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凤逆九天 > 凤逆九天第1部分阅读

凤逆九天第1部分阅读

    《凤逆九天》

    关于鹤母亲与兄长的史料

    打搅大家百~万\小!说了,给大家交代一下关于当时几代日本天皇的史料:

    鹤母:

    皇极天皇,讳宝皇女,日本第35代和第37代天皇,女天皇(第一次在位期间:642年1月15日至645年6月14日,第二次在位期间:655年1月3日至661年7月24日)。

    父茅渟王,母吉备姬王。初嫁高向王,后嫁为舒明天皇皇后,生葛城皇子(天智天皇)、海人皇子(天武天皇)。舒明天皇过世后,于642年即位。645年葛城皇子等动宫廷政变后,让位于孝德天皇。孝德死后,于655年重新即位,称齐明天皇。迁都飞鸟。660年应朝鲜半岛百济之求,派兵支援。御驾亲征筑紫朝仓宫,不久病亡。

    鹤兄:

    天智天皇,日本第38代天皇(668年正月初三至671年十二月初三在位)。父舒明天皇,母皇极天皇(重祚为齐明天皇)。讳葛城皇子,又称中大兄皇子。645年(大化元年),与中臣鎌足计划讨平苏我氏。继而以孝德、齐明两天皇之皇太子身份,从事对大化革新各项政策的拟定和实行。其间,依百济之请,派援军支援朝鲜,但在白江口之战中大败于唐朝与新罗的联军。660年,齐明天皇死后,从事内政的整顿,迁都于近江的大津京。662年奉皇令与中臣鎌足制订《近江令》。668年即位。669年10月15日,派东宫皇太弟大海人皇子至内大臣中臣鎌足府,赐姓藤原,次日藤原鎌足卒。670年2月制成《庚午年籍》,是为日本最早的全国性户籍。陵墓在京都名山科陵。中大兄取得政权的过程得到其弟大海人皇子的帮助甚大,也因此封大海人皇子为皇太弟,但即位天皇之后仍难以避免政权斗争与猜忌,与大海人皇子逐渐疏远。

    鹤:

    天武天皇,日本第40代天皇(673年2月27日-686年9月9日)。舒明天皇第三子。天智天皇(中大兄皇子)胞弟,参加大化革新,天智天皇即位后被立为皇太弟,但兄弟之间因皇位继嗣问题似不圆满。天智天皇死后,天武遂避难于吉野,但与大友皇子(弘文天皇)之间生了壬申之乱。大海人皇子以东国为基地,在内乱中取得胜利,翌年继位于飞鸟净御原宫。在位期间,制定了《飞鸟净御原律令》,修纂国史,规定八色姓,颁布了爵位六十级等,形成律令体制,加强了天皇皇室权利的制度化。并实施了以诸皇子为中心的皇亲政治。这一方针为持统天皇所继承。

    其实这个故事当时年份,仍是鹤母执政,只是为了故事更深刻一点才稍微改动了一下,希望大家见谅!-!

    到最后,小鹤将成为下一任日本天皇,如果有人喜欢小鹤的话,可以上网搜索一下,有他的画像资料哦!

    关于高阳公主

    文中新城公主是名震古今的高阳公主妹妹,在里面将会出现部分相关内容,我就把相关的故事转载过来,大家看过之后,会现另外一个女子的生命也是如此凄美到极致。

    高阳公主是太宗最宠爱的女儿,在她刚成年的时候,李世民就精心挑选了宰相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作她的驸马。

    但是房遗爱虽然是当朝宰相的儿子,却一点也不合高阳公主的胃口。从后来生的事情看来,公主喜欢的是温文儒雅的书生,这位驸马可能不是这种类型,于是公主对他一百二十个不满意。洞房花烛夜之后,房遗爱就再没有被宣进公主闺房的机会了。

    婚姻不美满的高阳公主,唯一的消遣,就是纵马郊外,游山玩水了。而担着个驸马虚名的房遗爱,当然也不得不陪伴在左右。

    就在一次出猎的途中,豆蔻年华娇美任性的高阳公主遇到了当时不过二十出头、文雅俊秀的会昌寺僧人辩机。

    这位辩机,是一个造诣非凡的出家人,他自小就好学奋,十五岁正式出家为僧,拜道岳法师为师。贞观19年正月,玄奘大师求经东归,奉旨在弘福寺主持翻译西来的经文,在选取助手的时候,辩机以其渊博的学识、出众的文采、风雅的仪容,被玄奘法师选中,参与撰写巨著《大唐西域记》。这年,辩机只有26岁。

