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北洋 > 北洋第74部分阅读

北洋第74部分阅读

的重建北洋海军的几百万两银子只有一半多已经向国外订购先进战舰,还有三四百万两银子没有动用,这笔银子才是各国列强所要关心的,之所以说成是秘密,不过是为了对日本保密而言,各国列强造舰技术都很先进,没有多少必要对它们保密……”谭延闿微微笑着说道。

    “那自造巡洋舰是真的?到底进行到什么程度了?顺利么?”吴应科的疑问不仅是他自己的好奇心使然,陈念礽也是非常好奇的。

    张之洞在陈念礽赶赴旅顺之前曾经提起过这件事情,在南方三个总督还有两广总督对此都很关注,因为他们之所以重视鱼雷舰不过就是因为它便宜,他们不懂海军但是心中都明白真正的海上对决还是大型战舰说话算数,没有大型战舰坐镇永远不能称为海军。自造战舰最吸引他们的便是价格,他们并不指望谭延闿能够造出多好的战舰,但只要能够超过平远舰的水平,价格上再便宜一些,说不得南方会对其采购,当然这并不是陈念礽所能够决定的。

    谭延闿指了指远处的几座船坞对吴应科说道:“看到那里没有?那便是正在建造当中的大型战舰,要说完全做到自造战舰也是太过夸大,只是我们尽力在保证性能的前提条件下尽量做到国产……”

    吴应科等人的目光全部被吸引到远处的几座巨大的船坞上,而陪同他们的北洋海军将领在看那些船坞的时候,脸上更多的是微笑——在旅顺基地内部关心战舰建造进度的海军将领几乎比比皆是,这些北洋海军将领跑的是最勤快的了,而且他们能够参加到战舰建造过程中来,无形中对战舰的建造也是一种督促。

    在巨大的船坞中,一艘巨大的巡洋舰正在紧张的施工当中,巨大的船坞中回荡着叮叮当当的声响。这艘战舰已经可以得出模样了,在陈念礽这样的外行眼中感受的只有惊异,但是在他身后的三名随同而来的福建船政局的海军军官眼中,除了惊异之外更多的是震撼还有不解。

    “这艘巡洋舰是魏瀚、陈兆翱等人根据甲午年数次海战中战舰的实际战斗情况,对英德两国承造的原北洋海军各舰图纸研究之后定下的设计方案,其战舰布局和现有战舰有很大不同……”谭延闿看到吴应科等人脸上的惊异表情后介绍道。

    “这样的战舰排水量是多少?性能如何?造价几何?”陈念礽一口气问了三个问题。

    “这艘战舰同时开工建造三艘,另外两艘在其他的船坞中,排水量在五千四百吨,采用了两座经过改造的往复式蒸汽机,输出马力在一万五千匹,其中一艘采用的是克虏伯装甲,另外两艘是钢面铁甲。由于装甲质量不同,所以它们的航速也有上下,最快的达到二十五节,慢得则为二十三点五节,平均造价不到七十万两,应该说这是极为便宜的战舰了!”谭延闿微笑地说道。

    克虏伯装甲是谭延闿刚刚到手不久的战舰装甲,为了赶工期,这三艘战舰中只有一艘是实用了克虏伯装甲,其中汉阳钢铁厂供给了四分之一的装甲材料,其余为进口,钢面铁甲全部是汉阳钢铁厂供应。而进口克虏伯装甲本身由于专利转让的缘故德国人给出了非常优惠的价格,但漫长的海运路线使得成本大为上升。

    当年福建马尾船政局自造龙威舰,也就是后来的平远舰,虽然是自造,但这全舰钢铁材料几乎全部是进口,就这样还花了四十万两,这中间的冤枉钱花的实在是太大发了。谭延闿现在自造的战舰全舰用料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自己从国内采购,只有锅炉因为采用贝尔维尔式高压水管锅炉,国内仿制暂且达不到要求只能进口,其余也就是一艘战舰上的克虏伯装甲是进口的了。

    这样高的国产化,再加上三艘巡洋舰同时开工建造,使得造舰成本大大降低。令谭延闿比较遗憾的是,他所提出的流水线生产方式虽没有扩大到全舰生产,但是在天津机器局和上海江南制造局与旅顺造船所得到了部分的实施,使得生产效率和成本大大降低,这也进一步降低了全舰的成本。

