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葬明 > 葬明第250部分阅读

葬明第250部分阅读

栓柱的部下们,随即便如同洪水一般的灌入到了夹岗门之中,冲入到了南京城的内城,并且以最短的速度,帮着投降的官兵,肃清了周围继续抵抗的一些官军残部,接管了夹岗门,将投降的官军都移到了城外暂时派人安置他们。

    与此同时,不单单只是夹岗门这边被刑天军攻破了,在这个时候,镇守凤台门的常德府副将李书堂也已宣布了投降,在凤台门一带,先是肃清了麾下一部分想要坚持抵抗的兵将,进而打开了凤台门将城外的刑天军放入了外城之中。

    而镇守金川门的松江府参将张云龙,在这个时候也突然下令抓起了丁启睿派到他军中的监军和一些死忠之辈,打开了金川门,放入了刑天军,随即镇守大小驯象门的淮安府参将李先东也下令放弃抵抗,打开城门向刑天军献降。

    只有镇守栅栏门的几个千总,却没有如约投降,事后刑天军才知道,这几个千总不小心提前走漏了风声,被丁启睿得知,丁启睿于是便令人将这几个千总给提前抓了起来,换上了他信任的军将镇守栅栏门。

    但是丁启睿的这番努力最终还是失败了,一座城池就像是一个气球一般,只要有一个地方破了,那么便失去了它的密闭性,很快便会全部崩溃。

    几个城门的官军几乎同时反叛,让丁启睿措手不及,他没想到他布置了这么长时间的南京城防,仅仅在刑天军发动总攻一天时间都没坚持下来,外城便宣告被破,听着城西城南一带的喊杀声,丁启睿面如死灰,几乎想找地方一头撞死拉倒。

    但是丁启睿还是没有死成,最终却被手下的官员还有家丁给拉住了,这些人也知道外城完了,于是赶紧力劝丁启睿退入到内城之中,只要内城不失,南京城就不算丢了。

    丁启睿这才一边下令各部继续在外城阻挡刑天军,一边仓皇在众人的护随下逃入到了内城之中,至于外城的那些官军,他是顾不上管了!

    留守外城的那些官军,又岂是骁勇善战之辈,其中且不说已经有不少人暗中留了后路,做好了随时投降的准备,就算是没打算投降刑天军的官兵,一听说几个城门被破,也都顿时便崩溃了,根本就没有什么人想着要和刑天军在外城之中巷战,再将刑天军给逐出外城。

    于是一些军将们立即便下令弃守他们的防线,收拢了自己的兵马,赶紧便朝着城东方向逃去,打开东门便朝着镇江府方向溃逃了下去,甚至于不少官兵知道兵败之后,临走也没忘了捞一把再走,在逃离南京城的沿途,闯入到外城居住的民众家中,大肆的抢掠了一番,裹挟着掠得的细软之物,逃出了南京。

    为此城中相当多的百姓都被祸害,还有不少人为了保住家财,结果被乱兵所杀,一时间城中便彻底大乱了起来,更有官兵为了阻止刑天军追击他们,沿途在外城将民房点燃,这几天天气干燥,许多民房顿时便燃烧了起来,外城更是火光冲天,百姓们一个个惊慌失措的四处奔逃,哭嚎声响彻了南京外城。

    刑天军控制外城,就用了三天时间,既然官军要跑,他们也没有费力气去追,而是先行控制住了外城的局势,一边安民,一边搜寻流散在外城之中没有逃走的溃兵,另外还接收大批官军投降,将这些官兵先移至城外看管抑或是打散重编。

    南京城实在是太大了,控制起来确实不容易,大批民众被组织起来,到处去扑灭溃兵点燃的大火,等彻底控制住外城,扑灭各处的大火之后,已经是第四天的时候了。

    再看南京外城,这个时候许多地方都变成了残垣断壁,大批百姓流离失所,只能呆坐在街道两旁,抑或是在废墟之中拣拾他们残余的财物,到处都是百姓的哭声,到处都是凄惶一片的景象。

    而且内城城墙上的守军为了阻止刑天军控制外城,不断的对外城发炮轰击,根本不分军民,打的外城是房倒屋塌,这也给刑天军制造了不少的麻烦和伤亡,使得肖天健一鼓作气拿下内城的计划也为此被耽搁了下来。

