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上品寒士 > 上品寒士第69部分阅读

上品寒士第69部分阅读

出胸腔——

    司马道福是知道陈操之入西府之事的,此番来姑孰自然是想看到陈操之,没想到陈操之会来江口迎接,当即就有这样一种痴想:“陈操之是为我而来,他是迎接我的——”

    陷入情孽的女子就是这般痴心妄想和不可理喻。

    陈操之也看到了衣裙华贵的新安郡主司马道福,想起那日在菊花台半山亭新安郡主那好似寻仇的话。不禁想笑,那日王献之也在亭上,听到了司马道福说的话,原是情孽中人的王献之置身事外,倒还安慰起他来了,真是岂有此理!

    南康公主与一般女眷不同,乃是皇家长公主,陈操之自然得上前拜见,桓熙向母亲引见时,淡淡说了句:“军府掾吏,钱唐陈操之。”

    桓石虔补充道:“陈掾才华出众,深得伯父器重。”

    南康公主微笑着打量陈操之,说道:“江左卫玠,名传荆襄,果然容止绝佳,难怪要万人争看,老妇这次入建康,还要去瓦官寺看陈掾与顾恺之画的佛像壁画,荆襄士庶,每日都有远道前往瓦官寺礼佛的,为的是一睹瓦官寺大雄宝殿的壁画。”

    年轻的女郎、娘子乐见俊美男子,上了年纪的妇人也是如此,少了爱慕,多了欣赏,更为纯粹,南康公主是性情中人,直言夸赞陈操之,桓熙在一边听了自是暗恼,谢玄曾提醒陈操之说,桓公世子桓熙桓伯道心胸狭窄,见不得别人比他英俊多才,其人表面谦恭,其实嫉贤妒能,而现在,不知何故,桓熙表面的谦恭都没有了,对陈操之的冷淡很明显。

    可怪,憨拙的桓祎见到李静姝却显得格外快活,李静姝牵着桓祎的手来拜见南康公主,很是亲热融洽的样子,李静姝十三岁灭国,十四岁时被桓温纳为妾侍,渐渐的成一个养在深宫不知世事的娇公主,变成了性情乖戾、变幻无常却又善于察颜观色、心计深沉的美妇人,她注意到了桓熙对陈操之的冷淡,同时又有另一个惊人的发现:那新安郡主不时注目陈操之,眼里似痴迷之意——

    对于陈操之这样俊美洁净的男子,任谁都会多看几眼,这不稀奇,但敏感的李静姝却看出了新安郡主司马道福神情的异样,而且上马车时,新安郡主还左右逡巡、目光流盼,寻找陈操之的身影,李静姝当即想:“莫非这新安郡主与陈操之有甚私情?嗯,陈操之似乎是个君子,但即便二人之间没有私情,至少这司马道福是有情的,早听说司马道福与桓济不睦,或者这就是其中缘故。”

    这样一想,李静姝觉得有些嫉妒又有些快意,心道:“我要抓陈操之的把柄,这新安郡主岂不是最好的诱饵,即便陈操之洁身自好,我也要让他有理说不清,终为我所用。”

    陈操之骑马落在了车队后面,避免与新安郡主相见,新安郡主言语无忌在建康是知了名的,陈操之不想惹上莫名其妙的麻烦,司马道福可不比李静姝,李静姝是妾侍,没有什么地位,司马道福是会稽王之女、桓温之媳,这个绯闻是闹不得的,弄不好会有杀身之祸。

    次日午后,陈操之入将军府教授李静姝竖笛,先去拜见桓温,过了一会,李静姝来到前厅,桓祎和桓伟兄弟二人也跟来了,桓伟是桓温幼子,比桓祎小了两岁,个头比四兄桓祎还略高一些。

    那桓祎谨遵母训,每次见到爹爹桓温都要行叩拜大礼,其实南康公主只是叮嘱他昨日初见时要行大礼,桓祎牢牢记住了,路上相逢,跪在泥地里他也磕头,桓温虽感无奈,但对这个傻儿子依然疼爱,桓温雄心勃勃,但忧心的事也不少,他育有五子,傻儿子就不必说了,另四个亦不见特出之才智,难继父业,东晋一朝,既重门第,也重人物,当然,这个人物指门第中的人物,当年庾冰、庾翼兄弟权倾朝野,庾翼临死时想以儿子庾爰代为荆州刺史,但因为庾爰声望、资历不够,满朝非议,认为庾爰不配担当荆州刺史这一要职,驸马桓温由此接任荆州刺史,龙亢桓氏取代了颖川庾氏在荆襄的地位——

