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中国皇帝全传 > 中国皇帝全传第54部分阅读

中国皇帝全传第54部分阅读

诊视,而且还亲自前往去探望,并私下里赏赐给病人一些物品作为安慰。平时和大臣们在一起,宣宗总是表现得恭恭敬敬,如同对待客人一样,但听大臣们奏事时,则严肃认真,一副威严的气势,从来没有显出过烦躁和怠惰的神情。奏事结束后,宣宗便立刻恢复了平时那种和颜悦色、客客气气的样子,君臣之间谈些开心的玩笑,或者谈及宫中的游宴,无所不至,气氛融洽而又热烈。当大臣们退朝时,宣宗又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说:“希望你们善自为之,我常常担心你们辜负了我的期望,以至于我们君臣不能够再相见了。”宣宗这种平易近人,又威严不可冒犯的特点,使大臣们既尊敬他又害怕他。宰相令狐绹曾经对他的朋友说:“我为相十年,可以称得上是皇帝最宠爱的人了,但每次上朝奏事,没有不流汗的时候。”

    宣宗在位时期,很注意节俭,平时在宫中,经常穿着洗过的衣服,待上朝召见大臣时,才换上新衣服,有时甚至穿着洗过几次的衣服上朝,每天的饭菜也比较简单。以前皇帝出行,都要先用龙脑(冰片)、郁金等珍贵药材铺撒地面,宣宗认为这太奢侈浪费,诏令撤掉。在宣宗的带领下,大臣们都很崇尚节俭,并在官场中形成了一种良好的风气。

    宣宗在位13年,史官称他是明察慎断,用法无私,恭谨节俭,惠爱民物,具有贞观之风,可以和唐太宗李世民相媲美。从唐朝中后期的几代皇帝来看,宣宗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较为贤明的君主。他在位时期,社会形势也确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好转,国家安定,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尤其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最为明显。据《新唐书》记载,大中十三年,国库充足,各种货物堆积如山,户部的钱币多的几乎无法计算。各州的情况也是如此,有的州积钱甚至多达300万缗。但是,由于宣宗自恃有智术,明察秋毫,相信自己的见解一定都是对的,一切以自己的爱憎为转移,他的意旨只许群臣顺从、不许违反,因而刚愎自用、自以为是。例如宣宗对唐武宗时期的宰相李德裕非常反感,认为他是唐武宗重用的人,是j臣,将他一再贬斥。谏官丁柔立上书劝谏,宣宗便认为丁柔立是不顺从自己的意旨,立即将他贬为县尉。

    自恃精明的唐宣宗疑心很重。他在即位之前,就一直对父亲唐宪宗的死因有怀疑,认为是被哥哥唐穆宗与其生母郭太后联合宦官谋害而死的。因此,宣宗即位以后,就开始惩罚那些被他认为是杀死唐宪宗的人,先是将郭太后逼死,随后又诛杀了郭太后周围的宦官和其他有嫌疑的官员,并将唐穆宗指斥为逆,诛杀了唐穆宗做太子时的东宫官属。

    宣宗共有11个儿子。长子李温,封为郓王,不为宣宗喜。宣宗喜欢三儿子李滋,想把他立为皇太子,但又怕这样乱次建储,会招致臣下的谏驳,所以一直没有把这件事提出来。裴休担任宰相时,曾经上奏请宣宗早立太子,宣宗不高兴地说:“我还没有老,如果立了太子,不是把我当成闲人了吗?”从此大臣们再也不敢提立太子的事。直到宣宗病重之际,才密嘱枢密使王归长、马公儒和宣徽南院使王居方三人,立三子李滋为皇太子。但宦官王宗实等却假传圣旨,立郓王李温为皇太子,并以矫诏不法的罪名将王归长、马公儒、王居方三人处死。

    宣宗晚年随着身体的逐渐衰老,乞求长生的迷信思想不断增长。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他派人前往罗浮山迎请道士轩辕集进宫,向轩辕集询求长生不老的秘诀。轩辕集告诉他只要不近女色、不食荤腥、哀乐如一、多施恩德,自然就可以长寿,长生是无处可求的。但宣宗仍不死心,继续寻求长生不老的法术,最后误信了江湖术士李元伯的谎言,服用李元伯炼制的金石丹药,结果越吃身体越坏。大中十三年八月,宣宗由于服用丹药过多,以致毒性剧发,背上生疽溃烂而死,享年50岁,安葬于贞陵(今陕西泾阳县仲山),谥“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为“宣宗”。

