监们立刻簇拥过来,将满面笑容的慈禧太后搀扶下来:“这西洋玩艺果然是做得极为巧妙,哀家在这上面坐得也挺稳当的,它可比轿子快多了!”

    慈禧太后最喜欢坐的便是八抬大轿,这种轿子谭延闿并没有见过,但是从这个词面上理解也可以想象需要八个人抬的轿子有多沉重了,而且他知道就算是往返于颐和园和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