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98部分阅读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98部分阅读

赔了进去

    不过,苏军虽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但它也为发动这场战争而受到了国际谴责,这对当时外交环境本就不妙的苏联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而在公开反对苏联侵略行径的国家和组织当中,甚至还包括了很多赤色组织。而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中国现在的执政党赤色党了。

    对于昔日小弟的公开唱反调,斯大林自然极为不满,但如今的中国已经拥有世界前三的常备陆军和世界第一的庞大民兵后备役部队,此外中国还建立起了基本完整的基干工业、特别是军工体系,而且在产能上也已经初具规模,不知不觉间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了世界第六大工业国(注1),农业产量也较1937年时翻了一番还多(计算了中南半岛的农业产量)。综合国力今非昔比,再加上中国那恐怖的人口数量,即使是斯大林,也不敢无谓地跟中国开打、而让别国坐山观虎斗。再加上苏联仍然需要中国的橡胶和锡,所以虽然两党关系因此冷淡了许多,但两国之间的贸

    说到中国的人口,其实此时的中国人自己、甚至包括胡卫东这样的重要人物也并不清楚当时中国到底有多少人口。直到1943年新中国完成了首次全国范围的人口普查,大家才知道中国的人口已经多到了何种地步。而知道历史上中国人口变化的胡卫东更是被统计数据吓了一跳,城乡人口总数居然超过64亿人,几乎相当于历史上1957年的水平,这未免也太夸张了点吧?

    不过了解到更多的信息后,胡卫东便不再大惊小怪,毕竟国内恢复和平后,中国的生育率很自然地迎来了代偿性的爆炸式增长。而和平的环境、农业的增产以及医药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又令死亡率迅速下降,再加上合并中南半岛之后直接就新增了6千多万人口,因此中国人口迅速达到64亿固然令人吃惊,但

    而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人口增加得这么快,但由于由于化肥农药产量的不断增加和农业技术的努力推广,国内人均粮食产量依然在持续增加,而本就盛产粮食、而且增产潜力巨大(注2)的中南半岛更是有望彻底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意识到这一点后,胡卫东对自己顶住国内外的压力坚持将中南半岛直接并入中国版图的做法

    注1:占领中南半岛后,英法多年经营的成果和暹罗的工业化努力基本都被中国全盘接收下来,进一步增强了工业实力,从而超越日本与意大利,成为仅次于美苏德英法之后的世界第六大工业国(比日本稍多,但差距很小。),但由于人口基数太大,如此规模的工业依然远远不足以改变中国人民贫困的状况,这一点从目前依然位居世界中下游水平的人均国民收入就可以看出来。当然,比起解放前的世界倒数前几名,还是有了巨大的进步。

    注2:就拿泰国来说,虽然长期都是世界最大的大米出口国,但粮食平均亩产还不到中国的四分之一,明明那里无论是气候、地形还是土质都比中国更加适合耕作。而且中南半岛还有很大一部分耕地种植的是以出口为主要目的的特殊经济作物,必要时都可以转产粮食,甚至部分原始森林也可以砍掉用于农耕,中国农业有精耕细作的传统(当然这与农业机械化是矛盾的,但有增产的潜力在,便不怕人家卡我们脖子,未必真的需要开发出来,留作战略储备即可,总比现在根本没法变出多余的耕地,而不得不死守18亿亩红线要好得多。),因此水土流失并不是太大的问题,如果中南半岛的农业潜力全都发掘出来,中国甚至(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阅读。)

    &nb为你提供精彩热门小说免费阅读!

