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臭小子闹官场 > 臭小子闹官场第92部分阅读

臭小子闹官场第92部分阅读

点政绩,不贪污不受贿,我可以保证他会有很好的前程。如果他敢在一年之内让我收到有官员参他的本子,那也就怪不得我翻脸不认人,我会让他从此在官场上消失。这一点你要清楚地转告给他,还有到了任上对百姓要仁慈,要体恤。明白了吗?”

    林飞跪下呜咽道:“大人对我林家大恩大德,林飞代表兄长,感谢大人。如果以后用的着我们兄弟的,我们兄弟绝对为大人赴汤蹈火,再所不辞。”

    冷无为笑着摇摇头,“只要你们今后有出息,当个好官,我也算是不负相爷所托了。”说着想到了什么,在桌子上拿张纸写了几个字,然后交给林飞,道:“这是你妹妹现在住的地址。什么时候有空你让人捎点东西给他,多谢谢家书。还有………,你明白的。”

    林飞擦干眼泪,接过纸,笑道:“侯爷放心好了,林飞一定劝劝舍妹,早点接受侯爷。”本想叫大人,可觉的更生分,叫老师吧,对将来的妹夫这么称呼又不太合适,只好称其爵位。

    冷无为笑笑,“哈哈……,担愿如此,我看好你哟。”

    打出了杨公府,林飞心里跟抹了蜜一样,甜到心坎里了,和当今皇上的宠臣、朝廷的权相联姻,日后的前程更是不要说了,有了妹妹那一层关系,看来今后是不用发愁了,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春啊。

    永元四月一日,昔日军机首辅大臣终究没有熬过由亲人带给他的心理压力,在第三次会审的时候,默认了所有对他的控告罪行,并在赵泽的诱供下,牵扯了一批官员。其中有吏部尚书尤问天、左右侍郎陈宁、孙耀、督察院的左右御史汤广和、陆平、以及不分下属官员,总共人数达到一百二十多名,可以说是大汉朝明宗皇帝首次以来,处理朝廷官员最多的一次。

    不久,明宗皇帝就此事宣判了诏书,萧贵中被夺去爵位,贬为庶民,遣回老家养老,念起三代老臣,有功于社稷,不抄其家,不牵连子嗣;吏部尚书尤问天,有愧职守,以权谋私,毫无原则,免其所有官职,贬为庶民,抄没家产,放回原籍,终身不得为官;督御史汤广和、陆平,身为督御史,监察百官,却放之任之,且同为其谋,罪无可恕,则令削其官职,抄没家产,送往西北边疆服役,其家眷则不牵连;其余各位官员,则交由刑部议审。

    让所有朝廷大臣为之担心的萧贵中一案,到此算是结束。然而就在百官还没有从惊讶之中清醒过来,时,一大堆的人事安排,却发布下来。

    周谨敢言,不因为萧贵中是其恩师而加以包庇,其爱国为民之心甚为难得,着其担任督察院左督御史一职。

    上书房大臣巴仁贵,为人谨慎,甚得朕心,且为人刚直,不畏强权,着令巴仁贵兼督察院右督御史一职。

    刑部代尚书赵泽,在其案中办案尽心尽力,一心忠于朝廷,在审案之中,其能力可见一斑,着升任刑部尚书,加封一等子爵,赐锦袍一件,黄金百两。

    扬苏省巡抚东方白,在其任上克尽职守,推行新政,甚为先皇所器重。且为人谦逊、谨慎,原则性强,特升任为吏部代尚书。

    当这四人的任命由军机处传达下来后,朝廷各位大臣都瞠目结舌。因为这其中两人都是冷无为的学生,而周谨则因参萧贵中,却破格提拔。这好象都是有人刻意安排的一样。

    除了四人被任命,其余一百多位官员的空缺也留了出来,经过军机处大臣们的商议,从地方上和朝廷里升任一部分人,这其中各派系的人都有,有廉亲王文思的、翰林大学士刘本和陈嘉成的、有义亲王文祥的,当然也有首辅军机大臣冷无为的。不过其他四人用的都是文官,而冷无为则用的是些武将加以一些自己的门生官员,形成文武对峙监督的局面。这主要体现在地方上。朝廷里面冷无为插手调任并不多。

