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重生之温雅 > 重生之温雅第4部分阅读

重生之温雅第4部分阅读

前往汉中府城看榜去了。

    汉中府城离平阳镇不算远,赶着马车两个多时辰便能赶到。

    汉中城。

    府衙门前。

    “娘,好多人啊。”

    放榜的时间都还没有到,府衙门口就已经站满了人群,许多身体不健壮者,连挤都挤不进去,只能焦急的在外围打转。

    “大山,你力气大眼神也好,等下放榜时,你挤到前面去寻找展铭的名字。”顾氏向站在顾展铭身后的一个十三岁童子道。

    “是,夫人放心,小的等会一准将少爷的名字从榜上找出来。”大山说罢,便要往人群挤去,但却被顾展铭拦了下来:“不用,人再多放榜半个时辰内也会散去,到时我们再看也无妨。”

    大山,全名李大山,是顾氏从十几家庄农中,为顾展铭挑的一个头脑灵活的书童。

    “是啊,娘,我们不急,哥哥的名字一定会出现在上面的。”温雅汗颜的看着外围处许多挤进去又被挤出来的人道。

    “是啊,夫人你放心吧,展铭少爷既然能够在乡试中取得第一名,这州试也一定不在话下的。”顾氏身旁,一位十三四岁,丫鬟打扮的少女道。

    “也好!”稍稍一想,顾氏便同意了,他儿子这么优秀,又怎么可能通不过呢。

    这位十三四岁的丫鬟,名叫夏荷,是顾氏现在的贴身丫鬟。

    夏荷父亲早亡,从小与她娘相依为命,去年,她娘得了病,因为没有钱看病,所以她在镇上想要卖身为奴,为娘亲筹钱看病,刚好顾氏恰巧路过那里,便被她的孝心感动,就给了她十几两银子。

    半个月后,夏荷也不知道从那里打听到了顾氏的住处,就找到了顾家来,说是来签卖身契的,顾氏听了当然不肯,她给夏荷银子,那全都是看在她一片孝心的份上,又不是真想让人卖身为奴。

    只是后来小姑娘却抱着顾氏的腿不放,说是她娘虽然有了钱看病,但最终还是没有熬过去,临终前还特地交待她前来履行承诺,卖身给顾氏当丫鬟,非要顾氏成全了她不可,最后顾氏看她还小,又无依无靠就同意了,不过也没让她签什么卖身契,每个月还给她半两银子的月钱。

    其实夏荷她娘的一片苦心,顾氏又岂能不知道呢,毕竟一旦夏荷她娘死了,夏荷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孩无依无靠,未必就会比卖身为奴强,而且从夏荷的描述中,夏荷的娘也应该听得出顾氏的品行。

    顾家如今在这平阳镇也算是拥有十顷良田的中等人家了,自然也不可能只有那么几个人。

    除了夏荷,顾氏还招了两个粗使的农妇,以及几个看家护院的家丁。

    “要放榜了!”

    温雅她们在等了一炷香后,场面突然一阵嘈杂,府衙的大门吱吱吱的打开了,八名衙役从里面小跑了出来,开始喝令四周民众散开让路,待通道清开,便有一名府衙主簿带着两人,手捧着一托红色卷纸从门内向着被衙役护着的墙走去,恭敬的将卷纸展开,贴在墙上。

    除了留下两名衙役看榜,以免被人毁坏外,主簿带着另外几个人又从新回到了衙门口,才高喝了一声:

    “探榜!”

    话落,原本还摄于官府威严不敢上前的人们,立马一股脑的蜂拥而上,许多人因为挤不到里面去,急得在中间或者外围使劲的跳望,这一幕看得温雅很是大汗。

    顾氏表面上看似乎不急,但她却不时的微微踮着脚尖,双目直直的瞅着那张榜,似是隔着老远也能看得清上面的字一般。

    探榜这一时刻自古以来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这不,那嘈杂的声音中,不时传来了几声尖叫或者哭喊。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事的温雅,自然是搞不懂眼前这群学子们的心情,不过,她除了不懂外,心里还忍不住腹诽嘀咕:‘你们至于吗?我就不信,名字要是有在上面的话,难道还能跑了不成!要是没有,急又有什么用呢?’