    第五百四十二章 敦刻尔克绞肉机(一)

    苏芬战争令小胡子对于苏联的实力愈发忌惮,德国扩军的速度也由此进一步加快,但美英法三国同样对苏联戒惧不已,这一点却是可以利用的。小胡子一方面让人在波兰苏德军事分界线附近进行实战演习,摆出一副即将进攻苏联的架势,以此不但从美国那里又骗到了几亿美元的贷款,还成功地麻痹了英法两国政府;另一方面则秘密将大量部队西调,作好了全面进攻的准备。

    1941年6月,德国出人意料地闪击挪威的培尔根和奥斯陆,并且彻底控制丹麦王国,逼迫其加入轴心国,随即德国闪击低地三国,面对蓄谋已久的一百多万德军精锐部队,荷兰、比利时与罗森堡三国政府几乎没有作出像样的抵抗就宣布投降。

    而这个时候,飞机数量世界第二的德国空军早已经利用一千多架航程大大改善了的ju-88水平/俯冲两用轰炸机对法国北部的主要机场进行了先发制人的大规模突袭,由此完全夺取了法国北部的制空权,为地面部队的继续进攻扫平了障碍。

    这个时空因为有了中国抗战中的成功战例作为参照,世界各国都提前意识到了将装甲部队集中使用的威力,因此虽然仍有保守势力反对和阻挠,但法国还是根据戴高乐将军的提议组建了第一个装甲集团军。可是,由于坦克性能的差距和官兵实战经验的缺乏,这支被法国上下寄予厚望的王牌部队根本就不是德国装甲部队的对手。而对他们威胁更大的则是德国的斯图卡轰炸机,无论是机炮攻顶还是集束式反装甲子母弹,都堪称是坦克的天敌

    在德军空地一体化的先进战术下,拥有坦克和装甲车一千多辆的法国第一装甲集团军在短短一天时间内几乎全军覆没,而德国却仅仅损失了17辆坦克、29辆装甲车和11架飞机,这个噩耗传回巴黎后,法国人无不惊惧。

    而德军装甲集群则乘胜直趋英吉利海峡,把40万英法联军逼到了法国北部狭小地带,只剩下敦刻尔克这个仅有万名居民的小港可以作为海上退路。可敦刻尔克港口却是个极易受到轰炸机和炮火持续攻击的目标。如果四十万人从这个港口撤退,在德国炮火的强烈袭击下。后果不堪设想。

    最近时德军距离敦刻尔克仅有不到15公里。但1941年7月24日,德军却接到了小胡子亲自下达的停止前进命令。小胡子的这一命令使德军坦克部队的将领们大惑不解,古德里安更是仰天长叹,敦刻尔克唾手可得。却被命令停止前进!但与历史上的结果相反。在这个时空小胡子的这个命令却被后世史家认为是几乎改变了二战走向的一着妙棋

    实际上。即使是历史上小胡子的这道命令也不能说就完全是乱命。首先是在法国北部的战事明朗后,德军需要为下一步作战行动保存装甲部队实力,而敦刻尔克的地形并不利于装甲部队进攻。强攻的话必然会无谓地过多损耗德国精锐的装甲部队,再加上德国空军司令戈林又保证空军可以担当消灭包围圈中联军的任务,小胡子就相信了他一回。而之所以同样的一道命令却产生了截然相反的结果,也正是因为两个时空德国空军的实力有着巨大的差距

    历史上敦刻尔克大撤退期间这一带大多数时间都是大雾弥漫,再加上当时的德军飞机夜战能力很弱,因此在大部分时间内德国空军只能坐视英国舰船从敦刻尔克将被困的英法军队撤出,加之英吉利海峡又十分狭窄,因而才被英国人成功地救出了超过八成的被困部队。

    而在这个时空,现在德国的飞机却都装上了先进的机载雷达,因此夜间和浓雾天气下也可以对英国舰船进行轰炸。而且因为航程大增的缘故,德国空军飞机的作战效率也比历史上足足高出了好几倍,可以参加战斗的飞机数量也同样大增(后方的机场可以利用起来了),于是结果自然完全不同

    而且与历史上德国空军轰炸的目标变来变去不同,这个时空的小胡子受到中国“以空制海”成功经验的启发,并不满足于消灭敦刻尔克的那40万英法陆军,而是决定利用敦刻尔克的英法残部作为诱饵,集中德国空军的大部分轰炸机重创英国皇家海军主力,以扫清登陆英国本土的障碍,于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的海空大战就由此拉开了序幕

