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38部分阅读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38部分阅读

没有,首相近卫文麿却如他的很多前任一样成了军部的替罪羊而黯然下台,为此赤色党的情报工作也被殃及,受到了不小的影响,而这还只是一个开始

    南京沦陷后,不久合肥也被日军攻占,虽然此时的损失比起历史同期还是小了不少,但武器弹药却已经随着战争的持续和部队的扩编而日益捉衿见肘,因此老蒋对于苏援也就格外渴望。而由于此前胡卫东给老蒋的不错印象,加上他军工专家的身份,老蒋特别要求国府的谈判代表向其多加请教,胡卫东以抗战大计为重,自然不会藏私,尽管国府代表怎么也没胆子对苏援武器进行严格的质检,但在武器品种上却听取了胡卫东的建议,过于笨重的苏式火炮一门都没要(特别是传说中的130榴弹炮),将引进的重点放在了轻武器、轻型火炮和飞机上,避免了历史上的严重浪费,再加上国统区兵工厂不断扩大物美价廉的二四式冲锋枪及所需子弹的产能,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新兵偏多的劣势,基本上只要主将勇敢而善战,部队的表现普遍都要比历史同期好得多,而鬼子则因此付出了更大的代价

    胡卫东一来,谈判的僵局立刻迎刃而解,周公也不禁起了让胡卫东干一阵子外交工作的念头,胡卫东得知后顿时满头大汗,连忙解释说自己并不擅长外交,只是对西方文明更加了解罢了,随即特别写了一篇文章,阐述东西方文明的差异,周公看后感慨道,“党内留过洋的也不少,但没哪个看得有你透彻。”(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lwen2)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百零九章 航空队招兵

    利用这个机会,胡卫东还向周公提议派毛泽民二赴美国、出任中福国际的总经理,因为据他的长期观察,毛泽民的经济天才更多的表现在商贸方面,让他管理地方经济的话虽然也有不错的成绩,但还是从商更能充分发挥他的才能。而且李易深知仅仅自己给中福国际定好的那些开发项目,就可以带来难以想象的巨额利润,以此为资本,由毛泽民这个商贸天才加以妥善运作,足以在不长的时间内赚取至少10亿美元,并且还能利用美国优越的工业基础与科研条件开发一大批在中国国内暂时还无力研发的重要成果出来。在此过程中美国人或许会使些绊子,但前期规模不大,美国人的重视程度一般,暂时依靠福特公司这棵大树就能顶过去,到了日美开打之后,美国人结好中国还来不及,就算心有不甘也只能忍了,那时松开了束缚的中福国际必将一飞冲天!而在中福国际的反哺下,国内的经济建设与科技发展自然也会获益匪浅。

    胡卫东在国内的时候没有向伟人提议这么做,一是那时他还没有想好,二来以太祖一直以来的习惯,肯定会出于避嫌和示范的考虑而拒绝。现在由周公直接在国外派毛泽民去美国,太祖就算反对也没办法了,毕竟周公作为毛泽民的直接上级,是完全有资格先斩后奏的。

    在毛泽民临行之前。胡卫东还将诸如集装箱等一些他当初出国时遗漏掉的赚钱项目写成文案交给毛泽民。并且指出中福国际要重点吸纳发动机与材料这两方面的人才,甚至超过现有项目的需要而白养一些也是可以的,因为这两大类科技想要进步只能按部就班而无法速成,早一点打下基础,将来就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

    胡卫东早就知道,苏联所谓支援赤色党抗日的航空队纯属敷衍,是人都明白航校学生与现役飞行员之间存在着多么巨大的差距,不过身为一个穿越者,胡卫东对于二战苏军的那些王牌飞行员的名字和经历可是耳熟能详的,而这些牛逼的家伙现在大多还只是航校学生甚至业余飞行员。如果能将他们挖回去,与苏联现役的飞行员相比,或许暂时还差一点,但是成长潜力却远在他们之上

