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齐天传 > 齐天传第52部分阅读

齐天传第52部分阅读

绳索,将八戒捆得结结实实。八戒疼得直哼哼,嘴上道:“我的爷,又没有深仇大恨,何苦这般当真?”

    悟空冷笑道:“我倒问你,你怎成了这般样子?”他佯作不知天蓬之事,倒要看看八戒怎么说。

    八戒听悟空问起这事,一脸苦相,竟似要哭了一般,道:“这事说来话长,皆因蟠桃会醉酒,误入嫦娥广寒宫,才惹得玉帝龙颜大怒,将我逐了下来。谁曾想天将生了一双无用的招子,将我误投到了猪舍……此后,我便寄身于南面福陵山云栈洞为生。”

    悟空哈哈笑道:“好一个玉帝,好一个天蓬……”他笑了一阵,一把扯住八戒耳朵道,“福陵山离此老远,你到此作甚?”

    八戒道:“实不相瞒,在那洞府,我也有个相好,名叫卵二姐,只是她年前死了,我便又寻了一门亲事,便在此庄之中。”他这番谎话变得极为顺溜,说道后来,自己都信了几分,便脖颈一扬,反问道:“我来探亲,还不许吗?”

    悟空听得八戒果然说卵二姐死了,他便装作不知,也不提此时,只手上加劲,“呸”了一声,道:“你见哪家大半夜探亲,不说实话,我便将你埋了!”

    八戒疼得丝丝直吸冷气,道:“要埋便埋,只是手上松些便好!”

    悟空是刻意整治八戒,亮出铁棍来,变作黑油油一道软鞭,道:“还敢贫嘴,待我抽烂你一身糙肉!”

    八戒不知哪里来了精气神,梗着脖子嚷道:“你敢打我,我是佛祖钦点的——”话没说完,悟空一鞭子已抽了上去。他这鞭子乃是如意天机棍所化,几万斤的重量,饶是悟空没用力,八戒大腿上已现了一道浅沟,鲜血哗哗流淌。

    这八戒倒也硬气,只要不拽他耳朵,他便不说痛,又嚷道:“观音菩萨教我在此——”

    “还敢喊?”悟空又连抽了三四鞭。

    八戒见一条大腿血肉模糊,这才求饶:“爷爷莫打了,我说,我说。”

    悟空冷笑道:“早知如此,还何必撑着。”

    八戒道:“是我耐不住寂寞,强夺了高家小姐为妻,只是此间实在难熬,又不敢稍离片刻。”

    悟空道:“天地之大,何处不可去,为何偏要在此?”

    八戒道:“是那观音菩萨教我在此等候取经人,我哪里敢走?”

    悟空做吃惊状道:“取经人?你说的可是自东土往西天去的取经人?”

    八戒自然吃惊,道:“正是正是,你怎知道?”

    悟空又是一阵哈哈大笑,道:“你何不早说,也少了许多争执!”于是悟空使个神通收回寒毛,放出了八戒。

    八戒心中腹诽道,你这遭瘟的猴子,我一直要说,都被你鞭子抽了回来。

    悟空见八戒一副狼狈相,心道,这几鞭权当为后羿出气了,你害得人家夫妻分离,我抽你几下还算轻的。

    八戒起身整理一下衣裳,啧啧道:“好好件袍子,就被打烂了。”悟空笑道:“回头寻你那便宜岳丈,给你整治一套新的来。”

    八戒道:“我岳丈不待见我,哪里会管这事。我若生得俊俏些,又能干活,又会体贴人,不知有多少黄花——”

    悟空听这呆子满嘴胡说八道,一巴掌抽上去,道:“聒噪,少说这些无用的。”

    八戒这才想起取经之事,于是问道:“方才说到那取经人,可是与你有些瓜葛?”

    悟空道:“岂止有瓜葛,我与你倒也相仿,此际我便是那取经人的大徒弟,要保他去西天取经的。”

    八戒一拍大腿,哪知正拍到痛处,却也忍住道:“这不是大水冲了龙王庙,师父在哪,快带我去见师父!”