    在温雅低头嘀咕的时候,人群之中突然间的又是一阵马蚤动,温雅闻声看去,只见有好几个人被从人群之中抬了出来,想来,要么是因为名落孙山受到了打击,要么是因为榜上有名而激动的,但不管怎么样,这探榜是不可能就此终止的。

    在场的,除了那些急切的人,也有个别心境平和如温雅他们一般想法的,也在不远处找地方坐下慢慢等待着。

    温雅暗自点头,这些心境平和者才应是国家未来的栋梁。

    时间渐过,人群开始慢慢减少散去。

    一家人才在顾氏的带领下,往那里走去。

    “娘,我看见哥哥的名字了,还是在第一排呢。”温雅一眼就找到了顾展铭的名字。

    “呀!夫人,展铭少爷好厉害,是第五名耶!”夏荷也看到了,连忙惊呼了一声,就连一旁的大山也拍起了马屁,不过随后他迎来的却是顾展铭的一敲。

    “好儿子!果然娘的好儿子!”确认后,顾氏激动的将顾展铭揽在怀里,眼中弥漫着点点激动的水光。

    虽然早就已经预料到顾展铭能上榜,但经过确认后,一家人均都乐呵呵的,就连平时总是面无表情的顾展铭自己也露出了笑容。

    “走,我们回家庆贺去!”顾氏声音中还带着点激动道。

    (剧情渐渐展开,请大家耐心等待)

    第十八章 进京赶考

    顾氏带着一家子刚一回到农庄,便有不少好奇的庄农前来打探顾展铭这次州试的成绩,待听闻顾展铭不仅榜上有名,而且还得了第五名的时候,他们的脸上都挂满了羡慕和高兴,并且连声祝贺。

    就连隔壁几个其它村子里的村长,和平阳镇的镇长在听闻了这个结果后,也都带上了礼物前来拜访,因为他们都坚信,以顾展铭现在刚满十四岁的年纪便能取得汉中府这种大府的州试第五名的文采,不出几年,顾展铭定然能够踏上仕途,到时只要顾展铭能稍稍照顾他们一下,便能让他们受益连连了。

    一番庆祝过后,整个顾庄便开始了为顾展铭即将进京赶考的事情忙碌,虽然一个刚满十四岁的少年就想着能高中‘进士’,这未免有些不自量力,不过,顾氏和温雅都自信,顾展铭这次进京赶考,至少有两层以上的把握能高中进士。

    毕竟,在整个大周,汉中府这种大府可没有几个,顾展铭能够在汉中府中考得第五名,其文采不可谓不好啊,虽说因为年龄尚小的原因,阅历可能略显不足,在好几个科目中可能比不过年长的其它各府的学子,但至少有机会,而要是错过了这次‘京试’的机会,可就要在等上三年才有了。

    三月初一,顾展铭入京赶考的前一天,顾氏趁温雅出去田园内游玩时,跟顾展铭坐在主屋里交谈。

    “展铭,你此次入京,你一定要好好考,争取能早日考取进士功名,当有一天,我儿有出息了,为娘就去找那人,让他看看他当年的所作所为是多么的愚蠢。”顾氏的话语中透露着浓浓的怨恨。

    “娘放心,这次入京,儿子定能成功考中进士,以后若有机会,儿子也绝不会让那人好过。”顾展铭咬牙道。

    见到儿子此刻的情绪,顾氏心中一揪,心里的怨恨暂时消失了,她有些担忧的看着自己的儿子。

    “孩子,不管怎么说,他始终是你父亲,你不能”

    “哼!父亲?他配吗?当年,我被那女人陷害,出现在刘姨娘被害死的地方,他连查也不查,连解释的机会都没给我,就认定我是凶手,差点打死我不说,事后看也不来看一下,连大夫都不去请。娘身为正妻,可却带着身孕在臭那女人门外跪了整整一夜,第二天那人出来,却能当作什么都没有看见,要不是娘抱着儿子外出寻医,儿子早就死了。如此狠心之人,娘你还要为他说好话吗?”

    顾展铭的话中透着浓浓的不满和恨意。

    “况且,娘抱着儿子外出寻医后,他不是也派了人送来了休书吗?如今他与我们还有什么关系!”