    第二百一十一章 懿宗李漼

    唐懿宗,原名温,后更名漼,唐宣宗长子。宣宗有11子,但他最喜欢第三子夔王滋,欲其继位。由于害怕臣下谏驳,所以一直拖而不决。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宣宗病重,密嘱枢密使王归长等三人,拟立夔王滋为太子。宦官右军中尉王宗实与王归长等素不同心,王归长把他调为淮南监军,但王宗实并未赴职,待宣宗死后,矫诏迎立郓王温即位,改名漼,是为懿宗。时年18岁。

    懿宗即位时,唐朝政治已经衰败,阶级矛盾已相当尖锐。翰林学士刘允章在《直谏书》中指出,当时国有九破,民有八苦。

    民有八苦,无法继续生活下去,只有起来造反。大中十三年十二月,浙东爆发裘甫领导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给唐王朝以严重的冲击,历时8个月才得以平息。到咸通九年(公元868年),戍边6年未得替换的将士起兵,攻城克州,许多农民也参加进来,迅速发展到20余万人。后虽被镇压,却为唐末农民大起义埋下了火种。

    在此期间,唐与南诏的关系亦相当紧张,时有攻伐战争。经过连年征战,终于收复交趾,并在安南设静海军,镇守边关,不再向南诏进攻。边事稍宁,懿宗以为天下太平,便吃喝玩乐起来。

    懿宗酷好音乐宴游,供奉乐工,常常近500人,每月必大宴10余次,山珍海昧,靡不备极。他还不时出游长安附近名胜、离宫,每出游一次,扈从人员多至10余万人,耗费钱财不可胜计。有一个叫李可及的乐工,善于作新曲,深得懿宗宠爱,懿宗竟把他擢为左威卫将军。一般官僚也竞相效仿,于是贪污成风,专以害民为事。大臣刘蜕一再进谏,懿总置若罔闻。

    懿宗在位10年,没立皇后,独宠幸郭淑妃。郭氏生一女,深得懿宗钟爱,封为同昌公主。同昌公主结婚时,懿宗尽出宫中珍玩,作为奁资,连窗门都用杂宝装饰,一切器皿,非金即银,甚至井栏药臼也由金银制成,耗费约500万缗,所行婚仪,备极奢华,唐以前的公主没有一个能与之相比。婚后一年多,同昌公主病死,懿宗自制挽歌,饬群臣毕和,令宰相以下,都去吊祭。又诬陷给公主治病的医官用药有误,20多个医官被懿宗下令处死,医官的家属300多人也被投置狱中。一些大臣劝谏懿宗不要滥杀无辜,懿宗就将他们贬为地方官。同昌公主的葬礼也极其奢华。护丧仪仗达数十里,乐工李可及作叹百年曲,率数百人为地衣舞,用杂宝为首饰,绝800匹,舞罢珠玑散地,任民拾取。冶金为俑,怪宝千计,随葬品达120车。

    懿宗又以佞佛著称。他在宫中设讲席,自唱经,又数幸佛寺,施与无度。成通十四年(公元473年)正月,懿宗派人到凤翔法门寺奉迎“佛骨”,大臣力谏,懿宗就是不听,竟说:“朕得见佛骨,死亦何恨?”从京城到法门寺300里间,车马日夜不绝。“佛骨”到了京城,禁卫军充当仪仗,拥护的队伍长达数十里,搞得长安举城若狂。懿宗将“佛骨”置入宫中供养,膜拜甚虔,宰相以下,竞施金帛,皇宫简直成了一座寺院。

    两个月后,懿宗大病,当年死去。死后葬简陵。谥曰“睿文昭圣恭惠孝皇帝”,庙号“懿宗”。

    第二百一十二章 僖宗李儇

    一、我玩我的你干你的

    李儇,本名李俨,唐懿宗的第五子,初封普王。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七月,懿宗病重,大宦官左神策军中尉刘行深和右神策军中尉韩文约杀死懿宗长子,主持立李俨为太子,改名李儇。是月,懿宗驾崩,李儇灵前即位。

    唐僖宗李儇即位时只有11岁,不懂政事。宰相韦保衡名为托孤大臣,却不能主持政事,实际政权掌握在拥戴有功的刘、韩两个宦官手中。僖宗即位不到两个月,韦保衡便被贬为贺州刺史,逐出朝廷,不久又令其自杀。但刘、韩的统治也未能长久,很快又被另一宦官田令孜取代。