    为了增大苏联航校学生与业余飞行员报名参加援华航空队的热情。胡卫东费劲唇舌说服斯大林同意,只要参加了航空队,飞行员及其家人的政治问题可以获得重新审查的机会,这在大清洗日益激烈的现在,无疑将具有金钱也未必比得上的巨大吸引力。

    这个消息传开后,航空队的报名人数顿时暴增了好多倍,计划中只准备招收200名飞行员和100名机组人员的报名处登记人数竟然超过五千人,而在得知苏联的业余飞行员超过十万人之后,即使是一向“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周公,也不禁深受震动。“或许这才是中国与世界强国之间真正的差距所在”

    为了鉴别报名者的素质,胡卫东向苏联方面借来了十二架经检测确认质量可靠的教练机供他们表现,并且为了杜绝某些人的侥幸心理,特别说明一旦出现飞行事故,责任全部自负,这下很快就有一千多人撤回了申请,后来陆续又少掉了一些,而三千多报名者虽然仍旧不少,但终归是节约了不少时间

    胡卫东将报名者的基本资料亲自一个个浏览了过来,几乎眼睛都花了。就怕漏掉一位大牛,而当他看到“亚历山大伊波克雷什金”的资料之后,立时就松了口气,“只要将他带到中国,其他的王牌全都漏掉也没关系”

    亚历山大伊波克雷什金。历史上二战期间苏军排名第二的王牌飞行员,但真正令他名垂青史的。却是他提出的8机编队战术和“高度、速度、机动、火力”理论,他也因此被誉为“苏维埃空战战术之父”。世人都知道帅才比将才更加难得,而空军由于其特殊性,就连将才都难得一见,可想而知,亚历山大伊波克雷什金这个帅才有多么重要了,也难怪胡卫东会给他这么高的评价

    除了这位未来的空军帅才,二战苏军飞行员中排名第三的王牌格里戈里安德烈耶维奇列奇卡洛夫以及胡卫东记得名字的数十名(注1)未来王牌(击落敌机超过20架)都报名了,这令胡卫东喜不自胜,而其他人却都不明真相,还以为他是为飞行员表现出的高水准而欣喜呢。

    而这个时候,一个娇小可爱的当地萝莉却在报名点外不远处反复徘徊,她满脑子想的都是“参加了航空队,爸爸就会被放出来了,而且我飞飞机妈妈也管不了了”,却因为少女的羞怯而迟迟不敢上前,连续几天都是如此

    但是她的徘徊不去却引起了胡卫东的注意,不得不承认,年轻的毛妹还是很诱人的,就连自认为不是萝莉控的胡卫东也难得地大声调笑道,“那边的小妹妹,想报名的话就过来,连这点胆子都没有,还开什么飞机啊?”

    面对无数人的哄堂大笑,涨红了脸的少女却反而被激起了勇气,嘟着嘴过来报名,嘴里还嘟囔道,“明明自己年纪也没多大”

    胡卫东闻言不禁莞尔,故意走过去板起脸来吓唬道,“你现在看看大不大”

    由于营养的问题,如今的苏联人中虽然不乏大个,但平均身高却并不比中国高多少,而这位少女的体型又更是娇小,胡卫东超过一米八的个子直起身来之后,女孩的鼻子只能够到他的胸口,而胡卫东这几年征战杀伐淬炼出来的杀气与威严就更是令少女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但听到招兵点的苏联军官说胡卫东虽然年纪不大却已经消灭了几十万敌人之后,这位性格倔强的少女却还是嘴硬道,“杀了人,还觉得很光荣?”