    时过境迁,现在轮到桓温考虑身后事了,世子桓熙现为荆州治中从事兼越骑校尉,六品,因才识声名不扬,桓温亦不能骤然提拔之,恐遭舆论非议,所以桓氏现居高位的除桓温外分别是桓温的三个弟弟,桓豁、桓秘和桓冲,这三人都是在桓温代蜀和两次北伐中立下功绩擢升上来的,桓豁镇荆襄、桓冲镇江州,而三品中领军桓秘则掌握了宫禁卫兵,桓温很想在自己有生之年完成取代晋室登基为帝的大业,然后选择忠诚可靠的贤臣辅佐自己的儿子,但这种大事是急不得的,世家大族势力依然强横,桓氏真正掌控的只有荆襄和江州,桓温必须发起第三次北伐,以此树立更高的威望,而且要让桓熙也参加第三次北伐,这样才可以名正言顺地提拔桓熙,所以昨夜桓温还召长子桓熙密谈,命桓熙与陈操之交好,桓温有意让郗超与陈操之作为日后世子桓熙的两大辅弼,桓温可谓深谋远虑、苦心孤诣,但桓熙表面上唯唯称是,心里却是不以为然——

    侧厅中,一炉沉香碧烟袅袅,锦幛遮隔,几案俨然。

    李静姝端端正正跪坐在莞席上,桓祎、桓伟兄弟一左一右坐在李静姝身边,这兄弟二人对李静姝比对南康公主还亲密三分,以李静姝的心计,要讨好他人还不容易,更何况是两个童子。

    李静姝坐在那里上身微向前倾,谦恭的样子,她梳着俏丽的堕马髻,一枝金步摇欹欹颤颤,双眉如翠羽,睫毛似鸦翅,长箫凑在红唇上,紫色的箫管映着莹白如玉的手指,纤纤玉指伸缩按捺,仿似小小的精灵正应节而舞,李静姝一贯的素色长裙,裹着窈窕的身躯,衬着深色的锦幛,宛若一幅极美的仕女图,应是出自唐寅、仇英笔下——

    陈操之知道这个李静姝心有戾气,但李静姝的确很美,不知子都之美者无目者也,魏晋个体生命觉醒,于苦难中善于发现美,李静姝这样的绝色佳人就在面前,要说视若无睹是不可能的,陈操之也未刻意回避自己的目光,平静地注视着李静姝,看她唇形和手指按捺的节奏,听罢李静姝断断续续吹了一曲《长清》,指点了她一些吹气的方法和注意唇形的变化,李静姝按陈操之所说,试吹几个低音,依旧喑哑发不出声音——

    李静姝请求道:“这《长清曲》我从未听陈师吹奏过,恳请陈师吹一曲让我揣摩学习,可好?”

    陈操之是个很认真的人,既然答应教李静姝竖笛,教授之时就不会敷衍,而且李静姝这样殷殷相求,拒绝只见矫情,应道:“嗯,那请稍等,我命人回去取柯亭笛来。”

    却听李静姝道:“陈师,莫不是只有你那独一无二的柯亭笛才能吹奏出这样的高低音?”说着,取绢帕将手中的紫竹箫的吹孔细细抹拭,一双美眸凝视陈操之,然后双手平举着三尺三寸长的紫竹箫,垂首低眉,意是请陈操之用这管箫吹《长清曲》。

    李静姝说得不无道理,陈操之迟疑了一下,点头道:“那我就试一下,襄阳曹破虏乃是制笛名手,他制的竖笛应该不会输于柯亭笛。”

    李静姝眉毛一挑,笑意盈盈,很快活的样子,站起身一手提着裙裾,一手执着紫竹箫,轻盈盈走到陈操之面前,恭恭敬敬双手将紫竹箫呈上。

    初秋的午后,阳光从大门斜照进来,李静姝看到自己的影子压在陈操之身上,陈操之看到李静姝薄薄蜀纨长裙映着阳光因而透出两腿的轮廓,丰盈圆润、隐约朦胧——

    陈操之低头看着手中的长箫,说道:“请安坐。”

    李静姝坐回席上,看着陈操之将紫竹箫凑到唇边,不禁心里“怦怦”直跳,很难得的竟有羞涩之感,听得一缕低沉的箫音杳杳而出——

    陈操之试了试箫音,说道:“音色极佳,不输于柯亭笛,柯亭笛只因是蔡中郎所遗,名声大而已。”说罢,就将《长清曲》吹奏了一遍,高音清越,低音宛转,曲尽其妙,荡人心魄。

    李静姝幽幽道:“真是惭愧,同一支竖笛,陈师吹来却这般美妙。”

