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三国之贼吞天下 > 三国之贼吞天下第25部分阅读

三国之贼吞天下第25部分阅读

嵩离这里还有两天的距离。

    “看来他们是骗过了我们的斥候。”吴敦道:“现在彭脱渠帅已经帅大军去了西华,我们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难道让他拿自己这一万多伤病去硬拼皇甫嵩的精锐之师。

    最后许康只好带着自己的1万余士兵向西撤退,进驻西陵县。

    这也是没有办法,他的军队在短时间内已经没有了战斗的能力,还是先修养一段时间为好。

    中央军的进攻伶俐而威猛,绝不是王允的郡国兵可比的,

    正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的彭脱几乎一夜之间再次败退了下去。

    而这一次他彻底逃回到西华县城。

    西华是彭脱的老巢,哪里有大批的黄巾信众能够让他东山再起。

    皇甫嵩对彭脱的行动并不在乎,他眼光里只有另一支军队的存在,那是许康大军的动向。

    对于这个摆了自己一道的家伙,皇甫嵩是真的想现在就出兵抓住他。

    不过他不能,因为没有这个实力。

    如果说经过了一场大战的许康贼军现在是鲁缟,一撕就裂的话。

    那么他的中央军就绝对是强弩之末。

    一天一夜的奔袭以及对召陵城的偷袭之战已经耗尽了他们的体力,使的他们再也没有了去应付一场大战的能力。

    所以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许康大军的撤离。

    许康成功的撤入了西陵县,但他依旧没有一点高兴的样子。

    他现在必须做出决定,是去西华与彭脱汇合,还是另谋出路。

    去西华,即使两军汇合。许康也没有信心能打败皇甫嵩,可他也不想就这么灰溜溜的离开汝南。

    既然自己这里没有办法,那就只能找一支援军来才行。

    环顾四周,似乎只有西面的荆州南阳郡有这个实力。

    许康将自己想去南阳借兵的想法说了出来。

    谁知竟引来一片反对声。

    管亥道:“南阳那些软蛋,20万大军还搞不定一个郡。这样的兵借来了又有什么用。”

    吴敦也道:“张曼城根本无法掌控南阳局势,就算许帅想要向他借兵,恐怕也借不到。”

    “那怎么办?”许康道:“总不能什么都不做,就这么等着官军来剿灭我们吧。不行,我一定要去试试。”

    吴敦道:“既然如此,派个信使不就行了吗?”

    许康苦笑一声,道:“就连我去也不知能不能成功,更何况是信使。”

    许康还是将大军教给管亥,吴敦等人暂时看管。

    自己则率领500骑兵连夜往南阳赶去。

    进入南阳后不久,许康竟然在半路上被一群衣衫褴褛的的黄巾军拦住了去路。为首的是两个骑着马的青年。

    许康不想和这些人有什么冲突,上前道:“在下是颍川军渠帅许康。有事到南阳城求见张曼城神上使。还请各位兄弟让条路出来。”

    对方一个青年将领顿时冷笑道:“胡说八道,虽不知颍川渠帅叫波才,怎么可能会是你这样一个小孩子?哼,想要过去也行,先赢了我手中枪再说。”

    许康不想和他们纠缠,对龚英莲示意道:“教训他一下,不要闹出人命。”

    这次龚英莲很爽快的答应了,道:“放心,我把他当成你就行了。”

    许康不禁一愣,但随即他就明白龚英莲的意思了。

    龚英莲打官军或者还有点犹豫,但打黄巾贼那还不是要痛快发泄一番。

    因此一上去就用了绝招,两三下就把那个青年打下马来,龚英莲尚不解气,上去用枪杆又敲了十几下,直敲的那人惨叫连连。

    对方另一位青年连忙道:“住手,住手。误会,我们信了。”

    龚英莲这次住手,策马慢慢回到许康身后。

    许康则看着一脸满足的龚英莲,惊讶的下巴都快掉了。

    感受到她投到自己背上的目光,更是吓的出了一身冷汗。

    马上的青年赶紧上前道:“在下刘辟。”又指着那个被打的跟猪头一样的年轻人道:“这位是我的结义兄弟龚都,冒犯了渠帅,还请赎罪。”

