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宋起波斯湾 > 宋起波斯湾第352部分阅读

宋起波斯湾第352部分阅读

外两军都是久战之师。

    “快起来……快点,当家的来了!”

    尽管赵伏波此刻已经是“华夏帝国”的皇帝,只是他的女人们依然还是习惯于称呼他为当家的。阿卜杜勒玛提尼当然不会怕赵伏波,毕竟他是最早与他成为朋友的人。而且他很清楚赵伏波事实上,是一个非常念旧的人。不过他还是听妹妹的话尽快起来,毕竟作为一个将军要是躺在地下,可不怎么好看呢。

    赵伏波骑在飞火燃天兽上,在一小队骑兵的护卫下飞速的靠近。他刚刚离开“华夏帝国皇家科学院”,此刻他的心中满是老师安排给他的任务。下面他又要打仗了,而且这仗更加麻烦,甚至更加重要的是,“华夏岛”上的企业,要打算搬迁了。

    因为“燃油蒸汽机”的出现,带来的变化是极多的。不仅仅是工业化的发展,而是整个生产系统的改变。这时小小的“华夏岛”已经不再适于发展的需要,虽然这里有3600平方公里的土地,但这里终究不如“华夏故土”更让人放心。而且这里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事实上是一个多物种唯一的栖息地。

    倘若在这个岛上发展工业,并不是不可能。但那样的话,恐怕就会造成极大的生态灾难。固然现在已经有所影响,但7年的时间能够影响的程度是非常小的。就马丁来说,这里的建筑虽然有些可惜,但作为轻工业的生产基地也没有什么问题。

    他与赵伏波希望搬走的是,是整个重工业基础。而且现在搬家的好处在于,许多工业门类,虽然比起最初的时候生产手段提高了许多,但真正距离工业革命的要求还有着许多的距离。

    比如生铁、焦炭、冶炼以及机械制造等等的产业,放在这里都不是一个合适的地方。而且如是提高的话,恰好是挪挪地方,在未来可以达到长期不动的地方。

    这当然是个问题,此刻“华夏故土”依然在大宋的手里。而且现在就回去,就会破坏最初的打算,那就是不在“华夏故土”上发生过于剧烈的战争。因此赵伏波似乎有两条路可以选,一条路是直接围攻临安。相信以队军队的实力并不难做到这一点,但围攻过之后,虽然名义上可以掌握大宋,但到时他手下不过数万军队,虽然攻击力强大,但数量实在是太过于稀少。

    还有一种手段,就是找一处地方迅速建立一个庞大而又完整的工业体系。当然最好是个战略地位比较重要的岛屿,而且作为将来可以比较容易的控制。然后再用大约1年的时间,建立新的工业体系组建新的军队。到最后,集中所有的力量,一次性回国。

    那时再实施起刚刚提到的想法就容易多了,攻临安很容易,大量的战船可以控制长江与黄河两大水系。同时与蒙古人进行决战,然后才有可能真正开始建设国家。事实上这将会是一种很痛苦的选择,主要还是因为他的军队数量上太过于稀少,不允许他同时追求过多的目标。

    也正是因为如此,刚刚在“华夏帝国皇家科学院”里,他的马丁老师给了他一个提示。那就是也许“华夏帝国”需要在印度洋上有一个落脚点。这个落脚点在未来可以作为“华夏帝国”的军港,并控制印度洋航线。同时那也是一个很大的岛屿,适于开展工业方面的建设。

    这个地方就是锡兰“斯里兰卡”,它的北部是平坦南部有山脉,北部也有不错的港湾。而且他所在的位置,可以轻易控制南洋群岛与中东方向的航线。6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受到制约。

    “那么华夏岛呢?”

    说真的,对于华夏岛赵伏波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毕竟这是他倾全力建设的第一座城市。

    “这里一个字搬!”

