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江山国色 > 江山国色第165部分阅读

江山国色第165部分阅读

淳于将军已经战死,弟兄们守不住了。”

    綦公顺一把抓住这名士卒吼道:“守不住也要守住,我收拾了这里的赵军马上支援城门,到时候就可以将赵军赶出去,懂了吗?”

    这名士卒看了仍在激烈抵挡的赵军圆阵,不由露出为难之色道:“总管,恐怕没等这里赵军消灭,城门就顶不住了。”

    “顶不住,也要顶住。”綦公顺怒吼,将这名士卒一脚踹走。

    这时候突听得哦地一声。

    只见瓮城的城楼上,涌上了一股人马与城头上的守军激战。城头上的青州军明显抵挡不住。攻上城楼的赵军锐不可挡,攻势如摧枯拉朽一般。在城头火把的照耀下,城楼护栏上爆发了激战。

    赵军迅速攻上了二楼,走廊上的青州军不是被砍翻,就是仓皇地后退,脚步慌乱地向楼上退去。

    一名上身赤膊的赵军大汉,一跃而前,跳在了竖立在城楼处一杠青色旗帜下。只见这名大汉拔出大刀,猛然这旗帜砍去!

    “不可!”

    “守住旗帜!”

    城头上的旗帜是军心和士气所在,城楼上青州军见赵军要砍旗拼死反扑,而被这大汉左右的赵军死死抵挡住。

    在袍泽的掩护下,只见这名赵军大汉,拿着大刀狠狠砍去,三下五除二,这碗口粗的旗帜,几下功夫就被砍弯,但刀口好像也是砍得卷刃了。

    城上城下的视线顿时都集中在这大汉身上,却见他性子暴起了,愤然一脚踹在了旗杆上。

    但听见嘎地一声脆响,旗杆竟被这大汉硬生生地踢断,旗帜从城楼上向下掷落,跌进了泥土里。见到这一幕,城上城下的青州军都是悲呼一声。

    而反观赵军上下则是爆发出响彻云霄的欢呼声。

    “破城!”

    “破城!”

    “破城!”

    南门之处,赵军三军齐呼,无数士卒振臂向天。

    身在南门督战大将薛万彻也是骑在战马上,与正滚滚涌入南门的赵军士卒们一并高呼。

    破窦建德,扫刘黑闼,克洛阳,灭高句丽,赵军连续大胜,无往不克,现在赵军士卒身上都透着常胜之师的锐气。

    在眼下胜势之下,赵军三军士卒士气无不振奋。

    这时一杠赵字大旗赫然竖立在城楼上,在火把的照耀下,迎着夜风舒展飘扬。

    瓮城的城门更是撞得如山响般。幸亏是千斤闸,否则赵军早就撞破城门杀入城中了。

    徐师顺指挥人马退到千斤闸下,背靠城门防守。

    “给我全歼了这股赵军!”綦公顺犹不甘心,就算城门失守,青州城城破,他也要将这两千故意作饵的赵军杀光。

    青州军士卒一并涌上,在他们眼中赵军阵势虽从圆阵变成了半圆阵,但他们人数太少了,方才激战了半个多时辰早已是伤亡过半了。

    青州军士卒围上猛攻赵军的圆阵。

    赵军大将徐师顺指挥将士顽强抵抗着,不少赵军士卒浑身负伤,但犹自站在外死战不退,与三面攻上来青州军搏杀。

    两军枪来枪往,枪刃步槊甩打作一团,长枪舞动击打在大盾上,砰砰作响!

    青州军士卒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冲击,青州军士卒的长枪阵也算是训练有素,其战斗力令赵军也是十分意外。

    拼死决战下,前排赵军士卒由于身子带伤之下,逐渐抵挡不住青州军向圆阵的冲击。战线终于崩裂,青州军士卒打开了一个缺口。

    几块大盾被踩踏在地上,青州军士卒踏着赵军的尸体攻入盾阵之内!

    眼见破阵在即,见此一幕,徐师顺大喝一声,带着五六名牙兵挺枪上前,拼死上前堵住缺口。徐师顺枪势如虎,迎头一枪将冲进来的敌军士卒挑飞。

    “杀了他,此人是赵军主将!”

    青州军听说是赵军主将,当下都是红了眼,拼命杀来。

    “杀了他,那头戴红缨者乃是赵军主将!”

    “赵军杀了我们这么多兄弟,为弟兄们报仇!”