    桓祎咧嘴笑道:“是啊,真是想不明白,我差点睡着了。”

    其弟桓伟纠正道:“不是想睡,是听得入神。”

    哀感顽艳吗?陈操之微微一笑,起身道:“那我告辞了。”一揖,转身离去。

    李静姝婉妙的嗓音低低的道:“多谢陈师指教。”

    陈操之出厅门时,看到桓熙立在厅外廊下,似乎已站立了许久。

    陈操之回到凤凰山下寓所,小婵迎上来问:“小郎君,明日起身回建康吗?”小婵这回也要跟去,所以很快活、很关心。

    陈操之道:“还要再等几日。”

    小婵又问:“小郎君,咱们过年时回钱唐吗?”

    陈操之道:“很想回,可是要看土断检籍能否在年底前结束——小婵姐姐想陈家坞了吧,到时就算我不能回去,小婵姐姐可以回去,来震、来德都是要回去的,还有刘尚值,他要回钱唐接家眷,到时你们和尚值一起回去。”

    小婵摇头道:“我们都回去了,谁服侍小郎君!若是小郎君不能回钱唐,那我也留下。”

    陈操之笑道:“过年还早,到时再说吧,离了小婵姐姐,起居还真是不习惯。”

    听到这话,小婵快活得不得了,赶紧转过身,抿着嘴唇,打心眼里往外笑。

    ……

    七月二十九,会稽王司马昱派人递来文书,正式任命陈操之为土断司左监,谢玄是右监,五兵尚书陆始领土断司长吏,自汉以来,贵右贱左,也就是说陈操之与谢玄虽然同为土断司副职,但谢玄位居陈操之之上,原本陈操之是作为土断司属吏的,与贾弼之、谢道韫、刘尚值同僚,被陆始一闹,反而提升了,可以想象陆始何等恼怒,但土断事大,陆始不想放弃主持土断司,会稽王司马昱又好言抚慰,陆始只好忍耐。

    桓温召见陈操之,将文书给陈操之看,说道:“陈掾明日启程入都,南康公主也要入台城觐见新君,陈掾同道随行吧。”

    八月初一辰时,陈操之带着小婵、来震、黄小统,还有两名陈氏私兵离开凤凰山寓所,来德因为还要监制大风箱,要留在姑孰,愀色不乐,陈操之安慰道:“来德,在军府勤勉做事,年前回钱唐把青枝接到这里来。”

    来德闷闷的道:“小郎君,来德不想接青枝来这里。”

    陈操之一愣,问:“为什么?”

    来德道:“小郎君,来德只愿呆在陈家坞,与父兄在一起耕田种地,那样来德就很快活。”

    陈操之默然半晌,不由得想起秦相李斯临刑前对儿子说的话——“吾欲与若复牵黄犬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又想:“葳蕤的叔祖陆机也说‘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我今追随桓温,前途难测,莫要落得惨剧收场,到时九曜山蝉鸣不能复闻,岂不悲哉!”

    陈操之对来德道:“好,我答应你,待土断结束我回到姑孰,就请考工兵曹解除你的职役,你可以回陈家坞。”

    来德笑得憨厚,忽问:“小郎君不会怪来德不识抬举吧?”

    陈操之笑道:“怎么会!和自己亲人在一起诚然是世间最快活的事,来德,我会成全你的。”

    冉盛领着手下十名军士到了,与陈操之一起去将军府与南康公主的车队汇合,这时才得知南康公主是要由水路进京,这样的话,陈操之想与陆葳蕤在新亭约会的愿望就落空了,只有到建康再另想办法相会了,八月初八是陆葳蕤的生日,无论如何都要见到她,自上次相见后,又已分别四十日,相思颇苦——

    陪同南康公主进京的是桓熙,新安郡主亦回京探望父王母妃,陈操之没有想到李静姝竟然也要去建康,说是为其兄归义侯李势举行周年祭。

    到江口上船,桓熙安排陈操之与冉盛一行乘后面那艘护卫兵船,陈操之正中下怀,他不想与李静姝和新安郡主同舟。

    新安郡主满以为能在船上见到陈操之,没想到陈操之未上大船,不禁大为失望,闷闷不乐,回到舱中与姑母南康公主闲话,李静姝也侍坐一边,新安郡主对比她貌美的李静姝有天生的嫉妒,不想理睬李静姝,却听李静姝说起向陈操之学竖笛之事,心里更是不舒服。

