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复夏之民族崛起 > 复夏之民族崛起第22部分阅读

复夏之民族崛起第22部分阅读

    中的报童的努力下,消息在各大城市迅速传开来,顿时引起轰动,现在《东北时报》有傅恒的背后支持,已经是中国首屈一指的报纸,也是读书人和上层人士了解世界和东北的主要渠道,现在报纸的销量也很广,在傅恒的提点下,广告应运而生。许多东北商人纷纷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就连不少洋商业看中报纸的销量,也在上面刊登广告。到此时,报纸基本上能收支平衡,再也不用傅恒倒贴着发行。

    经过前期的宣传,东北老少爷们儿都基本上知道银行成立的消息,所以也都少有点心理准备。

    二月二十七日,华夏银行门前,早早的近卫师的官兵就已经在各个制高点布防,为的就是保护傅恒的安全,张作霖作为最为年轻的师长,对于傅恒可谓是尽心尽职,每次傅恒的公开活动都被他保护的严严实实的,但是士兵们的护卫也没有阻碍百姓和士绅们的观礼。

    天色刚亮,首届华夏银行行长孟翔,也就是著名商人孟洛川的同族,同为孟子后代。只不过因为一些原因他在历史上并不出名,但是来东北协助胡胖子管理商业部后,被胡胖子极为推崇,认为他在金融上也是很有天赋,所以四十七岁的他正式成为首届华夏银行的行长,孟翔精神抖擞的领着总行的所有工作人员,近三百人,早早的就等在了门口,天色渐亮的时候商会的代表们也渐渐进入会场,而周围更是汇集了一大批的市民。

    “来了,来了。”“大帅的车队来了。”

    在无数人翘首以盼中,从总督府内传出一阵马蹄声,马掌踏在平整的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响声,渐渐的两匹白色大马拉着的西洋式的马车出现在众人眼前,马车两旁和前后是几十个护卫的步兵,他们都跑步跟随者,马车行进的速度不是很快,但是几百米的道路还是很快走完。

    前面开道的士兵很快将人群分成两拨,让开道路。马车在银行大门停定,士兵为傅恒拉开马车门,一身佯装的傅恒带了一顶黑色礼帽,下车后傅恒缓缓走到门前的台子上,上面先到来的商人士绅们都起立表示致意,傅恒频频点头走到主位坐下。

    “下面有请,我们尊敬的大帅剪彩。为我们银行举行揭牌仪式。”孟翔站到台前对着底下老少爷们儿们大声说道,并率先鼓掌起来。

    傅恒在众人的掌声中昂首走到由两名银行工作人员抬过来的长型木板前,木板被红布蒙住,并打了一个红色的结,这就是需要傅恒将红布掀开,就标志着银行正式成立了。

    走到木板前的傅恒缓缓生出手,捏住红布,在所有人的目光下,突然狠狠的将红布掀开,白色木板上几个黑色大字闪现在众人眼前“华夏银行”

    随着傅恒将红布掀开,底下响起更为激烈的掌声,木板被工作人员抬到银行门口的墙上挂起来。一旁负责放鞭炮的也将堆积如山的鞭炮点燃。顿时整个会场陷入火热的气氛中。

    揭幕完后,傅恒又代表政府,将东北政府的财政款项存入银行,先期一笔价值一千万两白银的款子。随后又是东北商会的许多商人,象征性的往里存入款子。

    商会成员过后,就是此次前来参加的官员们,这些过后,银行的工作人员就正式开始接待寻常百姓的业务了,刚开始也主要是一些洋人工程师,和华人技师以及工厂的工人往里面存款,毕竟他们是东北现在接受西式教育最多的群体,也是最能接受这些新式事物的群体。

    求推荐收藏谢谢——————

    第二十一章 铁路计划

    总是与前面几名差几票票,所以大家努力,爆烂前面的菊花君。——

    华夏银行可谓是接受了政府的多方面的照顾,基本上城府大部分的银钱往来都经过银行办理,而对东北各个工厂的订单也是通过银行来付款,而且都是采用新式货币结账,在加上胡胖子的运作,和傅恒的威望,基本上在东北开设工厂的本土商人都将华夏银行选择为了第一存款目标银行。