    青州军士卒拼命杀来,徐师顺左右牙兵不断被涌上来的青州军士卒砍死。

    而徐师顺一杠大枪要同时力顶五六名青州军士卒同时进击,左支右绌下已是十分吃力。徐师顺一身镔铁打造的明光铠上,不断增加着伤痕。

    杀!

    一名十五六岁的青州军士卒,也是杀红了眼,猫着身子扑了进来,就地一打滚用刀向徐师顺右腿砍去。

    徐师顺右腿抬起,反手一枪,就要将他捅杀,结果被敌军士卒一枪遮住。这名十五六岁士卒见险些被刺死,也是蛮性上来不要命了,空着背部狂攻向徐师顺。他的目光毒辣辣的,好似毒蛇般。

    在一排枪刃刺向徐师顺时,他终于逮到机会,猛地扑上前去砍伤了他的右腿。

    徐师顺仰天咆哮,失去重心的他,用枪杠一撑,勉强维持住不倒。这时候青州军士卒迎面五六杠长枪直直戳来,如枪刃犹如野兽獠牙一般一下子闭合,瞬间破了五六个大洞。徐师顺的身躯挺得笔直,鲜血从他的口中直喷而出。

    “我杀了他了。是我杀了赵军大将。”

    随着徐师顺的身躯倒下,那个小兵猛然跳起来大声欢呼,几个杀了徐师顺的士卒也是欢呼起来。赵军大将竟被他们几个小兵斩杀,左右的青州军士卒也是振奋。可兴奋之中的他们,却没有看见瓮城城墙,三百多名拿着弩机的赵军士卒从两侧赶到城墙。

    弩机的箭矢在火把的倒映下,亮着慑人的寒光。

    “射!”

    弩机的悬刀扣动,箭矢脱弦,但听噗噗地声音低沉地响起。

    杀死徐师顺这五六名青州军,丝毫没有反应过来。几声闷哼在阵中响起,众人栽倒在地,还有一人箭矢从他右眼眼眶射入,从头盔后脑探出。与之倒下的还有几十名攻向赵军青州军士卒。

    “赵四哥,陈蛮子。”

    那杀死徐师顺的小兵不由悲叫,他的运气极好,避开了射向喉头的一箭,逃得了性命。眼见赵军又是一轮箭矢射来,他手脚并用仓皇地后退。

    “是我杀了赵军大将,救我。”他刚要高呼求救,一枚箭矢射中了他的后腿。

    他摔倒在地上,匍匐向军中爬去,一路上其它士卒将他搀扶而起,救回了军中。

    这小兵被带到綦公顺面前。他见到綦公顺立即高兴地道:“大帅,我杀了赵军的大将了。”

    綦公顺上前将他搀扶起来,拍了拍他肩上的尘土,沉声道:“你干得很好!”

    这名小兵得到綦公顺的赞赏,十分激动道:“多谢大帅夸赞,那我杀了赵军的大将,我们赢了吗?”

    綦公顺一愣没有说话。

    这时候鼓声隆隆,无数青州军士卒又向赵军圆阵发动了冲锋,而城墙上赵军的弩手,一波又一波的将箭雨倾斜而下。

    一大片青州军士卒在奋勇冲锋的路上,被射倒在地。

    綦公顺神情黯然,这名小兵没有得到回应,转过头看到这一幕,终于他明白了什么,垂下头自言自语道:“我还以为我拼死杀了赵军大将,我军就能得胜了。”

    綦公顺听了这话,陡然心中一痛。

    这时候轰地一声,瓮城城门终于被赵军撞破,赵军士卒犹如潮水一般杀入城中。

    青州军士卒见到这一幕,士气沮丧,纷纷从丢下兵器逃跑。正是兵败如山倒,鏖战不克的青州军士卒在赵军攻入城中终于全线崩溃。

    “大帅,城破了,我们不如退一下吧。”一旁的将领劝道。

    “能退到哪里去?”

    綦公顺目光恻然,当初赵军劝降时,他曾有意答允,但为刘兰力劝而打消了主意。若非如此今日他已是赵军大将了,爵为郡王了。此刻他将头盔脱下,拔出战刀,逆着败退士卒的人流,对着迎头而来的赵军大喊道:“杀!”

