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天眼人生 > 天眼人生第313部分阅读

天眼人生第313部分阅读

的很神秘,穆国兴心中一动,他感到孟海波一定是知道点什么秘密,笑了笑说道:“他们是在拖延时间,无非就是有两个可能,第一是在等待形势的变化,第二就是忙着转移财产。”

    孟海波一怔,随即端起饮料来喝了一口,心中想道,穆国兴这个人确实是厉害,把老宋家的目的是摸的一清二楚了。

    “穆公子觉得形势还会有变化吗?中央决定的事情怎么能随意改动呢。”

    穆国兴明白了,第一项否定之后,那就是剩下的第二个可能了。穆国兴现在最担心的一个问题就是,老宋家会联络起一帮人向中央施加压力,从而让中央放弃要收拾粤海集团和他旗下公司的决心。既然中央没有改变决心,他们要想转移财产这倒是无须担心的,大不了到时候再开一次好久不开的天眼,把他们转移出去的财产弄回来就是了。再说了,中央的那些大佬们难道还看不到这一点吗?能让他们顺利的把财产转移出去吗?

    “呵呵,宋维达这个人志大才疏,好高骛远,有些事情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他们能想到的事情,难道中央就想不到吗?所以说,中央对于粤海集团的全面整顿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了的。”

    一千二百九十九章富贵不能滛

    更新时间:2010-9-27 0:22:43 本章字数:3135

    最近几天安江市的街头巷尾流传着一件很有意思也是大快人心的事情。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一家安江企业的老总和r国的一个商人就产品的出口问题进行谈判,中午双方一起到酒店共进午餐。一开始双方推杯换盏,气氛还是非常不错,后来一个叫小泉四郎的r国商人用它们的本国语言说了一句话,才使这件事情闹大了。

    安江这个企业的老板就是了因和尚的老家奉北县徐家村的人,名叫徐思源。看到两个r国人肆无忌惮的笑了起来,又见到翻译小姐俏目含泪,正狠狠的盯住那两个r国人,就问翻译小姐发生什么事情了。

    翻译小姐小声说:“他说我们是支那猪!”徐思源一听怒从心起,端起桌上的一杯酒泼到小泉四郎的脸上。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徐思源又是一脚将小泉踹倒在地。

    另一个r国人见势不妙,跳起来和徐思源对打,徐思源那个村里是个人就会个三拳两脚,更何况他自幼习武,一巴掌就将这个r国人也扇到在地。。

    酒店的保安听到有人打架,冲进来问徐思源:“你干什么!怎么能随便打人呢?”

    徐思源边打边说道:“我没有打好人,我是在打畜生。这两个r国人刚才说我们是支那猪!”

    那两个保安一听脸涨得发紫,大叫一声:“干死这些小r!”一边喊着一边冲了上来。

    刚刚爬起来的小泉四郎又给放到在地上,两个r国人被打得鬼哭狼嚎,嗷嗷直叫。几分钟后警察赶到,把这几个人一起带到派出所。

    发生了这么一起打人事件,打的人又是r国的商人,派出所的警察也不敢私自处理,一级一级的上报,最后报到了政法委书记李青山那里。

    那两个r国商人见到来了一个警察大官,认为李青山也会像其他的政府官员那样对他们低三下四的,于是,又一次趾高气昂起来了。

    李青山问明情况,对徐思源和那两个保安说:“你们怎么能在公共场所打架闹事呢?这是违反治安管理条例的,以后要记住,再打的时候要找个没有人的地方,也不要把人家脸上打出伤来,这样的影响是很不好的。算了吧,念你们是初犯,又是这两个r国人无理在先,就不追究你们的责任了,录一份口供,该干什么干什么去!“那两个r国商人看到徐思源等人被警察放走了,也闹不清是怎么回事,叽里哇啦的冲着李青山喊了起来,看那样子是在提抗议。通过翻译才知道,这两个r国商人除了提出抗议之外还要求给他们的使领馆打电话李青山也没有理他们,对派出所的警察吩咐道:“让他们写出事情的经过,承认主动挑衅在公众场合行凶打人的犯罪事实,赔礼道歉,否则按法律规定严肃处理!”