    当一系列事情处理完后,四月十五日的春闱也开始举行了。此次担任主考官的是义亲王文祥,副主考官有三名,分别是礼部尚书童维、左督御史周谨、兵部尚书敖丙。阅卷大臣有翰林大学士刘本、陈嘉成,廉亲王文思、诚亲王文良、以及右督御史巴仁贵。

    科考结束后不久,由冷无为提议任命邓容为浙东省巡抚,皇上恩准,很快邓容被责令出京任职。同时也任命一批官员,由于此次空缺甚多,一二榜的进士都被放了实缺,可以说现在考中的举子们,是这场政治斗争中第二收益者。第一自然是当今的皇上。如今朝廷各大臣都开始转向他,至于还委任廉亲王那么多差事,重用他提出的人,自然是做掩饰而用,朝廷的主要部门都按排的是自己的人,那些无关紧要的空缺自然没有必要较真,同时这也算是安定百官的心。

    时间一晃,就来到六月。这半个月以来,冷无为在府上卧病近半个月,来往探病的官员他可是一个都不见,谁都不知道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冷无为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举动。

    “老爷,你这是怎么了,皇上数次招你进宫商议国事,你都托病不见。长期下去,皇上难免会动怒啊。”

    晚上,冷无为在苏雨馨的房里过夜,听她担忧劝道。冷无为在她脸上亲了一口,又在她胸脯上摸了一把,笑道:“朝廷里的事情你不懂,锋芒过露会招来灾祸的。皇上现在刚享受到权力的快乐,他可不愿意有第二个萧贵中出现。如今我在朝廷上多少有些影响,如果我哪一天揣摩不到皇上的意思,我的意见和皇上心里想的相左,那我的处境可就微妙了。不如先退避三舍,等皇上什么时候用到我了,再出来也不迟啊。我的小乖乖,你这下懂了吗?”说完顺势搂着她,躺了下去……

    永元二年七月十五日,北方局势突然大变。北魏重关卫灵关守将曾大成突然向伪宁国杨纯投降,降兵达二十万,其中有五万是精锐的铁骑。七月二十日,北魏失去重关,不得不迁都往南而撤。

    七月二十五日,北魏都城被攻破。杨纯进城之后,军纪严明,任命原先颇具民声的官员,并废除苛捐杂税,甚得民心。其影响甚为巨大,都城往北的所以城镇都向杨纯效忠投诚。北魏算是亡了一半。

    八月三日,宁国宰相张锐停止与北魏作战,并急速派使臣分二路东进南下。一路是与北魏签定和约,停止兵戈;第二路则往南边大汉而来。

    八月十五日,就在北魏和宁国签定合约不久,北魏皇帝突然病逝,谁为继承人选,成为北魏最为紧要的问题。以柔云公主为首的一班大臣提议由镇南王为帝,而以太子太傅为首的自然是提议太子为帝。双方势力相均,互不退让。但柔云公主这一派最大的弱势就是镇南王不在朝中,而在大汉。大汉与北魏有领土之仇,百官们对此都心有芥蒂,要想说服大臣们,镇南王回魏之事,迫在眉睫。

    八月二十一日,宁国使臣到达大汉,并与大汉商谈针对伪宁国之事。然而朝廷各路大臣对此莫衷一是,态度暧昧。消极作战这比比借是,而为首者是以六王诚亲王为首,大谈圣人不动刀兵之说,而廉亲王则缄默其口。

    如今伪宁国杨纯势力极为庞大,驻扎北魏前都城北阳城,虎视南下。但因张锐将兵力靠近北魏现在驻扎的都城不远之处,恐南下遭前后夹击,一时不敢大意,且后方未稳,一时倒也不敢南下。

    义亲王文祥对目前的形势也拿捏不准,不知道是该援助还是不援助北魏。刘本等各军机大臣对这胜负难料之战,也是极力的反对,且大汉朝政刚稳,此时用兵胜了还好,一旦败了,朝廷危急,大汉危急。

    而明宗皇帝对此态度不明。

    八月二十四日,议政殿再一次就此问题举行廷议,此前廷议并没有招宁国使臣上朝,今天却把他招来,这使臣乃张锐的心腹,名叫上官南,在宁国担任军前参谋一职,相当于幕僚参谋,品级虽是是四品,地位却相当的高。

    上官南年月五十开外,一身正规的宁国使臣服,站于朝廷之下,虎视群臣。在听大汉朝各位大臣的建议后,却突然放肆的大声笑了起来。

    明宗皇帝却感到奇怪,问道:“贵使何古故发笑?”

