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山还是那座山 > 山还是那座山第1部分阅读

山还是那座山第1部分阅读

    《山还是那座山》

    楔 子

    江南,山水相依间,有这么一个城市,它不太大,可是现代化的气息,已经将它好好的装扮了一番。这座城市因出产铁矿而出名,也因钢铁而建市,由于整座城市是在大炼钢铁时期建立的,也不知挖掘掉多少座小山包,填平了多少条小河,才有了现在的这座城市,也因此以山为名。

    城市的东端,绵延数百里的江南地区特有的小山包,郁郁葱葱的,连成一片,远远望去,仿佛是来到了山的深处。城市西临长江,几座小山连绵着隔断了城市与长江的接触。离这座城市东北方向十来里路的地方,其间有一座山,山腰处陡然突兀而起,形成一个尖顶,山顶处,盎然生长着浓密的松树,从半山腰往下,又是成片的竹林,更加突显出山顶松树林的深翠,远远望去,山顶成了墨绿色,不知从哪年开始,当地老百姓形象称这座山为“黑山头”。

    第一章 神秘老人

    就在这黑山头的山腰上,一座小竹楼突兀着,又显得和周围的环境那么的协调。楼前,简单的用竹子圈了一小块院落不象院落,平地不象平地的地方来,看着很简陋,但是感觉上显得干净、整洁。一对柳条编织的摇椅和小茶几,这么斜斜的依偎在小竹楼前,确实是个休闲的好地方。 ¬;;

    一老者穿着退了色的老式军裤,颜色已经退得接近布的本白色却依稀还看得出是条涤盖棉的军常服,上身一件已经很难找到的蓝白条海军汗衫,服帖的裹着老人宽大的骨架,看得出老人年轻时的健壮。老人坐在摇椅上,或者可以说是半依偎在摇椅里,手里捧着一个紫沙壶,不时的抿上一口。每每抿上一口茶的时候,这老者回头看向竹楼处,嘴巴里还嘟囔着什么。。。另一张椅子空着。老者的头发依旧象他年轻时那样,尽管已经全白了,可还是一根根的支棱着,齐刷刷的站立着,显示着老者年轻时的坚定和刚毅。脸庞上,红润着的肌肤,因为山里的清风吹拂显得更加的红润。或许是不耐烦了,他想站起来,刚刚抬起上身的时候,竹楼里走出了一个老太太,脚步还算轻便,手里拎着一个水瓶,来到了老者身边,揭开紫沙壶的盖子,为老者续上了开水。然后,坐到另一张摇椅里。老太太用手顺了顺遮住眼睛的银丝,冲着老头说,你就不能少喝点?早上到现在,你已经是两壶水了,老头将头靠在椅子上,闭上眼睛,嘟囔着,你也没少喝哦。。。。。。

    一切静了下来,偶尔,山林的不知名字的鸟的鸣叫声,也没能打搅到这2位老人。 ¬;;

    猛然,老头睁开了眼睛,眼珠子转到了老太太身上,老太太象是有什么感应似的,也同时张开了那一双秀目回望着老头。“我该做饭了,老太婆,”老太太笑了起来,“你还知道啊?”那神情,依然还是70年前的样子,带着点羞涩,带着点妩媚,老头不禁呆了一呆,坐直的身子停在椅子上不动了,“呆子,还没看够啊?” ¬;;

    “哪能呢,看不够了哦~,老太婆,你还真美!” ¬;;

    “神经病~~~!” ¬;;

    “神经病在!”老头干净利落的答应着,又引起两人开心的笑声。 ¬;;

    70年?看这2位老者也不过7、80岁的样子。其实,他们两位老人加一起,已经快200岁的人了。

    老头昂首穿过竹楼,估计着老太太看不见的时候,腰没有刚才挺的直了,步履也蹒跚了起来、大口的喘着气,来到了竹楼后面的小菜园。毕竟是近百岁的老人,老头自己心里明白,自己到马克思那报到的日子不远了。 ¬;;

