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天眼人生 > 天眼人生第417部分阅读

天眼人生第417部分阅读

了尾声,经过人大代表的把关,民主评议,组织考核,任前公示等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组织程序之后,一份厅局级领导班子的调整方案终于形成了。

    根据这份调整方案,原任厅局干部当中,有百分之二十的干部因为过不了人大代表这一关,而被排除在这次的调整范围之外,另外还有百分之五的干部受到了党纪和政纪的处分,同时也有四十几个领导干部因为贪腐的问题被各级纪检部门给双规了。

    对于这次的调整,穆国兴的指示就是,彻底消除派系之争,不管是哪里来的干部,只要是符合中央关于干部使用的标准,就要大胆的使用,对于一些能力突出,贡献大的干部既要看资历,也不能唯资历论。

    何洪明现在跟穆国兴跟的非常紧,穆国兴怎么说他就怎么做,他可是知道,这次能不能进步,就看这一下子的了。以他多年的组织工作经验来看,他认为,穆国兴搞的这个干部选拔任命制度的改革,非常贴近实际,如果能够认真施行下去的话,必将进一步促进组织工作的全面发展虽然周志军现在还是组织部部长,但是穆国兴已经把他给架空了,什么工作也不交给他做,只把他当做一个摆设放在那里。在这种情况下,组织部的干部们都看出来了,何洪明早晚有一天会取而代之周志军成为新一任的组织部长。

    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干部都去讨好巴结何洪明。原来一些跟周志军比较近的人,现在也改变了态度。正因为这样,何洪明根据穆国兴的指示布置下去的工作,才得到了认真的贯彻和执行,组织部的工作非但没有受到半点影响,反而还有了一种蓬勃向上的劲头。

    不得不说,周志军这个人还是很能沉住气的,他并不像其他的一些干部那样,遇到这种事情就会四处告状,闹情绪,而是该怎么上班就怎么上班。没有工作可干,他就看报纸看文件加强学习,周志军也很清楚,穆国兴之所以现在不用他,就是因为自己的思想没有转变过来。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周志军跟着钱丰新那么久了,受他的影响是太深了,要想让他的思想真正改变过来,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周志军也在默默地观察着,看看穆国兴搞的这一套是不是真的有用处,是不是能让江南的各项工作搞的更好。在他认为,说的好听是没有用的,利用权势来压制人也是不行的,一个人的施政方针是否正确,是需要时间来检验的。

    钱丰新原来的御林军,看到这次省委组织部对厅局一级领导班子的考察,全是按照干部选拔任命制度改革方案执行的,也都放心了,他们认为,穆国兴并不是那种秋后算账排除异己的人,穆国兴是不讲究派系,更不讲究地域的,他使用干部的标准就是,一看这个干部有没有能力,二看这个干部是否清廉,三看这个干部是否真正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

    一些被挡在门外的干部们在这种情况下也无话可说了,这一次被调整出了领导班子,穆国兴也完全是按照出于公心这一点。被挡在了门外,就说明你工作当中出现了问题,不能让群众满意,不符合中央关于干部使用的标准,这可不像以前那样,提拔哪一个干部都是有上面说了算的,只要是能够得到上级领导的满意,就不管下面的人有什么反应。

    一般的情况下,省委只要对一个地市的领导班子进行调整,每一次都会引起不少的波动来,有的人会告状,还有的人会出来闹事,但这一次却是异常的平静。虽然江南省这次搞得动作很大,但是各方面的反应却是很不错。事实也就是如此,原来之所以有告状的,就是因为省委没有能够做到出于公心这一点,公生明廉生威,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看到时机已经成熟了,穆国兴及时召开了省委常委会,讨论对厅局一级领导班子的调整,原来一些常委以为这次会议,没有个三两天是不会有结果的,却没想到,一天时间不到,这个调整方案就被全部通过了。

    究其原因就是,这份调整方案不仅事先的准备工作做的很充分,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真正做到了出于公心。由此可见,干部的任免工作虽然复杂,但也只是相对的,只要是能够做到出于公心,这些问题还是很容易解决的。

    在这次调整中,辛阳乐担任了东港市委书记,原副市长王庆山担任了新一届的代市长;安康市市委书记郝为录很不幸落选了,被调整到省科委担任了正厅级调研员;发改委副主任韩羽乐因工作表现出色,接任了安康市市委书记;其他地市领导班子的调整幅度也达到了百分之四十,这不仅在江南的历史上,即便是放眼全国也是非常罕见的。

    中央也在密切关注着江南省对厅局一级领导班子的调整工作,他们也在担心穆国兴这次大刀阔斧的调整,会不会惹出什么乱子来,直到调整工作结束了,江南依然还是政局稳定,社会和谐,中央这些大佬们才完全放心了。

    九号首长又一次来到了三号的办公室,两个人就江南目前的工作情况交换了意见,最后两人一致认为,穆国兴在江南施行的干部选拔任命制度的改革,和纪检干部的委派巡视制度,是一个符合国情,深得民心的好政策。此时九号心里隐隐的有了一个计划,将来要在全国推行这两项制度的实施。

