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三国之贼吞天下 > 三国之贼吞天下第61部分阅读

三国之贼吞天下第61部分阅读

义军,几乎不假思索的就选择了后退,只是董卓还打算实施自己“坚壁清野”的策略,故而派出军队四面防御。

    诸侯军恐惧的就不仅仅是董卓,还有身为盟友的其他势力。所有的诸侯在心中都不自禁的有一个想法,那就是面对如此声势浩大的诸侯联军,董卓的覆亡已是早晚之事。剩下的就要看谁的拳头硬,谁自然就可以在未来的权力分配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当然若是只有一个人这么想,还不至于影响战局,但当所有诸侯都这么想时,四路诸侯盟军再无一路有前进的动力。

    但即便如此,董卓依旧处于绝对的劣势之中,北方由于离洛阳最近,由牛辅率领两万凉州军主力驻扎在孟津和小平津一线,以黄河天险为防御,阻挡袁绍的进攻。

    东方以徐荣为主,帅一万人驻扎在汜水关,抵挡酸枣的诸侯盟军。

    东南以吕布的凉州军为主,帅一万人驻扎在轩辕关,抵挡来自颍川的敌人。

    南方以华雄为主将,帅一万人驻扎广成关,抵挡来自鲁阳的联军。

    这便是董卓面对四方盟军所作出的防御姿态,表面上看上去防守严密,但几乎处处被动,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形成优势兵力进行反击。

    难道董卓看不出如此布局的弊端?当然不是。

    董卓虽然残暴,但论起军事素养,此时的天下还真少有人能比。只是他的目的根本不在反击,而是拖延时间,给朝廷迁移百姓提供更多机会而已。

    没想到的是诸侯联盟军竟然如此配合,如今都快过去一个月了,对方竟然还没有丝毫动静。

    轩辕关又名“娥岭关”,位于嵩山境内,两侧分别是太室、少室二山。山上怪石嶙峋,山势雄伟险要,山前道路曲折盘旋,有“十八盘”之称,是洛阳东南部的险关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许康带着自己的一千骁骑营此时就驻扎在此。

    如今骁骑营也算是鸟枪换炮了,董卓因打通了通往凉州的道路,得到了大批关外的战马,因此对手下的精锐进行了大规模换装,吕布的并州军也是被换装的首选。

    而许康的骁骑营更是并州军的首选,这其中到底包含了多少董卓挑拨离间的成分,已经没有人去在乎了,当许康接收到将近一千匹战马时,开心的嘴都快咧到耳后根去了,竟第一次对董卓生出感激之情。

    董卓对军队如此大方,怪不得他做了那么多伤尽天良之事,军队却始终忠诚于他,看来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从关上往下望去,只见雾浪翻滚,云烟缭绕,瞬息万变,当真是瑰丽异常。

    高顺不禁感叹了一句,“好一个‘轩辕早起上云端’,此处云雾缭绕当真犹如腾云驾雾一般。”

    许康跟在其后附和的点点头。

    在并州军中,最有威望的自然是吕布,但最受士兵们爱戴的却是高顺,他甘于贫困,愿意与士兵同吃同住同训练,自然赢得了将士的爱戴。他手下的八百“陷阵营”,更是号称“无阵不陷”,战力乃是并州军之冠,许康对其也非常佩服。

    二人此时正巡视关口,又先前走了一段路后,就见一道清泉从山崖中喷流而出,在崖底形成一汪清澈的水潭。

    此泉就是名闻天下的“剑引泉”,传说是当年汉高祖刘邦用剑劈山而成。乃是轩辕关最重要的水源补给点。

    二人巡视完毕,各自回营休息。

    掀开自己的大帐,许康进入后,就见荀攸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

    自从出征以来,他就再没有为许康出过一个主意。这也难怪,对面就是他的家乡颍川郡,他自然不愿意与其为敌。

    许康考虑到荀攸的心事,也不为怪,任他自由行事。

    不一会儿,外面有人禀报说,吕将军有请。

    许康答应一声,整理好铠甲,出账而去。

    帐内,荀攸看着许康离去的背影,眼神飘忽,露出几分痛苦之色,但终究还是一句话没说。

    吕布有些焦躁的在帐中走来走去,看诸将集结完毕,方才坐下,道:“如今我军来轩辕关已经将近一个月了,可是对面的叛军竟然没有丝毫动静,连做做样子,佯攻一下都没有,着实让人气闷。所以,我决定主动出击,让这些中原人看看我凉州军的威风。你们以为如何?”