    说完李青山坐上车扬长而去,留下两个小鬼子在那叽哇乱叫。政法委书记下命令了,派出所的警察们自然心领神会要认真执行,既然在我们国家闹事,当然就要按我们国家的法律来处理了,法律并没有规定对哪一个国家的人要网开一面的。

    两个小鬼子被分别带到了两间审讯室,警察们给他们每人提供了一沓纸和一支笔,通过翻译告诉他们,要写出他们主动挑衅行凶打人的事实,否则,就要按照法律来对他们施行拘留。

    两个小鬼子要求给他们使领馆打电话,得到的答复是,写的合格了,自然会让他们打电话的。

    看看天色已黑,又看到旁边的警察正在恶狠狠的盯着他们,手里还摆弄着刺刺冒着火花的高压警棍,远在异国他乡的两个小鬼子确实给吓坏了。从中午就没有吃饭,闻到饭菜的香味越发感到饥肠辘辘了。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小鬼子只好认输,拿起笔来一笔一划的写了起来。

    连续写了三遍之后,终于让这些警察们满意了,两个小鬼子很自然的受到了优待。警察们招待他吃了一顿不错的晚餐之后,这才把他们放了出来。

    小鬼子的办事效率确实是高,第二天r国领事馆的外交官就赶到了安江,向安江市政府提出了抗议,并威胁说如果安江市警方不能严惩打人凶手,他们将通过外交渠道向我们国家提出正式抗议。

    穆国兴在听到汇报之后,对李青山是这样讲的:“有礼有节,不卑不亢,维护我们国家的尊严。”

    李青山在公安局的会客室里接待了r国的外交官,听到翻译讲明了他们的来意之后,微笑着说道:“外交官先生,贵国公民来到我们安江做生意,就应该遵守我们国家的法律,但很遗憾的是,贵国的公民并没有这样做,主动挑衅我国公民,并侮辱我们国家的尊严。在被制止之后,恼羞成怒,与我国公民发生了肢体冲突。鉴于他们能够主动认错,并向我方道歉,我们才本着两国友好的原则从轻处理,否则的话,你这次将在监狱里与他们会面。

    r国外交官说道:“局长先生,我国公民都是一贯尊重贵国法律的,他们怎么可能做出这种事情来呢?显然他们是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我现在请问,为什么贵国的打人凶手在被带到警局后就立即被释放了,而我们国家的公民却被滞留长达四个小时之久。”

    李青山拿出了小泉四郎两人写的那份认罪书复印件,对旁边的翻译说道:“告诉他们,这是两个打人凶手写的认罪书,如果领事馆的人再不满意的话,我们就马上按照我国的法律对那两个打人凶手严肃处理。”

    翻译将复印件交给了外交官,又把李青山的话如实的翻译了一遍,只见那个外交官拿起了认罪书仔细的看了起来。过了一会,才说到:“局长先生,这是一个误会,对此我表示遗憾。”

    李青山摇了摇头:“外交官先生,贵国公民侮辱了我们的国家,难道你不应该表示一点什么吗?”

    小鬼子确实是能屈也能伸,听到翻译的话之后,马上向李青山鞠了一躬,说道:“对不起,局长先生,对我国公民的言辞不当,我表示道歉!”

    其实李青山也看出了这个外交官的道歉不是真心的,他是在惧怕如果不能道歉的话,小泉四郎将重新被警方拘留,从这一方面说明,小鬼子就是一个典型的软的欺硬的怕的混蛋。只要是你足够强硬了,他照常是要服软的。

    穆国兴在听到李青山的汇报之后也笑了:“青山,r国人就是这个德行,当年我在京城燕京大学正当防卫杀了那个r国人,一开始他们国家的外交官也是凶的很,给我国外交部施加了很大的压力,在我国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之后,他们也同样是赔礼道歉。我现在想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这些人竟然敢在我们的国土上公开的侮辱我们的国家,难道这真是一个穷富之分的问题吗?”