    悟空道:“三更半夜,师父正在歇息,要见师父,也等明早再说。”

    八戒忙赔笑道:“师兄说的是,说的是。”

    悟空见八戒看自己眼神中有许多惧意,心道,今日初逢,不好下手太狠,你日后若不安分,专行挑拨离间之事,我自然再会惩戒你。

    二人在庄外各寻一处云头坐了,自然也各有心事。八戒想的,自然是加入取经队伍的忐忑,他只听菩萨说过,并非他一人去保唐僧西去,只是万没想到会有花果山齐天大圣这般强势的人物加入,这可着实是件棘手的事情。

    玉帝密令自己混入取经队伍,似有将自己召回天庭之念,一边是天庭,一边是西天,这两大势力究竟孰好孰坏,眼下还看不出端倪,自己自当见机行事,见风使舵,搏个身家前程出来。

    悟空虽不知八戒如何想,却也知三人同行,必然多了许多事端。这之前,唐僧一心向西,其余事不管不问,自己只不杀生妄言,便平安无事。八戒一旦加入,必定刻意逢迎讨好,唐僧耳根又软,少不得受他挑拨。想到此处,悟空不禁自问,今日这下马威是否分量轻了些?

    不觉到了天明,二人进了高老庄,进了高太公大院,高才正在马厩前喂马,见八戒与悟空并肩踏入,扔了手中草料便往内堂跑,口中惊叫:“那两个妖怪是一伙!”

    他这厢叫喊,将堂中正在用斋的唐僧与高太公惊了出来,走出来观看。悟空道:“师父便在眼前,还不跪拜!”

    八戒纳头便拜,口呼:“师父在上,弟子失迎!”

    高太公一旁道:“长老,这个正是强取我家小女的妖精。”原来今日清晨,高太公藏不住话,早将高翠莲一事与唐僧说了。

    唐僧问道:“悟空,这究竟是怎回事,为师有些不明了。”悟空道:“他与我一样,乃是菩萨劝善,在此等候师父,要保你去西天的。莫看这老猪模样难看,前世也是天上神仙,一身法力……比我倒差了不少。”

    唐僧道:“出家人,莫要夸口。”于是转问八戒:“你既从吾善果,我给你起个法名可好。”八戒道:“师父,菩萨已与我摩顶受戒,起个法名,叫做猪悟能。”

    唐僧笑道:“好,你师兄叫悟空,你叫悟能,倒也相配。”于是沉吟半晌,道:“我见你生就一副饕餮之相,但入我佛门,应断了五荤三厌,我再为你取个别名,唤作八戒,如何?”

    八戒道:“师父说几戒,那便几戒!”

    高太公见唐僧收了八戒,实乃意外之喜,于是重整素斋,款待唐僧。八戒一把扯住高太公道:“今日起,小婿便要去西方敬佛,也不知几时能回来,还不叫我娘子出来,见上一面!”

    悟空一把打掉八戒手,道:“当着师父面,莫要胡说八道,入了沙门,还提什么前事旧情,快来吃了斋饭,赶早便走!”八戒不敢不从,于是坐下吃斋。

    师徒宴罢,高太公起身与唐僧道:“非是老朽不留客,实在我这妖怪女婿太过瘆人,他若在此住上一日,恐街坊邻居又有闲话。”于是高太公命高才取出几百两金银,道:“这些银两,便做长老途中花费。”

    唐僧推辞道:“金银财帛,于我等毫无用处,这一路上,我等饿了便化斋,困了便求宿,当真用不到。”

    八戒道:“丈人,好歹给件衣裳,我这直裰昨夜被师兄打烂了。”高太公于是取了三件棉布偏衫,又取了三双鞋子,给八戒换下一身破烂衣物。

    这厢收拾停当,悟空将包袱衣物并作一担行李,教八戒挑着。八戒还要说话,被悟空拦住,径直赶往西边大路上去了。

    八戒出了门仍嚷嚷道:“丈人,好生与我看管女儿,待我取经回来,再来寻她!”惊得高太公不敢答话,悟空笑道:“太公莫怕,他若敢再来,我打断他腿。”高太公听了悟空抚慰,稍稍心安。

    上了路,悟空牵了白马,八戒挑着担子,一直向西投来。

    这一路平平稳稳,行了一月,才出乌斯藏国地界,猛抬头见前方一座高山。三藏道:“悟空,且缓行,前方一座高山。”

    只听八戒道:“师父莫慌,这山唤做浮屠山,山中有一个高人,叫做乌巢禅师,他在此修行许久,也曾叫我随他修行去。”

    悟空一听乌巢禅师,暗叫惭愧,若不是八戒提醒,自己险些忘了这个神秘人物。

    第三卷 途漫漫 第二一二章 论空性

    乌巢禅师,此人只无头无尾出现一次,不知来历也不知去向,平白无故传了一部《多心经》与唐僧,又道出一段偈子暗表前路险恶。乌巢禅师法力十分高强,美猴王使金箍棒打他,也碰不到半点,实在是少见的高手。