    上官南拱手一礼,直目对视明宗皇帝,大声道:“我笑贵国人口在诸国之中最多,但朝廷之上却无一人能有看未来前景之眼光,实在是让外使感到心寒,更为陛下感到好笑。外使失礼之罪,还望陛下见谅。”

    下一章:第二百六十八章,冷无为出山

    第二百六十八章 冷无为出山

    上官南当着大汉皇帝的面,大放厥词,立刻遭来群臣的围攻。可他却仿佛没有听见似的,只是默默的看着大汉明宗皇帝,本来七天的路程他走了十多天,来的路上仔细琢磨这大汉皇帝到底是什么样的,从个性到政绩到近年来的举动,多少了解坐在上面的皇帝。作为一个使臣,这知己知彼的本事是必需的。

    当各大臣在明宗皇帝的手势下,安静下来后,上官南才道:“外臣在宁国就听说贵国有一位能臣,名叫冷无为。臣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一个能在与三国作过战的并取得辉煌战绩的人,他应该不会有如此短见吧。”

    当他提出要见冷无为时,其他各臣子都再一次议论开了。明宗皇帝感觉有些好奇,笑问道:“你怎么知道我朝有个冷无为?”

    上官男笑了笑道:“有史以来能将我宁国精锐打的那么惨,并俘虏十几万大军的将领,凡是宁国之人又岂能不知。而且依我所见,他是贵国最具有战略眼光之人,否则不会提出分批将俘虏之兵以买卖的形式送回宁国,更不可能提议用名存实亡被我国占领的大汉领土作为练兵驻扎所在。可以看出,他是想看到我宁国动乱,让我国皇帝陛下用在贵国领土上的我国之兵回援都城,使我宁国陷入内战之中。到时候,我国所占领土不费吹灰之力,就收了回去。假以时日,宁国衰弱,趁势用兵,以图我国疆土,有如此心计之人,怎么会没有远见。不但我国丞相一直注视着冷将军,哦,不对,应该是冷相爷,就是北魏和伪宁国的杨纯也一直在注视着他的举动。来的时候,相爷曾找我说过一句话,能支持三国同盟共抵抗伪宁杨纯者,非冷无为不可。能让相爷有这么高评价的,除了乱臣杨纯之外,当今就属贵国冷相爷了。”

    一席话说的群臣耸动,之前那席话本是冷无为与宁国使臣相谈的秘密内容,这是他们不得不接受的条件。当今只有冷无为和死去的德武帝知道,但随着杨纯的公然反叛,这些已经不是秘密的秘密。

    明宗皇帝和各位大臣才第一次听说,不过想想当时先帝让冷无为全权负责谈判之事,刘本数次谈好的协定,先帝都没有认可,惟独冷无为只上奏一次,就立即批奏下来。当时以为只是冷无为甚为得先帝的恩宠,不料里面却有如此之内幕。

    “你说的可是当真?”文祥有点不敢相信,平时笑嘻嘻的冷无为会有如此心计。

    上官南道:“这些已经不是什么重要的秘密,对将来也不再有什么影响。这事情我是听相爷说的,当时初听我还真吓了一跳,这内容完全是让我们宁国迫不得已选择、必须要选择的路。但随着杨纯为了稳定军心和民心,又怕冒天下大不韪起先搞内战,不得不放弃攻打都城,而改向北魏。否则结局真的像冷相爷所料,让我们宁国饮鸩止渴。最后就算我宁国不亡,也没有昔日的强盛。但人算不如天算,老天在那个时候站到了我们的一边。当时贵国知道这件事的只有冷相和贵国的先帝。”

    明宗皇帝眯了眯眼,道:“今天就议到这里,散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御书房里,明宗皇帝生气的将桌子上的奏折推翻到地,怒道:“该死的冷无为,居然有事隐瞒朕。害的朕下不得台来,真是罪大恶极。”刚才看到满朝文武质疑的眼神,心里的气就不打一处来。

    旁边小顺子慌忙的收拾地上的奏折,陪笑道:“皇上,这事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不如问问冷相爷,看他怎么说?”