    华夏银行也在东北各大城市,甚至是一些较大的镇子都开设了办事点,建行后的第三天就是军队发军饷的时候,护民军三个月发一次军饷,这次军饷由军部将士兵人数确定,在联合财政方面确定饷银数量,然后通知银行,银行总部在负责将每个部队的款项运抵。然后发放到士兵手中。

    所有士兵拿到新式银元的时候都被它的做工精美和成色迷住了,简直就要比墨西哥鹰洋好看多了,在说了上面还有大帅的头像。而东北大大小小的商铺,凡是有名有号的都已经接到了使用新式货币的通知,当然傅恒是不可能在东北强行逼迫百姓使用新式货币的。但是他相信,依靠东北几十万的工人,为带动,和十万虎贲为带动,再加上各大商人的力挺,很快东北发行的钱币就能完全取代目前市面上杂七八糟的货币。

    所以当士兵们拿着手中的银元消费的时候,基本上都能背商家所接受。

    而纸币嘛,主要是用做政府采购之用,第一批很快就被当做货款付给一些原料厂的商人们,基本上第一批接收到纸币的商人都对手中的花花绿绿的纸片感到很是吃惊,不过很快又释然,这不就是华夏银行的银票吗,不过还是有很多的商人为了放心将首中的纸币拿到银行兑换成银子,或者是金子。

    除了兑换的时候要叫一点很少的手续费,其他的倒是让这些商人没有什么感到意外的地方,接连兑换几次后,商人们也渐渐接受了这种纸币。

    银行建立一月后,进入到四月初,经过一个多月的磨合,现在银行基本上已经被居住在城市里的百姓所接受,特别是那些工人们。

    很多工人拿到工资的第一时间就是来到银行将钱存起来,看着首中的小本本的数字一点点的往上增长,每个人心中都高兴不已,存钱安全是第一,其次还有微薄的利息可以拿,如果是不急用钱还可以存一个死期,那样的话利息更高。而中国百姓自古都是省吃俭用惯了的,许多人都选择存一个端期的死期。

    华夏银行发行的货币也在百姓中流动开来,货币上傅大帅的头像就是最好的保证,傅大帅身后十万虎贲就是最最好的保证,而百姓们也是最懂得感恩的,傅恒占据东北以来,人口不断增加,医院不断建立,学校也一所所的修建,百姓们更是耕者有其田,工人们只要辛勤工作每月都会有不菲的工资,大量的基建工作,让许多暂时迁入的百姓也不至于饿肚子,暂时做到了人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所以百姓们也乐得用印有傅恒头像的钱币,还亲切的称为傅大头。

    银行运作上轨道后,铁路修建也被提上议程,傅恒在总督府召见了一直以来都焦急不已的詹天佑,这个留美幼童现在已经是交通部的掌舵人。

    “大帅,到底什么时候才开始修铁路啊,人家俄法铁路联合公司的铁路已经开工几个月了。”詹天佑说起铁路就来劲儿了,一脸焦急摸样。

    “叫你来不就是为了这事儿嘛。怎么样,准备充分了吗?”傅恒坐了这么久的东北大佬,一身上下早已没了早先的那股子彪悍的模样,但是,即使是他努力的让自己看起来温文尔雅一些,但还是有些画虎类犬的感觉。

    “大帅放心,只要大帅下令,我保证立即可以投入建造。并在两年内完工。”詹天佑拍着胸脯保证到。

    “好,你现在立即着手建造,在奉天山海关,旅顺,同时开工,我将那三万老毛子劳工交给你。想怎么做是你的事儿。我只要两年后能通车就可以。资金方面也放心,这次为了修建铁路我给你凑了一千万两银子。”傅恒大手一挥,三万老毛子劳工又开始了持续很多年的修建铁路的工程,这些老毛子在一年时间内,将三省的官道完全修葺一新,由于奉天的官道是之前就修好的,所以他们修建的官道是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的,一年下来,三万人开山填河,钻洞架桥,工作不可谓不艰辛,但是傅恒还是仁至义尽,虽然是没有工资拿,但是伙食还是很好的,看守的士兵也没有过多的去鞭打他们,这是傅恒特意吩咐过的。一年下来,近两万人由于工作出色,学习汉语也进度很快,被傅恒大手一挥,免除了没有工资的时代,他们被划分为观察人员,只要在接下来的一年表现合格,就会被授予中国国籍,那时候是去是留就由他们自己做主了,但是在观察期间他们还是有工资拿的,不过却是很低,每月只有三百铜元,相当于三十块钱。每个星期还有一顿肉吃,看管的士兵也不会对他们进行体罚。