    “搬吗,老师这么大的城市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马丁的话让赵伏波感觉到难以置信,如此庞大的城市怎么可能说搬就搬呢?对于赵伏波的疑问,马丁悠然的说出下面的话,才让赵伏波明白,他的马丁老师老师建设这里的时候,早已经考虑过那些问题。

    “知道为什么我违逆你母亲的意思,没有建立宫殿吗?我们迟早要回去华夏故土,这里何必要建设那些奢侈的建筑呢?而且你可以也没有注意到吧,这个城市的大部分建筑,可以很容易就搬走。”

    马丁的话让赵伏波实在是没有想到,他走到窗前向外望去。他所在的地方是“华夏帝国皇家科学院”,仅仅这里就有10万人工作和生活着。附近高楼林立,而且马路宽阔,说到这些东西都可以搬走,赵伏波是无论如何也不肯相信的。

    “这怎么可能?马丁老师,这些……”

    赵伏波的手在外面划了一圈,目光疑惑的看着马丁老师。他原先以为,自己已经学到老师差不多80的知识了,怎么可能老师想到的事情自己居然会没有想到呢?

    “难道您真的能够把城市整个搬走吗,我亲爱的马丁老师,这真的可能吗?”

    第109章 凡事皆可能

    对于赵伏波的疑惑,马丁是很能理解的。因为在自己带着师雪容建立这个城市的时候,他还在外面不停的征战,自然不知道这个城市快速建设的奥密,也不会懂得,当初设计的时候,就已经考虑过全部的事情。

    “凡事皆有可能,虽然我很想告诉你这些事情,但你看到了儿这里太忙。你去与雪容聊聊,我猜你就全都明白了!”

    这就是赵伏波回来之前,听到的事情。他带了一肚子的疑问跑回来,甚至连俄丽娅叫他都没有听到。只是带着一脑门子的问题朝楼里奔去,他的目标就是师雪容。

    “大哥快点,好像当家的遇到什么事了……把你的信使靴脱了吧,不等你了!”

    俄丽娅最终扔下她的大哥,朝赵伏波的背景追去,努力脱靴子的阿卜杜勒玛提尼看到妹妹的模样,只好沮丧的把刚刚脱下的一只靴子扔到了地下。不过随即他又高兴起来,从怀中摸出楼雪茄烟,点燃之后美美的吸了一口。

    “哈哈,终于可以不做土王了,这才是正确的选择!”

    当“华夏帝国”的将军可比做阿拉伯的土王好得多,他们再富有也不可能比“华夏帝国”的人活的更有尊严。

    且说赵伏波跑上楼上基建部的时候,却看到舒钰儿与师雪容两人都在。她们诧异的看着赵伏波,不知道他因为什么事情赶的这么急。

    “啊,刚好你们两个都在,我还有些问题要问雪容呢。我刚从马丁老师那里来,他说我们可以把整个城市都搬走,这可能吗?”

    一听赵伏波的问题,舒钰儿与师雪容就全都明白了。相对来说,舒钰儿的刁蛮程度高于师雪容,在赵伏波的妻子之中,真正的淑女大概只有师雪容与艾丽莎两人而已。

    “哦,我道是什么事呢。当然啊,马丁老师说的没错,只要读过书的人都知道呢!”

    看着舒钰儿带着些娇嗔的挖苦,赵伏波只好厚着脸皮用好话哄她。这一点赵伏波比许多帝王做的好,就是他从来不在自己的女人面前故做威严。因为没有必要,他赵伏波是彻底的实力派。他有世界最强大的军队,有世界最先进的国家。说难听话,就算面对世界上所有的国王,他都不会皱一下眉头。

    但他不会对自己的女人们做那样的事情,在他眼中那是与打老婆一样没用的人。

    “是啊,为夫书读得少,不过为夫有会读书的娘子也就够了吧,就请两位娘子教教我吧!”

    师雪容见赵伏波的模样,抿着嘴直管笑,眼睛却悄悄的去看舒钰儿。后者听到赵伏波的话,却已经笑了起来,恰似海裳初开芙蓉乍放。

    “哼,厚脸皮!雪容你还说说吧,其实我也很好奇呢,城市怎么可能搬得走啊!”

    “你……!”

    吃了亏的赵伏波这才发现,原来自己上了舒钰儿的当。眼睛剐了她一下,心中已经有了决定。不过此刻不是说其他事情的时候,只看师雪容如何解释这件事。

    “是啊,凡事皆可能,城市也能搬,两位和我一起来看吧!”