    他弯下腰,把手尽量的够向地里的青菜,这是他在70岁完全退下来的时候开辟的一小块地,不大,但是整理的非常精致!平日里,两个人没事的时候,都喜欢折腾折腾菜地,用老太太的话来说,这也是一种锻炼!老头眼里绿油油的青菜,一下子好象离他很远很远了,他还是努力的弯下腰,用手够着青菜,他知道,老太太最喜欢吃新鲜的蔬菜,尤其爱吃他做的青菜、鸡蛋面条,这是他们从相识那一刻开始,老头为老太经常准备的膳食,不太爱吃面条的老太从那时开始,爱上这青菜鸡蛋面条。。。。。。 ¬;;

    那时候的他们,都还很年轻,老头三十出头、老太二十七岁。 ¬;;

    老头在少年时期,因为特别喜欢家里大厨做的各式菜肴,据说这个厨子是从清宫里出来的,曾经给晚清小皇帝做菜的。老头子从10岁开始就学会了做菜,而且喜欢琢磨着怎么弄的好吃。老头老太认识就是老太太第一次吃到老头烧制的一桌好菜的时候,就已经决定和这老头相守下半生,用老头自己的话说,烧那桌菜,就是为了吸引老太,,,,,, ¬;;

    老头终于把青菜揪到了,他慢慢地把菜攥紧,拔了起来,掂量着够他们俩中午吃的,抬起身体,想站起来,可是,腿上的力气好象已经用完了,他变成了一个奇怪的姿势,一只手按住了膝盖,一只手还紧紧的握住了那把根还带满了泥土的青菜,许久,老头才完全的挺直了腰板! ¬;;

    午饭后,老头近百年养成的习惯,要午休一会儿,老太也很习惯的,依靠在床上,老头把头轻轻的靠在老太太的大腿上,这时候的老头觉不象个百岁老人,而象个孩子。老太太用手摩挲着老头的头发,很轻很缓…… ¬;;

    ¬;;

    老头忽然睁开了眼睛,看着老太婆,老太太也象是有感觉似的,睁开了眼睛,看向了老头。 ¬;;

    “快70年了,” ¬;;

    “嗯,” ¬;;

    “还记得当初我们俩说好的吗?我101岁!你100岁?” ¬;;

    “哈,当然记得啊!” ¬;;

    嗯了一声后老头又合上了眼睛。 ¬;;

    老太猛然的激灵了一下,又看向老头。他安静的闭着眼睛,均匀的呼吸声还是那么沉稳和自信。老太略微放松了一点。¬;;

    老头轻微的呼吸声,让老太太想起了他们刚刚认识的那会儿,,,,,,老头那时四十岁,只要头一挨着枕头,呼噜声立时起来,是那么的有力,有节奏,喜欢安静的她,常常被他的呼噜声吵的睡不着觉,老头知道后,总是习惯的等她睡着了,然后自己才睡,可尽管是这样,老太太还是经常在夜里被他的呼噜所惊醒。到后来,老太太听不到呼噜声,还真睡不着了。

    老太太想到这,不禁地把脸转向老头,尽量的让自己依靠在老头的怀里。老头也不知是醒着还是在梦中,轻声的嘟囔着,大水焐子!老太太笑出了声音,那是他们年轻时钻进被窝里经常调笑的方式。 ¬;;

    老太太心想,年轻的时候,这老头可真是。。。。。。 ¬;;

    60几年前,他们认识了。 ¬;;

    用老头的话来说,他们的认识是天意,老头带领的黑山头抗日联军几经波折终于同意接收新四军改编,老头多次到云岭直面谭震林,要求军部派一个政治上过硬、业务精湛的人,没想到,上级派来的特派员竟是老太太——叶茵丽。¬;;

    第二章 出身名门

    说起来,老头子家世不小,提起江南侯家,都知道是个大户人家。家居有着“米市”之称的江南老城。从老头子爷爷的爷爷辈算起,就开始做起米的运输生意,慢慢地,家里殷实起来,到了20世纪初,家里已经拥有了一只大船队,掌握着整个长江沿岸的漕运,另外还有大大小小的十几条旱路单帮,有点像现在运输部,专门掌管着全国的粮食运输的命脉。换句话说,如果侯家一发飙,大半个中国就会粮食价格飞涨,乃至无粮可吃的地步。

