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权倾天下之绝世悍将 > 权倾天下之绝世悍将第90部分阅读

权倾天下之绝世悍将第90部分阅读

官家如此作为,即便我等也承受不住,相公禀性刚直,心中不满,更无须多说。唉,有如此官家,我大宋焉能再度强盛?说实话,若非要报答相公的知遇之恩,我早有心离开事实,管他大宋如何。”

    虞允文呆呆的望着自己的这位挚友,沉声道:“怎么连你也说这话?”

    薛弼自嘲笑道:“不是我薛弼不想报国,而是无国可报。彬甫,你的才智远胜于我,岂能看不出当前形势?官家根本没有大志,根本无心北伐,根本没有雪耻之意。他手中空有相公、岳飞、韩世忠、吴玠、吴璘、刘锜等名将,却甘愿偏居一隅,无心北伐,这种朝堂要你我何用?”

    虞允文默然无语。

    薛弼悲哀道:“我们自幼习读四书五经,学习忠君爱国之法。若有国可报,我薛弼就算肝脑涂地又有何妨?可如今说什么也是无用。现今官家,不是被j臣蒙蔽。反而看的异常清楚。他就是这幅德性,我对他已经死心。我也决定,追随相公,抵抗外辱,不管处于什么境地,什么情况,纵使前途未卜,也在所不惜。毕竟,相公比起官家,更加可信百倍,千倍。与其奢望官家能够幡然悔悟。不如理智的面对一切事实,轰轰烈烈的干出一番事业。”

    薛弼虽然才略不比虞允文,但在这件事情上却比虞允文看的更加的透彻。只因薛弼为人圆滑机敏,在为人处事上懂得变通,而虞允文虽然机智百出,也非迂腐书生,但性子深沉,那种忠君爱国的情操,已经深入骨髓,想要看开,又谈和容易。

    薛弼回到陈州,立即拜见了罗腾飞。

    罗腾飞望着走进大厅的薛弼,心底一沉,虞允文是他的第一个谋士,也是最器重,最信赖,最离不开的谋士,此刻见唯有薛弼一人回来,心中徒生不好的预感,问道:“只有你一人回来?”

    薛弼知他心意,安慰一笑,道:“相公放心,彬甫不是迂腐之人,只是一时无法看开而已。更何况,相公未必一定会走上那条路。”

    罗腾飞略感疲惫的一笑,道:“但愿如此吧!”

    薛弼对着罗腾飞深深一揖,诚恳道:“虽然相公跟金国对抗到底之心,令人激赏。但此时跟官家正面对抗,并非是明智之举。所以,即便是不愿当金国奴仆,受金国奴役,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也不能脱离宋室,这样只会给我罗家军带来灭顶之灾。”

    薛弼此刻说的是“罗家军”,而非神武前军,意思相同,但意义以完全不一样了。

    薛弼续道:“首先。相公今日之事,做的极好,极妙,正是大快人心之举。既然已经做出了此事,倒不如将事情做绝,让世人都知道相公的抗金之心,反金之意,同时也显示出官家的软弱无能,让世人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

    罗腾飞露出了感兴趣的神态道:“薛先生有什么高见?”

    薛弼淡笑道:“辞职,针对此事,上疏自己的极度不满,逼迫官家,让官家不得不向相公服软。此事,必然触怒相公与官家之间剩余的和谐,造成矛盾。但此举却能够赚得民心,赚得天下文士之心。反正相公抗金之意,早已跟官家投降之心,背道而驰,这矛盾也是早晚之事。”

    ……

    诏谕江南使张通古、明威将军萧哲狼狈的从淮南东路来到了临安城外,一路上虽然还是受到了隆重的对待,但他们始终无法介怀乌竹宏被罗腾飞杖毙一事。

    其实,事情缘由便在于诏谕江南使张通古、明威将军萧哲的一己之私。

    赵构虽然懦弱糊涂,但还不至于糊涂透顶,罗腾飞是南宋第一名将,战功彪炳,战无不胜,威名暴于南北,老少皆知,乃是如今军中威望最高的大将,而且罗腾飞禀性刚烈,对金国恨之入骨,无人不知,在此事上,赵构甚至叮嘱他人瞒着罗腾飞,不让他知道此事,以免他的脾气做出一些无法预料的事情出来,从而坏了他的投降大计。在如此情况之下,赵构又岂会让罗腾飞去跪迎金使?