    在基建部的大厅里,有一座微缩模型,那是整个“华夏岛”上城市按比例缩小的模样。在赵伏波与舒钰儿惊讶的目光里,师雪容灵活的手指,从那些建筑上把一些附件取下来。原本的大楼,很快就变成了只有地板的框架。

    “瞧吧,这就是我们钢筋水泥框架结构楼房的特点,所有的外墙、所有的附件都可以取下来。”

    “哦,我明白了,那些生产蔬菜的大楼也是这么盖出来的,我还去看过!”

    总揽全局的舒钰儿,可不像赵伏波那么没见识。“华夏帝国”的农业生产,使用的是基质的无土栽培的技术,而且使用了汽灯来作为光补偿的手段。虽然费点油,可问题是在这个时代里油远没有粮食贵。因为巴库的油田相当容易开采,而这里的农业生产由于技术含量太低,所以生产力相当差。

    虽然也许数百年之后,油料的价格会提升,但那里的光补偿就可以使用电来进行了。这是标准的未来式的农业,比之简单的在地面耕种的产量要大的多,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下,肥力可控的手段下,生长周期较地面的农作物短,而且病虫害也要少得多。

    “正是这样,虽然我们不能把所有的东西都搬走,但比方像这些隔墙以及玻璃幕墙之类的东西都搬得走。尤其是科学院,那是整体都能够搬走的建筑,它们根本就是依靠水泥里的预埋件组装起来的。因此这些大楼可以用于农业生产、养殖等等企事业,所以城市的搬迁速度不会太慢!”

    越是看赵伏波越是感觉到惊讶,他曾经以为“华夏帝国”的科技发展,主要是在军事兵器工业方面。可他没有想到,居然粮食也可以这样种。甚至按师雪容所说,这些大楼里也可以发展养殖业,这是他再也想不明白的事情了。

    “我的诸天神佛,这居然也可以!”

    赵伏波的赞叹声让师雪容有一些心满意足的感觉,因为华夏岛的城市,事实上是父亲马丁与她一起努力建设的。不但如此,甚至他们也摸索出来一些规律。那就是模块化建筑,在建设城市的时候有着巨大的任用。当然,缺陷是整个城市建筑的样式缺乏变化。虽然如此,但在短短的时间里能够建起这样的城市,这绝对可以称为奇迹。

    赵伏波赞叹过之后,他的神色变得凝重起来。

    “你们两个收拾行装吧,雪容你要找个人来负责拆的问题。至于你们两个人要和我一起走,因为我们恐怕需要新的地盘与新的城市!”

    大概师雪容早已经从父亲马丁那儿听到了些消息,不过能跟着赵伏波一起行动,她倒是满开心的。甚至这时,她还告诉赵伏波一个好消息。

    “要建立新的城市吗?那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们储存了不少的标准结构件,如果需要的话,让我们的新城市应该很快就对立的起来!”

    第110章 锡兰明珠省

    “华夏岛”的搬迁,是以战争为前提的。原因在于虽然此刻阿拉伯世界,包括天竺(印度)的阿拉伯人,已经承认了“华夏帝国”皇帝赵伏波的地位,但在锡兰那儿,却有赵伏波不得不参与的一场战争。

    在那儿,僧伽罗人与泰米尔人正在进行战争,赵伏波作为第三方势力,将会清除所有宗教极端分子,同时将会宣布锡兰岛将会成为华夏帝国的锡兰明珠行省。至于以前属于谁,他即不想知道,也不打算明白。事实上此刻的锡兰上,分别据有北部与南部的僧伽罗王国和泰米尔王国,而且两国之间的征战不断。

    也正是因为此,赵伏波需要攻战贾夫纳与科伦坡两地。为了长治久安,将会分别驱逐两国的王室。整个锡兰岛北部有着相当广阔的,有着浓密丛林的平原。对于赵伏波来说,这里将会是一个适合发展的地方。

    因此他率领了25艘战舰组成的舰队,同时也带领着所有的机动船只,运输了自己的华夏羽林军。这一次他把阿米娜留在了岛上,同时宫紫、珍珠小枝谢杰莱杜尔等人也被留下来。他们要做好搬迁的一切准备工作,包括开始拆卸企业的生产线以及厂房。