    辛亥革命的那一年,侯展的爷爷五十六岁。这一年中秋节后的第十天,老头子出生。“五六子”是家里人以当地的风俗,以给老头子爷爷的年龄作为孩子的||乳|名。侯家长房长孙的诞生,给侯家带来了不少的欢乐,更何况,孩子出了娘胎就很乖,除了接生婆打了2巴掌后,孩子依依呀呀的哼哼了几句,那天,孩子一出生,按照当地的风俗,要隐瞒其男孩子性别的,起码满月前不能宣扬出去。一时间,乡里都听说侯家的大媳妇生了,只是不知道是男是女,大家都想尽一切办法去打听。

    世事还真是无巧不成书,在孩子快要满月的时候,侯家的耳朵不太好使的老祖宗,一次乐滋滋看着大儿媳换尿布的时候,没注意来了一个准备陪她抹纸牌的老太太晃悠着进了后厅,指着大头孙子的小jj大笑着道,“看看,看看,我说他要尿了吧?!小jj翘的老高,就是要撒了啊……”完全没顾上大媳妇使劲的摇手示意,依然固执对大媳妇说着,怎么不是啊,小jj翘这么高,不尿才怪呢!抹纸牌的老太太一听,迈开小脚就往外跑。当天下午,侯家门前的鞭炮就炸个没停,前来道贺的人络绎不绝,搞得老头子的爷爷和爸爸莫名其妙的,咋就把消息透露了出去呢?

    据当地老人们说,那次侯家门前的鞭炮整整响了三天三夜,大门前,厚厚的一层鞭炮纸,扫到门前的河里,水都染红了。于是,侯家提前两天办起了满月酒,前来贺喜的人们,吃着流水席,不管男女老幼,不管你出了多少份子,只要是上门道贺的,出门的时候都会提上侯家准备的一刀肉,2瓶酒,一包白砂糖的回礼。于是,有的人就拖家带口,吃了一顿又一顿的,送出去的一块布、一包点心什么的,带回来的,确是不菲的回礼,有些小户人家也因此安逸了小半年的时间。侯家家大业大,不计较这些,而且还按老祖宗的提议,施粥三天。一时间,侯家的名声大振。按当地老人的说法,当年整个江南城的现成猪都让侯家买光了。

    按说,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五六子应该过着很“少爷”式的日子,完全是要山得山,要水得水,要星星不会给月亮的生活,可是五六子却不,不爱和姑姑家的少爷们一起玩,却特别喜欢家里的妈子家的、长工家的孩子一起玩,也不爱穿新衣服,这边新上身的新衣服,转眼间,就换到了其他人的身上,把陪护他章二叔家儿子的老粗布衣服经常的就套在了自己身上,好在有老祖宗和爷爷宠着,渐渐的,家里人都知道了他的性子,也就由着他来。

    爷爷宠他,除了是长房长孙的原因,还有其他的原因。

    4岁时,五六子的外公来到家里,和亲家公公说起,孩子大了,该起大号了,又说到年龄了,该读书识字了。谁知,坐在老太爷怀里的五六子却嚷嚷道,我识字,我识字啊,指着大堂的对联大声道:“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外公奇道,你都认识吗?看着外孙点点头,一只不停歇的手还抠到八仙桌下面去了,百无聊赖的样子,咕咕噜的眼睛不停的转悠着,外公到是有心考校了起来,用手指蘸着茶水,在桌子上写了个“风”字,问起外孙,这是什么字?咕噜噜瞎转的眼睛瞟了一眼,含糊不清的说了声,“风”,外公意外起来,又写了个“万”,外孙嘟囔着,“万”。(注:风和万都是繁体字)外公姓丁,说起来,也算是饱读四书之人,家学渊源,说起江北丁家,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书香门第,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也是出自江北丁家。外公又问到,会写吗,五六子想了想,跪在爷爷的腿上,趴在桌子上,也蘸上水,有模有样的写了起来,风、万,外公诧异道,谁教你的啊,五六子含含糊糊的嘟囔道,外公你刚才就是这么写的啊……

    一旁一直不吱声的爷爷,这时也奇怪了,心说,真的是过目不忘吗?