    “好,属下这就去了。”詹天佑说道铁路就变成一个急性子,跟傅恒打个招呼就出去开始了浩大的铁路工程了。

    这次由东北政府修建的铁路主要是在奉天境内,以奉天城为中心,连接山海关,锦州,旅顺,吉林,总长度将近一千余公里。工程不可谓不浩大,东北政府将要建造铁路的消息一经报纸发布后,很多国家对中国人有能力自己建造这么长的铁路很有疑义。

    但是国内的反响确实很热烈,在九六年,光绪皇帝命令盛宣怀为铁路督办,建造卢汉铁路,不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一直都没能如愿,而这次,东北政府宣布建造铁路,并且立即投入建造,让很多人都振奋不已。。

    铁路的木材就地从黑龙江伐取,而铁轨则有东北冶铁厂负责供应,不足的在从国外进口,傅恒并不是没有想过共汉阳铁厂买,但是苦于张之洞的汉阳铁厂真正的是产量低,质量差,属于价优质劣的东西,所以不得不放弃。

    而这次建造铁路的资金也是有东北政府出资六百万,东北商会集资四百万,共同建造,建造后,也是有专门成立的铁路公司负责经营,只有战时政府才能征用。

    傅恒一声令下,从伐木工人到炼铁工人,在到三万劳工,都马不停蹄的忙碌起来,而中国人自家建造的第一条这么长的铁路终于开建。

    东北宣布修建铁路的消息,在北京也是掀起了一股热潮。

    现在的北京城已经没有了光绪刚开始宣布变法时候的那种狂热劲儿了,所谓高嘲过后就是一地的纸巾,所以现在北京四九城对于光绪变法已经不感冒了,都是些干打雷不下雨的政策,整天闹得欢腾,实质性实行的变法没几条,不过其中一条还是挺不错的,那就是光绪变法中有一条,广开言路,不禁止百姓们谈论国事,所以在各大茶楼,酒馆,总是有那么三三两两的人围坐在一起,讨论着刚刚穿过来的东北大量修建铁路的事儿,许多人手中还有一份东北时报,上面不仅有关于铁路建造的报道,还有一直以来的招工广告和移民广告。

    “听听,看看,人傅大帅这次又要招工人了,您看看,这次招收钢铁工人若干,生熟手都可以,都会培训的,上岗后每月四个傅大头。每月还休息三天。包吃住。哟,这是好事儿。”

    “还有,还有,您看,这次又在说招移民的事儿呢,上面说呢,现在黑龙江那边又在开垦新一轮的土地了,只要是携家带口过去的,每个壮劳力就可以获得三十五亩的土地,一年免税。”

    还有一些文人则是盯着报纸上谭嗣同撰写的文章,文章中描绘了东北现在林立的工厂,宽阔的马路,充实的工人,读书声朗朗的学校。极大的赞扬了东北的变法成效。而东北新一轮的官吏招收考试又要开始了,谭嗣同还号召各地读书人去参加考试。

    相对于光绪皇帝这边的变法,傅恒无疑获得了更高的赞扬,山东河南直隶山西陕西几省的百姓越来越多的开始携家带口往东北去,都是奔着那三十五亩土地而去的,不过很多人也是同村有人去过了,然后u写信回来让要好的人去的,现在土地已经降到一个人三十五亩了,再不去,等以后什么都没有了就没地儿哭去了。

    而谭嗣同的号召力也确实不同凡响,南方特别是广东上海一带,很多工人学子都往东北行来。一时间,因为铁路的建造又掀起了一阵移民狂潮。

    第二十二章 风雨前夜

    求一下票票谢谢支持哈。

    北京城乃自古帝都,不管多大的事儿到了这里也不能将这一滩死水惊起波澜,东北宣布开始修建铁路的事儿,传到这里确实让不少人兴奋了一阵,在各大茶楼酒楼,很多人都讨论着东北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改革进程。

