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新七仙女 > 新七仙女第47部分阅读

新七仙女第47部分阅读

府,在一次城中叛乱中,赵明诚缒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对其心灰意冷,并于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乌江时写下有名的《夏日绝句》,赞项羽讽明诚,赵明诚自感羞愧,心情郁郁,后死于上任湖州知事途中。

    如玉: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舟(一作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

    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甚至到后来的拳脚相加。

    江南:之后,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行贿,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

    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九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

    江南: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鸣河: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快淋漓,表达对宋王朝的愤恨。

    教授(感慨万千):是啊,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残害。

    江南(长叹一声):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

    第二百三十一集 杨五六从穷孩子到著名笑星

    第231集

    杨五六,从穷孩子到著名笑星。

    第二百三十一集

    511、著名笑星杨志淳。

    自从编创并主演了湖南经济电视台的名牌栏目《故事酒巴》后,他的绰号“杨五六”不胫而走,传遍了大江南北,火爆了市场观众。,他在长沙爆出新闻:他编创并主演中国第一部湘方言喜剧电影《辣妹子辣》,意欲让“杨五六”走向世界!有谁知道,他少年时候卖过糖葫芦呢?今日他向记者披露了他鲜为人知的从艺之路。如今,他离开我们已经有很多年了。关于他的爱情故事,一直为人们传颂。本次全国仙缘桥情人节大会将邀请他的家人上仙缘桥。

    512、不甘寂寞,穷孩子终于圆上打工演员之梦

    杨志淳1942年出生在湖南益阳。他是喝着资水长大的。自幼命苦,9个月时,因父母贫困交加,无力抚养,只好交给养母带走。其实这笔“生意”,早在母亲怀杨志淳时就已经商定:养母指腹立约,如果母亲生下来是个男孩,就“卖”给她抚养,是个女孩就不要。结果是个男孩,养母花了两块光洋,就把孩子带走了。杨志淳随着养母来到了长沙。

    因此杨志淳母亲有了两个,却没有兄弟姐妹,也没有父爱。他渴望亲情。他和养母相依为命。养母是个慈祥而知礼的妇女,她一心一意要培养杨志淳,长大了做个技术工人。可儿童时代的杨志淳却令养母“失望”。他不甘寂寞,喜欢写写画画,期望得到快活生活。

    有一次,他发现长沙青少年宫巷内有个“开口笑”节目:一个老人一面卖肉桂糖,一面讲故事。他的故事蛮好听,你只要花几个铜板,买一串肉桂糖吃,他就会给你讲上一个。5岁的杨志淳几乎天天都去听。有钱时他会把母亲给的铜板交给老人,买一串肉桂糖,让老人给他讲一个好笑的故事。没有钱时,他就偷偷地躲在大人屁股后面听。杨志淳就是在这种“故事摊点”的氛围中渐渐长大。他学会了一篓子故事,回家给养母讲,逗得养母哈哈大笑。这个家庭,穷则穷得丁当响,但笑声总是不断有。当时,杨志淳的理想是长大了向老人学习,也讲故事,也卖肉桂糖儿。他真的走街串巷买起了糖葫芦。

    八、九岁,杨志淳搬进了姨妈住的二楼小阁楼里。一个人十分孤独,他便爱上了画画。他的漫画遍地都是。他画古代小说中的人物,一气画了百多张。画好后,自办“画展”——从阁楼一直贴下来,贴到小巷,一直贴出去,贴到了大街上。这样一来,街巷上的小孩都被吸引过来了。他们都来找他学画,找他玩。那时,杨志淳开始正式有了自己的梦想:当一个喜剧演员。

