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江山国色 > 江山国色第201部分阅读

江山国色第201部分阅读

    与大隋通婚,其部族有城郭而不居,恒处穹庐,随水草畜牧。在西域吐谷浑部可是大国,东西三千里,南北千余里,国内设官如同隋制,有王、公、仆射、尚书及郎中、将军之号。

    而高昌国更是西域大国,一直以来乃是西域中心,其国内崇拜佛教,百姓以汉人胡人杂居,久而久之,汉人胡化,胡人汉化,演变成独特的民俗。

    而这慕容伏允,麴文泰都是西域响当当的人物,百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现在这两个一国之主身份的人,一进入大帐后即向王君廓行参拜之礼,丝毫不敢以国主可汗身份自居。

    慕容伏允先道:“听闻大都护伐唐,我吐谷浑部献青海良马三千匹,以助军资,希望大都护旗开得胜!”

    一旁麴文泰也是道:“本王也听闻大都护伐唐,特进献白盐三百担,赤盐三百担,叠布三百匹,预贺大都护马到成功!”

    慕容伏允和麴文泰的汉话说的都不错,因为他们都有一位汉人凄子。慕容伏允的妻子是光化公主,麴文泰的妻子华容公主,都是隋朝宗室之女。隋帝为了经营西域,采用和亲之策,将宗室公主下嫁给这二人,所以他们都是精通汉话。

    王君廓听二人这么说道:“本都护不要你们送这些钱粮战马来,这些我们都十分足够,眼下吐蕃赞普和李唐联合,将大军驻扎在河源,你们说是不是要替我们消灭他们?”

    慕容伏允和麴文泰听了都露出犹豫之色。

    梁师都当下十分不快问道:“大都护问你们话呢?肯还是不肯,犹犹豫豫的,说还是不说?”

    慕容伏允低头道:“大都护有命,我们自然是要遵从的,但是吐蕃国国力强大,以我们二人兵力恐怕难以抗衡,此事我想请大都护,请动统叶护可汗,只要他肯点头打吐蕃,我们都愿意顺从。”

    “统叶护可汗?”王君廓冷笑道,“统叶护可汗能比得上颉利可汗吗?听说去年,唐军大将柴绍只是带了一万人马,就纵横西突厥境内,无人可挡,依我看来不过如此。”

    麴文泰道:“大都护有所不知,柴绍是唐军名将不错,但是西突厥也没有那么弱,柴绍入侵时,统叶护可汗正率十姓部落和西域仆从军,与西面来的盟友,一并正攻打波斯,故而才让柴绍乘虚而入,若是真正交战,统叶护可汗不会惧怕柴绍的。”

    麴文泰说得是实话,当时统叶护可汗正在攻打波斯,也就是历史上的萨珊王朝。萨珊王朝以祆教为国教。在西域不少百姓都信奉祆教,故而在西域很有影响力。

    但这引起了西突厥的不快。

    故而正是在统叶护可汗的帮助下,东罗马帝国雄主希拉克略皇帝,取得了对萨珊王朝的关键战役尼尼微之战中的决定性胜利。在柴绍入侵时,统叶护可汗正与希拉克略皇帝会盟于第比利斯城下。

    结果统叶护可汗听说柴绍打到国内后,匆忙率军从第比利斯城返回,令希拉克略皇帝以及众东罗马帝国大将嘲笑。

    眼下慕容伏允,麴文泰提出要统叶护可汗攻打吐蕃后,王君廓听了缘由道:“看来统叶护可汗还有点本事,不过你们还不知道吧!统叶护可汗早已经是向我大赵称臣了!”

    慕容伏允,麴文泰听了诧异,西突厥可汗向大赵称臣之事,统叶护可汗眼底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所以并没有告诉西域这些仆从国。

    眼下慕容伏允,麴文泰,听了却都是吓了一跳。

    “西突厥可汗还没有到吗?”王君廓不快地问道。

    帐外大将张长逊道:“回禀大都护,统叶护可汗刚刚抵达,他说在路上耽误了,一会要向大都护请罪!”

