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归汉寻英 > 归汉寻英第34部分阅读

归汉寻英第34部分阅读

    时候的炼铁,就是开采出来矿石以后,放到炉子里,然后在炉子下面加柴火一直不断的烧,等到矿石化成铁水之后从炉子的一侧的排出口排出,不过这样出来的铁杂质很多,这与炼铁的时候温度也有关,炉子用柴火在下面烧,炉子里的温度达不到驱除杂质的温度,而且还不稳定,所以现在出好的铁要不断的回炉,经过几次以后铁水杂质就比较少了,质量也就提高了,只是这样费时费力。

    “子阳,炼铁之事还是需要的,我们也不能一直靠从其他地方购买铁石,这事你来负责。”万一将来弄不到了,那不是没办法造兵器了,还是需要自己的炼铁厂。

    “喏,主公,我们先前也是有在炼铁,只是费时太久,所以规模不是很大,稍后我会负责此事的。”

    说到炼铁,刘越想到一物,“子阳,你知不知道焦炭?”

    “焦炭?”这个刘晔当然知道,那些木柴被烧了以后,里面没有完全烧光,留下了黑炭,也还是能生火的,而且现在军械所的炉子里一般也都是用这些。

    “就是能用于燃烧的一种黑黑的石头!”

    “主公莫非是要说的黑石!”刘晔还不明白,旁边的韩铁匠听到刘越的话小心翼翼的回了这么一句。

    “黑石?”煤炭这时候这么叫吗?“应该是,韩老是否知道?”

    “若说这种黑石,老朽到是见过,这种石头与焦炭一样,也是能烧着的,只是烧着以后烟雾很大,所以一般大户人家不用,那些平常百姓买不起焦炭的,到是用得比较多了些。只是百姓毕竟不能全信,石头怎可点火,所以冀州之内还不是很多,但是老朽听说并州当地用得人却是很多,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并州,那不是以后的山西,那可是煤产地,“子阳,你可以用这黑石来炼铁,我看一定比平时快上许多,而且效果更好。”

    “黑石炼铁?”连韩铁匠也是疑惑不已,这石头确实是能燃烧,但是能比木材烧着了效果更好?这时候谁能想到石头烧着了以后的温度可比木柴高多了,而且这煤可是好东西。

    看到二人还是不解,刘越也不想多做解释,“反正你听我的就是了,你只管去做。”

    想想刘越也不会开玩笑,刘晔就记下了。

    从军械所出来,正好碰到马钧,正急匆匆的走过来。刘越在前面要不是出声提醒,马钧还在那低着头思考呢。

    “德衡,何事如此忘我?”

    “主公,最近我在研究这翻车,哦,我把它叫水车,刚刚正在思考如何更好的改进呢。”

    “哦,是否有办法了?”听说马钧最近一直在研究水车的事情,刘越也很好奇。

    “主公,我在不远处的农田了制造了一辆水车,若是主公有兴趣,可以随钧一起去看看。”

    “好,你起头带路。”

    马钧的水车,也只是一个简易的传动带,从下面的沟渠里导水上来,这样确实比用人力挑担省时多了,只是也需要一个人站在上面踩动才能运行。

    “主公,此物甚好,若是冀州之内能用此物导水,必能造福百姓。”刘晔一看到这东西就马上惊喜的说道。

    虽然只是简易的水车,不过刘越也知道这是一大进步,“子阳,你马上安排官员,去仿制水车,然后推行冀州境内。”只要挖通田地里的沟渠,让沟渠连通起来,再在其内每隔一地放置一辆水车,那就能将水导向田地各处,不用百姓肩挑那么麻烦了。

    “主公,这只是我制作的初步想法,我还在想有什么可以改进的更好的,不用如此着急推广出去。”

    “德衡,有时候越简易越好,若是复杂了,制作起来麻烦,而且复杂的东西交由百姓他们也不一定能操作,我看你不用这么强求精辟。”

    “主公高见,是马钧着像了。”

    “呵呵呵呵”,刘越也有些得意,不过一看马钧有想到有话,接着说道,“不过德衡,不用强求不是让你不求,只是要是还可以改进的地方,那也是要改进的。”

    “主公放心,若是有好的想法,钧也还是不会放弃的,本来我想让水车用牲畜拉动,这样就省去了人力,现在一想,这牲畜也不是户户都拥有的,呵呵呵呵。”