    下面还有一章,不过会有些晚,不想等的朋友明天看也一样。

    第二十一章 南阳借兵

    刘辟,龚都,这两个人名许康有些印象,算是三国中的名人。

    不过好像不怎么厉害,他们俩最大的功绩就是为刘备挡追兵而死,到也算是衷心。

    但是能够遇到三国中有名的人物总是件让人高兴的事。

    许康也是抱拳为礼,道了声“幸会”。

    刘辟超乎许康想象的热情,道:“真是不打不相识。我们本来正要去南阳投奔张曼城大人呢?”

    许康惊讶道:“你们不是黄巾军吗?”

    刘辟尴尬道:“现在还不是,不过很快就是了。”

    龚英莲忍不住道:“你们怎么不去投官军?”

    龚都被打的到现在还嘴角生疼,呜咽道:“投官军有什么好,当兵的拼命,当官的享福。还不如投太平军自由自在。”

    许康听出他语气中的不满,看来他对龚英莲打他一事还有些芥蒂。

    不过龚英莲根本不在乎他的反应。

    许康也没什么可说的。而且若是让他们知道太平道的好日子就要到头了,他们也就不会这么着急的去投黄巾军了吧。

    刘辟道:“既然同路,不如就结伴同行吧。”

    许康拒绝道:“实在抱歉,我们还有急事,必须快马赶路。到南阳若有空相聚,我一定请二位痛饮一番。”

    刘辟遗憾道:“即如此,那我等也不便相留,保重。”

    “告辞。”许康道了一声,领着众骑兵纷纷离去。

    看到许康的身影消失,龚都不满道:“大哥,你干嘛对个小孩子那么客气?”

    刘辟斥道:“你懂什么?颍川和汝南的战事你都没有听说吗?这个少年不简单啊。”

    许康到南阳城时天已经晚了,不过许康的身份特殊,他毕竟是一郡的渠帅。

    守门营官虽然不相信,但看到他身后的500骑兵还是不敢怠慢,而且许康手中还有张角的信物呢。

    张曼城听说颍川渠帅来见,很是好奇。他已经得到了颍川波才阵亡的消息,现在怎么又出来个颍川渠帅?因此便命人将他带了进来。

    南阳太守府,此时南阳城内的主要渠帅都济济一堂。

    赵弘,韩忠,孙夏等人竟皆在座。

    许康上前一一见礼,毕竟这些人都是长辈。

    张曼城道:“颍川渠帅波才已死,你是何人?如何成为颍川的渠帅。”

    许康开始解释,从自己的身份是涿郡渠帅程远志的义子开始,到如何获得张角的信物,又如何集合青州兵南下豫州(当然杀徐和是不可能说的),尤其是将他到豫州后,豫州发生的几场大战的过程说了一遍,包括汝南如今的境况。

    “所以,小侄这次是希望诸位叔叔能发兵汝南,共同对付朝廷的援军。”许康最后终结道。

    可是几位渠帅开始时还听的津津有味,到最后许康提出要求时立刻变得面有难色。

    张曼城说道:“你来的真是不巧,前几日我们都已经商量好了,正准备发兵向西攻打宛城。你不知道,南阳太守秦颉目前正在宛城招兵买马。若我军挥师东进,恐怕南阳不保啊。”

    众渠帅立刻符合,纷纷称是。

    许康暗反白眼,你们这些人从3月就打下南阳,现在都已经5月了,不见你们有任何动静。

    怎么现在朝廷大军刚打到汝南了,你们却要跑去宛城,要知道汝南可是在南阳的东面呢,与宛城的方向正好相反。

    这不是明摆着怕了官军,想要跑路了吗?