    上学后,杨志淳学过舞蹈,也学过音乐。他想从喜剧中得到一种人生痛苦的解脱,让童年悲苦跑得干干净净,因此,他想当演员。但是,他的理想受到养母的坚决反对。养母说:“‘世上只有三门丑,玩宝、戏子、吹鼓手’。你居然要当戏子。戏子是别人瞧不起的行当啊。儿子,你要去读大学,学技术,凭真本事吃饭,不好么?”养母说的似乎也有道理。但是,杨志淳着迷地爱上了演戏。因此,他表面上不再反对养母的主张,但内心世界里,仍然想着找个好机会,去当个演员。

    初中毕业后,杨志淳一下子长成了大人,有1、6米高了。他考上长沙市工业学校。为了缴他读书,养母到别人家做了保姆。

    杨志淳进了中专,读了两年书,人在学校,心仍在想,一定要当上演员。他瞒着养母,偷偷地考上了长沙市文艺工作团(今长沙市歌舞剧院)。他是以舞蹈特长去报考的。考完后,他死死地抓住主考导演的手不放:“叔叔,我一定要当上演员!”他还把自己画的画全部拿出来,给导演看,并说:“实在当不上演员,您就让我给您画布景吧。”导演被这孩子的真诚、执着所感动,他当场宣布说:“好,你被录取了。”

    从此,笑星杨志淳被聘在长沙市文艺工作团打工,每月20多块钱,他走上了艰苦的从艺之路,终于圆上了自己要做一名演员的梦。

    第二百三十二集 爱唱戏的小伙子做了粮仓保管员

    第232集

    爱唱戏的小伙子做了粮仓保管员。

    第二百三十二集

    513、迎头一棒,爱唱戏的小伙子做了粮仓保管员

    纸总是包不住火的。

    杨志淳打工当上了演员的消息,还是让养母知道了,气得养母吃不下饭。母子两人大闹一场,差点闹得母子决裂。

    养母骂道:“杨志淳呀杨志淳,你为什么一定要去当戏子?你这个没出息的儿呀!”

    但生米已煮成了夹生饭,养母知道这孩子倔,他爱走这路,就是十匹马也拉不回来了。

    因此,养母最终还是违心地答应了他,让他去做演员。

    在文艺工作团,杨志淳当喜剧演员,如鱼得水,干得十分欢。

    他虚心向老演员学艺,给他们点烟敬酒。

    俗话说,艺多不压身。三分靠师教,七分靠已学。从艺之路,没有不辛苦的。

    因此,杨志淳在剧团刻苦学艺,每日比别人来得早,练习场上总比别人用功些,汗水没少流,下场总比别人走得晚。

    师傅们看在眼里,喜在心上。都私下里说:“这孩子,一定会成大器!”

    杨志淳更是有一股子使不完的劲,成天乐哈哈的。

    他唱、念、舞、打,样样都来得几下。好景不长。

    正当杨志淳要圆名演员之梦的时候,忽然上面来了一个通知,剧团要撤掉,演员要下放基层,劳动锻炼。这个消息传到杨志淳的耳杂里,不啻是迎头一棒,把热爱演艺事业的他击晕了。一切都无法挽回了。

    不久,杨志淳被下放到长沙市粮食第一仓库,当上了一名临时粮仓保管员。

    看来这辈子他与演员无缘了。

    因此,他当时极度失望,悲观之极。

    每天早早来到仓库,扫地,擦门窗,搞卫生,然后收谷,秤谷。灰很重。

    他干得很辛苦。

    不过,杨志淳就是杨志淳,他心里苦,嘴上甜,仍然和工友们有说有笑的,还讲故事。兴趣浓起来时,他准给工友们表演一段喜剧段子,或者来一段单口相声,逗得工友们前仰后翻,捧腹而笑,眼睛都瞪不开了。

    由于杨志淳有文艺天赋,领导发现了他的文艺才干,于是便将他“提拔”到工会工作。

    以工代干,让他画画,排节目,搞宣传。

    那时候,他们组织了一支伟人思想文艺轻骑队。

    每年这支轻骑队有两、三个月下乡演出慰问活动。

    杨志淳觉得自己艺术的春天又来了。他下乡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呼吸,共命运,和他们一起插秧,一起耘田,一起割禾,休息时和他们交换着讲故事。他在农村、工厂生活中,学到了许多丰富多彩的知识,创作素材得以积累。