    李青山想了想说道:“我认为这不是一个穷富的问题,主要还是一个有没有骨气的问题。这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是发展了,可是原来那种富贵不能的骨气却少了许多,现在的一些官员见到一个外国人比见到了他的亲爹还要亲,把他的祖宗都要忘记了。”

    “是啊,你说的很对,经济发展了,我们的骨气却不能少,挺直脊梁做人,这才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这件事情我认为不可能就这么完结了,估计还会有人拿着这件事情做文章的。”

    一千三百章砸得不够狠

    更新时间:2010-9-27 0:22:45 本章字数:3298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安江市这一段时间算是和小鬼子干上了。

    安江市有一个武警边防检查站,专门负责海港的安全保卫工作,就是在这个小小的边防检查站,前几天又发生了一件这样的事情。

    在港口里有一个检查哨卡是负责货场的安全保卫工作的。前几天进港一艘r国的万吨级货轮。装卸货物的时候几个r国船员和翻译在货场里散步,在经过哨卡的时候,有个r国人竟向国旗台踢了一脚。

    我们的哨兵见状马上去干涉,那个r国船员(事后知道是大副)不但不道歉还在大吵大闹,引来了很多外籍船员的围观。

    带班的军官和几个战士过来了解情况,那个翻译一时也说不清,后来双方决定到边防站里去协商解决。

    本来事情也就这样过去了,可是,那个大副见翻译不在,现场只有我们的一个哨兵,以为一个普通的士兵不懂外语,竟用英语肆无忌惮的大声叫骂,引来围观的外籍船员一阵哄笑。

    那个大副没想到的是:我们那个战士是外语大学毕业入伍的学生,英语水平比那个小鬼子不知道要高多少,那位本来就窝着一肚子火的哨兵冲上去就是一枪托,把那个小鬼子砸倒,揪住头发就像拖死猪一样拖进了岗亭,这一下把全场的人都给镇住了。

    事情还没完,哨兵把那个小鬼子拖进岗亭,检查后竟然发现小鬼子没带证件,那个战士更是得理不饶人,硬是把那个小鬼子拷在了哨卡的门前。

    这件事情算是闹大了,其他几个小鬼子见势不妙,急忙跑回去报告了船长,我方带班的军官也在第一时间把这件事报告给了他的上级。

    出现了这样的事情,李青山这个武警支队的第一政委,理所当然的要出面处理,双方就在边防站的会议室里开始了谈判。

    一开始r国船长还趾高气昂的威胁要向他们领事馆报告,但是当听到那些围观的外籍船员的证词后,也不得不低下了高昂的头颅。事情就明摆在那里,全部责任都在那个大副身上。

    船长赔礼道歉并保证以后绝不再犯,满心以为会把他的大副给放了,但是李青山却不同意,坚持按照我们国家法律,把那个大副行政拘留了五天之后才给放了。

    那个战士打人违反了部队的纪律,按照内部有关规定,被关了两天的禁闭。说是被关禁闭其实也就是做个样子来给外人看。那个战士在禁闭室里好吃好喝的伺候着,期间还受到了安江市政法委书记兼武警支队第一政委的接见。

    既然是犯了错误,李青山在见到这个战士时当然就不能表扬他了,但是对那个战士说的一句话,却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了官方的实际态度是什么。

    “小伙子复员之后如果愿去安江公安部门工作,可以随时去找我,我就是喜欢像你这种有血性的汉子!”