    一切缘由只因张通古、萧哲的个人的私心,以及对于形势的胡乱估计。

    在张通古、萧哲南下之际,金国皇帝完颜亶曾经嘱咐他们,说道:“南朝皇帝昏庸无道,畏我大金如若虎狼。此次南下,当以立威为主,让南朝皇帝不敢对我大金有任何歪念。此外,还有罗腾飞。这罗腾飞智勇双全,神威盖世,实是当今盖世英雄,可惜不能为我大金所用。我大金上下臣民将校,对他都颇为忌惮,如有可能,可利用南朝皇帝来挫败那罗腾飞的锐气,以振我国威。”

    对于完颜亶的嘱咐,张通古、萧哲两人可谓谨记在心。当抵达宋金边境时,张通古看着前来迎接的宋朝官员,灵机一动,心道:“罗腾飞威震天下,若让他跪在我的面前,迎接我入境,这是何等的威风?”

    于是,便于萧哲商议。

    萧哲心念罗腾飞性格刚毅,必不会如他们所愿一般,反而会惹来一身的麻烦。

    张通古则不以为然,认为南朝人讲究什么皇命不可违,讲究圣旨不可抗,只有有赵构的口谕在,任罗腾飞有三头六臂也不敢将他们如何。

    萧哲也被张通古说动,愿意一试,觉得即便罗腾飞不答应,也不会怎么样。于是命银牌郎君乌竹宏前去宣旨。但为了安全起见,他们暗中安排了一人随后查探罗腾飞的反应。

    结果那人在府衙外亲眼看见罗腾飞亲自动手杖毙了乌竹宏,惊骇之下,赶忙回来通报。

    得到讯息的张通古、萧哲登时傻眼,以罗腾飞的身份拒绝跪迎在情理之中,但如此施以辣手,却大大的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

    他们授命南下,也自有一番能耐,立刻醒悟,明白罗腾飞既然痛下了这个杀手,定不会如此轻易的放过他们。于是,急忙离开边境,转道淮南东路,由韩世忠的防区过长江去临安。

    韩世忠虽然立阻议和,但他为人颇懂官场之道,虽然没有理会他们,但还是让麾下各处依照赵构定下的规矩行事。

    原本打算立威,杀杀罗腾飞的锐气,结果被逼得落荒而逃,张通古实在咽不下这口恶气,气急败坏的说道:“待会面见了南朝皇帝,本诏谕使非要让那南朝皇帝好好的治一治罗腾飞的罪不可,否则实在难消我心头之恨。”

    他在宋金边境给罗腾飞吓的瑟瑟发抖,但这一到了临安,张通古立刻牛气了起来。因为,在议和的条约中,有这么一条:对待诏谕使人,须像接待宾客那样,相互以对等地位相待。

    也就是表示,身为诏谕江南使的张通古在这临安城里是跟赵构地位同等的存在。什么宰相,副宰相,将军,大将军的见到了他一个个都必须问安行礼。

    在临安,他张通古等同赵构。

    看着前面来迎接自己的队伍,张通古露出了得意而傲慢的神色。

    前来迎接他们这伙金国使臣的一干人等皆是投降派的中心人物,为首的四人正是大宋的宰相王次翁、参知政事孙近以及枢密使王庶,太尉张俊,余下是罗汝楫、万俟卨、杨愿、勾龙如渊、杨沂中等等。

    王次翁身为当朝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此刻在张通古、萧哲的面前就犹如是一只哈巴狗一般,脸现媚态,摇尾乞怜,深深作揖道:“贵使远来辛苦,大宋相国王次翁领参知政事孙近、枢密使王庶以及太尉张俊等一干大臣恭迎诸位金国使臣。”

    张通古冷哼一声,不理会王次翁直接从他身旁绕过,往城内走去。

    四周百姓子民见金国使臣如此无礼,一个个都义愤填膺,恨得咬牙切齿,窃窃私语。

    看不过眼的耿直书生甚至来到街心,指着张通古泼口大骂:“北方狄夷休要猖狂,我大宋立国数百年,尚有诸多良将,王师数十万余,何惧你等不服教化的野蛮狄夷?”说着,又手指王次翁、孙近、张俊一干人等,怒骂道:“还有你们,你们这些狗官、昏官,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你等身为我大宋官员,可一个个对着狄夷使臣卑躬屈膝,官威何在?真是丢尽我大宋颜面,你等可知羞耻是为何物,你等龌龊小人,有何颜面存活于世?”