    注1:实际上还要超过这个数目,因为胡卫东忘记名字的也可能因为出色的表现而被招入苏援航空队,须知二战苏联击落敌机超过20架的飞行员多达两百余名,而其中的大部分此时都刚好在航校学习或者参加业余航空俱乐部(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百一十章 白玫瑰

    这正是“祸从口出”,少女此话一出口,报名点的几个苏联军官立刻就站了起来,须知现在正是大清洗最为残酷的阶段,少女的这记超级地图炮完全可以作为罪名将她抓进集中营了,而且如果这些军官对此视而不见,一旦被别人告发,他们也同样会很危险,所以大家再怎么于心不忍,这个姿态也非得做出来不可。

    这下那个倔强的少女终于知道害怕了,因为她的父亲正是因为说了不该说的话而被抓起来的,好在胡卫东发现不对,立刻摇头笑道,“小妹妹,有些玩笑可是不能乱开的,杀人不是好事,但杀坏人却绝对是善举,要不然那些革命先烈岂不是都白牺牲了?”

    小姑娘倒也聪明,见状连忙认错,再也不敢抬杠了。而那几个苏联军官见胡卫东这位将军把此事定性为“玩笑”,他们自也不会无谓地去当恶人,这位苏联少女由此幸运地逃过了一劫。但是那几个苏联军官在审查其报名资格时却还是倍加小心,“女人参战?男人又没死光!”、“才16岁?是不是太小了?”、“只在业余航空俱乐部学习过?那么上战场前是不是还得再培训?”诸如此类的一大堆问题被提了出来

    但最要命的则是她现在还完全未成年,参加航空队必须父母同意,而她就连参加业余航空俱乐部都是瞒着家里的,又怎么能指望母亲放她到国外参加战争呢?但胡卫东看到她填写的姓名之后。却突然想起了一个历史名人,再结合少女现在的年龄样貌身材,愈发肯定了自己的猜测,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将这个小丫头带回国去

    “利迪娜利特瓦克,‘斯大林格勒的白玫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战绩最出色的女性王牌飞行员,同时还是战斗机与轰炸机双优”。胡卫东看到仅仅只是偶尔偷跑出去接受业余训练的“莉莉”飞行技术却几乎达到了正规航校毕业生的水准后,愈发认可了她的天分。

    胡卫东虽然是外国人,但能够指挥十几万大军。在如今愈发等级森严的苏联社会中,依然是足以让平民家庭仰望的存在,而且莉莉(以后一般情况下都用这个昵称。毛子的姓名实在太长了)赴华参战还能让丈夫沉冤得雪、脱难归来,所以原本令利迪娜利特瓦克忐忑不安的母亲这一关意外地轻松过掉。虽然即将离家远行令莉莉多少有些不舍,但想到以后就可以光明正大地每天驾驶飞机翱翔蓝天,小丫头又不禁一脸的憧憬,胡卫东不禁暗笑她是“少年不识愁滋味”

    如今的苏联虽然还未成为后来的超级大国,但是享誉世界的名人却也不少,不过胡卫东因为工作繁忙,在苏期间却只拜访了其中一位,那就是胡卫东心目中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马卡连柯。之所以胡卫东给马卡连柯这么高的评价,是因为他通过自己的艰难实践。摸索出了通过集体和生产劳动来教育儿童以及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不仅仅包括学校教育、更包括家庭与社会所应付责任的全新教育学理论,在胡卫东记忆里的人类教育史上堪称空前绝后。更重要的是,马卡连柯所提倡的,恰恰是中国教育、甚至是中国文化最缺乏而又急需的

    令胡卫东遗憾的是。马卡连柯此时已经身患重病无法来华,但他也不是毫无收获,马卡连柯不但在交谈中帮助胡卫东解开了很多疑惑,还将自己创办“高尔基工学团”和“捷尔任斯基公社”期间的部分文字记录送给了胡卫东,为他日后兼管全国教育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为防夜长梦多,胡卫东直到自己快要离开苏联之前才去拜访赴苏前伟人专门对他说过的那位“尕司令”。虽然此时的马仲英已经有了一个俄文名字“谢尔盖”。但是他学了一年多装甲战术,却又转到航空学校学习飞机驾驶,这本身就足以说明他现在的处境,苏联是不可能给他一个外国人、而且以前还曾是苏联敌人的外国人以军事指挥权的,马仲英或许也是意识到自己最多也只能以“兵”的身份重返战场,才不得不放弃戎马十余年积累下来的陆军经验改行学习飞机驾驶和空战战术,因此胡卫东对于自己达成任务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正如胡卫东预料的那样,马仲英接到来自祖国的邀请后几乎都没有犹豫就立刻想要答应下来,但是即便是昔日无所畏惧的他,也对苏联现在愈演愈烈的大清洗运动心怀恐惧,他从来都不怕死,却不想像这两年里的某个苏联朋友一样死得不明不白,所以他很担心,苏联不放他回去、甚至杀了他以除后患

