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变身香江 > 变身香江第37部分阅读

变身香江第37部分阅读

    家写的,就让我这把老骨头也来鉴赏鉴赏。”金庸眼神里显现好奇之色。

    “说起来,这个作者老查你也是知道的,当初你还在我面前提起过她的事情呢。有没有兴趣猜猜,是谁写的?”

    “倪匡?蔡澜?不是,如果是他们写的,我应该知道得比你还早,而且他们轻易不会往‘明月’上写文章。”金庸猜了一下,但很快自个就否定了自个。

    “猜不到了吧,让我来给你提点提点如何啊?”董桥得意的笑了起来。

    “你这个老董,竟然买起关子来了,真是不厚道。”

    “女性。”董桥说了两个字。

    “林燕妮?”

    “不是。”

    “李碧华?”

    “看来你是猜不到了,我再给提示吧,很年轻的。”

    “很年轻?”

    “对,还在读大学。”

    “姓林?”

    “你猜到了?”

    “原来是林静啊,《明朝那些事儿》别出心裁,《品三国》就颇见功底了。现在能出来佳作,倒也是水到渠成。”金庸说道,语气中颇有欣慰之色。

    “你真没感到惊奇?”见金庸一副不足为奇的表情,董桥问道。

    金庸却是哈哈一笑道:“这位小姑娘,这一番可算是将同龄人,将我们这些老骨头都比下去了。难怪他会说,这个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终究还是你们的。”(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急于一时

    对于《大国崛起之海洋时代》,有了董桥和张利来的同声赞好,兼且对林静并不是一无所知,金庸已经有了一定的心里准备,但在粗略阅读过一遍之后,依然是震撼不已。

    “为什么这一次她不独立出版呢?”

    林静所写的作品,除了最开始的三部小说《英雄志》、《昆仑》和《那些回不去的时光》在报纸上有连载外,其余的统统都交由书虫出版社直接出版。按照这个习惯推测,这部《大国崛起之海洋时代》也应该是这样做才合理的啊。

    “这说明我们的‘明月’不容小觑啊,真是可喜可贺。”张利来笑眯眯的打趣道。

    “她之所以会想要在‘明月’上刊登,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我们的‘明月’名声在外,另一方面,大概与《大国崛起》的特殊性有关吧。毕竟《大国崛起》的内容是学术性的、严肃型的,不同于小说的娱乐性,即使是《明朝那些事儿》和《品三国》,虽然也含有学术内容,但总体来说是轻松活泼的。”

    “如此说来,我们确实应该给《大国崛起之海洋时代》出专刊。”张利来说道。

    “专刊?”金庸有些不明所以。

    在董桥解释了为什么要出专刊后,金庸却是挥手否定了这个想法,他说:“不必出专刊,就直接刊登在‘明月’上。”

    金庸虽然不在《明报月刊》中担任任何职位,不过他德高望重。又是老板,意见自然举足轻重。

    董桥心思一转,对金庸斩钉截铁般的决定一下就领会了过去。接口说道:“对啊,本来就是优胜劣汰,好文章上不好的撤下。这一期的‘明月’,虽然也有那么几篇颇有亮点的文章,但又如何能与这《大国崛起之海洋时代》相提并论,所以我们完全没必要多此一举的出专刊。”

    “倒也是。”张利来经董桥这么一解释,认为有道理。于是附和道。

    “那就这样决定了,这一期就专门刊登《大国崛起之海洋时代》,让读者们也好好感受一下经国文章带来的震撼。”董桥笑道。

    在他的笑容里。似乎已经提前预知到,《大国崛起之海洋时代》一出,谁与争锋的光芒四射。到了这个时候,他已经完全忽略了这文章的作者的年龄和性别。有的只是对《大国崛起》的钦佩和叹服。

    “对了。老查,还有一件事,就是我们想要问一问,我们的林大才女,在《大国崛起之海洋时代》之后的想法,以便于在刊登时做一些安排。你有没有她的联系电话?”在决定了刊登方式之后,张利来才想起了另外一个问题。