    我们无从知道辩机和高阳公主是怎样相遇的。只知道当时的辩机正在苦修,而他修行的草庐正好就位于高阳公主的封地上。

    十六七岁的公主和不足二十岁的辩机和尚从此一见钟情,浑然忘却了皇家身份与僧家戒律,如胶似漆地痴缠在了一起。

    而空头驸马房遗爱,不知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思,一直在为公主和辩机遮掩此事。甚至还常常出面将辩机召入府中,自己亲自为这对偷情的人儿做放哨的卫兵。——是爱公主爱得宁愿委屈自己乎?是畏公主之势乎?或是公主不满包办婚姻而他也恰好心有同感乎?

    当然,房遗爱的忠心耿耿也得到了高阳公主的报答。公主容许他与府中的侍女明来暗往,还常在太宗面前为他说好话。这对奇异的小夫妻因此倒也相处得和睦。

    时间过得飞快,几年过去了,公元645年,在举国选拨译经人的考核中,辩机被选中了,成为九名译经僧人中最年青的一个。(实在忍不住要说,高阳公主的眼光实在是相当的不错。)

    作为译经人。辩机将要去弘福寺长住。临别地时候。高阳公主将自己地“金宝神枕”送给情人。让他带在身边。

    灾难就随着这个奢华地枕头。被带进了弘福寺里。

    在两地相思地几年里。高阳公主和房遗爱倒也相处得平平安安。

    648年夏天。宰相房玄龄去世了。他地长子房遗直继承了父亲地爵位。高阳公主一向讨厌这个大伯。便要驸马房遗爱与哥哥分家。房遗直不肯分出家产。还将房遗爱痛骂了一顿。高阳公主大怒。便跑到皇宫里。对父亲唐太宗告房遗直地状。说他常对皇帝口出怨言。心怀不轨。太宗调查之后。现是高阳公主任性胡为。不禁大为恼怒。将她训了一顿。

    转眼到了649年地冬天。负责治安地官员抓住了一个小偷。从小偷地住处搜到了一只镶满珠宝地玉枕。

    小偷承认。自己是从弘福寺辩机和尚地住处偷来这只价值连城地玉枕地。所有地人都对着这只玉枕愣了:这实在不象是该在和尚禅房里出现地物件。

    负责纠察的官员一番彻查之后,才得知,这只玉枕,乃是高阳公主私赠辩机的。

    这是一件极大的丑闻,谁也不知道案情报至皇帝那里会有什么后果。但是事已至此,办案的人也捂不住了,只得斗胆将奏本送交到太宗的案头。

    唐太宗看到这本奏章,想到高阳公主一而再、再而三地丢自己的脸面,不由恨得牙齿痒。太宗立即下令,腰斩辩机,高阳公主身边知情不报的侍女们也统统处死。并且下令,再也不许高阳公主进宫。

    四载相思,等到的却是这样一个噩耗,高阳公主魂飞魄散,奔到皇宫门口,想要向父亲求情,当她现自己再也无法进入宫门的时候,顿时昏死过去。

    辩机的所有遗物,都被唐僧玄奘收藏于大慈恩寺特辟的僧房中,以便他的灵魂可以继续参予译经工作。同门为僧的和尚们说,月明星稀时,常常会听到辩机的哭声,但不知,那是在叹悔自己与高阳旷世绝伦的恋情,还是在抱憾未完待译的经书?

    辩机很快就在西市场大柳树下被施以腰斩的的酷刑,高阳公主也被禁锢在公主府里,没有了行动的自由。每当她想到心爱的人在众人的污辱声中,遭受那样惨酷的刑罚,凄苦万般死去的时候;更当她想到,辩机是因为她送的玉枕才落得这个结局的时候,高阳公主就痛苦得全身抽搐成一团。她受不了了这种折磨,想尽办法寻死。

    然而她每一次寻死,都被太宗派来看守她的人拦下了。

    最后,高阳公主终于放弃了。伤痛得实在难以忍受的时候,她只能象个疯子一样,歇斯底里的大喊大叫。

    她绝望了,不知道父亲为什么非要用那样残忍的手段处死自己的心上人,更不知道父亲为什么要让自己活着遭这样的罪。——母亲长孙皇后,只不过是病逝,父亲就已经常常泪流满面,情不自禁地登高眺望她的陵墓,而他还有后宫无数妃嫔慰藉。——自己只有一个辩机,父亲为什么就不肯放过?

