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阳光大宋 > 阳光大宋第55部分阅读

阳光大宋第55部分阅读

这妇人哭得凄恻,梁丰也收了笑容,走近人群,忍不住开口问道:“这位嫂子,是有什么难事么?怎地要拿自家孩儿出气?”

    那妇人抬头看时,却是两个书生模样的男子相问,自己又不认识,不好搭话,依旧低了头痛哭。妇人身边都是些中老年妇女,也不太愿意同这小哥子说话,都默不作声。梁丰有些没趣,只好继续朝前走去。

    行不多远,还是觉得该过问一下,便朝路旁一家门户中开了腰门老远看热闹的老头行礼道:“老丈,前面那位大嫂何故要打她的孩儿那般狠手?”

    老头上下看了他两眼,叹道:“她那孩儿读书功课不好,便要挨打喽。”

    “功课不好?那也不至于如此下手吧?我看她好像是在出气。”

    “这位小哥说得可不是?你看她头戴白花,腰系孝带便知,她才死了男人不久。”

    “哦,有劳老丈,说与我听听。”

    老头又仔细看了他几眼,觉得不是坏人,顶多算个好奇的小年轻,心想也没什么说不得的,正好嘴闲得要淡出鸟来,便点头道:“你愿听,说说也无妨。她姓姜氏,夫家姓郑,名唤郑得力,起先是县里有名的力士,最是健壮无比。专给城里往来货商脚力,因他力大,所以常人一趟挣十文钱,他可挣三十文。两口子平日里一个脚力,一个帮补做些针线,日子倒还算过得去。只因他男人好关扑赌博,每每得了工钱,便去街面上耍钱玩乐。起初只是一二十文钱寻个乐子罢了,不料有几回输得狠了,便从那赌场里帮赌的闲汉手里借钱回本。谁知越赌越背,手气更加糟糕透顶,渐渐地债台高筑起来。”

    “那郑得力不识字,借钱时要写借条。便由赌坊里中人保了一张条子,自己摁了手印,约好时日归还。到了日期,债主拿着条子上门讨债,谁知便争吵起来。”

    “欠债还钱,有什么吵的?莫非数目不对?”梁丰问道。

    “可不正是?依郑得力说,原先前前后后统共借了五贯钱而已。谁知上门讨要连本带利五十贯,他如何肯依?为此争吵不休。”。。)

    225、 《三字经》

    (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

    “我靠,就是高利贷也高不了这许多啊!”梁丰吓了一跳,粗话都出来了。

    老头不知道“我靠”是个甚意思,不过也晓得属于感叹词。点点头道:“可不是么?原来毛病就出在那借条上。旁人借钱给契,于数目上都是正写‘壹贰叁肆’,可是放贷之人欺他不识字,只写了个‘月息一分’那两字他倒认得,不晓有诈便依了。谁知拿去便添了一笔改成十分,这一年不到,不就成了五十贯钱?”

    “郑得力当然不依,仗着力大,众人也近不得身。便吵嚷着闹到官府,衙门里出来一个押司打发,说是只认契书,逼着郑得力把自家原先住的屋子家当并细软收个一干二净。又将他一家三口连夜赶出,几乎流落街头。幸好四邻帮衬,便在那间小屋暂时容身。郑得力遭此讹诈,忍气不得,摸了一把短刀要去寻仇,人家早有防备,反教他吃了一顿拳脚。郑得力当时回来便气伤不已,得了暴病,口歪涎流,只一夜就死了。临死只交待了五个字,说‘读书,不受气’。

    他那浑家没奈何,只好独自拖着儿子过活。心中记了丈夫的话,死命也要儿子读岂是人人都能会的?莫不有文昌的命,怎敢碰哪个?他儿子天生无此命,虽然懂事苦读,只白交了许多学费,却仍是识字有限。可怜她一个妇道人家,夫死冤不得申,心中气苦,盼着儿子争气。故而三日两头都是急躁。唉,可怜啊!”