    “这个,由我来安排吧。对于这个小友。我也是许久未见,她成长到了何种惊人的地步。倒确实是想要看一看了。”金庸说道。

    ……

    在《明报月刊》的三大巨头“密谋”的时候,林静正在邀请着时空电影工作室预定中的第三位导演,也是最大的一位导演——吴雨森。

    将吴雨森约出来后,林静没有说太多客气的话,而是开门见山的提出了自己的来意。

    对于林静想要邀请自己进入时空电影工作室,吴雨森感觉到很惊讶,因为他不知道林静是从哪里知道自己想要离开嘉禾的。这个想法,他只和几个好朋友提到过。

    在吴雨森沉吟不语的时候,林静直接拿出了已经准备好的“大杀器”。

    “这是?”吴雨森看到林静放在桌面上的三份文件,不解的问道。

    “这是三个剧本。”林静微笑的答道。

    是的,这是她想了很久才决定拿出来吸引吴雨森的三个剧本,它们分别是:《英雄本色》、《赌神》和《变脸》。

    这三个剧本,每一个都是一座新的巅峰,无论是从类型上还是从票房上。

    “剧本?”

    吴雨森的瞳孔微微收缩了一下,然后视线定在了三个剧本上。

    林静的编剧之能,在香港,只要是电影人没有不知道的。在经过了《奇谋妙计五福星》、《酒干倘卖无》、《a计划》、《开心鬼》、《刀马旦》和《快餐车》等好几部千万级票房的电影的证明后,大凡是电影制作公司的老板、导演,就没有不想从林静那里得到一个剧本的。

    据说就连向氏兄弟的永盛电影公司,邀请林静写剧本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而且即使是付出了大代价,也仅仅只是得到了两个而已。

    可是现在摆在他面前的竟然是三个,一下子就是三个。

    “只要吴先生能够加入时空电影工作室,这三个剧本将交给吴先生来导演。”林静察言观色,适时的说出了这么一句话。

    “我能先看一看吗?”

    “当然。”

    吴雨森身为一个有抱负有能力的导演,自然不会有眼不识金镶玉。他在林静一下子好像孔乙己排大钱一样出三个剧本一样后,得到林静的许可,很快就拿了起来。

    简单的浏览了一遍后,吴雨森惊讶的发现,自己对电影的一些一直笼罩在迷雾中把握不住的想法,竟然好像云破日出一样,亮了个透。

    这就是我想要的电影,想要拍的电影!吴雨森的拳头下意识的就握住了。

    时空电影工作室有能力投资这三个剧本吗,毫无疑问的,它背后有林静这样的两千万编剧,名满香江的作家,最年轻的千万富翁。而且,实际上,凭着三部电影的大卖,时空电影工作室名利双收,已经隐隐有了成为香港电影制作公司中的巨头的气象。

    背靠一个有实力的电影制作公司,有好剧本,有充裕的资金,有足够的自由,是每一个导演所梦寐以求的事情。

    可是,吴雨森从剧本的世界中走出来冷静的思索一下,发现他……

    “林小姐,说实话,我非常乐于加入贵工作室,但是我已经与一位朋友有言在先——”此时此刻,吴雨森的心情复杂到了极点。

    “看来我的邀请是慢了一步。”林静脸上的笑容不变,有了先见之明,她对于吴雨森的这个决定没有任何的意外。

    “林小姐——”吴雨森欲言又止。

    “吴先生不必为难,时空电影工作室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林静说道。

    吴雨森并不知道,在后世他因为义气进入的新艺城,让他郁郁不得志沉沦了三年之久。不过现在有了自己横插的这么一杠,林静相信,用不了三年,很快吴雨森就会主动离开新艺城,转投时空电影工作室。

    对于这个,林静并不急于一时。

    其实,像《英雄本色》、《赌神》、《变脸》这样的电影,林静并不是不能拍。只是考虑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她不可能面面俱到,将所有好电影都一网打尽自己做导演拍出来,何况这些都不是她所想要拍的电影。(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三章 真正的目的