    他目喷血焰,厉声怒骂,将金国使者以及一干大臣骂得是狗血淋头,一副恨不得将他们破腹挖心的神态。

    张通古、萧哲皆脸现怒色,直视王次翁。

    王次翁、孙近、张俊等人本也被骂得羞愧难当,但见金使生怒,一个个都暗叫不好。

    张俊示意杨沂中。

    杨沂中指示手下将书生拉走。

    书生拼命挣扎,口中依旧大骂连连。

    张通古冷哼道:“就这样算了?”

    王次翁目视张俊,张俊再看杨沂中。

    杨沂中不得已,下令将书生毒打了一顿。

    张通古露出了得意的微笑,四周百姓更是愤怒,但已有前车之鉴,一个个都将火气憋在心中。

    这时,又有一人出现在了张通古的面前,在他的手中还端着一个热气腾腾的蒸笼。

    王次翁见又有人挡道,还拿着莫名其妙的东西,尴尬非常,低喝道:“让开!”

    此时,已有数名兵卒挡在了张通古的面前,生怕他遇上危险。

    那人不予理会,只是不卑不亢的说道:“奉我家相公之命,送特使一样东西。”

    张通古、王次翁等人都露出惊疑之色。

    那人笑道:“在下叫张涛,神武前军中的一名小队将,我家相公正是罗腾飞,罗相公。”

    张通古、萧哲、王次翁、孙近、张俊等人相继变色。

    张通古、萧哲是因吃了罗腾飞的亏而心存惧意,而王次翁、孙近、张俊则是因为罗腾飞是主战派的代表人物,怕他前来捣蛋。

    王次翁抢先问道:“是什么东西?”

    张涛笑道:“几个包子而已。”他打开蒸笼盖,将里面热气腾腾的包子给众人过目。

    张通古、萧哲、王次翁一干人见果真是包子,心中各自奇怪。

    其中又以张通古、萧哲为最,两人对望一眼,均觉不可思议,不知何故。若罗腾飞有心赔罪,没有道理送这包子,若无心赔罪,又何必让人送礼。

    张通古冷哼道:“罗腾飞杀我使者,难道他是担心我将此事上报你们南朝皇帝,所以送上这几个包子用来赔罪?”

    张涛淡然道:“你是误会了,我家相公有岂会向你这种人物赔罪?他只是看不惯你将使者丢弃不管的懦夫行为而已,我家相公本打算将贵使的使者垛了喂狗,结果那什么郎君乌竹宏的肉太臭,狗都不吃,所以他将余下的肉包成了包子让我送给你们。让我带给你们一句话!”

    张涛厉声喝道:“相公让我告诉你们,这是他罗腾飞孝敬你们的,给你们立个榜样,告诉你们这里是大宋,不是金国。做人不要太嚣张,不然用你们肉做的包子将会出现在金国皇帝完颜亶的面前,我家相公以他罗腾飞的声誉保证,他说到做到。”

    张通古、萧哲看着尤在冒着热气的包子,吓得几欲瘫倒在地,瑟瑟发抖。

    第四部 雄鹰展翅 第十三章 人心浮动

    第十三章 人心浮动

    张通古、萧哲一直以为出使宋朝是一个美差。尤其是得了完颜亶示威的命令后,意味着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在宋朝作威作福,享受一切南朝特有的繁华。

    可初到宋朝境内就在罗腾飞那里触碰到一个钉子,好不容易来到了临安,正准备利用权势好好的享受一番,但那曾料到又遇上这等事情。

    罗腾飞的警告如同洪钟一般在他们心中阵阵作响,在他们脑中都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一幅景象:一个身形伟岸的壮汉,一手指天,怒视他们起誓道:“我罗腾飞对天发誓,若张通古、萧哲二人胆敢在我大宋境内干出伤天害理之事,我罗腾飞必将他们擒杀,剁成肉酱,做成肉包,送至完颜亶的面前。”

    看着依旧冒着热气的包子,张通古、萧哲眼中的惧意越来越深,身躯也不由自主的微微颤抖了起来。

    本来四周的百姓书生都觉得罗腾飞如此做法过于残忍,失去人道,但见飞扬跋扈,嚣张不可一世的金国使臣,竟然为之颤抖,为之露出惊恐之色。心底顿觉大块,想法也随之改变,均觉得对付这种来至北方的蛮夷,就是应该用这种野蛮的办法。