    梁丰忽然发现一个现象,小嫦同自己出门一共两次,每次都会遇到一对倒霉母子。这种自然神秘现象如同自己穿越一样无法解释。

    小嫦当然要眼泪汪汪,只顾着自己一身妆扮没有稀里哗啦。梁丰思考的角度又不太相同,这孩子到底读的是什么书?如此费力。想起一道跟来的板儿最近也有这个问题,教的东西领会不了。死记硬背特别吃力。

    一定是大宋的启蒙教育有了问题。

    郑得力如何冤屈,遗孀儿子如何孤苦无依,现在自己已经不是做善人的角度去思考了。回去可以交给邓圣好生查办一番。如果猜想不错的话,这其中当然有黑恶势力的影子,也有官府的保护伞问题。正好请县尉大人打击。

    现在自己要想的,是如何着力改善基础教育,让大宋的儿童们能普遍提高文化程度。这个应该比较拿手些。

    做领导的,第一要考虑就是合理安排事务。不要遇到事就横插一杠子,什么都过问。分工好了,自然工作效率就高。这是梁丰的心得。

    回到内宅,小嫦轻启朱唇刚要开口,梁丰急忙手势打住道:“不用多说,我知道你想干什么。不过咱们现在不能这么做。”

    “为什么?板儿家不也是这么收留进来的么?”

    “笑话,那时候我只是一个开封普通小官,管不着民生大计。发发善心是好事,没什么影响。可如今主政一方。仍是见一个收一个,见一双收一双,养活的过来么?这种事情。看着简单,其实情况复杂得紧。牵涉许多干系,须想出办法来从根本上解决。咱家又不是开福田院的,你当我是智真老和尚么?”

    小嫦听他说得有理,提到鹿门寺的老和尚,自然又想起当年襄州那一段岁月。心知他绝不是袖手不管之人,便也不再罗嗦,只吩咐了侍书偷偷拿几两银子寻个机会去给那姜氏帮补帮补。

    梁丰心中盘算,便喊了板儿过来。板儿最近跟来。也是每天老娘守着苦读,最近少爷也忙,没工夫顾他。听了喊,急忙跑来问有什么吩咐。

    “你最近念的什么书?”

    “《汉书治安策》。少爷。”

    “擦!这你能懂?”

    “懂不得,程程师傅让我背下来!”板儿皱眉苦脸道。

    “这个死丫头。她这是要飞啊!”梁丰暗骂道。

    “好了好了,这几天放你假,啥也别念了,好生玩儿几天。对了,明日让永爷爷带你上街。嗯,去后街找一个郑家儿子玩儿。和人家交个好朋友听到没有?要是他娘准许,也可以带他来玩儿。”

    板儿听了欣喜若狂,赶忙答应了,蹦蹦跳跳去找永叔传话。

    梁丰想想,又去到慎思堂,吩咐把县里教授找来问话。

    “大人,敢问有何吩咐?”县教授魏腾行礼道。

    “哦,叫你来是想问一问,咱们这一县之地,孩童的启蒙是如何办理的?”

    “回大人话,孩童启蒙,咱们衙门是不管的,都付与私塾教授。”

    “那他们用什么教,或者是教什么,你知道么?”

    “知道,先教《百家姓》,认得些字以后,便从《十三经》中择取粗浅易懂如《孝经》之类的开蒙,也有直接教《春秋》、《左传》等等的。”

    梁丰明白了,难怪那倒霉孩子大雨天挨打,感情是为这个。等于是幼儿园才毕业就直接念本科啊,难怪大宋读书人金贵,这样搞法,考上功名的可不全都是些大大小小的天才儿童么?这下他可无比佩服韩琦小兄弟来了,那脑袋,智商怎么也得二百五吧?

    梁丰挥挥手,魏腾退了下去。他独自思索这件大事。

    这一夜,梁丰眼皮都没闭一下,手不停笔地写着什么。第二天一大早,小嫦起来心疼道:“不睡觉啊?唉,身子都不注意么?”

    “你起来正好,闲着没事,先慢慢帮我誊抄一下。我赶着写的,字迹太潦草。”

    小嫦急忙凑近一看,一摞稿纸上写着“人之初性本善??”她没见过是啥,好在梁丰断了句的,比较好念。

    梁丰用了一夜时间,把《三字经》给默写了出来。只不过因这东西起自王应麟,后来又被历朝历代不断增删,他只好将这教材从“炎宋兴、受周禅”开始改为“号建隆、都汴京。”后面的全部删除掉,又保留从“古今史、全在兹”以后的文本。

    小嫦夫人怎么会知道这又是夫君剽窃的成果?还以为又是他殚精竭虑为大宋的孩子们创作的启蒙读物。这篇经文读来朗朗上口,简明扼要,用字又多是白话,特别好懂易背。果然是居家旅行、携带方便的儿童读物,良师益友!