    但许康却不能明说,道:“如今官军被牵制在汝南,只要诸位叔叔带领南阳之兵东进汝南,汇合彭脱渠帅的十几万大军定能消灭皇甫嵩的官军。那时黄河以南将再无我们的敌手,哪里还用在乎小小的秦颉。”

    众渠帅犹豫一会儿,赵弘道:“这样吧,你先下去休息。等我们商讨出个结果再告诉你。”

    许康哪里有心情休息,现在多等一天就是给官军一天的准备时间。

    不过见诸位渠帅的脸色不善,许康也只好暂时告退。

    第二天,当许康到太守府去要结果时,却被告知张曼城根本不在府内,而看门军士却是一问三不知。

    许康心中一凉,连忙四处拜访各处渠帅。

    果然如他所想,所有渠帅对他全都避而不见。

    许康心中哀叹,这就是黄巾军啊。

    刚刚打了两个胜仗,就以为可以坐享天下了。

    孰不知这天下离他们还很远很远呢。

    就算让他们打下宛城又能怎样呢?

    官军的势力已经越来越大,那时候也不过是困死在宛城的结局。

    许康一直走访到中午,却终究一无所获。

    此时的南阳城完全是太平道的天下。

    大街上随处可以看见头裹黄巾的人,当然其中有多少是真正的黄巾军就不知道了。

    20万大军涌入南阳城,到处都是一片吵喳之声。

    走在拥挤的街道上,许康心中的烦闷有增无减。

    “这不是许渠帅吗?”

    “刘辟,龚都。你们真的来了。”许康惊讶的看着跟自己打招呼的二人。

    “是啊。”刘辟高兴道:“我已经领着兄弟们加入了张曼城渠帅的大军,我现在也算是个将军了。”

    许康言不由衷的道:“恭喜。恭喜。”

    刘辟也看出了许康的不对劲,道:“您这是怎么了?”

    反正也已经失败了,许康也不想隐瞒,便拉着刘辟,龚都找到一座酒楼,几人相对而坐。

    许康将自己来南阳的目的全都说了出来。

    刘辟现在也是南阳一员,闻听张曼城渠帅竟然见死不救,颇有些尴尬,道:“既然汝南那么危险,你不如也留下来。”

    许康摇头道:“那怎么行?我的兄弟还都在汝南呢?”

    龚都道:“你可以把他们也都带过来啊。”

    许康继续摇头道:“带这里做什么?你们以为南阳就安全吗?”

    龚都道:“当然了,南阳城有精兵20万,什么样的敌人打不过。”

    “20万?”许康笑道:“就算真有20万,你以为打仗是靠人多就能取胜的吗?”

    “你什么意思?”龚都不满道。

    许康摇头道:“没什么意思。只是和你二人有缘,提醒你们一下而已。”

    几人一阵沉默,刘辟突然道。“若是我们兄弟跟大人去汝南呢?”

    “什么。”许康惊讶道:“你们跟我去汝南?送死吗?”

    刘辟却一本正经道:“我刘辟没什么大的本事,就是还会点拳脚。但我也打听过了颍川的战事,知道大人的本领,也相信大人绝不会无的放矢。”

    许康有些怀疑,自己的人品什么时候变这么好了,竟然让刚见两面的刘辟就这么发誓效忠。但看到刘辟的眼神又不像是说谎。

    许康道:“我现在回汝南后,自己都不知该怎么办?你们跟我回去做什么?”

    刘辟笑道:“在下可不相信大人从幽州一路杀到豫州,会被眼前的小困难难住。”

    许康也被他说的充满了豪气,笑道:“好,那我就认下你们这两个兄弟。以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刘辟大喜道:“多谢大人,我这就去召集兵马。”不过龚都明显没他那么兴奋。

    许康阻止道:“你们不能和我一起回去。”看到刘辟疑惑的眼神许康接着道:“我要你们留下来。南阳黄巾终究免不了覆灭的危险,你们就在这里收集南阳残部。找一块根据地,将来我会找你们的。”

    刘辟有些犹豫,龚都却答应道:“没错。我们还是听大人的话吧。”他可不想随着许康去送死。

    刘辟也只好答应下来。

    虽然没有请到援兵,但却认下了刘辟,龚都两个兄弟,也算意外之喜吧。

    虽然不知道将来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但许康的心情慢慢好了起来。

    在回汝南的路上,许康无意间发现了官军的大营,很是惊讶,没想到官军竟然已经开到自己军队的后方,不禁开始担心自己的军队怎么样了,于是更加快马加鞭。

    到了大营后才发现,大营内竟然一片混乱。

    许康大惊,急忙找来管亥询问情况。

    原来是一部分将领看到官军大军压境后领着部队离开了。

    如今营中只剩下不足1万人,还是靠管亥强力压制住的。

    许康叹口气道:“罢了,要走就让他们走好了。若还有人想走,我也绝不阻拦。”