    常委会结束的第二天,中组部常务副部长陈音浩亲自送邬志雪和肖昆麟来上任了。在全省正厅以上的干部会议上,陈音浩代表中央宣布任命邬志雪为江南省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随后,江南省人大常委会也通过了任命邬志雪为代省长的决议。

    陈音浩同时还宣布任命樊品高为江南省委专职副书记,肖昆麟为江南省纪委书记。至此江南省领导班子在经过了大规模的调整之后,现在基本上已经齐备了。

    晚上的欢迎宴会结束后,穆国兴和陈音浩在江都宾馆后院的一号小楼里,进行了一次长谈,两人的私人关系非常不错,又是同属一个派系的,谈起话来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多的避讳。

    “国兴同志,你们这次厅局级领导班子的调整工作,搞得动静可是不小啊,说实话,一开始我还真是为你捏了一把冷汗,就连朱部长也对你们非常关心。”

    “治乱世必须要用重典,原来江南的形势怎么样,陈部长您也很清楚,我要是一个个按部就班的来,恐怕两年也搞不完,事急从权,我也只好搞的大一点了,来个一次到位。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取得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陈音浩笑了:“我就知道你有这个能力,这么大规模的调整,一点事情也没出,这可是非常少见的。年初的时候,河东省就因为调整了一个厅级市的领导班子,而闹的沸沸扬扬,官司最后都打到中组部来了。”

    “这是很正常的,办任何一件事情,如果不能做到出于公心这一点,出乱子那是一定的。”

    “嗯,你说的很有道理,江南省之所以没有出乱子,主要就是你们做到了出于公心这一点。我这次来江南,并不是单纯为了送志雪同志和昆麟同志来上任,还是带着其他任务来的。一个是要总结你们在干部调整工作中的先进经验,第二个就是考察一下霍金同志各方面的情况,这可是九号首长的指示。我看得出来,九号首长对你们搞的干部选拔制度的改革,和纪检干部委派巡视制度很感兴趣,我估计他有可能会在登顶之后,在全国范围开展这两项工作。”

    两千二百七十九章班子的配备

    更新时间:2011-6-18 12:57:01 本章字数:2921

    穆国兴脸色平静的点了点头,丝毫也没有看出他有任何激动的样子。一般的情况下,中央总结一个地方的先进经验,那是对这个地方工作的肯定,也就意味着要在全国开展这项工作了,这也是中央对这个地方的主政官员最好的褒奖,很少有哪一个干部会像穆国兴这样,能够平静面对这些荣誉的。

    “国兴同志,你可是真能沉住气,如果在全国能够推行你们江南的先进经验,这可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穆国兴笑了:“孙部长,这没有什么可值得激动的,我只是做了我的本职工作而已,中央把我放在这个位置上,我就要做出一点事情来,至于江南的经验能否在全国推广,这是中央考虑的问题,我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把我负责的具体工作做好,到哪山唱哪山的歌!”

    陈音浩点了点头,他知道穆国兴说的实话,他也是这样做的。这个年轻人做事很有分寸,越权的事情从来不做,过头的话从来不说。在宝和县任县委书记的时候,带领全县人民使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一举走向全国百强县的前列。在金山市当市长的时候,不到两年时间里,就使金山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安江市任市委书记的时候,使安江率先进入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广南工作两年,又使这个在全国经济排名最后,贫困落后的边陲省份,攀升到全国三十几个省市的中上游水平。

    纵观穆国兴的仕途之路,他是在一步一个脚印的走着,以他扎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取得了巨大政绩。这才为他走上今天的高位奠定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而他所做的这一切,则全是因为做到了出于公心这一点。

    穆国兴现在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陈音浩这次来江南会带着那么多的随员,送两个干部来上任只需要陈音浩再带着一两个手下就可以了,原来人家是奉了九号之命,来总结江南取得的经验。

    “需要我们做点什么?”

    “只要是你解决好我们的交通问题,再给我们派个向导,其他的事情我们就不麻烦你们了,江南的工作也够你忙的了!”

    陈音浩说完端起了茶杯,好像又想了什么似的,放下茶杯又说道:“给调控委调配干部的事情,中组部已经基本完成了,现在有的干部已经陆续到位了,你什么时候回京呢?”

    穆国兴想了一下说道:“根据三号和九号的指示,调控委年前的工作主要是搭班子进行磨合,也没有什么重要的工作要做,我准备先去江南的两个重点项目建设基地看一看,过几天再回去。”

    陈音浩笑了:“国兴同志,我真是服了,你怎么就那么能沉住气呢?干部的人选你不过问也就罢了,现在都配齐了,你总要知道你手下都是些什么人吧?”

    “呵呵,由中央和中组部的把关,我相信,调控委的干部队伍一定是过得硬的,干部们也一定是千挑万选来的。我一直以为我们绝大多数干部的本质都是好的,主要是领导干部把他们往哪里带问题。古语说的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所以,我不想在干部的配备问题上过多的参加意见!”