    “哈哈哈哈”,刘越也是很开心,当然让马钧单独研究果然没错,器械上刘晔负责,马钧就像后世的科学家一样,有什么想法就马上就去试验,这样可能会有更多的发明出现。

    第一二六章 长安使节

    袁绍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又开始把目标投到了刘越身上,毕竟冀州一定要夺到手的,现在天气回暖,是时候再与刘越争夺冀州了。

    这一日,一支队伍慢慢的行进了邺城,刘越从城门开始迎接,刘越身为冀州刺史,能让其亲自来到城门口迎接的,想来应该也是一定身份的人物。

    来到大堂后,从这群人中走出一人站到大堂中央,接过一份诏书展开来:天下不定,非能臣不能守疆土,冀州刺史韩馥,有长者之风,…,东平刘越,汉室之胄,才德堪佳,特封武阳县侯,邑三千户。今累受举荐,兹其为冀州刺史,代守牧民。

    刘越跪在地上接过手中的诏书,心里总算松了口气,还好这时候的诏书没后世那样废话一大堆,不过也跪得刘越膝盖麻了,但是朝廷总算是册封老子为冀州刺史了,有了名正言顺的名分,那就不怕袁绍来攻了,若是这样袁绍再来,你就是不尊朝廷的意思,这时候抗旨可是大罪。至于把刘越封侯,刘越根本就不在乎,老子可是想当皇帝,你愿意给啊,不过自己这侯比袁绍的高级,看袁绍你小子还得瑟。

    “刘冀州年少有为,年纪轻轻就座领一州,可真是难得啊。”

    “呵呵,大人过谦了,不知大人如何称呼?”

    “什么大人不大人的,老夫现在是平民百姓,可当不得刘冀州这样称呼。”

    这人脸上一脸的平静,刘越要不是听出这话里的嘲笑之意,很真不知道这人心中有气,是生谁的气,刘越不知道,反正应该不是自己的,刘越这之前可没见过这人,就算有也应该是照面,否者刘越应该有些印象。

    “叔义,此乃杨老大人,和你父亲也是相熟的,只是你可能在洛阳时未曾谋面过罢了。”

    “蔡大…,岳父大人,怎么会是你?”

    在后面接刘越话的人赫然就是蔡琰的父亲,蔡邕蔡伯喈。刚刚刘越从城门一直到刺史府,都没仔细看使节里的人,没想到蔡邕也在里面。

    “伯喈,你什么时候成了刘冀州的岳父了,我怎么没听说过?”

    “呵呵,这也是不久之前的事情,有时间我再于你讲,叔义,你父亲在何处?”

    “家父在后面,我这就带两位过去。”

    刘越让沮授安排使节里的其他去休息,自己就带着这二人去后面见自己的父亲。

    “哈哈哈哈,言之,我们两个老骨头来了,你怎么不出来相见呢。”人还没到刘信的住处呢,蔡邕就叫起来了。

    就听到房内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房门被刘信匆忙打开,“哈哈哈哈,我还以为是谁呢,原来是你们两个老家伙啊,快请进。”

    刘越随着几位进去坐下知道,听到蔡邕的介绍,才知道来宣读诏书的老者乃是杨彪,曾为太尉,只是诸侯伐董的时候,以为劝阻董卓迁都,所以被罢官,一直到现在都是无官职在身。但是此人确实是忠于汉室,董卓迁都之后,虽然杨彪得罪了董卓,但是也跟随天子一起去了长安,表明自己心系汉室安危,不忍天子蒙尘。刘越知道,杨彪和自己老爹一样,也是汉室死忠,历史上他可是一直以汉臣自称,至死不改,奇怪的是曹丕代汉以后也没杀他,就随他去了。不过此人能让世人认识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有一个才华横溢的儿子杨修,后世有人说杨修善于诗词歌赋,政治智商却是不高,所以才被曹操所杀;也有人说杨修很聪明,又与曹植交好,曹丕怕他帮助曹植夺世子之位,所以设计让曹操误杀了杨修。无论历史上杨修怎么,后世对于杨修,不能否认就是他很聪明。

    “伯喈、文先,你们怎么来冀州了?”