    膜拜,对这个郎君无限膜拜中!。。)

    226、 命案、婚期、教育

    秋风渐起,y雨绵绵。

    夜雨中,曹门口一处小码头停泊着一条小船。这小船前几

    i便从封丘门驶过,却不进城,而是绕从曹门进入,便一直停在城边。

    此时夜深雨大,才从船上下来一个仆人模样的男子,携着一个富家小娘子般的女孩儿。冒着雨奔入一条小巷,消失在雨夜里。过了一会儿,小巷缓缓驶出一辆马车,去了车辕上的铃铛,马蹄上也裹了厚布。雨中踏在石板路上毫没声息的前行,一直来到任店后街的白樊楼外一处勾栏门口。

    车上跳下男子和女孩儿,男子上前有规律地轻叩门环。吱呀打开,二人赶紧窜了进去,大门马上又紧闭起来。与此同时,马车也早已消失在黑暗里。仿佛一切从没发生过。

    “都过了这许多天,京城早就传遍了,怎么才来?”密室里,一个女人的声音问道,那小女孩已没了踪影。

    “当晚就出来了的,怕人追上,一直绕道邻县才折回。好在一路平安,没被发现。”那男仆喘口气道。

    “你们进来,没可疑跟踪吧?”

    “没有,一直在曹门停了三

    i,确定无人,才趁大雨来的。一路无人跟随。”

    “嗯,干得不错。下去歇息吧,明

    i还有事要你去办。”

    “是。”男子应道,声音里有欣喜之意。

    男子刚出了密室门,黑暗里猛地伸出两只手来。一手揪着他的头发,一手伸出捏住喉结用力一夹。只听“咔嚓”一声轻响,男子还来不及发出声音,便被夹断喉结。只见他大口吸气,却怎么也吸不进,转眼软软倒在地上,眼睛兀自睁得大大的。

    第二天天不亮。一辆粪车来到后院停了半晌,又缓缓拉走,挨家装粪完毕。天大亮时已经出了城外。

    又一条人命就此在人间蒸发。

    午后的封丘县衙礼字房里,魏教授正愁眉苦脸地坐在书桌前。他叫魏腾,这会儿胃可是真疼!

    县尊大人有令。让他把这县尊大人新写的《三字经》一气背熟,明

    i要同他讨论。

    你说他已经偌大年纪,又不考功名了,背这倒霉玩意儿有甚意思?年轻时还好说,如今都四十多了,脑仁已经不好使。一天之内,背得下来么?

    但是没办法,要吃饭啊。一个小小教授,薪俸微薄。要养家,又没别的手艺。平

    i对着都是些穷鬼学生,一年到头能比照祖师爷那样有两条肉干收已经不错。

    想到这里,只好咬牙切齿死命背诵起来。

    梁丰可不管这些,今

    i已经写了信命人送到京城家里,嘱咐钱孝仪。叫他去找汝阳盛和坊的刘老板,下个月送冯师娘来的时候,一同请他来谈谈生意。

    写完信又拿起开封送来的公文邸报看,上面写着,朝廷马上要诏告天下,九月官家大婚。取郭家娘子为皇后,张家娘子为贵妃,还有一个王家娘子,以才人列侍帝侧!

    梁丰呵呵一笑,小子,算你捞到了。没有我,你那小情人儿可就归刘大胖子喽。看你这回怎么谢我来哉!

    笑眯眯地放下邸报,又拿起一封信来。这信可了不得,封皮与外间常用无异,可是信纸却用的是南唐李后主的澄心堂玉版笺。可别小看这玩意儿,到如今可是用一张少一张了。李后主风雅一世,死得难看,就剩那么几刀好纸放在内库里,供赵家一个人使用而已。

    “梁卿,朕要大婚了,快活煞!多谢。看看到时候能否召你专来。另,已知你断案如神,朕心喜甚,大娘娘喜甚!须寻个机会,将你升为八品可也。匆匆不及,御笔!”

    “小嫦,小嫦!”

    “来啦,干啥?”

    “嘿嘿,官家可就要大婚了,九月。你说,咱们送点啥?”说完将赵祯的手札递给她看。小嫦一看那字就有些瘪嘴,比起老公和自己来差远了,宫里还老说犹善飞白呢,吹牛!