    郝萌,曹性等六健将立刻大声附和,纷纷轻缨。

    吕布看向高顺,高顺点点头道:“可以一试。”

    只有张辽担心道:“可是相国的命令是让我们坚守此地,争取时间。若是主动出击,一旦不利,恐有失职责。”

    吕布眉头微皱,没有正面回答张辽的疑问,转而问许康道:“许将军意下如何?”

    许康其实早就有了对策,只是不想表现太过扎眼,当下想了一会儿,方道:“据情报判断,酸枣大军已经有了动静,正向汜水关进发。彼处盟军实力最强,徐荣将军恐难以抵挡。我军与汜水关最近,到时候必然受到牵连,若是汜水关丢失,酸枣盟军就可以绕道我军之后,到时候腹背受敌,更难长久。不如先发制人,颍川盟军虽倍于我军,但士兵毫无战力可言,孔伷名气虽大,却不懂行伍之策,攻之必破。”

    吕布大喜道:“此言正和吾意。众将听令,巳时埋锅造饭,午时集结大军,随我正面掩杀过去。”

    众将领诺,张辽却又开言道:“听说陈国相许玚乃是许将军的伯父,此时就在孔伷军中,不知将军到时候何以自处?”

    此言一出,营帐中顿时一片安静,所有人的目光都炯炯的盯着许康。

    许康苦笑一声,道:“自古忠孝难两全,许某深受将军知遇之恩,自当以死相报。‘战场无父子’,许某又岂会因私情致众位兄弟于不利之境。”

    “再说许玚伯父从未承认过我这个侄儿,若是战场相遇,他要杀的第一个人恐怕就会是我。不过即便如此,若是此次他落于我手,我也将亲自送他离去,还望将军勿怪。”说完,对吕布深施一礼。

    |

    &12310;&21551;&33945;&20070;&32593;&8759;&26356;&26032;&24555;&8759;&26080;&24377;&31383;&8759;&32431;&25991;&23383;&8759;&32;&119;&119;&119;&46;&113;&109;&115;&104;&117;&46;&99;&111;&109;&12311;

    第八十三章 陷阵军威

    张辽乃是并州军的元老,在并州军初建之时,他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员了。论个人武力,在并州军中他仅次于吕布,论战阵指挥能力,也只在高顺,吕布二人之下,是并州军名副其实的三巨头之一。

    但是许康的加入却使这一切发生了微妙的改变。如今的并州军,论地位许康与张辽相似,都是领着一千士兵独立于吕布大军之外,论亲疏,张辽是货真价实的并州人,与吕布,高顺等人相交莫逆,乃是生死场中厮杀出来的交情,而许康却只是半途插队,还是个外州人。可偏偏待遇却是天壤之别,许康仿佛就是一个香饽饽,无论是董卓还是吕布都对他宠信有加。

    仅从这次分配战马来看,他张辽身为并州军的元老,却只得了五百匹战马,而许康一个新人却得了一千匹,数量竟是他的一倍,这让张辽怎么可能服气的起来。

    不仅是他,开始时并州军其他将领对此也是议论纷纷。

    偏偏许康这厮口滑舌甜,对人谦卑的过分,丝毫没有骄人之色,将其他将领哄的团团转,竟无一人因此说他坏话,这让张辽更加不忿。

    此时谈起许玚之事,明显有给许康使绊子,下眼药的成分在。

    毕竟这件事是许康的软肋,在这个讲究长幼尊卑的时代,虽然许康从未见过许玚本人,对他也没有丝毫感情可言,但既然二人都属于颍川许氏,许玚又是许靖的族兄,许康便只能自认倒霉,将他当祖宗一样供起来。若许康胆敢对其拔刀相向,那便是不孝。这在古代可是重罪,纵然五马分尸都不为过。可许康如今偏偏是在军中服役,服从命令乃是他的天职。他不可能为了一个许玚就放弃自己在军中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地位。