    1941年7月26日晚,在英国皇家海军的努力下,首批1312人,主要是后勤部队,顺利离开敦刻尔克回到英国。撤退行动一开始,就不可能再有机密可言,加之形势紧急,英国海军部开始在沿海和泰晤士河沿岸征用船只,甚至通过广播呼吁所有拥有船只的人前往敦刻尔克,这些船主非常明白撤出远征军对于英国意味着什么,所以积极响应海军部的呼吁,驳船、拖船、货船、客轮、渔船、汽艇乃至私人游艇,都纷纷出海,驶往敦刻尔克。

    先后有893艘英国船只和198艘法国、荷兰和比利时船只,共1091艘各种船只加入救援行列,他们主要从英国南部的六个港口出发,这六个港口是希尔内斯、马加特、多佛尔、纽黑文、福克斯通和拉姆斯格特,在敦刻尔克接上英法联军官兵后再返回英国。

    7月27日,德国空军第3航空队和第2航空队的数百架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注1)在战斗机的护航下大举出动,对英吉利海峡中的英国舰船进行了猛烈轰炸,在短短一天之内就炸沉了上百艘英国舰船

    注1:历史上因为斯图卡航程太短,在敦刻尔克战役期间基本上就是打酱油的角色,但在这个时空航程的缺陷得以解决后,轰炸精度极高、而又深受小胡子偏爱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很自然地成为了对舰轰炸的主力。(未完待续。。)

    第五百四十三章 敦刻尔克绞肉机(二)

    英国皇家空军从本土紧急起飞了200余架战斗机竭尽全力掩护执行运输任务的船只,但在德国空军性能更加优越的fw190战斗机和平均素质更高的飞行员队伍面前,英国战斗机很快就遭到了惨败,这一天之内就被击落了179架,而德国飞机的损失却仅有41架、其中战斗机不过区区18架

    发现德国空军竟然如此强大之后,丘吉尔一度甚至生出了放弃那40万人、全力保卫本土的想法,但英国贵族骨子里的骄傲还是让他决定奋力一搏。于是,丘吉尔马上命令国内的空军部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临战状态,同时还要求皇家海军给予敦刻尔克的撤退行动以有力的支援,这一方面是希望海军舰船可以帮忙运送人员以加快撤军速度,另一方面,则是在空军打不过德国人的情况下,丘吉尔也只能寄希望于皇家海军的舰队防空能力了。

    7月28日,共计有1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和26艘其他舰艇赶到了英吉利海峡,但是当晚德国海军的潜艇、鱼雷艇和扫雷艇也从刚占领的荷兰和比利时的港口出动,企图借助夜色掩护攻击担负撤退的英国船只。同时,为了让英国人看不出自己的真实意图,小胡子取消了装甲部队停止前进的命令,令英法联军最为胆战心惊的装甲师再度投入战斗。

    7月28日上午,敦刻尔克地区雾霾弥漫(当时西方列强的空气污染比咱们现在还厉害,伦敦的“雾都”之名就是这么来的,相对来说,美国因为石油在能源构成中比例极大,因而情况相对好得多。),但德国空军因为有了机载雷达的帮助,当天出动的架次却反而比前一天又多了好几倍,同时海军的潜艇和鱼雷艇也利用大雾弥漫的机会果断出击。虽然由于英吉利海峡水深较浅,所以使用的都是普通的鱼雷,但在大雾的掩护下,效果依然相当喜人。不过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德国空军的疯狂轰炸完全吸引了英国舰队的注意力,从而给了德国潜艇和鱼雷艇更多浑水摸鱼的机会。

    虽然前一天空军吃了大亏,但丘吉尔很清楚光靠舰艇对付德国的飞机会是什么结果,因此7月28日英国皇家空军出动的飞机有增无减。总架次超过了1500,结果损失比27日更大,白天就被击落了300余架飞机,而晚上的损失更是超过了500架,即使海峡中有大量的英国船只,飞行员最终得以生还的也不到三成。英国飞行员在登上飞机之前就都提前写好了遗书,因为他们很清楚,自己这一去十有是回不来了