    只有这种野蛮的方法,才能制得住这些野蛮人,一个个跟着大悟起来,难怪罗宣抚使能够战无不胜,打的金国上都称他为“罗爷爷”。

    王次翁虽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但也从他们的对话中知道了事情的关键所在,定然是罗腾飞反对议和,杀了张通古派去的使者,然后将那使者剁碎了做成肉包子来威胁张通古、萧哲等人。

    王次翁大喜过望,一直以来他都想得到宋朝诸位大将的认可支持,但除了张俊、杨沂中以外,最富盛名的罗腾飞、韩世忠、岳飞、吴玠都不买他的帐,甚至对他是恨之入骨,视为政敌。

    王次翁小人心态,不是朋友就是敌人,因此扳倒罗腾飞、韩世忠、岳飞、吴玠四位宋朝的镇边大将,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心愿。

    赵构此番议和之心已经坚定不移,谁反对议和,便是与赵构为敌,罗腾飞如此对待金使节的使者,不论出于什么缘由,赵构定然不会轻易饶恕他,当即怒喝道:“罗腾飞好大的胆子,你。还不给我退下!”

    张涛完全不理会王次翁,根本无视他的存在,在罗家军中军令胜于一切。

    张涛奉命送礼,自然要将礼物送到。王次翁虽然贵为宰相,但休想让任何一个罗家军的兵士听他命令行事。他依旧拦在道路中间,高声道:“敢问贵使,可否有胆接受我家相公的礼物?我张涛也好回去复命。”

    王次翁见自己以宰相之尊,叫不住一个小卒,心中怒火登时喷发,立喝道:“来人,张涛目无圣命,将他给我拿下!”

    张涛冷冷的看了王次翁一眼,将手中的蒸笼放在了街道的中央,随着上来羁押他的兵卒走了。

    王次翁谄媚道:“贵使不必惊慌,罗腾飞自持功高,不将相公之命看在眼中。在下回头定力参他一本,让官家替贵使出气。”

    张通古、萧哲惊魂未定,见四周百姓对自己这里指指点点,皆露幸灾乐祸的耻笑之色,也无脸在此久待,黑着脸狼狈的逃了。

    随即。罗腾飞教训金使的事情在临安城内传扬开来,说及当时金使狼狈应,个个都觉得大快人心,未罗腾飞此举叫好者比比皆是。

    王次翁如他跟金使约定一般,在安顿好金使的起居以后,立刻上表赵构要求严惩罗腾飞。

    王次翁的那群狐朋狗党自然少不了一正附和,开始挑选罗腾飞的毛病,说他持功自傲,理当严惩。

    赵构亦是怒不可解,他早知罗腾飞不会赞同议和,所以在事先编打算瞒着他,虽然金使由他领地经过,但却不要他迎接金使,还特地嘱咐地方官员暂时瞒着他,但那里想得到即便是如此,罗腾飞依旧做出了如此过分的事情,将金国使节的使者杀了不说,竟然还将他剁成了肉酱,一部分喂狗,一部分做成了人肉包子来威胁使者,这等骇人听闻且惨无人道的手段,是赵构这种身居皇宫高墙里的帝王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王次翁哭诉道:“圣上还请明断,这议和成功在即,罗腾飞做出这般无人道的举动,令金使万分愤怒,意欲回国。如此下去,议和前景堪忧,请圣上严惩罗腾飞,以示圣上议和之决心。”

    就在他们商议之际。突然传来罗腾飞的紧急上疏。

    赵构、王次翁相继一怔。

    赵构冷哼道:“我到要看看罗腾飞如何辩解此事!”言罢,命人传了上来,手指内宫总管太监道:“你来念,让大伙听听!”

    总管太监打开奏章,念道:“臣罗腾飞从军时日虽短,但自问对得起国家,对得起圣上。但是圣上所作所为实在令我寒心……”

    总管太监读到这里不敢再念,偷偷的看了赵构一眼。

    王次翁心中甚喜,认为罗腾飞这是批判赵构议和的“正义严词”,故作姿态道:“公公怎不念下去?”

    赵构脸若冰霜,寒声道:“念!”

    总管太监不敢怠慢,继续道:“昔日江南血战,臣为了报答国家的养育之恩,领麾下兄弟为国而战,致使老家瑞昌遭受金兵屠杀,六万百姓暴尸荒野,致使臣无颜?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