    “唉,说来话长啊。”说起这事,蔡邕也是一脸的苦涩。

    董卓迁都以后,裹挟百官去了长安,蔡邕也在其列,当时也有不少人都跟去了,只是那董卓到了长安以后,恶行不减,在朝廷上安插亲族心腹,只要是自己人都加官晋爵,个个身居要职,只要有人对其不忙,轻者罢官免职,重者下狱问罪,完全是成了他董卓的一言堂,蔡邕也受到了牵连被罢官了。

    历史上董卓为了拉拢一些人,就征辟蔡邕为官,蔡邕不肯,董卓就以其家人威胁,蔡邕无奈只能去长安,不过那时董卓也确实是有些欣赏蔡邕的才华,所以后来董卓死了以后才有蔡邕哭董卓被王允杀了事情。只是现在历史出现了些小偏差,蔡邕早早的就随天子去了长安,而且还因为不满董卓的一些做法反而被董卓罢了官。自董卓长住郿坞以后,李催郭汜二人为了掌控朝政,更是全力排挤朝中一些忠于汉室的老臣,稍有不如意者就罢之,现在朝廷上二人的心腹充斥其中,而且多是些无能之辈,处理政务一窍不通,收刮钱财反而个个是好手。刘越派出辛评为使去长安,就是那时候到的。

    辛评去了长安之后,才知道董卓早就不管朝廷的事情,一直在郿坞享乐,现在是李催郭汜二人把持天子控制朝政,辛评更加高兴了。李催郭汜二人乃是贪得无厌之人,主公临行前就让自己带上的足够的钱财来打点,这次看来事情容易很多了。

    至于辛评怎么做到的,刘越事后肯定要问他长安的情况,所以也就没多想,蔡邕和杨彪也应该不清楚,只是李催郭汜二人动作很快,辛评都不用见到皇帝,一州的刺史就易主了。其实这时皇帝也还是个孩子,朝政都在李催郭汜二人手中,他们想要下道诏书,那就是很方便的事情,写几个子盖个玺就可以了。

    之后就是让人出使就可以了,但是这时候朝中大部分都是他们二人的人,若是派自己手下这些人去,李催郭汜有不敢,关东诸侯可是和他们是敌人,虽然刘越派人来请封,谁知道见到西凉董卓麾下的人会不会发飙啊,可是派其他人去朝堂上不是自己的人又都不够分量。后来还是李催想了个办法,让那些被罢官的汉室老臣去,虽然这些人现在被罢官了,可是威望还在,就算去关东之地,也不怕那些诸侯发飙,要是发飙二人还巴不得他们把这些人杀了,反正不是自己人,就这样五官的杨彪和蔡邕出任使节去冀州来宣读诏书。

    “你们二人在长安还可以日日见到陛下,就算现在被罢官了,还能通过其他同僚知道宫中的情况,我身为汉室宗亲,却不能护卫陛下左右,真是有愧于先帝啊。”刘越看到老爹的感慨,这真情眼泪都要下来了。

    “不瞒言之,我们也好久没有见过陛下了。那李催郭汜二人,以董卓的名义将宫中守卫都换成他们的人,我们根本就见不到陛下,而且早朝也早就取消了。”杨彪一脸的落寞,不知道是哀叹皇帝,还是暗叹自己。

    “什么,这二人竟然如此大胆,难道就没有人见过陛下。”

    “这到不是,虽然我们见不到陛下,可是有一人却是可以。”

    “何人?”

    “司徒大人!”

    说道司徒王允,刘信眉头一皱,不过也是马上正常过来,杨彪和蔡邕都没发现异常,只有刘越知道,老爹心中不怎么喜欢王允这人,之前在洛阳为官的时候,也只是和王允泛泛之交,并没有深入了解,以为刘信一直认为王允为人清高,脾气倔强,遇事不懂得变通。

    “司徒大人每日都能进宫见到陛下,也不知道李催郭汜二人是怎么同意的,只是司徒大人也一直深居简出,所以从他口中得知陛下的情况就少些,不过可知陛下在宫中一切还是甚好。”

    杨彪说道王允,蔡邕就很生气,“哼,我看你王允一定是和董卓同流合污了,否者怎么就只有他才能见到陛下。”

    “唉,伯喈不可乱言,王司徒乃是忠臣,比不会如此的。”