    就这样东节省一点,西节约一点,并且在谭延闿的严厉监督下并没有发生原材料采购舞弊事件,这让巡洋舰的平均制造成本总算控制在了六十万两以内——对于陈念礽他习惯上海试留上一手,免得南方的几个总督一黑心让自己给他们打白工,但巡洋舰的建造成本比自己原先设想的七十万两要少了不少。这也就意味着北洋水师在战舰采购环节节省下了大量的资金,能够比原计划再多建造一两艘巡洋舰,或者是更多的驱逐舰。

    “这种巡洋舰的武备如何?”吴应科问道。

    “根据甲午海战的经验,大型战舰之间的对决鱼雷所能够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更多的是凭借着舰炮互射才能够决出高下,同时也是为了保证航速,所以这种巡洋舰并没有安装鱼雷发射管……至于战舰武备问题,也是这种巡洋舰的重要创新,你们也看到这战舰甲板上所安装的三座炮台了,三座主炮台按照依次不知在战舰中轴线上,其中舰首和舰尾为两座双连装八英寸火炮,而中间则安装了一座能够自由旋转三百度的三连装一百五十毫米火炮,这种舰炮布局和配置恐怕放眼全世界都是没有的……”谭延闿笑着说道。

    甲午海战中最大的一场便是大东沟海战,其中北洋海军以舰首舰炮迎敌,马汉的海权学说还没有影响到日本海军界,但伊东佑亨等日本海军将领已经在潜意识中开始使用类似“t”型的作战队形来用主炮轰击中国舰队了。谭延闿虽然也是马汉海权理论中文版的翻译者之一,但他没有系统学习过海战理论,不过看过各种影视中战列舰的他对当今世界主流战舰舰炮的布局非常看不过眼,便打破成规力主以中轴线布置战舰主炮塔。

    第一百七十四章 骄傲

    谭延闿潜意识中就认为在战舰中轴线上布置双连装或三连装的战舰主炮才是“和谐”的,其余当今战舰主流舰炮布局方式怎么看怎么别扭。不过这个时代几乎没有三连装的战舰主炮,为了保证战舰在战斗中能够保持对多个目标同时打击。

    同时也是为了弥补战舰火力不足,才在战舰中央的两个烟囱之间设立了一座一百五十毫米三连装火炮,使用蒸汽齿轮来驱动其转动,并且在战斗中考虑到一旦被敌舰火炮瘫痪其驱动系统之后,炮塔无法自由转动,还特别添置了备用驱动系统,以保证中央炮塔的旋转运作有效。

    这个罕见的三连装炮塔与舰首尾中轴线布局的主炮塔才是让福建海军军官格外惊奇的地方,也是因为照顾到了中央炮塔的旋转空间,才使得全舰长度达到了近一百二十米的长度——虽然吨位要比镇远要小,但是长度却别镇远要长出近三十米,整艘战舰体型显得非常修长,这样的设计在当时而言是降低了战舰的耐波性能,但却可以提高航速,考虑到中国自造巡洋舰最主要的任务还是近海防御,中国沿海的风浪远没有大西洋这么恶劣,耐波问题到不用考虑这么多。

    谭延闿的话并没有夸口,这艘战舰显得非常漂亮,舰炮布局也和其他战舰有着明显的不同,而且也有着想当优异的性能数据。当然这一切都要在海试之后才可以最后定下来,这艘战舰的性能是否达到了它的最初设计性能,不过魏瀚等人对此并不担心,他们在设计这艘战舰的时候已经是采取非常保守的计算了,在速度等其他性能上绝对可以达到设计目标。

    吴应科听后点点头,又问道:“谭大人如此重视其国产,想必这舰炮也是国产了?”