    不过即便如此,能这么快打下南京城的外城,也算是一个不小的奇迹了,近五万官军,连一天都没有守住,便丢了外城,而刑天军的伤亡却寥寥无几,统计下来伤亡还不到一千人,这让肖天健已经很知足了。

    在拿下外城之后,肖天健也进入了外城,亲自进抵到了这座当今世上最大的城市之中,亲自观看了一番南京城的情况,当看罢了外城的惨状之后,肖天健不由得哀叹了一声,战争就是这样残酷,旧的势力要被摧毁,新的势力要重新崛起,这样的破坏时难免的。

    看到外城百姓许多人为此流离失所,肖天健于是便下令先进行安民,将流离失所的百姓先迁到城外借出一批刑天军的兵帐供其临时安置,同时下令发放赈济粮食,让流离失所的百姓可以先吃到东西,以免出现大批的饿死的情况,至于家没有被毁的,则也尽量权其离家出城躲避,实在不想走的,刑天军也尽量不予马蚤扰。

    为了尽快安定民心,刑天军还抓了一大批趁乱行掠的溃兵,在外城各处斩首示众,如此一来算是稳定住了南京外城的局势。

    果不其然随着外城失守,刑天军马上便面临着几十万人张嘴吃饭的问题,丁启睿为了控制外城官军,还有防止刑天军夺占外城之后获取粮秣,将原来南京一带的粮仓中的粮食尽数都移入到了内城之中,刑天军夺下外城之后,便要解决这么多人吃饭的问题,如果不是提前得知消息,做了一定的准备的话,那么刑天军这次即便是攻下外城,估摸着也会很快造成大面积的饥荒,饿死一大批人士没有一点问题的。

    也幸亏了蒋勤那帮负责情报的人员提前探知了这一点,在刑天军攻城之前,从各地大批转运来了粮食,这才使得他们没有顿时陷入到狼狈的境地之中。

    在外城拿下来之后,刑天军实行了严格的配给制度,每户人家根据人口多寡每天给粮一斤到两斤,这点粮食虽然吃不饱,但是熬成粥起码可以让百姓们饿不死,保证了他们最低的需求,在这一点上,刑天军的做法还是得到了南京百姓的欢迎,很快百姓的恐慌情绪便稳定了下来,偷抢的事情迅速的降低了下来。

    而且刑天军方面也张榜告知这些南京百姓,如果他们帮着刑天军攻打内城的话,另外还可以获取更多的粮食来养家糊口,于是许多原来南京城的百姓便为了吃饱肚子,开始转而帮着刑天军为攻打内城做准备。

    到了这个时候内城之中也早已停止了以前的那种歌舞升平的活动,大街小巷上的商铺都纷纷关张,包括哪些秦淮河两岸的勾栏妓院,到了这会儿也都变得萧条了起来,城中的每个人都为自己的生存开始担忧了起来。

    肖天健下令通告城内守军,令其立即放弃抵抗,打开城门献降,以此减少不必要的死伤,刑天军可以确保他们的生命安全,包括南京的官员,只要投降,都可以确保他们不受侵扰,保护他们的家产。

    可是这样的劝降却基本上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城中的那些南京官员之中大部分人不相信肖天健的话,他们认为刑天军仇视他们,一旦投降肯定不会轻饶他们,所以大部分官员不肯投降。

    于是肖天健无奈之下,只得继续采取强攻的方式,来攻克南京内城,在和众将商议之后,又实际看到了内城的坚固程度之后,肖天健决定放弃攻打南京城最坚固的聚宝门等几个最坚固的城门,将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城北的定淮门方向,在一番准备之后,南京城的最后一战终于在九月十日这一天开始打响。

    第二百二十一章 定淮门

    这一次攻打南京内城,刑天军可以说没有再取什么巧,而是采取了正儿八经的强攻硬打的方式,丁启睿在外城吃了亏,所以对内城便更是盯得紧了许多,即便是城中有少量内应,也无法发挥出多大的作用了,所以想要取巧,也没有巧可取了,肖天健于是在观察过地形之后,下令将所有重炮全部都集中在了定淮门一带,分数列陈布在了定淮门外面,为了清除射界,并且下令拆除了定淮门外的几乎所有房屋院落,并且利用这些砖石构筑起了炮阵,将重炮架上,炮口全部指向了定淮门。