    城中郡守府内,府外一片兵荒马乱,刘兰坐在椅上,一张一张地将郡守府内机密文书等都丢入火盆中燃去。

    这时候砰地一声,一人冲开门闯了进来道:“军师,南门破了,赵军杀入城来了。”

    刘兰听了点点头道:“知道了,待我再烧完这些。”

    “军师快走吧,赵军入城必然杀入郡守府,你烧完这些又有何用,綦公就算率人马在城南死命抵挡,也坚持不了多久啊。”

    “是我害了綦公啊!眼下又要抛他离去。”刘兰长叹一声。

    “军师,这诈降的计策,也不是你的错啊。实在是李重九他太狡猾了,识破了淳于将军的诈降。”

    “我说的不是这个,就算没有诈降之策,城外七万赵军围城下,青州城城小兵寡,又能守了几日。我力劝綦公不降,实是为了一己私心啊。”

    “军师?这话从何说起?”

    “实话与你说吧,我兄长刘畅,在李唐为夏州司马,而且很得李唐太子器重,所以我劝綦公不降,其实是为了自己啊!”刘兰叹了口气道。

    那人一愣道:“军师你。”

    刘兰长叹道:“事已至此,还有什么好说,你是我的心腹,难道还要在道义上指责我吗?”

    “属下不敢。”

    刘兰将最后一卷文书丢入火盆后道:“走吧,不然赵军就攻到这来了。”

    第六百八十二章 王道霸道

    硝烟散尽,赵国大军已是全部占领青州城。

    晨风吹拂,空气中透着秋天的清冷,李重九策马进入青州城南门,但见城内血战一幕历历在目。尸体虽已是拖走,但满墙满地上鲜血却还未干涸。

    尽管攻下青州城,但拿下南门一战之中,赵军阵亡达到一千两百人之多,负伤两千余人。其中不少是追随,李重九南征北战的老兵。

    李重九骑马走到街道上,士卒们正沿着街道歇息。还有一些受伤的士卒,正让大夫包扎着。这些士卒待看见李重九策马行过时,却纷纷站起身来,行以军礼。

    李重九微微点头,扬起马鞭致意,马蹄踏在土道上,扬起轻尘。

    “陛下,这就是昨夜突进南门的士卒,两千人马,现在剩下不到千人。”薛万彻对李重九言道。

    李重九看去但见城墙边上,一排士卒稀稀拉拉地依在墙边上,战袍染血,大多数士卒都打着绷带,身上也是血迹斑斑。他们望向李重九目光淡淡的,口中沉默却没有丝毫言语。

    李重九将马缰一勒,翻身从战马上跳下,士卒们见这一幕,纷纷扶着兵器站起身来道:“陛下!”随即他们又垂下了头。

    “陛下,我们的徐将军昨夜战死!”众士卒都垂下了头。

    李重九点了点头道:“将士们,昨夜若非徐将军,朕岂能攻破青州城。他鲜血不会白流,朕决定追封徐将军为郡公,郡公之礼安葬,他的家小,朝廷养他们一辈子。”

    “多谢陛下。”众士卒们都是一并垂泪言道。

    李重九看向众士卒道:“你们抬起头来!”

    李重九道:“昨夜你们以寡军力敌青州军优势兵力一昼夜,你们与徐将军一样,都是好样子的。昨夜所有阵亡将士,朕都会抚恤,而你们朕决定授予你们勋章?”

    众士卒们听了李重九话都是不解。

    李重九道:“所谓勋章就是活着戴着别人看,死着时候带进棺材,这是你们荣誉的标志。另外除了勋章外,朕赏赐于你们每名将士五贯钱,百石米,可以免除家里一人的劳役。此外这一次破城,但凡抵抗的青州军将领的家眷,朕都赏给你们为奴!”

    李重九的话音在风中回荡着。

    青州城的一角,一处府门被砸开,门外赵军士卒涌了进去。府内的妇孺都被推赶了出来。

    “我们犯了什么错,为什么这样对待我们。”

    妇孺门垂泪大喊着。

    他们的家里被一件一件的搬空,赵军尖锐的铁矛对着她们,她们不敢有丝毫反抗。

    这一幕在青州城各处上演着。

    东门城楼上,徐世绩,张玄素二人看着这一幕。

    “陛下,终于用以铁腕,而制这些不服之臣了。”徐世绩慢慢言道。

    张玄素捏须道:“帝王之道,就是内圣外王,以圣人教谕,而王道制裁,故而儒家治天下,教人以仁德,以法家实王霸之道,方才令人畏惧。”

    说话间,数百名城中青州军将领的家眷被拿到东门。她们散发跣足被赶到这里,在秋风中瑟瑟发抖。

    徐世绩看了一眼,没有说话,而对张玄素道:“宋金刚向我进言说要保举李义满,希望陛下能赦免他的罪责,用他为将,你们怎么看?”