    “旅顺造船所所有的自造战舰还有以后的炮台大炮等火炮,将会尽可能的采用自造火炮,当然我们也会进口,但是进口大炮的用途是交给上海江南制造局和天津机器局进行拆借研究,使其仿造……”谭延闿回答道。

    接着谭延闿指了指战舰上的舰炮说道:“你们海军军官只需要管打仗,这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你们可能不知道,一门英国君权级战列舰上所装备的阿姆斯特朗343毫米舰炮,造价一万英镑左右,折合银子就是七万两,在市场上出售的价格可能会达到十万两银子,另外再将其运到中国来,这个价钱没有十几万两是绝对不行的……这艘战舰上所采用的舰炮都是上海江南制造局生产的,尤其是这三连装一百五十毫米舰炮,有二十四条膛线,二十六倍径,经过我们的实弹检验,它可以击穿320毫米的熟铁装甲,也可以打穿一百六十多毫米的克虏伯装甲……无论是发射速度还是威力上,北洋海军的将领们对我们自己生产的舰炮都还是非常满意的!”

    对于舰炮制造技术,谭延闿投给上海江南制造局予以重金,从德国和英国进口了多门不同口径的舰炮,这些舰炮交付给上海江南制造局之后在已有的制造技术上进行研究攻关。以前伍轩仁曾经给谭延闿说过一个耐人寻味的段子——一个英国外交官曾经说过,中国并不能自己生产钟表,但是这里却有最好的修表匠,多么高级复杂的钟表,在这些修表匠手中都不是难题……

    谭延闿不指望这个时代的中国技术人员能够有什么惊人之举,他要的只是仿造,将他交给上海江南制造局的外国样炮给他仿造出来,并且性能也要一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上海江南制造局本身就对克虏伯系列火炮仿造过,并且认识非常深刻,以前李鸿章是不支持,就算造出来也是在厂房中躺着生锈。

    在谭延闿提出要求之后,上海江南制造局很快便拿出了自己的产品,他们所制造的一百五十毫米火炮和进口货在性能上几乎没有任何差别,甚至在射速、射程还有威力上都有所超出,并且在自重上也轻了不少,不然战舰上的那座三连装炮塔将会给战舰带来不少麻烦。

    现在上海江南制造局在十英寸到四英寸的系列火炮制造上完全可以达到英德火炮厂家的制造水准,只是在十英寸以上火炮制造上还存在不少麻烦,尤其是射速上还与国外有着比较大的差距——现在英国人所制造应用在君权级战列舰上的343毫米舰炮,射速可以达到三分钟两发的水平,而中国自造的十二寸火炮的发射速度也才到两分钟一发的水平,尤其是自重超出比较多,至于君权级战舰上的大炮他们还没法建造。

    可能是因为甲午战争期间除了在南大洋进行过一次截击日本桥立舰的大混战之外,并没有将战火延续到闽浙一带,台湾更是没有因为这次战争被日本夺走,所以南方海军对日本的威胁压力并没有北洋海军感受那么大。吴应科等这些出身于南洋水师和广东水师的海军将领,对旅顺造船所所建造的大型战舰的威力心中都是吃惊不小,他们从来都不敢想象中国可以建造这么先进的战舰。

    不过谭延闿却对此不以为然,福建马尾船政局的实力还是非常强的,要知道在九十年代之后福建船政局就已经没落了,而平远舰成了船政局最后的绝响。以平远舰的水平而言,如果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福建船政局完全可以建造出性能比现在自造战舰更好的战舰。可惜最近刚刚接任南洋船政大臣的裕禄更热衷于使用机器铸造铜钱,这条道路早就被谭延闿手下的幕僚们证明是错误的,反不如铸造铜元来得更加划算,但谭延闿是不会告诉他其中的秘密的,船政局所下属的机械厂实力用于铸造铜元,那是一个非常恐怖的事情。

    在得知裕禄热衷于铸造铜钱之后,谭延闿算是对福建船政局最后一点指望也熄灭了,他加紧脚步开始从船政局技术骨干到工人能手的全方位挖角行动。裕禄要的是银子,这可比刘坤一和边宝泉开价低多了,裕禄在船政局固然是让船政局以跑步姿态奔向深渊,但对谭延闿而言,在某种方面这是一个福音,他可以以更加低廉的代价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人才。

    其实裕禄也并非是无能之辈,在裕禄一上台之后,便加强了海军人才的培养,除了平民子弟可以报考船政局水师学堂之外,还允许二十岁左右的贡生也可以参加考试。与谭延闿不同,他不相信自己的船政局有能力建造实力强悍的大型战舰,不过在留学生问题上有求于谭延闿,才没有对其恶语嘲讽,但对船政局造船人才流入谭延闿的夹袋却不屑一顾,这已经说明了他的态度。

    “现在日本也在加紧重建其联合舰队,所以北洋舰队的武备也切不可松懈。明年日本将会有两艘英国建造的先进战列舰加入其海军,其实力将会一跃而在北洋海军之上。现在我们三艘巡洋舰同时开工建造也是为了应对明年日本海军实力暴涨的威胁……”

    陈念礽问道:“这三艘战舰的建造周期如何?”