    现在安江市的老百姓把这事传得很邪乎,有的说我们的哨兵一个打了两个小鬼子,也有的说打了不只是两个而是四个。不管是两个也好四个也好,这个战士做了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却是一件事实。

    事后李青山在向穆国兴汇报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其实,在我看来,关那个战士禁闭百分之二十的原因是纪律,百分之八十的原因是那一枪托砸得不够狠!”

    安江市的机构改革已经顺利结束了,按照中央和市委文件的要求,这次一共撤销和合并了十一个正局级单位,和五个副局正处单位,这些单位的干部们也按照安江市委的有关规定,经过组织部和纪委的联合考核,挑选出一批年富力强的干部送入了党校学习。

    几十个像栾世金那样,年龄偏大,有着这样或者那样问题,不符合市委有关规定的干部成为了第一批就被编下去的人。消息一经传开,又一次在安江的官场上引起了一阵不小的波动。

    出人意料的是,这几十个被编下去的人,没有一个到市委闹事或者越级上告的。原因也很清楚,组织部长伍侥培和纪委副书记肖昆麟在给这些干部们开会时讲过,市委将根据这些人的级别、工作年限给与适当的安置费用。对不服从市委决定的,将由纪检、审计、监察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检查小组,对他们任职期间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审核。

    像这些官员们,谁也不敢说他们的屁股底下就是干净的,,他们也知道如果你不闹,老老实实退下去的话,市委还会给你一笔钱,让你按照原级别享受退休待遇,如果要是有人闹事,那就对不起了,等着你的将是一系列的组织措施,还很有可能下半辈子会在大牢里度过。

    其实这也是穆国兴的一种无奈之举,他和市委常委们都知道,一个干部绝对的清正廉明是几乎不可能的。在机构改革和干部定编的大环境下,他们需要做的就是让这批人顺顺利利的退下去,不再出现什么意外,最大限度的保持安江官场的稳定。

    如果哪一个人真有重大的贪腐问题,相信随着新班子的上任,他们的问题迟早也会暴露出来的。只要是他们还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还是这个国家的公民,就要受到法律的约束,收拾几个贪官也不急在这一时啊。

    机构改革和干部定编工作取得了初步的胜利,省委组织部及时派人来,全面总结了安江市的工作经验,在一次省委常委会上,省委书记方平逸对安江取得的经验大加赞赏。

    说实话,方平逸也没有想到,安江市第一批被编下去的干部竟然不吵不闹又不告,平平静静的就退了下去。在他以为这么大的一件事情,省委收到几封告状信还是很正常的,为此,方平逸也曾指示有关部门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工作。

    作为安江市委书记,穆国兴当然要在会上介绍一下自己的工作体会和经验,就在大家以为穆国兴将要长篇大论的进行叙述的时候,却没想到,他短短的几句话就结束了他的发言。

    “对于机构改革和干部定编的工作,我最大的体会就是要坚持原则,顶住压力,出于公心,而最重要的就是出于公心这一点。俗话说心底无私天地宽,只要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我相信,任何工作都能开展起来,任何困难和矛盾也都会迎刃而解的。”

    穆国兴的话引起了常委们认真的思考,出于公心,并不是穆国兴的个人首创,这句话从古至今已经说了几千年了,可是真正能够做到的,又有几个呢?

    会后,方平逸又单独和穆国兴谈了很久,至于谈的是什么话,自然不为外人所知道。但是,方平逸的秘书唐中兴却发现,方书记脸上的笑容明显了,耳朵下面也变红了。这就说明方书记与穆国兴的谈话还是非常愉快的。能让一个省委书记在这种情况下还能高兴起来,肯定就不是一件小事。

    安江市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日期一天一天临近了,穆国兴就这个问题专门召集了一次临时常委会进行研究。由于研究的是人大会议的问题,人大主任卫秋祥也理所当然的列席了这次常委会。

    根据宪法的规定,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遵守和执行;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通过和发布决议,审查和决定地方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公共事业建设的计划;依照法律规定,选举和罢免本级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员;对本级国家机关实行监督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可以制定和颁布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