    李静姝又说起陈操之与陆葳蕤之事,说陈操之如何非陆氏女不娶、陆氏女又如何的非陈操之不嫁,再看那新安郡主的脸色,果然更难看了。

    南康公主听得饶有兴致,说道:“陈操之实是少有的美男子,且才华出众,桓符子气概高迈,少有所推,却盛赞陈操之,认为陈操之才智不在郗嘉宾之下——可惜我女尚幼,今年才十岁,不然我就嫁女给他,觅个机会问问他,若他肯等,五年后,让他做我的女婿,嗯,到京后就让郗嘉宾问他——”

    新安郡主脸都白得发青了。

    第四章 寂寞沙洲冷

    从姑孰至建康水路不足两百里。顺流顺风,可以朝发夕至,但南康公主不想在暮色中回到建康,所以午时行船,黄昏时泊舟鼍头渚,鼍头渚距建康城外的白鹭洲码头约三十里,明日一早启航,一个时辰可到,已先遣人赶去建康向会稽王司马昱、中领军桓秘等人报讯。

    在船上用罢晚餐,陈操之走上甲板,看黄昏江景,但见两岸怪石嵯峨,江中沙洲芦苇金黄,晚风拂来,微冷,侧头看,小婵跟在身边,便道:“小婵姐姐,又是一年的金秋八月了,日子过得真快。”

    小婵道:“是啊,自正月十六离开陈家坞。都大半年了,我以前从没想过会走得这么远,跟着小郎君才能见识到这些,我可比很多女子幸运得多了。”

    小婵本分而乐观,也知道珍惜。

    陈操之微微一笑,心想:“嫂子的四个婢女性情都好,应该是自幼在嫂子身边耳濡目染,受嫂子影响,嗯,嫂子是天底下最好的嫂子。”

    冉盛面色苍白地从舱中走上来,说道:“阿兄,这船我真是坐不得,有点想呕吐的样子。”

    可怪,冉盛骑马纵跃颠簸一点事都没有,这船有些摇晃他却受不了,现在虽然泊舟江岸,但船还是会随着江波微微起伏。

    陈操之笑问:“是不是食之过饱了?”

    冉盛挠头道:“午餐时吃不下,饿得慌,方才就多吃了两碗。”

    陈操之道:“那就上岸走走。”命水军士兵放下一条小舢板,他与冉盛二人乘小舢板登上鼍头渚,冉盛使劲跺脚,这下子觉得安稳了,二人拣芦苇稀少处行去——

    新安郡主司马道福沐浴后走上船头,见白裙飘飘的李静姝立在船舷一侧,她便朝另一侧的船舷走去,不想与李静姝在一起,却听李静姝说道:“那不是陈师和他的长人弟弟吗?”

    新安郡主赶紧走过去一看。看到俊逸绝伦的陈操之和高大雄壮的冉盛在鼍头渚金黄铯的芦苇中穿行——

    李静姝问道:“郡主要不要上岸散散心,我可以陪你去?”

    新安郡主觉得李静姝这个提议不错,虽然她不大愿意让李静姝相伴,但独自上岸太着形迹,便道:“那好,你陪我去。”

    新安郡主与李静姝各带一名贴身侍女,四个人乘小舟登上鼍头渚,此时已是酉末时分,暮色四起,金黄铯的芦苇已变成了暗苍色。

    李静姝道:“郡主请跟我来。”

    新安郡主见李静姝毫不迟疑地前行,自然以为是去寻陈操之的,便跟在李静姝后面,看李静姝小腰一扭一扭的极具风情,有些鄙夷有些嫉妒,但不自觉的也学着李静姝的步态、腰肢款摆起来。

    鼍头渚是江上沙洲,有一里宽、四五里长,新安郡主跟着李静姝向东北方行了约数百丈远,芦苇愈见茂密,天色昏暗下来,忽听李静姝“啊”的一声,蹲在地上娇声呻吟——

    新安郡主惊问:“你——你怎么了?”

    李静姝道:“不慎扭伤了脚——”勉强扶着小婢站起来道:“郡主。我们回去吧,寻不到陈师了。”

    新安郡主却是一条道走到黑的主,史载王献之用艾草炙伤双足都不能摆脱她,可知她有多磨人,新安郡主不耐烦道:“那你二人慢慢走回去吧,我再往前行一程。”说罢自顾带着侍女鱼儿往前走,哪里会注意李静姝嘴角噙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