    不过蔡邕也没多少,不过也不想再讲王允了。

    “此次我等来冀州,除了宣读诏书以外,还有其他事情,一件事就是调解刘冀州和袁本初的矛盾,让两家化解干戈;第二件事情就是顺道去幽州,化解公孙瓒和刘虞的矛盾,也使得两家罢兵修和。”

    杨彪看了看刘越的老爹,才转过来看刘越,“叔义,这后面的事情,是我等临出发的时候董卓从郿坞发过来的,然后让以陛下的名义让我们遵旨行事的。”

    刘越明白了,后面的是董卓的意思,不过为什么杨彪要告诉自己这些呢,难道长安那时候发生了什么,看来接下来要找辛评问清楚才行。刘越再看杨彪的时候,这老头已经不说话了,搞得刘越心中很郁闷,又不好多问。

    再之后他们二人就和刘越老爹聊了些长安的事情,刘越一直都在听着,也或多或少的清楚了长安的情况,这可比自己传递过来的详细多了。

    随后二人起身告辞,出了刘信那边没多久,蔡邕就一把叫住了刘越,看来公事完了就是家事了。

    第一二七章 长安变局

    安排人送杨彪回驿馆休息以后,刘越才有机会跟蔡邕说话。

    “岳父大人,若是你早些日子过来,也可以为琰儿主持婚礼。”

    蔡邕也是很愧疚,蔡琰自小就失去母亲,所以蔡邕对自己女儿很好,这时丧妻再娶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开始的时候一直有媒人想要给蔡邕说媒,只是蔡邕顾及女儿的感受,所以都是推脱了,不想让女儿有压力。蔡琰从小也很懂事,一直很乖巧,而且对于蔡邕教授的诗词歌赋都很有天赋,可以说是遗传了蔡邕的好脑子。

    只是自己女儿成亲,自己这个父亲却不在身边,这可是很愧疚的一件事情,女子出嫁,若无父母在堂,那在婆家也是底气不足的,一旦受到婆家责难,就算以后娘家有人来讨说法,婆家的人也可以以女儿成亲之日父母都不在为由反驳,现在嫁出去的女儿已经是他家妇,你也无权管那么多。不过蔡邕看到刘越对自己这么有礼,在加上蔡邕和刘越老爹相识已久,知道刘信的为人如何,心中才稍安,至少现在看来女儿在刘家过得应该还可以。

    “琰儿,她过得可好?”

    知道老头心中又些愧疚,刘越也是无奈,这些个忠臣,都是先国后家,一切以朝廷以天子为重,自己的家事可以先放一边,在刘越看来这比较扯淡,但是这也是古人比较让人敬重之处,“岳父大人,琰儿可是对你想念的紧,若是知道你来了,一定会欢喜的,刚刚我已经派人告知于她了,想来现在她一定在望眼欲穿的等候你了。”

    听到刘越这么说,蔡邕脸上才露出些笑容,老头心中还是很欣慰的,自己的女儿还是很孝顺的,“那你领我去,我也许久未见琰儿了,当日在洛阳也生怕她出事。”

    刘越派人来告知蔡琰说自己的父亲来到邺城,蔡琰的第一反应是不相信,还以为刘越想寻她开心,可是来人很认真的说确实是蔡邕来了,蔡琰一下子不说话了,半响坐凳子上发愣,搞得丫鬟以为蔡琰身体不舒服了;没想到刚要出言试探一下,蔡琰就“啊”的惊叫一声,马上想去找蔡邕,还好从小的教育让蔡琰知道礼节很重要,所以就算十分想念蔡邕,也是走路,不过是速度比起平常走路来快上一些。丫鬟可没这么多顾虑,马上从后面小跑追上蔡琰,说来人已经说过了,蔡老大人现在正在和老大人、大人一起,去了也不方便,还是等等看,大人一定会带蔡老大人过来。

    蔡琰知道自己已经是刘家妇了,若是让自己的公公看到自己这么不守礼仪,那可不好,尤其是在自己的父亲面前那就更不好了,一旦让自己的父亲面子上难堪,那还不让人以为蔡琰家教不好,这让一向被认为是诗书礼仪人家的蔡邕不是羞愧难当。所以蔡琰也就按下心来,耐心的等候,期望蔡邕能早些过来。

    不过蔡琰虽然回了房内,心中也还是很着急,所以不时的派丫鬟去打探前方是否谈完出来了,还不是来到房门口张望。

    “来了来了来了,夫人,大人来了,身后还跟着老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