    王君廓点点头道:“知道了!”说完王君廓看了慕容伏允,麴文泰一眼,当下二人都不说话了。

    注一:河源即是黄河源头流域。

    第八百三十五章 最后决战

    水面倒影着繁星如斗的夜空。通济渠运河上是一片平静。

    赵军内河水师的艨艟小舰,在水面在划开一道道白浪,发出一点船桨击水的清响。

    渐渐的,远处的喧嚣声传来,无数悬挂于船头的巨灯,透过夜色,远远地照亮了河面。

    上游从幽京开来的赵军主力舰队,正在缓缓向下游行驶。这些运兵船上,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打量着这运河之畔,这座联通大赵南北的重镇黎阳城。不少新卒的脸上都是充满了兴奋之情,第一次参与这样的大战,年轻的士卒都是十分激动。他们身上装备整齐,都是大赵工匠坊,最新打造出的新铠。

    由于赵国炼铁取得了突破,高炉锻造出的铠甲,在同样重量下,更为坚固。赵国的工匠测试过,用三石的强弩,在五十步外都不能穿透。在与突厥的作战中,赵军一贯以甲兵坚锐而占据很大优势,而现在面对军工业不逊色于赵国的李唐。赵国作匠坊的工匠们也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造出更先进的兵甲。

    眼下看到这军镇,众人的耳旁仿佛听到了隆隆战鼓声的响起。

    跟着运兵船的,则是一艘艘粮船,这些粮船吃水甚深,里面满载着从幽京运来的新粮。战舰在通济渠码头上登陆,兵械,士卒源源不断地从船上走下。

    刚刚下船,众士卒们正在码头旁嬉笑,并打量着黎阳城这座雄镇。这时候一名将领从码头上走来喝道:“不准喧哗!”

    从船上下来一名校尉道:“这位兄弟,不要大惊小怪的,唐军还远在千之外里。”

    这名将领板起脸道:“混账,谁和你说唐军在千里之外,战事已经是爆发,我军三日前已是向长平郡的唐军发动了进攻,两军正在激战!而在河西,王君廓大都护率领北路大军攻入了河西之地,战事已是全面打响!”

    众士卒们听了都是愣住了,一副不可置信的样子,这场大战就如此爆发了。

    这名将领肃然道:“眼下这一战是我大赵与李唐的生死之战,诸位若是抱着掉以轻心的态度,那么国家就危险了,从现在起前方就是战场!”

    众士卒听了将领这么说,一并都是收敛神色回答道:“诺!”

    长安。

    赵军向河西进兵的消息,已是传来,边关的快马隔半个时辰,就奔往城西的兵部衙门一趟。各种战报也是雪片般传来。

    大赵终于开战了!

    比原先说了两年之期,提前了半年,虽说东面还没有动静,但是西面河西的声势着实不小。

    杨恭仁,杨师道,柴绍等人的告急文书已是传到长安。从百官至百姓都知道,这一次赵军兵力极盛。在长安城在李唐的治下还能有多久?

    无极宫,李世民大步走向后宫。

    宫女见了李世民纷纷参拜。李世民显然没有什么心思,直入了皇后寝宫。

    长孙无垢两年来从秦王妃,至太子妃,现在则是整个大唐帝国的皇后,完成了三级跳跃。现在长孙皇后见李世民神色匆匆,不由上前问道:“陛下,听闻赵军大举来犯了是吗?”

    李世民点点头道:“差不多,在河西王君廓的二十万骑兵,已是抵达了河套,在此陈兵,只是到底还没有进兵。不过朕看也是快了,另外东面虽然也没有动静,但也听到不少风声,眼下赵国的兵力都在往关中方向压来。”

    长孙皇后听了垂下头道:“陛下,这一战你能打赢吗?”

    李世民听了哈哈一笑道:“打赢?就算是明知道要输了,朕也是要打这一战的。大唐天下自我父子二人创立,眼下岂能拱手让给李重九。”

    长孙皇后听了李世民的话,心底一噔。

    李世民见长孙皇后的脸色,当下道:“你别多心,朕不是不能赢,只是赵军确实势大,朕不能瞒你,眼下长安已是危险之地,朕要你和承乾往蜀中暂避。待这一战打完了,再回到长安来。”

    长孙皇后听了抓住李世民的手道:“陛下,难道连长安都守不住吗?”