    田令孜本姓陈,在懿宗时代随义父田某入内侍省做太监,改为田姓。田令孜很聪明,也读过不少书,长于谋略,很快便从普通太监爬到左监门卫大将军的高位。僖宗在做普王时,就与田令孜很熟,并且对他很有感情。僖宗做了皇帝后,称田令孜为“阿父”,把政事全委其办理,只有田令孜才能真正影响他。从僖宗即位之日起,田令孜便在幕后操纵一切。韦保衡被贬死,接任的路岩也很快下台,朝廷重臣频繁更换,甚至刘行深和韩文约也先后被迫因“病”致仕,这都与田令孜的幕后策划有关。乾符二年(公元875年)正月,田令孜接替韩文约出任右神策军中尉,标志着他正式成为宦官首领,而且可以决定对中央和地方重要官员的任免奖惩,成为名正言顺的实际执政人物。右补阙萧瑀只因在上书中触及宦官,很快被贬为郴州司马。田令孜权势之显赫,使包括宰相在内的朝廷百官无不侧目。

    僖宗爱好算术、音乐、下棋,并且都有相当高的水平;至于当时颇为流行的蹴鞠(古代的一种足球游戏)、骑驴击球、斗鸡、斗鹅等也无不精通;骑马射箭,舞枪弄棒也略知一二。有一天,僖宗自豪地对人说:“若现在的科举中设置击球科进士,我保准能考中状元。”那人正对皇帝的不务正业感到不满,便接口说:“如果由尧、舜做礼部侍郎,负责录取,陛下肯定会被淘汰。”僖宗对此无动于衷,只是一笑了之。

    当僖宗无忧无虑地做皇帝时,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已经爆发。田令孜意识到京师长安处境危险,为寻求退路,他决定让自己的同胞兄弟陈敬瑄和心腹杨师立、牛勖、罗元杲等去控制四川,以便将来有避难场所。在分配四人的统治区域时,僖宗独出心裁,让他们站在球场上,自己坐在球门旁监督,宣布谁先射球入门,则去做西川节度使。陈敬瑄首先破门,获得这一职位,取代了在这一地区本来颇有政绩的崔安潜。杨师立出任东川节度使,牛勖被任命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宦官专权只能控制朝廷,对地方藩镇却无可奈何。在僖宗期间,藩镇割据又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即军人势力扩大了,他们已不满足于为藩镇卖命或拥立其后代,而是要直接干预藩镇。军人暴动频繁发生,或提出一些条件,或驱逐长官,甚至公然取而代之。许多地方军事长官无力控制局面。田令孜主持的朝廷既然不能控制藩镇,对敢于颠覆藩镇的军人势力更无能为力,只能在事后承认既成事实。

    二、兵败出逃偏安一隅

    乾符二年,关东在遭大旱之后,许多地方又发生蝗灾,飞蝗所过之处,庄稼、植物一扫而空。这对本来就陷于饥荒,以树叶为生的老百姓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这年冬天,濮州(今河南范县)人王仙芝聚众数千,首先在长垣(今属河南)举起义旗。同时,朐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黄巢也起兵响应。两支起义军很快联合起来,威声大震,在黄、淮间攻掠州县,横行山东,不断给前来镇压的官军以重创,起义队伍也不断扩大。

    乾符三年秋天,起义军逼近洛阳,朝廷中一片惊慌。他们一面调兵遣将对起义军进行围追堵截,一面颁诏赦免起义军将领,企图分化瓦解。王仙芝一度产生动摇,起义军出现裂痕。次年,王仙芝战败被杀,起义军由黄巢统一指挥,他自称“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改元“王霸”,确立了推翻唐王朝的明确目标。黄巢率部转战黄淮、江淮和江南数年,于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再次北上,把进攻目标指向长安。

    面对这一形势,田令孜出于个人的考虑,力主僖宗“幸蜀”,到他经营已久的领地上去。众宰相不同意,僖宗也不愿放弃长安。就在此时,义军已攻破洛阳,朝廷慌忙派兵出潼关拒敌。官军由宫廷卫队神策军组成,可士兵大多是由街头乞丐和流浪汉顶替的,毫无战斗力可言,又加上不久部分官军倒戈,起义军得以轻易杀入长安。田令孜慌忙保护僖宗从西门秘密出逃。僖宗一行逃到凤翔时,凤翔节度使郑畋希望皇帝把这里作为行宫,以组织收复京师。僖宗此时已如惊弓之鸟,决定跟着田令孜立即南下“幸蜀”,临行前把职责一推二六五,嘱咐郑畋可以便宜从事,联络附近官军,伺机收复京师。