    8月30日,绿茶咖啡馆。

    很奇怪的一个名字,不过正如它的店名一样,这里提供绿茶和咖啡。

    金庸、董桥和张利来与林静约定的地点就是这里。

    在金庸、董桥和张利来到来的时候,发现林静已经坐在那里恭候多时了。

    之所以会有这一次的约谈,一方面是三人想要更多的去了解《大国崛起》的一些情况。

    另一方面,是董桥和张利来这个《明报月刊》的总编对林静有了强烈的好奇之心,他想要当面瞧瞧,能够写出《大国崛起》这种堪称时代著作的作者,究竟是怎么一个样子的。尽管他们也读过钱钟书先生的作品,知道那一个母鸡和鸡蛋的有名的典故。

    甚至为此,他们还购买了林静的全部作品,简单的了解了一下。俗话说文如其人,他们想要透过林静的文字,对林静这个人有一个大概的印象。

    结果是,闻名不如见面,或者说,盛名之下无虚士。

    林静这个未满17岁的少女,第一眼给他的印象是很漂亮很恬静的一个小姑娘,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就好像一株青莲。待到接近了,交谈了,深邃的眼神透着一股通达的灵性,让人一看就觉得这是一个有底蕴的人。

    正好应了那一句:腹有诗书气自华!

    其实,在这之前,在刚开始阅读《大国崛起之海洋时代》的时候,董桥不是没有过怀疑过。这是代笔之作,但随后略微一想便释然了。

    先不用说像林静这样文名远扬港台两地,一般不会弄虚作假来作茧自缚。且说林静和金庸是忘年交,以他对“老查”的了解,能与他做忘年交的人,品行不会恶劣到那种地步。

    何况像《大国崛起》这种举足轻重的文章,一出来注定就会被瞩目,没人会那么傻,将它交给别人。

    在相互认识了之后。不像董桥那样心思比较深沉的张利来,立即就将那个压在心底已经几天了的疑问给拿了出来:《大国崛起》会写多少个国家。

    对于张利来的这个问题,而且眼看金庸和董桥似乎对这个问题也很感兴趣。林静于是没有丝毫的犹豫,回答得很快,然后她将《大国崛起》的纲目拿了出来。

    小国大业——荷兰、走向现代与工业先声——英国、g情岁月——法国、帝国春秋——德国、百年维新——日本、寻道图强——沙俄、风云新途——苏联、新国新梦与危局新政——美国,最后是总结篇——大道行思。

    这个纲目就是原来的纲目。林静没有做多少改变。只是出书和视频不同,她将其中一个国家上下集的内容合二为一,统一写了出来。

    “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加上总结篇,那岂不是还有八卷,加上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第一卷,将近百万字?”虽然对《大国崛起》的架构的庞大有了心理准备,但在林静拿出了纲目之后。张利来依然是被这个纲目给震惊了一番。

    “是的,应该在一百万字左右。”林静微笑答道。有了《大国崛起之海洋时代》打下的基础,她现在对后面的八卷是胸有成竹,相信后面那八卷写起来会容易很多。

    当然,这个容易只是相对而已,本来这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那么林小姐,你写《大国崛起》的意义何在呢?”

    “我们都是中国人!”林静说这话的时候,视线有意无意的望向了北面。

    北望神州!

    金庸闻言神色微微一变,不过略微一想他已经明白林静写《大国崛起》的真正目的所在。

    内地百废待兴,改革开放的政策处处展开,因为国情的不同,根本没有多少能借鉴的经验,所有的一切都靠自己去摸索,正如那一句话所说,摸着石头过河。

    虽然已经下了最大的决心,但在不知道河的深浅,有没有暗流淤泥的情况下摸着石头过河可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

    如果在这个时候,有人总结出16世纪以来,各大强国大国崛起的经验,或许能让这个改革开放少走很多弯路。

    可是这个总结是那么好做的吗,如果是那么好做,恐怕人人都成了学术大师了。然而迄今为止,也只有一部世界名著——《全球通史》,浮光掠影一样,讲了一遍各大强国大国的历史,至于它们之所以成为强国大国,却没能说通点透。

    明白之后金庸未免为林静的思虑之深远、视野之广阔、立意之高而惊讶。

    “老查,老查,老查?”