    同时肖天健也将军中的主力都布置在了定淮门外面,各种攻城器具更是都集中到了定淮门之外,为了攻入定淮门,单单是炮火准备,就花了一天一夜的时间。

    百余门重炮集中在定淮门之外,整整打了一整天的时间,几乎将定淮门一带城墙上的雉堞尽数给削平,更是将这一带官军的火炮全部打哑摧毁,使得官军几乎无法在城墙上立足。

    然后肖天健这才下令各部轮番在各种重炮轻炮的掩护之下开始强攻定淮门,此时南京城中仅剩下了两万官军,丁启睿将大部分官军调至了定淮门一带布防,双方就在定淮门一带展开了一场大战。

    此时的刑天军集中了炮火之后,火力上全面压制住了城墙上的官军,官军往往只要一露头便会遭致重炮的轰击,所以官军虽然有地利上的优势,但是却没有火力上的优势,死伤非常惨重,往往调上城头一批兵将,短短片刻时间便会被打残,以至于军心崩溃,不得不被撤下去休整,丁启睿和大将孙应元更是亲临定淮门内,坐镇调动兵力登城御守,可是守军伤亡之惨重让他们也感到心寒。

    这样的情况连续进行了数天,双方可以说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相较刑天军来说,反而是守军的伤亡更要大一些,本来官军士气就不高,城中守军之所以能坚持这么几天时间,一是因为他们多为南京守军,另外这些兵将也相对忠实一些,更加上丁启睿拿着不少空白告身随时对官兵进行拔擢封官,另外还取出不少银子赏赐敢战的官兵,这才使得守军坚持了这么长时间。

    可是眼看着这样的守御,上去一批死一批,刑天军不但火炮厉害,而且这些天来,在城外还筑起了许多高出城墙的高台,派上去了不少的火铳手,直接便在高台上居高临下对城墙上的官兵不断的开火,而官军的弓箭却够不着他们,只有少量的鸟铳和从南方购来的红毛人的火枪可以对抗一下,于是大批官兵登城便会被成排的打翻在地,即便是举着盾牌也挡不住刑天军犀利的铳弹。

    逼得官军登城的时候,不得不依靠着抬着厚重的门板,并且在门板上覆盖上泼了水的棉被,才能抵挡一下这些居高临下射来的铳弹,可是这种临时性的办法却解决不了问题,挡得住铳弹,却挡不住炮弹,刑天军那边不断的继续在定淮门外面建起高台,反正他们有用不完的劳力,所以高台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的在定淮门之外被建立了起来,刑天军更是干脆把一些轻型的三磅炮拆掉抬到了高台上面,直接拿三磅炮朝城墙上和城内轰,打的官军更是苦不堪言,每次派兵轮换上城的时候,许多官兵都吓得两股战战不敢登城。

    此消彼长之下,刑天军倒是越战越勇,在城外的护城河上搭起了越来越多的浮桥,填出了越来越多的通道,将攻具直接运抵到了城墙脚下。

    大批的云梯、撞车、洞屋车被运抵城墙脚下抑或是瓮城城门处,工兵更是试着在瓮城城门内搞了一次爆破,险一些就将瓮城城门炸塌,幸好翁城内的官兵及时用重物将瓮城城门堵死,这才没有丢掉瓮城。

    可是官军的士气到了这会儿也已经是跌至了谷底之中,刑天军的火力优势在这个时候彻底的发扬了出来,官军几乎是在用肉体在阻挡刑天军攻城,没几天下来,大部分官军便陷入到了绝望之中。

    更可气的是肖天健还发现南京内城外围北面的幕府山、东南角的钟山、西门外的雨花台的高度都高过了南京内城的城墙,是很不错的布置重炮的地方,于是便又下令将部分重炮移至这三处制高点上,架炮对城内轰击,钟山的重炮甚至直接将炮弹打到了南京城东北角的皇城之中,更是让城中所有人都凄惶不堪了起来。

    整个南京城内到了这会儿,已经许多人都开始动摇了起来,如果这么打下去的话,南京城还能撑得住吗?当兵的就更不用说了,谁也不想死,白花花的赏银虽然诱人,官职虽然也很诱人,可是登城上去基本上就等于少了半条命,人没了要官职要银子又有什么用呢?所以官军之中到了这会儿已经没有多少人还想继续打下去了。