    而这一天双方战斗机的交换比依然高达1:10,要知道德国战斗机的损失当中还算进去了皇家海军的战果,从这一点来说,英国皇家空军简直是将底裤都输掉了

    之所以战果如此悬殊,除了双方战机本身性能上的差距之外。两国的雷达技术也是很重要的原因,虽然如今的英国雷达技术在整体上已经勉强赶上了德国,但德国得自中国的雷达技术因为理念上更加先进,所选的波段对于恶劣气候具备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加之这一天英吉利海峡又是浓雾弥漫,因为德国战斗机是为俯冲轰炸机护航、而英国战斗机则以它们为攻击目标的缘故,所以战斗大多发生在低空,受到浓雾影响较大。因而全天候作战能力更强的德国战斗机也就占到了便宜

    除了皇家空军,英国皇家海军的舰艇也承担了很重的防空任务,由于舰载雷达功率更大,因此虽然英国海军暂时还只投入了一小部分舰艇,但却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战果,而且因为海峡中有大量的民船,浓雾中光靠机载雷达又很难区分。所以英国海军损失的舰艇相对来说并不算多,作战舰艇当中也就那艘巡洋舰被炸沉(因为德国飞机肯定是挑大船先炸),至少与空军相比,损失要小得多了。

    然而。民船被炸沉200多艘、军民死亡失踪近2万人的数字却令这两年里因为一次又一次的败绩而沦为笑柄的英国皇家海军上下无不深以为耻,为了证明自己,之后几天里英国海军不断对英吉利海峡增兵,而属于英联邦的加拿大海军也伸出了援手,竭尽所能地派出各种防空舰艇帮助宗主国,同时还向美国紧急订购大量舰艇,英吉利海峡内的盟军舰艇总数最多时达到了惊人的120多艘,其中光是具有立体防空能力(既有大口径高射炮,也有小口径高射炮。)的巡洋舰和驱逐舰加起来就超过了80艘

    随着舰只数量的不断增加,已经有了炮瞄雷达和近炸引信的英国海军舰队防空能力开始呈指数急遽增强,面对英国舰队几百门(后期更是达到了一千多门)大口径高射炮齐射轰出的大面积弹幕,飞行速度偏慢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虽然俯冲攻击时大口径高射炮基本无效,但在俯冲之前,斯图卡需要先升到3000米高度,这个时候装了近炸引信的大口径高射炮弹对其威胁还是很大的。)蒙受了极其惨重的损失,德国空军被迫改用大规模的水平轰炸机群进行高空轰炸,但到了后期还是难敌英军越来越强的防空火力,最终迫使戈胖子向小胡子请求中止空袭英国舰船的行动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英吉利海峡之内的英国水面舰艇越来越多,而且大多都具有较强的反潜能力,因此前几天还取得了不小战果的德国潜艇部队也遭到了重创(至于本来就是一命换一命的鱼雷艇,德国海军装备的数量并不多,此时已经基本损失殆尽了。),在被炸沉近20艘潜艇之后果断撤离,抓住英国海军主力集中到英吉利海峡、贸易航线上护航力量因而不足的大好机会深入大洋开展了广泛的破交战,给英国人造成了更大的损失(未完待续。。。)

    第五百四十四章 敦刻尔克绞肉机(三)

    与海军相比,英国皇家空军虽然直到敦刻尔克大撤退结束也没能在空战中占到便宜,但也还是有一种飞机打破了fw190不可战胜的神话,那就是原本是作为轰炸机来设计的英国“蚊”式战斗轰炸机。本来,虽然光论飞机性能,“蚊”式战斗轰炸机即使作为战斗机来用,也不比历史上1941年服役的几种世界先进战斗机差多少,但问题是这个时空的fw190其实是脱胎于历史上二战中后期才服役的美国f4u舰载战斗机,以二战时期飞机一年一个档次的技术升级速度,差距其实还是比较大的,但英吉利海峡大空战却主要是在晚上和雾霾天气下进行的,“蚊”式战斗轰炸机就因此意外获得了一个令德国空军几乎无解的巨大优势

    因为“蚊”式战斗轰炸机的机身是用轻木加胶水制成的,这些非金属对雷达波?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