    “唉孩子,娘只是希望你的心宽些,有些事,不要去想,也不可去做,听娘的,知道吗?”顾氏很是无奈,虽然那口气她也咽不下,但她也不希望自己的儿子被恨意蒙蔽了心。

    自己也放弃了吧!就当那只是一场噩梦,现在的日子我很满足了。顾氏心中想到,又看了眼顾展铭。

    “孩子,当年的事我们就让它过去吧!不要在去想它了,娘也不想在与那人扯上任何关系了。”

    “是,娘,这些儿子都明白,儿子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儿子答应娘,只要他不来找我们一家的麻烦,儿子也决不会去跟他扯上任何关系的。”

    “好孩子!”

    然而,顾氏和顾展铭不知道的是,他们有意避开的温雅,竟然一阵心血来潮又回来了,而且此时正好一脸震惊的站在门口边上。

    那人?什么人?是他‘爹’吗?还有他到底做了什么事,竟然能让顾氏和顾展铭这么怨恨,等等许多问题不停的在温雅的脑海中回荡。

    看来娘和哥哥有一个很大秘密要瞒着她啊,而且听他们的口气,似乎和她那个据说已经死了的‘爹’有关,怪不得她这几年每次问起她爹的时候,顾氏和顾展铭总是吱吱唔唔的绕过话题。

    原来她‘爹爹’没死,她娘也不是,而是弃妇啊!

    ‘宠妾灭妻’温雅的脑中不自觉的弹出一个词。

    温雅深吸了一口气,看来这秘密的背后,隐藏着很大的麻烦啊,难怪,她娘顾氏和哥哥顾展铭都不愿意提起他。

    哼,她娘亲这么好,竟然还有这种事出现,那等混蛋的爹爹不要也罢。既然顾氏和顾展铭都说他死了,那他就是死了吧。温雅恨恨的想道。

    既然她娘亲和她哥哥都决定不再与那人扯上任何关系了,那她温雅自然也不打算冲进去在跟他们了解些什么了,稍稍一斟酌后,温雅转头轻轻的离去了。

    而既然他们有意避着温雅,不想让温雅知道,那么温雅就当她什么也没听到好了。

    第二天一早。

    顾氏租了一辆马车,将顾展铭的行礼都一一放了进去。

    虽然昨天顾氏已经交待了许多注意事项,但离去之前,顾氏难免再次唠叨,顾展铭也不嫌烦,反而面带微笑的站在那里,认真的听着顾氏的每一句话。

    “路途遥远,娘还是不建议你们自己赶车去,所以只在镇上租了一辆马车送你们到汉中府城,到了那里你们在找其他人合租,人多些也好有个照应。”

    “是,娘,儿子知道。”

    “记住,路上财莫要露白,到了长安,你们就租上一间小屋,不要怕花钱,要多吃”顾氏从怀里掏出了一小袋碎银和两张银票递给顾展铭。

    一阵没完没了的交待后,顾氏满脸不舍的放顾展铭离去,可是看着马车渐渐远去,顾氏还是忍不住又大喊:

    “大山,好好照顾你家少爷”

    夏荷在一旁安慰道:“夫人别担心,展铭少爷会照顾好自己的,况且,还有大山在呢。”

    看着渐渐远去的哥哥,温雅也有些舍不得。

    “哥哥,别忘了小雅的礼物”温雅也对着渐渐远去的马车大喊道。引得顾氏忍不住用手指戳了一下温雅的额头,笑骂道:“你这鬼丫头!你哥哥才刚走呢,就想着要他给你带礼物了。”

    顾展铭此次入京赶考,前后一共也就三个月而已,到时候不管中还是不中都是要回家的,所以顾氏和温雅虽然心有不舍,但也不至于伤感什么。

    马车中,顾展铭也是会心一笑,他这妹妹平时看上去很小,很可爱,可一旦认真起来,他甚至感觉比他还老练。不过,他一想到温雅那长得滑嘟嘟的小脸蛋,他就是一阵手痒痒,真想回去捏一把在走啊!顾展铭回味着。

    第十九章 水灾

    “咚”

    屋内,温雅又弹了一首曲子后,停了下来。

    “娘,这雨都连下了七天七夜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温雅转头看着窗外哗哗而下的大雨叹道。