    但若他遵照军令,不顾亲情,虽然众将也许会安慰唏嘘一番,表示错不在他,但心中总难免要鄙薄他的为人,以后很难再和他亲近起来。

    所以,无论许康怎么选择,在张辽看来,他都是死路一条。

    但令张辽没想到的是,许康偏偏就摆出一副大义凌然的模样,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受害人的位置上,专门点出若被许玚俘虏,必会被其所杀这一点,来获得众将的同情。最后更是无理到明言要释放敌方主将的地步,偏偏以吕布为首的众将就是吃他这一套敢做敢当的性子,对他竟是更加佩服。

    张辽这一下是彻底没辙了,不得不承认有时候语言也是一种厉害的武器。

    孔伷集合豫州三万兵丁,另征发两万乡勇,组成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进到轩辕关下。

    然后立营扎寨,每日操练兵马,习武较技,训练士卒,只是从没有攻打过轩辕关一次。

    用他的话说,轩辕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必须智取方能奏效。而他所谓的智取就是等酸枣的盟军攻下汜水关后,前后夹击,迫使轩辕关守将投降。

    所以,当听说吕布竟然放弃轩辕关的有利地势,下山要求决战后,孔伷先是一愣,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继而便是大喜,自己拥有三万多战士,数倍于敌军,攻打轩辕关或许没有把握,但若是平地作战,压也能压死对方啊。

    当下,特意退后一里之地,空出战场来,然后排兵布阵,准备迎敌。

    吕布在轩辕关下集结好部队,此次他共带下来八千士卒,只留两千人守关。在吕布想来,轩辕关地形狭窄,人多无用,留下两千人足矣。

    吕布一马当先,穿梭在阵前,看到孔伷摆出的阵型后,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这孔伷当真胆小如鼠,拥有如此众多的将士,竟然还摆出一副完全防御的阵势来,将主动权拱手让人,简直愚蠢至极。

    有鉴于此,吕布一声令下,立刻将阵势改为三段波进攻阵势。

    所谓三段波进攻阵势就是将全军分作三个部分,梯次进攻,不给对方任何反应的机会。

    随着吕布一声令下,第一波前锋“陷阵营”快速向前推进。

    并州军副帅高顺此时就在此营中,这也算是“陷阵营”的传统,每当冲锋陷阵时,高顺总是亲贸矢石,冲杀在最前面。

    “陷阵营”虽然号称千人,但因为高顺采取的是宁缺勿滥的选兵方法,严格把关,导致营中士兵从来没有满编过。如今的陷阵营虽然只有八百多人,但前进时的气势却如千军万马一般。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陷阵营的特点,那就是一个字,“静”。

    陷阵营是典型的步兵营,装备很简单,除了一刀一盾外,就是一身轻铠。八百人的队伍,在数万人的战场上推进,能够传出来的声音竟然只是脚步划过草丛的沙沙声。

    漫天的箭雨落下,“陷阵营”在高顺的指挥下,或聚或散,井然有度,宛如在跳舞一般。等箭雨过去,留在地上的尸体竟然只是区区的个位数,尤其不可思议的是,陷阵营前进的速度丝毫没有因此受到影响。

    短短的两拨箭雨过后,“陷阵营”以有限的十几名战士为代价,终于接近了豫州军的前锋,开始了有条不紊的杀戮。

    令许康感到震惊的是,即便到了这个时候,陷阵营依旧没有发出丝毫的声音。

    每位战士都是冷冷的注视着前方,紧闭着嘴唇,巧妙的挥舞着手中的刀盾,拨开一座座横隔在大军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

    “第二波步兵冲锋,杀。”

    吕布的命令来的如此突兀,令许康不禁一愣,因为他明显的看出,“陷阵营”只不过才刚刚与敌人接触而已,还没有完全解决重逢位置上的障碍物,现在冲锋未免有些早了。

    不过现在不是他质疑的时候,在战场上,主将的命令就是一切,哪怕前边是一个悬崖,如果主将军令一下,这边就要毫不犹豫的执行。

    张辽带着本部骑兵和三千多步兵快速冲了上去,而当他们冲到近前时,恰好陷阵营打开了豫州军的防御阵型,为张辽后续部队的进入提供了条件。时机配合的如此完整,让许康忍不住惊叹出声。

    |

    &12310;&21551;&33945;&20070;&32593;&8759;&26356;&26032;&24555;&8759;&26080;&24377;&31383;&8759;&32431;&25991;&23383;&8759;&32;&119;&119;&119;&46;&113;&109;&115;&104;&117;&46;&99;&111;&109;&12311;