    经过艰苦的长途跋涉,僖宗一行到达兴元(治南郑,今汉中市东),决定在此稍作休息。这支匆忙逃窜的队伍缺吃少穿,穷困潦倒,幸亏汉阴令李康组织骡子运来数百驮粮食,才真正解决了僖宗等人的肚子问题。这时,从长安逃出来的文武百官也有一些陆续追到这里,逃亡中的朝廷逐渐恢复一些生气。至此,朝廷才想到应该向全国颁布诏书,号召勤王之师努力收复京都。兴元毕竟是个小地方,没有宫殿,没有豪华的建筑设备,更没有繁华的城市,僖宗不愿在此久住,他派人告知西川节度使陈敬瑄、东川节度使杨师立和山南西道节度使牛勖,表示若兴元难以坚持,准备避难蜀地,希望他们做好接驾准备。陈敬瑄本来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就早有准备,得到消息,立即派来3000人马。中和元年(公元881年)正月,僖宗一行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跋涉,抵达成都,陈敬瑄的府衙暂时做了行宫。然而蜀地也不太平。四川黄头军使郭琪因不满蜀军粮饷比僖宗扈从部队相差太远,发了几句牢马蚤,竟被田令孜赐了一杯毒酒,一怒之下起兵造反,把唐僖宗逼到东城,郭琪自知闯祸,解印剑而逸。

    李儇逃出长安时没有告诉百官,宰相以下官员绝大部分做了农民军的俘虏;僖宗跑到东城,躲避郭琪之乱,文武官员也无人知晓;自入成都,凡有军国大事,田令孜也只召集亲信宦官商议,朝官则无权参预。僖宗本人也完全成为田令孜的傀儡。此时,僖宗已近20岁,对自己的处境也日感不满,对田令孜的专权过甚也很恼火,在与亲信谈及此事时有时也涕泪交流,但他既缺乏能力,更缺乏自信,对如何改变这种局面一筹莫展,只能听任事态发展。

    三、流亡异地身死都城

    在僖宗躲避农民军的四年中,天下形势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在黄巢起义前,基本局面仍是由来已久的藩镇割据,他们虽然不听中央指挥,但也不能公开与朝廷抗衡,至少皇帝还是公认的共主,他们还需要得到朝廷名义上的承认。在黄巢起义中,僖宗逃亡,朝廷丧失了最后的一点威信和号召力,对地方完全失去控制。藩镇和军人势力首领,在镇压农民起义中,竞相扩张实力,形成军阀,开始了大规模的兼并。唐后期的藩镇割据,经过黄巢起义,转变为军阀混战。李唐王朝已名存实亡,以后的延续不过是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的过渡而已。

    黄巢于883年4月撤出长安。长安经过各路军阀的多次破坏之后,早已残破不堪,故僖宗小朝廷并没有立即离开成都。僖宗任命右仆射、大明宫留守王徽为京兆尹,负责对京师的宫殿进行修复,同时招募流民充实京师,为朝廷迁返做些准备。光启元年(公元885年)正月,僖宗率领小朝廷离开成都,于三月间回到长安,结束了四年多的流亡生活。回京的第三天,僖宗宣布改年号为“光启”,希望能恢复往日的唐帝国和往日的京师。但此时天下形势也已大为改变,除四川、两广和大西北尚未正式形成大规模割据外,其他地区均被军阀们瓜分完毕,或尚在无休止的争抢之中,僖宗小朝廷仅能控制的长安也并不平静。

    由于国库空虚,全国税贡的地区只有几十分之一,为维持朝廷和自己军队的开支,田孜令欲收回原来委托给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的盐税征收权。已转变为军阀的王重荣从自身利益出发,多次上书力争盐税权。田孜令委派宦官对王重荣再三劝解,王重荣坚持不让步。田令孜利用朝廷名义调王重荣离开河中,王重荣不服,再次上书,极力攻击田令孜专权误国,把僖宗即位以来朝廷日微的责任全部推到田令孜身上。见诏书不能发挥作用,田令孜决定孤注一掷,用武力解决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