    由于他的深入生活,使他成为文艺创作上的快攻手,一个晚上就能写出一个戏来,第二天就可以与农民朋友见面。

    他的灵感大发,在乡下写了不少用来表演的文艺作品。他被评为伟人思想文艺宣传积极分子。

    杨五六这个文学形象之所以那么深入人心,这与他长期的文艺生活锻炼分不开的。

    第二百三十四集 故事酒巴诞生家喻户晓的杨五六

    第234集

    故事酒巴,诞生了家喻户晓的典型人物“杨五六”。

    第二百三十四集

    515、故事酒巴,诞生了家喻户晓的典型人物“杨五六”

    人生有无数次成功的机遇,但关键是看你能否抓得住它!1981年杨志淳调入长沙市北区(今开福区)文化馆,当上了文学干部。他的任务是组织业余作者搞创作。艺术创作的春天又来到他的身边。

    杨志淳几乎天天都要下居委会去体验生活,联系作者。他后来干脆和居委会的居民生活在一起,一起吃住,一起工作,一起劳动,一起开玩笑。于是,他几乎熟悉了居委会的所有工作。从“发老鼠药”到“门前三包”,从“街上执勤”到“抓计划生育”等等。他意识到,这是一个素材极为丰富而且取之不尽的创作生活基地。在这段时间里,杨志淳迎来了他创作上的第二个春天。他一发不可收地创作了大量的喜剧、相声、笑话、故事、口技。他是我国第一个用湖南方言出三盒个人专集磁带的作家和曲艺表演家。他的专集《湘音难改》、《搭中巴》、《南腔北调》,发行量达到30万盒。

    创作丰收的杨志淳1996年开始琢磨,能不能把湖南方言搬上电视荧屏呢?长期以来,他熟知“居委会干部”这一形象。他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创作上很少见到的题材。常言道:“上面一条线,下面一根针”。这形象地说明居委会的工作是多么细致,上面布置的事,全靠居委会去落实。“居委会的干部”,工作时间长,最不讨人好,每天干得很辛苦。他们无拜金主义思想,身上闻不到一点儿铜钱臭。早上5点钟爬起来,就到小巷里喊:“今天要搞卫生哦,明天市里区里大检查罗!”他们只有奉献!

    杨志淳想写好这么一个人物,然后与一家电视台合作,把这个人物推上荧屏,推向观众。具体说,他想塑造一个“居委会脚下的委员”,一个没有级别的,不是干部的干部,不是居民的居民,从无大事干,但事事缠身,有工资就拿,没有工资回去吃的“杨五六”。

    “杨五六”是长沙方言,意为什么闲事都管,从无大事,乱里乱弹,一天到晚不晓得在干些什么,但一天到晚总是忙不赢。

    杨志淳把自己的创作意图与湖南经济电视台编导一说,结果一拍即合。他决定到湖南经视打工。他成了湖南经视年龄最大的“打工仔”。于是,名牌栏目“故事酒巴”出现了。一共出了三十集,大多都是杨志淳创作,主演。这个栏目一播出,立即轰动了三湘,旋即又在全国引起反响。其收视率据权威机构调查,创下了白天档综艺节目全国之最。“杨五六”这个人物,几乎家喻户晓,成了社会公正人物代表。一下子,杨志淳也“火爆”起来。

    名声远播,“杨五六”在大街上被人认出,并且把他给“捉”住了。

    抓住“杨五六”(杨志淳)的人是一个七旬老太太。那是2000年7月的一天,天落着雨。杨志淳去上班,快到小吴门时,天上下起了大雨。他没带伞,便走进停车点去躲雨。一个七旬老太太也横冲过来躲雨,见是“杨五六”,一把捉住他的手:“杨五六,杨五六!你就是杨五六么?”杨志淳回答:“是。”