    不过她倒是真替这位曾经的王家小叔叔高兴。自己还做过他嫂子呢!当下笑着揶揄道:“送什么?那

    i你不是说就送他两幅写真么?又不费钱,又有新意。我的小气大老爷!”

    “哦对对对,我倒把这话给忘了,还是你记得真。行,咱就给他两幅写真,让他美去。对了,你说要不要也替他画两幅咱们那种,嗯?呵呵!”

    小嫦先是不解,什么那种?转瞬反应过来,俏脸登时涨得通红:“你个臭不正经的东西。当

    i赚我画了,如今又来取笑!”骂完俯身过去,便要掐他的嫩肉。梁丰赶紧缩手缩脚嬉皮笑脸赔礼道歉。小嫦又道:“好啊,你画啊。看不把你判个凌迟处死满门抄斩!”

    一番说笑,梁丰紧紧搂着小嫦纤腰,同观秋sè。

    第二

    i下午快散班的时候,魏教授磨磨蹭蹭来到慎思堂,进门施礼唱喏,见过县尊。

    “哦教授啊,我正纳闷怎么你还没来呢。进来坐。”梁丰可没什么架子,直接招呼老魏坐下。

    魏腾这时候正心虚呢,不敢坐。连连推辞道:“县尊有召,敢不过来?便请吩咐。”

    “昨

    i给你的《三字经》,可背熟了?”

    “回县尊话,学生愚钝,用功半夜,只好背得十之四五,请县尊责罚!”魏腾满脸羞愧说道。

    梁丰听了一愕,那不是挺好念的么,怎么背不上来?转念一想,马上明白过来。自己是做弊呀,那玩意儿字可不老少,他一个四十好几的人如何能够一天背完?

    “倒是本官不体下情啦,对不住啊教授!”梁丰歉然道。害人家熬夜,多不好意思。

    乖乖,不罚就罢了,还要道歉。魏腾可从没见过这样的上司啊。感动没有,直接吓着了!说不出话来。

    “其实我也没别的意思,就是你做教授这许多年了,对咱们大宋的教育是当行的。想请你读完之后,对这稿子提些意见而已。无妨,随便怎么说都可以。只要你讲的是真话。”

    “大人,要说真话,属下是五体投地呀!”魏腾发自肺腑地说道。那东西,背起来痛苦,可看起来挺过瘾的,自己好歹也是学过高深学问的人,对这三字一句三字一句总结出来的许多东西,都能发出会心一笑。而且觉得,字不难,解得切,许多东西都浓缩进去了,还真有些速成的意思。

    227、盛和坊刘老板

    阳光大宋227_阳光大宋全文免费阅读_227、盛和坊刘老板来自()

    (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

    “那你觉得,这篇文章,同《千字文》相比怎么样?”

    魏腾很认真地思考了一会儿,答道:“《千字文》辞藻华丽,精思巧构,知识丰瞻,音韵谐美,宜蒙童记诵;大人这篇文字,却胜在晓畅易懂,简洁通透,虽不似《千字文》无一重字,然微言大义似乎更胜一筹!”

    “呵呵,老魏,你这话虽有些过誉,但也看得出这多年的教授,真是有两把刷子啊。【百度搜索 会员登入】因为我一直在观察,觉着咱们大宋的孩童启蒙有些杂乱。祖上传下来的经典,固然是好的。但因其太深太艰,幼儿学起来,难免有事倍功半之弊。欲速则不达嘛。故此我编了这篇文章,准备取个名字叫做《三字经》,和《百家姓》、《千字文》三篇连缀起来,作为咱们县蒙童教材,以作推广,你以为如何?”

    魏腾听了,欣喜道:“大人果然高瞻远瞩,大宋确有此弊。学生在公学里考察文章,也常常发现许多学子,一开始连基本的断句都不会,而且莫说文辞,便是小学(小学,指后来的训诂,主要是对汉字本意的考证、读音、起源等等)也是茫然。究其原因,应该是启蒙时老师所教有所差距。若此书能够推广,则于学童们,是大幸也!”

    “所以啊,魏教授,你的事可就来了。既然咱们要做,便少不得要幸苦你一番。还要请你将此书能讲明背熟,届时本县将令县内所有私塾老师集中到公学?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