    到最后,高阳公主已经麻木了,她被困在空荡荡的公主府里,犹如行尸走肉。

    然而,此时唐太宗自己的人生也走到了尽头。几个月后,就在这年的初夏,五十一岁的唐太宗死了。

    高阳公主恨透了自己的父亲,她恨他为什么要多活这半年?如果他能早死半年的话,自己的心上人就不会如此痛苦地死去,成为父亲笼络大臣的牺牲品。自己那些情同姐妹的贴身侍女,也不会莫明其妙地冤死。为太宗送葬的时候,高阳公主连一点悲哀的表情也没有。

    不久,高宗李治登基。

    恢复了自由的高阳公主,行为开始疯狂起来。她派人四处去寻找俊俏的年轻和尚,专与这些和尚寻欢作乐。

    然而她只能在与这些和尚的纠缠中,得到暂时的幻觉——辩机毕竟只有一个。每当她从疯狂的肉欲中清醒过来的时候,只有加倍的失望和伤痛,再一次歇斯底里的痛哭失声。

    于是,高阳公主又转而投向巫术的慰藉。

    和尚智勖善于占卜祸福,惠弘则能够看见鬼魂,而道士李晃则有高明的医术。

    高阳公主祈求能够通过他们,让自己能够再见到辩机的魂魄,寻找一丝安慰。

    在交往中,高阳公主和这三个僧道都生了关系,这三个不守清规的出家人自从登上了公主的床榻,顿时觉得所谓高贵的皇家也不过如此。于是他们心里的妄想不住地膨胀起来,想要依靠高阳公主,办成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成就自己的功名利禄。

    达成共识以后,这三个家伙不住地蛊惑着已经失去了理智的高阳公主。尤其是针对高阳公主不满父亲这一点,鼓动她推翻太宗选李治作继位人的决定,推举一位新的帝王掌政。

    高阳公主相信了他们的话,暗地里让掖廷令陈玄运去察看内宫的祥祸,推演星象。

    当高阳公主得到了所谓的确实答复以后,她开始涉足政事,联络了好几个对李治不满的公主驸马,密谋叛乱,要改立叔父李元景为帝。

    ——这样看起来,这三个出家人倒也不是一味胡言乱语的草包,没准他们还当真给高阳公主招来过辩机的魂魄呢(至少是高阳公主认可的魂魄)……

    还是那位与高阳公主不和的房遗直,他打听到了高阳公主夫妇的秘密,将讯息报告给了新皇李治。

    其实,李治对这位异母姐姐的感情还是很可以的。

    但是李治实在不是一个做皇帝的材料。高阳公主每当听说李治听命于长孙一族的消息时,就忍不住切齿痛恨:那个自命英明的父亲,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儿子做继承人?难道三哥吴王恪、叔父李元景不比这个李治要强得多吗?于是高阳公主决定推翻这个无能的李治,另立新帝。在心里,她也隐隐约约法地觉得,能够推翻父亲确定的继承人,是对父亲最大最成功的报复,足以令父亲死不瞑目。想到这里,高阳公主的心情从未有过的快乐。

    就在高阳公主密谋造反的同时,蒙在鼓里的李治还常常赐她赏物。就在公元652年的冬天,十月戊戌,李治甚至还专程跑到姑妈同安大长公主和姐姐高阳长公主的家里串亲戚。

    如果没有搞错的话,场面是这样的:

    李治居中正坐,畅叙家礼,高高兴兴;与此同时,座中的房遗爱和高阳公主则是满腹鬼胎地假意逢迎,一面疑心是否走漏了消息惹来皇帝弟弟光临,一面暗含杀机地亲情洋溢……

    就在这场姐弟共叙天伦的温暖场面之后没有多久,谋反事。

    正月的长安城雪花漫天,梅香幽远。而皇宫内外的李氏家族,一场血腥的家族屠杀却开始了。

    公元653年的二月乙酉日,以房遗爱为的三位驸马被处斩,高阳公主与巴陵公主以及叔父荆王李元景被勒令自尽。告密的房遗直不但得保性命,还得到了升官的奖赏,更独占了弟弟的所有财产。