    老太太连忙说:“我有个情况,要向你反映一下。”一听说有情况,舞台上的“杨五六”、生活中的杨志淳明白:有麻烦来了。他和气地说:“老妈妈,你讲罗。”老太太诉说:“我崽与媳妇都下岗了。崽在外头摆摊,媳妇一天到晚吵他,如今的年轻人共不得患难啊。你杨五六帮我教训教训媳妇一下。”杨志淳说:“我说了不算数。”“不算数?那电视里头你说了算数,何解咯里不算数了?”老太太急了。杨志淳耐心解释说:“我是个演员,没有这个能耐。说了你媳妇不听。”老太太:“原来你也是个假屁股(假的)哟!”

    望着老太太失望的样子,杨志淳想走开又于心忍。他只好再安慰老太太,说:“你这个事,我去反映一下,要找居委会。”老太太:“你就是居委会脚下的委员!”杨志淳:“你看了最后一集吧,杨五六退休了呐。”老太太:“哦……我看错你了。”老太太如梦初醒。

    这样的事情,杨志淳碰到过好几回。“杨五六”已经成为长沙街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

    有一次,杨志淳和剧组人员去拍夜景,在一居委会门口,主任,委员们把他拖进屋里去,激动地对他说:“我们现在评选最佳干部,就是用‘杨五六’来命名,叫‘最佳杨五六’!”

    杨志淳听到这里,开心地笑了。

    第二百三十五集 演创电影让自己走向更大的世界

    第235集

    演创电影,“杨百万”让自己走向更大的世界。

    第二百三十五集

    516、演创电影,“杨百万”让自己走向更大的世界

    2000年8月21日夜,已经致富,早成“杨百万”的杨志淳在灯光下爬格子。他正在创作、修改一部电影故事片。杨志淳决定走进电影,向世界推出“杨五六”。因此,他连夜奋战,呕心沥血地写出了一部电影剧本《辣妹子辣》。

    近几年,湖南相声、方言小品闹得十分红火,涌现出了一大批打工“笑星”。杨志淳想,能不能把这种曲艺形式搬上电影屏幕,让湖南的打工“杨五六”也走向世界,把湖南的方言推向全国呢?

    最近,杨志淳在报上看到,浏阳市有一批城里人,下农村去承包农民的田土,给农民打工。而农民反而洗脚上了岸,进了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人事体制的改革,工农开始以一种全新的形式,重新联盟。城里人下岗,农村人上岸。这一变化如果把它写成电影,一定有戏。近年来反映农村的电影太少了。因此,杨志淳想写一部为九亿农民服务的电影,让农民看了高兴,受启发。而且这部片子要做到,乡里人爱看,城里人也爱看。

    他把这设想与潇湘电影制片厂的编导李约拿一说,李十分赞同,拍手叫好。在他的鼓励下,杨志淳只用了两个月时间,几乎是一气呵成,拿出了初稿。原名叫《女人村》。

    故事写的是有一个偏僻的村庄,男人嫌故乡穷,都进城打工去了,不少男人发财后,不想回来了。因此这个村变了“女人村”。四个城里的下岗、失业或待遇差的伢子下乡来,承包农民的田土,来到了女人村。于是,一系列的笑话、故事发生了……

    潇湘厂召开专家讨论会。会上大家认为此剧不错,但太土。厂长支援了杨志淳:“杨老师来自基层,对基层生活最有发言权。他既是演员,又是作家,熟知城市下岗工人和农民。他的风格,有点类似周星驰的表演风格。对周星驰的作品,我开始是厌,而后是理解、喜欢;再后就是叫好了。杨老师的作品,不妨也来试一试!”厂长一锤定音。

    经过修改,变成了《辣妹子辣》。这是我国第一部起用本土笑星联合演出的电影,我国第一部用湘方言推出的喜剧片,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