    “他能怎么说?朕让他担任首辅大臣真的不知道是对还是错。” 明宗皇帝的脸上依然是怒气冲冲。

    小顺子察言观色,忽然道:“也不知道冷相爷的病情好了没有,都几个月了也没有见他上朝。事情都是刘中堂负责的……”说到这里就打住了,他是提醒明宗皇帝,其实冷无为根本就没有做什么有违背皇上心思的事情,就连普通寻常的政务也是他人代劳的。

    明宗皇帝何尝听不出来,可胸中这气就是出不了,道:“摆驾,去杨公府。”

    话说另一头,这么长日子冷无为一直就缩在府里,当然也每隔段时间到乐灵那里风流一下,乐此不疲。更大的喜事还有,苏雨馨的肚子有了,自己总算有后了,那心情能不爽吗?

    这会儿,还和杨雪儿抢着听肚子里的动静,不过才三个多月,能听出什么来,图的也就是新鲜。府里上上下下对待苏雨馨更是像祖宗一样伺候着,母以子贵,此话不假啊。光苏雨馨吃穿用度,全是最上好的,就是喝的茶那也是让人千方百计从南方购来,对腹内孩子没有影响的清茶。

    “主子,顺公公来了。”

    小寇子跑来禀报,冷无为愣了一下,喃喃地道:“奇怪,这个时候他怎么来了……”想了一会儿,道:“快去请。”

    小寇子接着道:“不过他身后还有一个人,看样子顺公公是陪他来了……”

    “还有一个人?”冷无为皱了眉头,眼睛突然瞪的大大的,旁忙往外跑去。

    内堂书房内。只有他们三人。

    “臣冷无为见过皇上,接驾来迟,还望皇上宽恕。”冷无为趴在地上。

    明宗皇帝左右看了看冷无为的书房,在书架子上摸了几本,看了看突然摇了摇头,“真看不出啊,你冷无为书没有读过几本,可所藏的书倒是些孤本珍籍啊,看样子是别人送的吧。”

    冷无为依然跪在地上,道:“臣哪懂得什么书啊,只知道当个摆设。皇上说的不错,这些书都是别人送的,我看这书也不值几个钱就收下了,当时心情还很不爽,以为他们是看我读书少,送书来耻笑我的,当时臣想你敢送我就敢拿。回来后,就丢在这上面,皇上见笑了。”

    明宗皇帝没有料到他说的这么直白,笑了笑,“谁进了你的书房还说你是白丁,那他就是白丁了。你起来吧。”

    “臣,谢主隆恩。”冷无为这才爬起来。

    明宗皇帝在椅子上坐下,翻了翻手里的书,随口问了问那事情,表面装的很不在乎。冷无为多少也听说宁国使臣来汉,但没有想到会说这事情,忙跪下说道:“皇上恕罪。这事情的确是有,当时臣是这样打算的,可后来杨纯不打宁而打魏,这番计划也就作废。因此没有向皇上说明,是臣失职之罪。”

    明宗皇帝本来一肚子气,可看到冷无为诚恳的说了下事情的经过,也就消了气,问道:“那你对三国结盟的事情怎么看?”

    冷无为跪着道:“皇上如果要想保十年太平,可以不结盟,以中立之态处之。如果想光大大汉江山基业,则结盟为善,可保百年平安。”

    这一论调果然和朝廷各大臣不一样,也真让上官南说着了,明宗皇帝疑惑地问道:“可否仔细说说。”

    “臣遵旨。皇上,这三国同盟的打算,早在先帝时期,臣就有这个打算,因此才不顾世人之言,禀先帝旨意攻打北魏,目的就是占领峡谷关,抵挡敌军来犯。同时,稍加时机,培养镇南王为亲汉之北魏国君,好结成两国同盟,共同抵挡伪宁国。如果宁国出兵攻打北魏,我大汉将弃北魏,坐守峡谷关而观望天下局势,谁弱吃谁。但是如果宁国也参与攻打伪宁,则由我大汉提议,结成三国同盟,分为东、中、西三路,共同抵抗伪宁。我大汉则取东路,东路地势平坦,易于骑兵交战,也利于扰敌。臣相信伪宁最大的敌人不是我大汉,而是宁国和有差点亡国的北魏,杨纯必然会以重兵防守或进攻,中路和西路必?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