    “你不问我可不能不说,这次中央给你配备的两个正部级的副主任,一个是东南省的原常务副省长秦林海同志,另一位是河西省原省委常委,烽山市市委书记吕林同志。”

    陈音浩说起秦林海这个人,穆国兴倒并不是很熟悉,但他知道,三号首长就是从东南省走上来的,秦林海有可能是三号首长的老部下。至于吕林,穆国兴倒是不陌生,当年他在中央巡视组的时候,最后一次外出巡视,就是去的河西省。在烽山市收拾了几个狂妄的韩国商人,不仅为国家挽回了大量的税收损失,还救回了几个被韩国列为失踪人口的少女。

    吕林当时就是烽山市的市委书记,对巡视组的配合还是不错的。前一段时间穆国兴被增补进政治局之后,吕林还打电话向他表示过祝贺,只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吕林的进步也确实不是太快!这一次调进调控委也不知道是走了谁的门路!

    “秦林海同志曾经是三号首长的秘书,这个人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也是一个很能坚持原则,紧跟中央步伐的好同志,吕林同志是你三叔向中央提议的!对这两位同志的任命,中央也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我们也相信,他们能够积极配合你的工作!”

    穆国兴在心里暗暗发笑,他也没想到,三叔不吭不哈的,也在调控委安插进了一个副主任,这肯定也是家族商量的结果。

    秦海林和吕林担任了调控委的副主任,这对穆国兴今后的工作是非常有利的,秦海林是三号首长原来的秘书,这就说明大家的施政理念都是一致的,只要是在工作中能够相互配合就可以了!

    “两个副主任既然都配备齐了,下面一个重要的位置就是办公厅主任的人选了,只要是这个人上任了,下一步的工作就好开展了。”

    陈音浩看了看穆国兴:“办公厅主任由金山市原副市长林浩同志担任,督察室主任是高云峰,纪检书记是张思远,这三个人都是根据你的提议任命的。”

    穆国兴点了点头:“新班子的干部配备问题历来都是一件大事,我相信中央会全面考虑这些问题的。”

    现在的陈音浩已经不能再把穆国兴作为一个平级干部来看待了,虽然陈音浩也是老穆家派系的人,论资历要比穆国兴强很多,但毕竟穆国兴现在已经是政治局委员了。听到穆国兴的话,陈音浩点了点头,越发感到这个太子沉稳有加,讲起话来极有分寸。

    这一次两人的谈话效果很不错,也可以说都是敞开思想交换了意见,穆国兴从陈音浩的话中,知道京城一些政治派系的新动向。穆国兴原来的猜测一点也不错,围绕着调控委干部的配备问题,京城的各个政治派系之间又一次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也幸亏穆国兴一开始就明确表态,不在干部的配备问题上参加意见,马上返回了江南,否则的话,他还真的不好应对那些错综复杂的关系。

    穆国兴也没有让陈音浩送,刚走出小楼的门口,就看到郑伟迎了上来:“穆书记,有一个叫林浩的同志打来电话,如果你有时间的话,他要向你汇报工作!”

    穆国兴看了看表已经快十一点钟了,这个时间说晚也不算晚,点了点头说道:“你给他打过去吧!”

    电话很快就接通了,郑伟对着电话说道:“是林浩同志吧,首长要和你通话!”

    刚喂了一声,电话里马上就传出了林浩那惊喜的声音:“首长,您好!我是林浩,我和高云峰同志今天下午已经来到京城了。”

    “呵呵,林浩啊,你和高云峰已经到了京城了?速度很快嘛。这两天你们先安顿一下,熟悉一下情况,也可以先去找调控委副主任秦林海同志,听听他有什么指示,我可能要过几天才能回京!”

    “首长,离开你快十年了,我日思夜盼,终于盼到了今天,云峰同志想要和您讲话。”

    不多一会,话筒里传来了高云峰的声音,他讲起话来可就林浩直接的多了:“首长,谢谢你,我今后一定好好的工作,绝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

    高云峰的话倒是代表了他的真实想法,一个被别人压制了这么多年的干部,终于跳出了苦海,来到了京城,他的心里现在是除了感激还是感激,有了这些人的帮助,穆国兴的工作今后也就好开展了!

    两千二百八十章一盘很大的棋

    更新时间:2011-6-19 13:45:28 本章字数:3020

    现在距加更章节还差20朵鲜花。

    早上刚上班,新任江南省代省长邬志雪,就来到了穆国兴的办公室,两个人都是老同志了,这一次见面自然是非常的热情。

    “穆书记,又能在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了,接到中组部调令那天,可是把我给高兴坏了。”

    大半年没有见面,邬志雪还是以前那个样子,穿着一身一直都非常喜欢的银灰色西装,只不过气质上有了些许的变化,眼神比过去更加深邃。

    “呵呵,志雪省长,这也是因为你有工作能力嘛,为把你调来江南工作,我可是给窦书记做了好多的工作,广南也同样离不开你。是金子在那里都会发亮的,希望你能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更大的贡献。”

    邬志雪也在打量着穆国兴,她觉得这位年轻的政治局委员,身上那股上位之气更加浓厚了,虽然讲话的口气很轻松,但同时也给人带来一种透不过气来的感觉。

    穆国兴用了十几分钟的时间,向邬志雪介绍了一下江南的情况,邬志雪还像以前在广南时那样,在笔记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