    管亥想要阻止,道:“大人。”

    许康道:“去执行命令吧。”

    管亥答应了一声,向外走去。

    许康让大家自己决定去留,其实并不是一时意气下的命令。

    如今彭脱不过是苟延残喘,汝南明显已经不可久留。

    若要转移,目标越小自然越方便。

    第二十二章 千里大逃亡

    管亥很快又回了来,道:“大人,命令已经下发,各营将士愿追随大人的已经集结完毕。”

    许康点点头道:“还剩多少人?”

    “7千余人。”管亥道:“大人,我们下一步怎么办?”

    7千人,也就是短短两天的功夫竟然有一大半的人溃逃了。

    许康叹口气,道:“我们先回青州。虽然在豫州我们输了个彻底,但事情还没有结束,我们回青州东山再起。”

    许康走出大帐,来到大军面前,道:“外面官军已经大军压境,可是你们依旧选择留在我的身边。从今以后我们大家都是兄弟,以后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凡背叛兄弟者,杀。让我们齐心协力,一齐杀出重围。”

    “杀出重围。”“杀出重围。”众人振臂高呼。

    既然决定突围,那么动作就要赶快,绝不能让官军的合围之势形成。

    官军这一次兵分四路,很明显参考了以前打击黄巾军时的动向。

    以前数战,黄巾军总是打不赢就跑,然后换个地方重新集结,就像西华的彭脱一样。

    但显然皇甫嵩不想让许康逃走,所以才用了这种四面合围的战术。

    “马上派出斥候,一定要将各个官军的具体位置和动向都调查清楚。”许康下令道。

    于是许康手下的200名斥候倾巢而出。

    四散收集情报。

    但官军的斥候也不是吃素的。

    相互之间打探情报,斥候队的相遇是难免的。

    而一旦两者相遇后,许康的斥候根本不是对手。

    结果大部被杀,不过还是有些将情报带回来了。

    从这些斥候拼死带回的情报,许康大致知道了各个官军的行动方向。

    东面是王允的大营。北面是曹操,西面是朱骏,南面是皇甫嵩。

    许康不禁苦笑不已。

    没想到为了自己这不足万人的残兵败将,皇甫嵩竟然放弃彭脱出动了全部官军。

    他还真够看的起自己啊。

    他又哪里知道皇甫嵩已经把他当作必须首先处理掉的第一号人物。

    因为他代表的黄巾军融合的现象让皇甫嵩心惊。

    黄巾军内不乏猛将,但大多各自为战,从不知相互支援为何物。

    这才让官军有机会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许康一个幽州人竟然转战南北,四面集合部队,若是让他这么下去,一旦黄巾贼真的融合在一起,那爆发的破坏力将难以估计。

    所以他必须将许康带起的这颗融合的幼苗掐死在萌芽状态。

    许康现在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怎么逃出去?

    他在分析了官军各军的实力后,觉得王允的军队虽多,但经过数场大战,现在实力肯定还未回复,势力必然不算太强。

    从他这里往东面突围应该是最容易成功的。

    东路军大帐内,王允正与自己的从事、将领商讨剿贼事宜。

    东路军虽然离许康的大军路程最短,但为了配合四面合围之计,因此走的也最慢。

    “经过斥候回报,贼军大部已经溃散。”

    “看来贼军已经知道我大兵压境了。”

    “哈哈,知道了又如何?逃了这么多人,现在贼军肯定人心惶惶。恐怕连逃跑的力气都没有了。”

    众从事嘻嘻哈哈,对即将到来的胜利信心十足。

    从事尚爽看王允脸色不虞,道:“刺史大人有什么可担心的?”

    王允点点头道:“我想不明白,贼军怎么会溃逃呢?”

    孔融道:“我大军压境,贼军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