    “现在已经快要完工了,主要的武备系统正在安装当中,估计再用一两个月就可以正式开始海试,以检测其设计中不合理之处……当然我们一上来就建造如此水平的大型战舰,肯定是有所疏漏的,但我也相信我们的技术人员会造出我们自己的优秀战舰!”谭延闿自信满满地说道。

    “你们北洋不也是向英国订购了两艘大型战列舰么?打算装备几艘这样的巡洋舰?”陈念礽笑着问道。

    “我们向英国订购的大型战列舰因为建造周期和订购时间问题,至少也要比日本的晚半年到一年左右,除此之外还向德国订购了一艘高速装甲巡洋舰,其性能略胜现在我们看到的这艘。其实不是我们想要建多少艘这样的巡洋舰,而是日本的海军扩军脚步有多快而决定的,甲午战争结束后,日本当年为了发动战争举借外债来购买战舰,英国的那两艘大型战列舰还有一艘快速巡洋舰其实都是以北洋海军的定镇二舰为假想敌。如果他们不再扩建海军,那我们在建造四艘这样的战舰之后自然会停下脚步,如果日本继续扩军,那……”谭延闿有些苦笑地说道。

    “四艘?那为什么不分两次,每次两艘?这样不会更好些?单独建造一艘,按照谭兄的话来说,那成本岂不是很高?”陈念礽没有纠缠在北洋海军的规模紧跟日本的政策,倒是最剩下的一艘挺感兴趣。

    “最后这一艘巡洋舰和我们看到的这种有着很大的不同,它将会采用更加新式的蒸汽机,在装甲上也会使用更轻更有防护力的装甲,所以在性能要求范围之内,它将会有更好的数据表现。因为一年前我们的技术还到不了这个地步,所以在这三艘战舰上并没有应用上,只能够放在后面的战舰上,可以说后面这艘战舰将会称为一艘试验战舰,它将会集合我们中国目前最为先进的技术……”谭延闿耐心地解释道。

    对于南方而言,巡洋舰这样的大型战舰他们采购的可能性并不高,从刘坤一在甲午战争之前向德国采购的四艘鱼雷艇看来,南方海军的主要建设目标已经专项鱼雷艇这样的小型战舰。可惜当今海军舰船技术日新月异,刘坤一所订购的鱼雷艇在数据上明显的过时了,那四艘鱼雷艇如果碰上谭延闿眼前的巡洋舰可以说一点机会都没有,就连现在北洋所装备的鱼雷猎舰也足以消灭它们。

    “如果刘坤一更有钱些……”谭延闿脑海中划过这样一丝念头,和刘坤一、张之洞、边宝泉联合发行银元之事肯定会让他们的荷包更鼓些,再往后他们看到铜元之后未必不会动心,所得将会更多。这兜里面有银子也许改变既定措施也是说不定的事情!

    直隶总督府委托工商银行发行银元、铜元和银元券所获得的利润极大,按照直隶三省的市场,尤其是北方商业中心天津的市场银钱流通量而言,刚刚开始发行还不到两个月,直隶总督这边的利润已经超过一百三十万两白银。当然现在刚刚开始发行,市场需求量比较高,以后未必会按照这个速度赚下去,但可以预见在今后的半年之内这个速度还是降不下来的,等一年以后没有什么问题进入稳定期之后,每月所得利润亦会有二三十万两。

    直隶这边发行的这套货币是在谭延闿非常有节制之下来发行的,张之洞如果红了眼完全可以采用掠夺性的发行手段,加上机器铸造铜元之便利和廉价,赚个盆满钵满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