    第八十四章 增援汜水

    经过张辽所带步兵的第二次冲锋,豫州军的防线已经彻底洞开。

    而孔伷显然并没有什么应变的经验,豫州军内已经呈现出混乱之色。

    因此当吕布带着骑兵辖雷霆之威,以奔腾之势,冲入对方军阵后,整个豫州军再也找不到丝毫抵抗的力量,完全溃散开来。

    此时的豫州军已经找不到完整的建制,在并州军骑兵的追赶下,茫茫然如无头苍蝇般私下乱窜,幸运的跑进附近的城市才算捡回了一条命。

    此战过后,豫州军损失惨重,而更重要的是他们再没有了与并州军一战的信心。豫州牧孔伷和颍川太守李旻相互指责,最后更是分道扬镳。

    李旻率领部分颍川军前往鲁阳投到了袁术麾下,孔伷则领着豫州军主力加入到酸枣盟军的阵营。

    至此,也算盛极一时的颍川盟军烟消云散。

    吕布一边指挥着大军收拾战利品,一边上表请功,然后大摆筵席,犒赏三军,整个轩辕关内外一片欢庆之声。

    而一直躲在大帐内的荀攸心中却是五味杂陈,自己所属的军队打败了自己家乡的军队,这让他如何开心起来?

    恰巧此时许康走了进来,荀攸忍不住道:“将军还记得曾答应过我,会帮忙除掉董卓的吗?”

    许康一愣,看他神色道:“此事我一直记在心头,绝不敢忘。”

    “可如今将军不帮盟军攻打董卓也就罢了,却还要帮董卓守城,是何道理?”

    许康沉吟了一下,方道:“难道先生还没有看出来吗?所谓的诸侯伐董不过就是一个笑话而已。这些诸侯哪一个不是坐拥强兵猛将,可是你又见谁真的出兵出力了?他们不过是以伐董为借口,行割据之实。”

    “对这些诸侯来说,董卓若在,他们才能有拥兵自重的借口。所以他们比任何人都需要董卓这个大反派的存在。他们之罪,又何尝在董卓之下?”

    荀攸想不到许康竟然有这样一番言论,一时间目瞪口呆说不出辩驳的话来。

    许康接着道:“在我看来,能够除掉董卓的还要靠朝廷内的诸位大臣。正如你所说,董卓不过是一个独夫而已,杀一人天下自安,何必假手于人?而且在我看来,若是董卓身亡,这些诸侯就是阻碍大汉统一的新的障碍,不如现在先行除之。”

    荀攸沉默起来,因为他不得不承认,许康的话语虽然有些牵强,但又有几分道理在其中,最重要的是他自己竟然隐隐有些赞同他的观点。当下叹口气道:“将军此言,攸难辩驳。”

    许康肃然躬身道:“先生能明白,实乃许康之福。”确实,直到现在许康总算放下心来,不必再为荀攸是否在此事上怪罪自己而苦恼。

    过了两日,朝廷传来旨意,既然豫州盟军已散,轩辕关也就没有派大军驻守的必要了。鉴于汜水关防线战事吃紧,特调吕布帅军前去协助徐荣防守。

    吕布不敢怠慢,立刻召集将领,准备即日启程。谁知竟有将领提出希望能到颍川郡中狩猎一番,然后再行启程。

    许康一听大惊,再也顾不了许多,立刻出言反对。

    吕布自然明白那些大将所谓的狩猎不过是借口,真正的目的只是抢劫百姓。但是这种事对边防军来说是很正常的事情,只要不是在自己家乡,即便是中原将士在打完仗后强夺对方的财物也是没有任何惩处的,因为这是当兵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

    一般来说,将领们对此事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没必要为此打击士兵们的士气,有些贪婪的将领甚至还鼓励士兵们这么做,好从中分润一些。

    因此对吕布来说,将士们的这个要求一点儿也不过分。

    许康见吕布有同意的意思,也知道在此事上若是强行反对,不但于事无补,还会徒惹将士们厌烦?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