    正如前面所说,因为“燃油蒸汽机”的出现,“华夏帝国”在“华夏岛”上的发展受到制约。那些曾经以风力、液压为主要动力的企业,进行改造将会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因此在未来的“华夏岛”上,将会以造船、农业为主。过去的液压系统,恰好用来进行农业灌溉,甚至居民楼只要稍加改造,就可以完成这样的计划。

    也就是说,未来华夏岛将会是以是农业、渔业以及造船业为主的岛屿。此刻能够留在岛上的人并不多,除了足够的管理人员之外,多数人都是要去锡兰明珠行省去的。

    同时,华夏岛还放弃了除过亚丁城的整个亚丁行省。附近的总督以及苏丹,掏出大把的金钱,或者是实行城市自治的自治政府,使用城市财富以及农牧业产品的分期方式买走。他们原本就不属于“华夏帝国”的产业,当初只是新的三省六部制的试点。现在亚丁行省,则是“华夏帝国”农牧业产品例如肉蛋禽菜包括工作马、奶牛等等产品的生产基地。

    而“华夏军”的红海舰队,则以亚丁港、坯林岛以附近的吉布堤为主要海军基地,控制红海入海口。

    之所以放弃亚丁行省,原因在于舒钰儿的父亲舒柏安可以被腾出来。同时那里原本的数十万的,愿意放弃极端宗教信仰也要跟随“华夏帝国”的阿拉伯人,也将会一同前往锡兰。他们将会给锡兰明珠行省提供第一批居民。除过他们之外,还有来自济州岛的大批宋人。他们的所在分别是香格里拉行省以及华夏岛,除此之外就安置在锡兰明珠行省。到时岛上将会有阿拉伯人、汉人、泰米尔人以及僧伽罗人。相信他们在“华夏帝国”的新文化教育之下,很快会摆脱愚昧。

    与此同时,华夏岛上的水泥构件也开始全力生产。他们将为在锡兰明珠上即将重新建立的企业,提供足够的厂房以及住宅。同时还准备大量的水泥,因为那些框架结构的高楼,到时只需要加装上门窗就好。而门窗全都是使用以木材为主的轻型材料,一次加工成形的东西。将来在蒸汽卷扬机的吊装上,可以非常迅速的完成施工。

    前段时间整个“华夏岛”的机械制造企业,全力生产“燃油蒸汽机”的同时,也开始加工新的生产线以及其他机械。重要的是蒸汽挖掘机已经可以运行。虽然它还需要使用马匹拖曳到地方,但随后就可以使用动力系统进行挖掘。而且这一次在锡兰明珠行省上建立的企业,会使用“华夏帝国皇家科学院”的研究结果,建立最新的生产线。

    它们将会具备蒸汽动力,并预留在将来电动机出来之后,进行再度升级的空间。好在此刻“华夏岛”上一切的物资,因为从全世界运来的资源,也还算是充分。尤其新的城市建设时,许多东西都是拆自“华夏岛”的。不过对于进入到工业革命时代的“华夏帝国”,更重要的是金属。

    而这将会是赵伏波前往锡兰明珠行省时的主要任务,即从果阿获取高品质铁矿石,在锡兰明珠行省进行加工。果阿是未来的印度最著名的铁矿生产基地之一,那里以出产高品质铁矿石为特点。也正是因为这样,锡兰明珠行省的钢铁企业,也即是将来天竺主要的资源消耗地。

    这是舒钰儿第一次与赵伏波一同出征,这几年之间赵伏波把她扔在家里,可让她好不乐意呢。

    庞大的舰队离开“华夏岛”之后,开始迅速前进。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由有动力的船只组成的舰队。而且也是第一种近乎现代化的战舰,当赵伏波与舒钰儿携手看着这些的时候,心中的感慨何止千千万万。

    “钰儿,还记得那时你天天迫我读书的事情吗?”

    大约是为了鼓舞士兵的原因,又或者是出于参加战争的原因,舒钰儿居然也穿上了一身军装。但作为文职人员,她不过仅仅只有一个护甲背心,身上也仅仅只带着一枝左轮手枪。如此美丽的姑娘,穿上军装分明就是不出声的制服诱惑啊。

    猛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