    当然,这些都是从日益扩大的东北时报了解的,东北时报到现在已经在全国有数的大城市都开始贩卖,由于傅恒和护民军的强横,在加上时报并没有刊登对于清廷的任何一丝的不利的消息,上面基本上都是刊登一些东北改革新闻,以及一些国际新闻,还有就是广大的商业广告,以及东北政府招收工人,劝诫移民的广告。

    从谭嗣同担任时报主编以来,时报拥有的读者中读书人又增加了不少,特别是这次谭嗣同主持的东北第二轮的招收公务员也就是官吏的考试已刊登后,南方各省,的读书人纷纷涌入东北,也带动了不少南方的失业工人或者是技师移民东北。

    而东北现在农民的主要移民来源还是在北边几省,特别是直隶山东河南几省最多,由于前一批移民在东北现在都生活的很好,每家每户都开垦了几十亩的土地,这些土地又肥沃,政府还免税一年,第一年还提供粮种,而且还能从政府手中购买低价的耕牛和骡子,在加上护民军的强有力的保证,没有人敢于在这些方面做手脚,第一年下来,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了大丰收。

    于是他们纷纷写信,或者是带口信会老家,让还留在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们纷纷来东北,而现在基本上的土地都是在地主手中,而且地租又贵,所以很多人一接到消息,纷纷携家带口的往东北来,就为了那每个壮劳力三十五亩的土地。

    现在东北政府已经将每个壮劳力分的四十亩土地降为三十五亩了,这也是为了让有限的土地能容纳更多的人口,傅恒的这一政策让东北的地主们变为了中国最为倒霉的地主,由于每家每户都有足够的土地,即使没有的,也能从政府那里领到肥沃的荒地自己开垦,所以现在东北就出现了这么一个状况,地主家的田地根本就找不到人租种,整个东北的地价一下下降了一大截,而这些地主们又没办法,现在每个镇子都有巡警呢这些巡警维持着这些农民们的治安,,虽说还没有自己家里养的家丁多,但是这也是他们不敢动的,因为只要一动了这些巡警,要不了多久,护民军就会找上门来,那时候就不是钱能解决的事儿了,只要一证实了罪状,这些护民军的士兵们一个个简直比土匪还要厉害,直接冲进家里,将一家老少都抓起来,然后在当地政务官的主持下,开个公审大会,杀的杀,关的关,一个在当地有权有势的士绅家庭就此泯灭。

    不过,好歹傅恒还是考虑到了这些地主的情况的,在各省的工业区内,或者是城市里面的商铺,只要是这些地主愿意投资的,傅恒都有很大的优惠政策给他们,所以很多脑筋灵活的地主们早已乘着手中的土地还能卖两钱儿的时候纷纷将自己手中的土地出售,转而进入城市,要么开个小工厂,要么开个商铺。

    随着越来越多的移民进入,也将大部分的地主逼迫到城市里面来。

    东北方面的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光绪的变法却进入到一个尴尬的地步,从年初颁布变法旨意以来,集体遭到守旧大臣们的发对,就像是光绪的拳头高高的举起,然后被守旧大臣们的太极拳分化抵消,变法几月以来收效甚微。

    而光绪也下定决心,换上一批年轻进取的大臣,这更加加剧了守旧大臣倒向慈禧的速度。

    有了绝大部分大臣的支持,慈禧在一次光绪觐见的时候严厉的呵斥了光绪。言语中颇有如果光绪在不听话,就将废掉他的打算。其实慈禧此时已经在同荣禄等密谋在天津的阅兵式上废掉光绪了。

    出了颐和园,光绪给帝党人物杨锐发了一道密旨,文曰:“朕惟时局艰难,非变法不足以救中国,非去守旧衰谬之大臣,而用通达英勇之士,不能变法。而皇太后不以为然,朕屡次进谏,太后更怒。今朕位几不保,汝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可妥速密筹,设法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