    这一战在打到了九月十八的这一天上午的时候,瓮城门洞里面又一次响起了一声震天巨响,工兵营在瓮城城门之中,趁夜抬入了十多口装满了火药的棺材,直接堆放在了瓮城城门之中,又连夜用大量的人力,运送了沙包进入瓮城门洞里面,将整个城门洞给堵了个严严实实,天亮之后点燃了火药。

    一声巨响之后,瓮城城门洞顿时变被掀飞了起来,瓮城随即便倒塌了下去,可怜瓮城之中还藏了一千多守军,也随着这声巨响,顿时变全部阵亡,其中既有当场炸死的,也有不少事被坍塌的城墙活埋的,更多的则是经受不住这次的巨大爆炸震动,当场被活活的震死。

    连带着定淮门上面被打的千疮百孔的城门楼,也随着这次巨大的爆炸,抖动了一下之后,又坚持了有一个时辰,便轰然垮塌了下去,当即便又活埋掉了一批官兵。

    瓮城一塌,内城门便暴露在了刑天军的炮火之下,和瓮城不同的是内城门远没有瓮城的千斤闸坚固,这道城门主体是木质结构,虽然也很结实,但是却无法承受重炮抵近轰击。

    几门十二磅重炮被拉到了倒塌的瓮城外面,采用直瞄的方式,直接便开始对准内城门轰击了起来,每一颗炮弹都有十几斤重,砸在城门上每一下都制造出一个澡盆般大小的窟窿,没多长时间,内城的城门便被轰成了马蜂窝,连带着试图堵门的城门洞里面的官兵,也被轰杀了不少,使得城内官军根本不敢再朝内城门的门洞之中填入土石,最终城门发出一声怪响之后,吱吱呀呀的垮塌了下去,南京城内城终于宣布告破。

    大批早已枕戈待旦的刑天军兵将们,立即便杀入了城门之中。

    第二百二十二章 忠臣勇将

    作为南京最重要的守将孙应元,在这个时候表现出了他的勇气,虽然眼看城门不保,可是孙应元却没有像其他兵将那样惊慌失措掉头逃走,而是在内城大街上逆流而上,振臂高呼集结起来了一批准备溃逃官军,并且逆流而上从别的地方拖来了两门弗朗机大炮,堵在了定淮门之内,直接将大炮架在了城门内的街道上,炮口直指城门处,当先遣的刑天军兵将呼啸着冲入大门的时候,孙应元突然下令发炮。

    这场仗在双方来看,他们都代表了正义,但是至于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正义一方,却要因人而论,看各自的出发点了,但是战争没有正邪之分,只有胜负之分,成王败寇这是历史上的铁律,只有胜利者才能有权来进行区分,但是在这一刻,双方的将士都表现出了他们各自的忠诚一面。

    随着刑天军冲入垮塌的城门的一瞬间,正对城门的两门弗朗机炮瞬间便被同时点燃,结果两炮齐发之下,打出的密集散弹顿时封锁了整个城门,率先率兵冲入城门中的一个刑天军的营将还有近百名刑天军的兵将顿时便中炮满身喷血惨死在了城门之处,其状可以说是惨不忍睹,如此惨烈的一幕,使得刑天军的攻势猛的一遏,哪怕这些刑天军兵卒们都经过严格的训练,可是面对着这样惨烈的一幕,还是让有些人当场精神崩溃,吓坏了不少随后冲入城门中的刑天军兵将,于是不少人惊慌之下,试图掉头逃出城门。

    可是随后跟进的正是刘耀本的手下猛将彦书亭,彦书亭看到前面有兵将试图掉头奔逃,于是立即便下令他的部下在城外列队阻止前面的溃兵后逃,因为彦书亭很清楚,这次炸开城门他们刑天军用了多大的力气,调集了多少火药,一旦现在被这些溃兵冲散,那么便给了城中官军足够的时间重新封堵这个定淮门,那样的话这些天阵亡在定淮门外面的这数百弟兄也就等于是白死了,他们前期耗费的那么多物资也都白搭进去了。

    所?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