    五六子小时候并不爱读书,只是五六子的父亲逼着他读书识字,于是,他也不得不每天写一张大字,读启蒙经,只是不乐意一个人面对外公找来的老先生,而是喜欢和一大群孩子一起边玩边读书,于是,家里那些老妈子、佣人的孩子们都跟着受了好处,特别是护院头子章二叔家的孩子黑子,居然也能陪着读通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什么的。上午读书对五六子来说,实在是没什么太多的意义,基本上,读过的书,过目不忘的,一年不到,老先生辞馆而去,而五六子的兴趣,却被帐房里的噼里啪啦的算盘珠子吸引……

    第三章 神秘上校

    竹楼嘎吱嘎吱的声音虽然很轻,但还是把依偎在老头怀里的老太婆惊醒,从年轻时就这样,老太婆睡觉很轻,绝不会像老头那样睡得死死的。起身,推开没有门栓的竹门,门侧站立着一个穿笔挺95式军服的中年男子,肩章上闪闪发亮的两杠三星昭示这人不是一般的的来头,却只见来人微微前倾着对老妇人轻轻恭敬的问了声,“首长,老首长起来了吗?”前面的首长是喊老妇人的,老首长显然就是那个老头子了。上校还喊老头子老妇人首长?那这对近200岁的老人究竟是什么来头呢?

    老妇人回头看看了床头,老头紧闭的眼睛蓦然睁开了,冲着老妇人顽皮的眨了眨,老妇人呵呵一笑,上校忙不迭的走到床前,啪的一个军礼“首长好!”,上前就要扶那老头起身,老头挥了挥手,慢慢地自己抬起身体,老妇人赶忙拿起靠枕塞在老头子的背后,让老头半依靠在床头。

    老头眼睛看看来的上校,哼了一声,“不是才来吗?怎么这么快又来了啊,嗯?”

    “报告首长,上次来这已经整整一个月了!”上校挺直了身子答道,

    “哦,那就来吧!”沉吟了一小会,老头还是用尽量显得比较干脆的声音答应了。上校又敬一个礼,后退到门口,才转身出去,向竹楼院子门口招招手,迅速地,三四个身穿白大褂的军医小步而轻盈的走进老头的房间,刚要敬礼,老头抬了抬手,“算了,都是老熟人了,就别这么多礼了啊。”

    上校搀扶着老妇人走到了楼下的厅堂,“叶奶奶,老首长的身子还好,没有大碍,只是,年龄大了,身边不能没有人照顾啊,”老妇人笑了笑说,“你还不知道老头子的脾气啊,小黑,你妈的身子骨还硬朗吧?”“首长,她老人家还好,”话没说完,一伸手制止了老妇人的话头,没见他怎么动作,一眨眼,人却已经滑到了窗口,猛然伸手推开窗户,一只黑色的小猫刚要跃下窗台,上校一撩手,轻轻抓在手中。呵呵一笑,轻轻放下。老妇人也笑了,“呵呵,这已经是黑虎的孙子的孙子了,老头子还是管它叫黑虎。”“对了,最近看见你叔叔了吗?你爷爷就是不肯让他们过来,唉,他们也是往80赶的人了”,“首长奶奶,看见叔叔他们了,他们都还好,上次叔叔说起这黑山头,还唉声叹气的,说老头子太固执了。”

    “那就让他们都过来吧,”老人披着一件旧的涤盖棉军服,从楼梯上平和而有力的往下踱来,

    “天气暖和,就让你叔叔来看看,你叔叔小时候气管不好,这里寒气大,住不得的,平时不要来,对了,记得让他们把95子带来。”老头子的声音随着他人一起走到了客厅,

    “是!”

    “得了,黑子,跟爷爷我还来这套?!哈哈,小子不错,当官了,功夫还没撂下,”敢情老爷子已经看见了章小黑刚才抓猫了。“放松点放松点,”看着依然恭敬的站在那的上校,老头子似是随意又显得不耐烦的摆了摆手。

    “黑子,来,摆一摆,现在外面怎么样了?”

    上校看见老头子坐进了沙发,也赶忙坐在靠近老头子的沙发边上。

    老妇人看着这祖孙俩开始聊了起来,就退到边上书房,伸手按准备书桌上白色按钮,想了想,先按了一下红色按钮,不一会,一个穿着作战迷彩服脸上还抹着油彩的军人迅疾无声的来到老妇人的身边,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