    李世民嘴唇动了下道:“不是,守不住,而是长安已是危险之地,你们母子俩都走了,朕才好放心,施展拳脚。”

    长孙皇后听了眼泪流下道:“臣妾……臣妾舍不得陛下,陛下请让臣妾留下吧!”

    李世民听了长长一叹,拉着长孙皇后的手道:“朕何尝不愿意你来陪我,我们夫妻多年,自是生死不离,只是只有你离开了,朕才能没有后顾之忧,还有承乾……若是这一战朕败了,你可以立他为帝,在川蜀割据。川蜀可以偏安一偶,可得太平无事几年,另外李靖此人可靠,朕选他托孤,必会忠心待你们母子!”

    “陛下,你若是败了,还称什么帝……”

    长孙皇后顿时已是泣不成声。李世民温言道:“朕只是作最坏的打算罢了。你放心,就算李重九得了长安,朕也会令他付出极大的代价,让他知道后果。”

    就在李世民与长孙皇后说话时,就听到房玄龄在殿外声音道:“陛下,陛下,河西的赵军动了!”

    李世民了目光一闪,虎目之中精光抖动。

    庆州城。

    城墙之上,赵军正蚁踞攻城!

    在城外层层叠叠无数的兵卒,正涌向城头。

    城头上那段字大旗,显得格外的孤单。城墙上面的箭矢已是完全弱了下来。

    “当!”

    只听一声巨响,城门索被砍断!

    吊桥轰地一声砸落。

    城墙上声音厮杀的越来越小,但随着这一下片刻的沉寂之后。

    “万岁!”

    “万岁!”

    声涛如雷,赵军的士卒于城楼上欢呼,将兵器举得高高的。

    而就在城破的这一刻,庆州都督段德操,看了一眼手中的长剑,随即苦笑一声往自己喉咙处抹去!

    革新六年六月三日。

    王君廓率二十万大军攻打庆州,庆州城守将段德操抵抗不足半日,全城即被攻破。

    段德操自刎!

    终于这场唐赵最后的决战,随着庆州城陷落的一刻,正式拉开帷幕!

    (本书立李鹰为太子,还有李世民是非功过。我简短说一下,个人观点,民族融合是长远的大势所趋,作为一个民族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的关键问题是谁融合了谁。李鹰为太子,将来做了皇帝,都不会改变汉统。

    至于李世民,李世民是一个伟大的皇帝,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他绝不是一个好父亲,一个好儿子,一个好兄弟。至于他对史书的篡改,可以认为是真实的。他算是开了皇帝篡改史书的先河,从这一点来说他是一个欺骗者。)

    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下为棋

    黎阳渡。

    五牙大舰赫然竖立,五层高的巨舰比远处的黎阳城城头还要高出一头来。

    外周崭新的排竿,弩机,露出森然的光芒。赵字的大旗,以及李重九的皇旗竖立在大舰上,高高飘扬。

    在百余名幕僚和大将的簇拥之下,身着龙袍的李重九在码头上走向战舰,水师都督程名振,率领水师将领亲自在岸边迎接。

    “臣程名振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五牙战舰上,船上士卒都是齐声言道。

    李重九点了点头道:“平身。”

    程名振起身后道:“陛下,五牙大舰已是准备好了,微臣与一万两千名水师将士随时听候你的命令。”

    李重九笑了笑道:“程卿言不用多礼,军国之事,听朕,船上之事,听汝。尽管放手去做,船上之事一切由你做主,不必来知会朕!”

    程名振听了李重九之言,当下抱拳道:“某将遵令!”

    说罢,李重九,程名振一并上舰。程名振一声喝令后,战舰随即张帆起航。

    五牙战舰缓缓起帆后,随即在运河向南行驶。

    而在五牙大舰的四周早有八艘楼船,作为护卫舰一般警卫着旗舰的安全。在楼船之外,还有几十艘艨艟小舰随船前进的,中间还有数艘传递军情的邮船。在舰队之后一里,随船跟进的,则是李重九禁卫军廷卫军,将士们坐在运兵船上,此外还有数目无数计算的辎重船,跟随这运兵船前进。