    他居于乌斯藏国高山树枝上,行为怪癖,似乎在此地专为等候唐僧,前因后果扑朔迷离,这不可不说是西游一大悬案。

    带着许多疑问,不知不觉行到了山顶山,只见这一座好山,青松绿柳,仙鹤齐飞,香花绿草千般颜色,点缀得生机盎然。涧下绿水滔滔、崖前祥云朵朵,一见便知是神仙地界,并无半点妖氛。

    再走一会,又见香桧树上,有一座柴草窝,树顶青鸾彩凤齐鸣,又有山猿献果,八戒笑道:“这禅师多自在!”

    树上那人闻见语声,自柴草窝里跳了下来。悟空见了这乌巢禅师,便有一种怪异之感。为何怪异,他眼见乌巢分明立在面前,却难以形容这禅师容貌。

    这人说高不高,说矮不矮,说丑不丑,说俊不俊,一身衣装又黑又白,又青又紫,也看不出什么颜色。悟空心中震惊,这绝非什么幻术,而是一种自己参详不透的修为所至。乌巢禅师如此做派,自然不想现出本来面目教他们看见,这等法力,真是惊世骇俗,依自己所见,纵如来观音,也未必有这般本领。

    唐僧见乌巢有一种莫名亲近之意,下马上前便拜。乌巢禅师坦然受了一礼,唐僧还欲再拜,乌巢禅师笑着搀起,道:“圣僧不必如此,远来不易,失迎了。”

    悟空见乌巢直呼“圣僧”,心中纳闷,以他本领,若是个学佛的,地位当在三千诸佛之顶,若是学道的,怕也不在三清之下,为何对唐僧如此客气?

    须知这天地间,神也平常,仙也普通,唯一不可轻易称呼的,便是个“圣”字。自己在花果山自称大圣,其实猖狂之举也,想那二郎神杨戬何等高傲,也只敢称个小圣而已。难道唐僧除了金蝉子转世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了不得的身份?

    乌巢看了唐僧,又看八戒,惊问道:“你是福陵山的朱刚烈?竟有如此福缘,能与圣僧同行。”八戒施礼道:“幸得观音菩萨劝善,愿做圣僧弟子,保他西去。”乌巢道喜:“好,好,好!”

    悟空见乌巢禅师闻得观音名字,也不动声色,便知自然认识。

    乌巢又转向悟空,悟空目光迎上去,看见乌巢禅师眼睛时,脑中竟有恍惚之感。乌巢禅师朝悟空点点头,却笑道:“不认得。”悟空心中奇怪,自己在此也弄出了不小动静,上通天庭,下至地府,以乌巢本领,他若不认得自己才怪。

    但乌巢既说不认得,却也上前施礼道:“弟子孙悟空,蒙观音菩萨劝善,要保师父去西天取经的。禅师没见过我,也属常情。”禅师见悟空彬彬有礼,只微笑颔首。

    唐僧听八戒先前言乌巢大能,便问道:“禅师可知道,那西天大雷音寺还有多远?”乌巢禅师道:“说远不远,只是一路磨难,实在难行。”唐僧叹道:“禅师所言极是,路途虽远,一步步走过,终能到达。但若遇到妖邪拦路,只怕便会耽搁了。”

    禅师道:“你若怕魔瘴难消,我有《多心经》一卷,若遇险境,但念此经便无伤害,你可愿学?”唐僧读遍世间万种经文,却没听过《多心经》,他求知若渴,当即拜倒恳求,于是禅师朗朗道:“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这经文也只几百字,片刻念完。唐僧早有学经的根源,过耳不忘,牢牢记下。

    唐僧背下《多心经》,咀嚼几遍,仍觉妙处无穷,于是对乌巢禅师敬佩之心又增几分。他便问起西方路途究竟如何,乌巢禅师只笑看悟空道:“空性非空,乃圆满也!”

    悟空心中一动,这话并非回答唐僧,而倒似对自己所言。自己本名悟空,自己只道是入了佛门,便是四大皆空,无论多少因果业报,到头来终究不过一场空。但听乌巢禅师所说,似乎并非如此。但“空”又如何能成了“圆满”?难道他能明白自己名字中“悟空”的含义?