    顾氏也停下了手中的绣活,此时顾氏已经不再绣东西去卖了,庄里十顷共一千亩的良田每年的收入都足够她们一家的花销还绰绰有余的了,所以她也不必这么辛苦。

    顾氏现在最感兴趣的事就是,帮温雅和顾展铭做衣服,还有就是教温雅琴棋书画,这不,现在温雅每天都要被顾氏压着弹两个时辰的琴。

    对于这种古典音律,其实温雅也是很喜欢的,特别是箫,还记得上一世,每当她心有忧伤的时候,总忍不住吹上一曲,可惜,这一世从来没有接触过箫的她,可不敢乱吹,不然被顾氏听到了,想不乱想都难,毕竟很多事情她可以装作不会,但箫这东西吹时总是不自觉的由心而出,要她故意装,她觉得难,所以还是先不要碰为好。

    顾氏也抬头看了眼窗外的大雨。

    “是啊,也不知道你哥哥到长安了没有,这场雨下得太大了,就因为这场雨有多少考生就要被耽搁了。”顾氏担心的道。

    “娘,你别担心,这场雨下得虽然久了些,可汉中离长安也不过才几百里,哥哥就算耽搁了,也不甚碍事的。”顾展铭温雅倒是不担心,她担心的是会不会发生水灾。

    到不是温雅忧国忧民,而是水灾一旦出现,这地势较高的平阳镇可就成了灾民们的栖居地了,到时候,定然会出现许多麻烦,温雅不喜欢麻烦。

    “你弹够两个时辰的琴了?”顾氏打断温雅的思绪道。

    “嗯。”温雅点了点头,可怜兮兮的看着自己有些发麻的手指,希望顾氏能放过她。

    “夏荷,去拿绣圈来。”顾氏只当没看见温雅可怜的样子,转而吩咐夏荷道。

    “是夫人。”

    温雅无奈一叹,看来她娘是铁了心要把她当名门闺秀来培养了,只是温雅在怎么看也不觉得她自己有什么名门闺秀的潜质。

    大雨又下了两天这才停了下来。

    “下了这么久的雨,果然是出事了。”温雅看着远处官道逃难来到灾民喃喃道。

    连绵九天不断过的大雨可以说是百年难得一遇,最终令汉河河水暴涨,河道多处决堤,汉中以及汉中附近的二十余镇县被淹,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

    平阳镇因为地势较高,所以没有受到多少水灾,足足有数万灾民逃到平阳镇地界,导致灾民的数量比之平阳镇本地居民还多,一时间平阳镇物价飞涨,特别是粮食,更是由一两银子两石,涨到了三两银子一石。

    由于灾民太多,城里根本就容不下,许多灾民就三三两两的聚在官道上,等着官府的安置。

    大周朝开国不久,政治清明,盛元皇帝对贪官污吏惩罚极重,况且汉中还是离帝都长安不多远的地方,地方官就算有在大的胆子也不敢不管这些流民的死活。

    温雅想着,觉得到时自家离城里最近的一些地应该会被官府征用来安置流民。

    “娘,我们家还存有多少粮食?”温雅看着面黄肌瘦,脸上满是疲惫之色的流民,心里动了点恻隐之心。

    顾氏听了温雅的话后,双眼微微一睁,眼眸里有着异样的闪动,她斜了温雅一眼不动声色的道:“因为家里不缺钱,所以去年收的粮食都存在仓库,除了一部份分给庄农和交给朝廷,家里大概还剩下一千二百石左右吧!”

    一千二百石,要是现在都卖掉的话,那可是三千六百两银子,足足相当于一户中等偏下的地主家庭全部的家产了。

    粮食的价格翻了六倍,其它东西想来多少也会涨上一些,看来平阳镇不知道有多少人,靠着这场水灾大发横财。

    “娘,既然我们有一千二百石粮食,那我们每天拿十石出来煮粥给这些灾民吃好吗?”温雅道。

    “好!”顾氏微微一愣,她这女儿平时表现得极其精明,原本她还以为温雅会让她趁机大发横财的,没想到是她自己想错了。顾氏心中惭愧,暗恼自己竟然不相信自己的女儿。

    想到就做,顾氏指挥着家里的护院家丁,将仓库里的粮食搬了一些出来,又去找庄农借来了几口大锅,便在庄园附近搭起了一个临时帐篷,起了灶,招呼着那些灾民过来帮忙煮粥吃粥。

    不一会,附?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