    而吴王李恪,则被一直忌恨他的长孙无忌借机栽陷,死于非命,四个儿子均被流放岭南,直到李隆基时才得以复职还京。

    当监刑官来到高阳公主府时,雕花窗棂外,正是春意盎然,一派万象更新、万物复苏的美丽景象。高阳公主望着门口把守的兵士、望着窗外的风景,一定想到了十年前,自己正是在同样的春天,在和煦的轻风暖阳花香里,和辩机邂逅的。

    高阳公主似乎又在窗外的春风里,看到了辩机隽秀的身影,她的心不由自主地砰砰直跳,再次紧缩起来。

    关于新城公主

    书里面的女主新城公主在历史中是真实存在的,在开始写这个故事之前,我啃了不少相关史料,本以为大家会去查一查,想想,还是转载一下,让大家百~万\小!说时对这位公主的悲惨命运印象更深些。

    新城公主是唐太宗嫡妻长孙皇后最小的孩子,也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小的女儿,在李世民二十一个女儿中排行老幺。

    长孙皇后的先祖是鲜卑族拓跋氏,父亲长孙晟在隋朝一直当到了右骁卫将军的高位。长孙氏十三岁便成了李世民的妻子,从此夫唱妇随,感情甚好。长孙皇后有哮喘病并因此早逝,而这种病很可能遗传给了她的女儿。

    公元644年,年仅十二岁的晋阳公主病逝了。

    晋阳公主逝去了,太宗把思妻悼女之心,全部倾注在长孙皇后给他留下的最后一个女儿身上。

    这位小公主,就是太宗嫡出的三女儿、在所有姐妹中排第二十一位的最幼女:新城公主。

    新城公主的年龄比晋阳公主还要小,贞观十年(六三六)的六月,长孙皇后去世的时候,她只有一岁左右,才刚刚学会喊娘,她的亲娘就永远离开了她。

    但是,比起其它幼失慈母的公主皇子来,新城公主的儿时还是很安稳的,她毕竟是元配皇后的嫡出娇女儿,父亲去世后,她的亲哥哥又当上了继任的皇帝。

    直到出嫁以前,新城公主的人生都是在身边人的百般迁就、娇惯中一帆风顺过来的。

    然而一场婚姻、或说,一个突然出现的女人,改变了新城公主的人生命运。

    649年的春天,太宗李世民精心为自己娇宠的小女儿选择了一位丈夫,他把豆蔻年华的新城公主许配给了自己亡妻的堂侄儿长孙诠。长孙家族在朝廷中位高权重,长孙诠又才貌俱佳,太宗认为自己考虑得十分周全,不但将心爱的女儿托附给了可靠的人,驸马的家族更能保证女儿在婚后依旧得到百般呵护、继续享受顶级的荣华富贵。

    在做了这桩决定之后不久。五十一岁地太宗溘然长逝。

    婚后地新城公主。就象姐姐长乐那样。遵照父母地遗命。在世代公侯地长孙家族中平静地生活着。——虽然唐代公主多有嚣张不法地人物。但是结合生母和两位姐姐地性格。再加上长孙家族掌握着大唐王朝地实权。新城公主婚后地生活很平静。可以想见。她应该是一位很中规中矩、娇养地公主。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就在新城公主脱去丧服、换上婚衣。沉浸在新婚喜悦中地时候。在她哥哥李治地后宫中。多了一位二十八岁地侍女。

    新城公主与哥哥兄妹情深——现在同母所生地六个兄弟姐妹。只剩她和高宗李治两人了。然而。身份特殊地新城公主虽然经常出入后宫。也见过这位侍女。却绝对不会想到这看来不起眼地侍女。将在不久之后整个颠覆她地人生。

    这位侍女姓武。||乳|名华姑。号媚娘。就是未来地则天大帝。

    不久,在长孙无忌阵营中的成员就一一遭到了贬谪。包括长安令裴行俭、吏部尚书柳奭等高官,更有褚遂良这样的托孤重臣。而拥戴武昭仪的官员则逐渐占踞要津。三公中的司空李绩更明白表示自己对武氏为后的默许。这样一来,长孙无忌不得不败下阵来。

    永徽六年十月十三日,王皇后、萧淑妃被废为庶人,举族流放岭南;十一月初一,武昭仪被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