    水师行进的路线,是从永济渠的运河进入黄河之后,再逆流直上,在河阳直接登陆。这大概需要三天的水程。

    随着舰队的行进,这五牙大舰,就成为了李重九的临时指挥作战中心。以往随军不携带家属的,但是这一次攻伐李唐时,莫名有人提醒李重九说,李世民有暗害李芷婉的打算。

    李重九虽不知谁提醒的,但是心底担忧,于是将杨娥皇,李芷婉,室得芸,苏妙四人都带上随行,还有长子李鹰,长女采薇也是随驾,并随舟船而进。

    这艘临时指挥的旗舰上,五层乃是警戒嘹望之地,四层是李重九嫔妃住宿的地方,至于三层则是李重九与众大臣们商议作战的地方。

    至于二层,一层则是,船上三百侍卫,以及水手驻守之地。

    三层甲板外,视野通透,望去岸边都是正源源不断从后方进发赵军骑兵部队。而船底下的河水已是转为土黄铯,显然已是进入黄河流域。

    李重九将目光从远处收回到了船舱内,但见姬川,张玄素,虞世南三名中书侍郎,正在将风闻司,赵军前线,各方面送来的消息汇总分析。而十几名幕僚在绘制地图,将随时各军进行,兵马分布,粮草囤积之地,都是在沙盘上仔细绘出。

    至于六名中书舍人,这一次全部前来侍驾,如薛德音,王博等中书舍人,自是作为奉诏之用,书写公文,令由诏制所出。整个作战中心里,众人安静,有序工作,只有听到公文翻动,一下下声响。

    有这么多人操劳,其实李重九才是清闲,一般的事情有姬川,张玄素,虞世南这样优秀的幕僚团,都可以替自己拿决策的。所以李重九也就乐得清闲,大部分时间则是坐在那里闭目养神。

    当然房间里面还有一个人却是不知道如何自处,这就是李重九秘密指定的太子李鹰。李重九这一次带李鹰前来,自也是让他长见识的意思。自己对李鹰虽多加锻炼,但是李鹰自幼还是深宫中。李重九可不想让他在女人堆里长大,所以这一次就带着李鹰来见识。

    但兵法谋略这些,还有一些听起来如同天书一般的情报消息,对于不过十岁的李鹰而言哪里听得懂。开始一天,李鹰坐立不安,坐在小板凳上备受煎熬。李重九也不去管他,看他下面怎么办。

    可第二天之后,李重九却发觉李鹰,对沙盘地图特别感兴趣。

    这沙盘地图是包揽关中,河内,河西,川蜀四个部分,位置极大,差不多有四个台球桌那么大。上面按照比例堆砌起的山川河流,重要城镇,以及兵力布防。

    李鹰看到这些后,整个人都呆呆盯在那,并看着李重九的幕僚团,在沙盘上作业,将兵马一处一处的推移。

    李重九看了上前问李鹰:“看得懂吗?”

    李鹰手指着地图道:“长安,我知道,师父有告诉我,这是李唐的国都,还有洛阳,这是我们大赵的陪都。其他的,我都不认识了。”

    李重九听了笑着点点头,手指地图上中央隆起的山脉道:“你认得这些已是不错了,你看这是秦岭,秦岭往南是川蜀,天府之国,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往北则是八百里秦川,这里关河四塞,就是当年周文王凤鸣岐山之地,秦国的咸阳,刘邦奠定霸业之基!”

    说到这里李重九指着地图上的,中央分割的河流道:“秦川往西则是河源,就是黄河源头,你看这黄河从西至东,如一条衣带,贯穿我华夏之衣襟。这山川之美竟如斯也!”

    李鹰听李重九之言,不由要伸手抚摸着沙盘,幕僚生怕李鹰弄乱他们的心血,但又不好发言。

    李重九笑着握起李鹰的手道:“你摸什么?”

    李鹰抬起头看向李重九道:“父皇,我听你这么说,想这天下,仿佛就在沙盘一地之上,方寸之间一般,最后在我的脑海中出现。而这兵马调度,有好比平日下棋时,棋盘上一颗颗棋子。师父曾经和我说过,父皇以天下为棋,大概就是如此吧!”

    李重九听了赞许的点点头,李鹰的悟性不错,没有白费了自己这一番说辞。

    李重九笑了笑,当下不再说什么。接下来李鹰就看着这沙盘,然后就似懂非懂地听着李重九和幕僚们商讨这一次伐唐之事。

    而这一次攻伐李唐,大的战略经过一年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