    “你太看得起自己了,呃,应该说是太高估苏联人眼中你的重要性了。没错,在国内你是公认的将才,但对苏联人来说,你不过是他们的一个手下败将罢了。”,胡卫东冷笑道,“他们之前一直暗中监视着你、不放你离开苏联,是因为他们视你为必要时干涉新建乃至陕甘宁青的重要棋子,但是现在那些土地都被我们赤色党控制而且日益巩固,你对苏联来说已经没了价值”

    马仲英闻言紧紧攥住了拳头,但很快又松了开来,苏联人的轻视固然令他深感羞辱,但却也降低了他回国的阻力,面子固然重要,实际更重要

    斯大林果然对于马仲英已经差不多都遗忘了,因此胡卫东提出将马仲英的组织关系转回国内的要求后他马上就答应了,不过斯大林也是一个多疑的人,胡卫东走后他越想越觉得不对,中国赤色党专门向他要这个人,说明此人一定具有他所没有意识到的巨大价值,就这么简简单单放回去是不是太亏了?可是胡卫东这时已经带着马仲英登上了回国的飞机,斯大林后悔也来不及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一章 神威天将军

    无论是胡卫东还是马仲英,都没想到伟人竟会在兰州飞机场亲自迎接他们的归国,而那句“我们的神威天将军回来了!”更是令马仲英为之动容。一时间心中五味杂陈的马仲英不仅仅是受到了感动,更是由这句话联想到了很多很多

    当年的马仲英并不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但是《三国演义》的故事他还是知道的,而且兵败新疆对他触动很大,这两年里马仲英较前有了很大改变,《三国志》等史书也都看过一些,因此对于三国时期威震西凉的“神威天将军”马超生平还是较为了解的。现在被伟人这么一点,马仲英赫然发现他与马超竟然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同样是少年成名、同样姓马、同样是擅用骑兵、同样是西北人、甚至同样是英俊魁梧的美男子,更重要的是,他们两人同样都是先当军阀失败、再投到某势力下成为一员大将

    但是两人也有很大的不同,马超投奔刘备之后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一直得不到重用,而马仲英在苏联所受的磨难更大,醒悟也更彻底,完全放弃了昔日称霸一方的幻想,单纯地作为一个将军为人民而战,因而他的后半生也与郁郁而终的马超截然不同

    马仲英的归国在全国范围并不引人注意,但在西北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首先是以前马家军统治的甘宁青三省,在这一带马仲英的威望相当高。感觉有些类似于三国时期江东百姓对孙策的喜爱一样,当地百姓提到这位“尕司令”无不神采飞扬,女性尤其如此。因此客观上他加入赤色党这件事使得西北边区政府在这三个省推行各项政策的阻力不觉都小了许多

    而新疆作为马仲英的真正成名之地,他归国的消息更是掀起了巨大的波澜,由于他昔日对待分裂分子的杀伐果断,还在苟延残喘的南疆分裂势力迅速向着两个极端分化,要么慑于马仲英的威名从此弃恶从善。要么就因为难以压抑心中的仇恨而急吼吼地举起了“杀回灭汉”的分裂大旗,结果被王震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迅速剿灭干净,使得新疆很快成为抗战最可靠的大后方之一。而相关的那些苏援项目也因此进行得颇为顺利

    无疑,苏援的到来,令原本贫穷落后的西北诸省迅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赤色党高层都很清楚这些并不是人家白送的,但基于中国“礼仪之邦”的传统,赤色党旗下的主要媒体还是纷纷对苏联的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