    唐僧见禅师不答他,便也知趣不再啰唆。

    乌巢禅师须臾化作一道金光,转回了乌巢之上,悟空忽地想起,自己何不用玄空法秘诀试试。于是他法力运于眼目,向上观看,但见这香桧树顶迷迷茫茫,什么也看不清。悟空大为吃惊,自己这玄空法秘诀虽未大成,世间万物却也均能看出端倪,总不至半点头绪没有。

    他转向旁边看去,终于恍然大悟,原来师徒三人不知不觉间,竟入了乌巢禅师布下的一界,处在此界之中,许多法力受限。怪不得那乌巢不露行踪,怪不得荒凉山顶竟如仙境,原来乌巢禅师早已安排妥当。

    悟空不由得想起当年赴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中学艺场景,竟与今日何等相似,这乌巢禅师本领,竟似不在须菩提祖师之下!

    悟空叹了口气,若乌巢禅师不想让旁人知道真身,自己纵如何努力只怕也是白费,于是收了法术,对唐僧道:“师父,下山去吧。”

    唐僧应了一声,便上了马。三人走出数里,悟空回头望去,那香桧树已影影绰绰十分渺小,他心道,如所料不错,乌巢禅师想必亦如须菩提祖师一般,再不会现于天地间了。想起斜月三星洞学艺的那段时光,悟空唏嘘不已,无论如何,也该念着须菩提传艺之功,才叫自己一步步走入佛道纷争的台前。悟空回想起须菩提祖师为自己取名的场景,一幕幕如在眼前,口中不仅喃喃道:“悟空悟空,究竟何为空呢?”

    突然,他耳边传来乌巢禅师的声音:“五蕴四大皆无常,森罗万象皆是空!”

    听到这声音,悟空惊喜难以名状,他突然发现,这乌巢禅师此时的声音竟也与须菩提祖师传道时十分相似,非但字正腔圆、抑扬顿挫,且字字珠圆玉润,如同金玉之声在耳边回鸣,竟有直入心扉的感觉。

    悟空心中一慌,便将乌巢禅师当作了须菩提,于是朝天上喝道:“师父!”

    唐僧行在马上,听悟空这一声“师父”唤得亲切,勒马停住,回首问道:“悟空有事?”悟空一怔,他唤的是须菩提,却叫唐僧捡了个便宜。于是道:“无事,下山路陡,且拉着缰绳才好。”

    应付了唐僧,悟空仔细琢磨乌巢禅师这句话,不知不觉,许多陌生的佛门要义自脑中浮现了出来。

    五蕴四大,都是佛家用语。五蕴乃是色、受、想、行、识也。一切万物,凡眼所见,耳所闻,鼻所嗅,身所觉,意所想……人自身的种种欢喜烦恼,心意意念,皆为五蕴。

    四大乃是地、水、火、风。地性坚硬,水性流湿,火性温燥,风性轻动,天地间一切物体的构成,都不能够缺少这四大特性。

    五蕴在外,四大在内,无我有我,一切和合。

    而“森罗万象”则出自《法句经》中:“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宇内无垠,宙光极广,与此相比,宇宙间万物都是刹那生灭、虚幻不实的。

    悟空想了又想,乌巢禅师这两句话的意思倒也不难,原来空是万物,空是一切。

    我乃灵明神猿之身,自上次身殒之后,身躯灰飞烟灭,便连承载造化的魂魄都消失于天地间。但造化神猿,永生不灭,即便空无一物,我也能自这天地中重生出来,可谓生于空也!

    师父给我取名悟空,这含义便是:自虚无之空,渐渐体悟因果事物,洞悉因缘生法,自然便能悟出真正的空了。

    悟空想到这点,左瞳中银星一闪,自己却没发觉。只觉体内造化缓缓运转了起来,此番运转与三界中悟道时不同,造化转得虽慢,却有生生不息永不枯竭的感觉。每转一分,他便觉自身修为亦缓慢增长,悟空大喜,看来自己这般想法是没错的。

    回想起《西游记》中,悟空与乌巢禅师话不投机,便动起武来。他虽不知确切内情,此际也能猜出个大概来。

    那是美猴王也和自己现在一样,刚踏上取经道路。他乍从五行山下出来,受了五百多年的囚禁,心气自然不顺。偏偏又被观音菩萨套上一个甩不掉挣不脱的紧箍,自然更加不爽。

    此时见了乌巢禅师,必定是看出这禅师身份来,才怒不可遏使金箍棒乱捣一气。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