    半响过后,听到张利来叫声的金庸才从惊讶中走了出来。

    “很好,很不错……”

    在说这话的同时,他轻轻颔首,以示对林静的赞许。

    有了金庸、董桥和张利来的支持,《大国崛起之海洋时代》将会“登陆”9月份的《明报月刊》,而且独霸整个月刊的版块。

    8月31日,在推出《大国崛起之海洋时代》的前一天,《明报》和《明报晚报》都刊登了《大国崛起》的相关简讯,相当于提前打一打广告。

    “林静新作——《大国崛起之海洋时代》!”

    以林静现在的名气,已经不用再在前面加上什么天才、美少女之类让人冷汗、恶寒瀑布汗的前缀头衔了。

    《明报》和《明报晚报》的销量超过十万份,可以说是遍布香港的各个角落。所以尽管林静最近好几个月的时间没有新作推出,新闻热度不如去年和年初的时候,但很快的,关于她和《大国崛起之海洋时代》的新闻还是很快就火热了起来。

    某报亭前。

    “看到了吧,林静有新作出世,你还不相信,可笑前一段时间还有那些吃不到葡萄喊葡萄酸的人,说什么江郎才尽了。这脸打得也忒快、忒红、忒肿了。”某林静脑残粉拿起一份《明报》,指着一则新闻,一边不屑的冷笑,一边说道。

    “咦,还真是啊,居然在这个时候推出新书,莫不是她暑假都在闭门写书了?”一个和林静脑残粉一起的少年惊喜的叫道,“不愧是我家的林姑娘,虽然已经天才到令人绝望了,但论起勤奋,依然是无人能及!”

    “不单是一个暑假,你看,上面说,新书是从去年就开始构思了的。嗯,以前的书,两三个月的时间就完成,都已经那么好看,这本,差不多一年之久,那岂不是真正的绝世神书?”某林静脑残粉无可救药的揣摩着。

    在林静众多的书迷心目中,虽然她的剧本写得不错,拍出来的电影非常好看,但电影无论有多精彩也就是几十分钟一百多分钟的事情,哪里比得上书耐读。

    去年的时候,新书是接二连三的出来,众书迷是幸福到飘飘欲仙。谁能想到,林静“突发奇想”的喜欢上了写剧本制作电影,就仿佛那一句诗所说的,一如侯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自从开始写剧本建公司拍电影,进了电影这个门后,林静在电影的路上越走越远,以至于新作越来越少。到了今年,除了去年就有了的《品三国》之外,就只有一部儿童英文小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而且即使是这部儿童英文小说,也还只是在欧美地区出版了,香港暂时还没看到正版。虽然有许多书迷都通过各种渠道,从欧美地区购到了正版书。

    似乎林静因为迷上了电影,将“写书”这个本领抛诸脑后了,众书迷都是失望遗憾。

    然而没想到,正当他们以为林静已经不再写书了之后,突然就从《明报》这种颇有权威的报纸上林静要推出新书的新闻,,而且是用了将近一年多的时间写出来的书,顿时一个个都喜出望外欣喜若狂,好像过年一样甚至奔走相告,朋友之间约定在新书发售的哪一年组队组团去购买,给林静的新书壮声势。(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四章 一种时尚

    “给我来一本《明报月刊》。”

    “这位同学,不好意思,已经卖完了。”

    “卖完了,怎么会这么快?”

    “我也没想到会这么好卖,二十多分钟就卖完了。”报亭老板答道,脸上满是懊悔的神色。

    报亭老板开报亭已经有七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