    张玄素捏须道:“徐公,你还不知吗?并非我怎么看,而是李义满怎么看才是?”

    徐世绩哈哈笑道:“他的家小,马上就要充军为奴,由不得他怎么想,此人领兵有一套,我要让他加入我屯卫军,加强力量。”

    张玄素道:“那要恭喜徐公,又收得一爱将了。”

    徐世绩长叹道:“你看青州城终于攻下了,山东将传檄而定,你说下一步该如何演变呢?”

    张玄素道:“着实难说,眼下高句丽已破,我大赵的对手,还有杜伏威,突厥,李唐,三者都并非轻易能够收拾的。我看这要看陛下的考量了。”

    二人正商议间,突然又一士卒前来禀告道:“徐将军,张侍郎,陛下在府衙内召两位大人议事,说是有梁国的战事传来。”

    徐世绩,张玄素听了对视一眼,当下都露出了郑重之色,一并下楼,赶往府衙。

    此刻千里之外的,江陵城。

    江陵城外长江翻滚,秋雨落下,江面涨潮。随着潮水涌入,战舰的残骸,士卒的尸体沿着江水不断被冲到江陵城的岸边。

    见到这一幕,江陵的军民无不触目惊心。

    此刻城内,疾风正打着宫殿外头的竹帘啪嗒啪嗒直响,殿上的桌案下散落着一地的文书。

    殿上萧铣垂手枯坐,面上毫无血色。

    殿下满堂大臣武将鸦雀无声。

    “你们说,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救救梁国?救救朕?”萧铣方才怒吼还在殿上盘旋,余音不绝。

    但是现在众大臣们都是不说话。

    梁国大臣岑文本上前一步道:“陛下,文将军之败,是上天不保佑梁朝,如待力尽,必害满城。如今趁城未下,陛下可令出降,以免乱兵祸害。”

    “这就是你的妙策吗?”

    岑文本道:“陛下国势已到了这个地步,纵有排山倒海之力,也难回天,不如早作抉择,免得事到临头,这才是上策。”

    “你们的意思呢?”

    众大臣都是不语。

    萧铣怒道:“寡人养你们千里,到这个时候却百无一用,罢了罢了,我索性降了,宁死于李渊之手,也免得被你们活活气死。”

    “陛下不可啊!”

    萧铣话刚说完,这边大殿上一人疾步而来。

    萧铣视之不由大喜,急忙下了台阶上前道:“贵使来此,莫非有什么好消息,要告诉寡人吗?”

    此人正是赵国使者欧阳询。

    欧阳询道:“自赵皇陛下得知李唐无理攻打梁国后,十分震怒,虽兵马不足,鞭长莫及,但也令驻扎洛阳的薛万述,单雄信二将率军攻打襄城郡,以援陛下。”

    萧铣闻言几乎双目泪下,抓住欧阳询的手感激地道:“真是多谢赵皇了,寡人不知如何道谢才是。”

    欧阳询道:“此乃是吾友邦分内之事,只是眼下陛下一战失利,就思投降,以微臣之见此不足取也。”

    第六百八十三章 外交恐吓

    大殿之上,在满堂梁国臣子面前,欧阳询慷慨陈词力劝萧铣不可投降。

    殿外风雨飘摇,萧铣本人面色阴沉,显然有点一时拿不定主意。

    这时候岑文本上前一步道:“赵国贵使可能有所不知吧,我军主力已清江口大败于唐军,大将文士弘丧师数万,水师全军覆没,现在我长江之上已无险可守,江州司马盖彦更是举城投降。就算有赵国一路偏师来援,又如何能够济事的,而今你劝吾主不要降唐,岂非是误了吾主。”

    欧阳询看了岑文本一眼道:“岑侍郎,我听闻梁国立国之初,国有带甲之师四十万,而今仅因为文士弘之败,汝就丧胆了吗?汉高祖立国之初,大战七十,小战四十,败战最惨时,连妻儿都可以推下车去。而今梁国远远未到如此窘迫之地步,为何轻言放弃?”

    “荒谬,李孝恭,李靖十万大军陈兵于外江陵城外,城内兵马不过五千,你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