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田园小记 > 田园小记第1部分阅读

田园小记第1部分阅读



    “宝儿娘,你说咱闺女这是像谁,咋就这么聪明哩!”大牛得意的笑着,等着玉芬回话。

    “得得得,像你,像你。瞧你那得瑟样。”玉芬剜了他一眼。

    “苦了咱宝儿,就想着家里,每次吃饭她都把多的给虎子。宝儿懂事儿了。”随即又说道,语气却哽咽了不少。

    大牛也是叹息不已。

    第二天一大早,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王大牛带着连夜赶工的几个改良筐子去了集市。

    宝儿本想跟着一起去,但随即想想还是安分点,这具身体的主人,以前可不会到处跑。她只得安分的呆在家里等待大牛的消息。

    宝儿起床后就去院子里转悠,看看自己的红薯发芽了没,再除除草、松松土。当宝贝似的对待。

    临近午饭时间,王大牛还没回来,宝儿纳闷了,这不应该啊!应该很多人买才是,这莫非是出啥状况了?

    “吱噶~”宝儿往门口望去,可不就是大牛回来了,只见大牛拎着筐子,耷拉着脑袋从门外进院。

    “阿爹,咋回事哩?这筐子?”宝儿疑惑的问道,不应该啊!

    “哎!别提了,这筐子啊是卖的太贵了,这一样的东西编出来的咋能卖两倍钱哩!”大牛情绪颇为低落。

    “孩儿他爹,这筐子没人要啊!”玉芬也从屋里走出来。“你说这些人咋不识货呢!咱闺女这方法多好!”玉芬佯装愤怒,向大牛使了使眼色。

    “额额额···这个···说的是,明儿我再去一次。”大牛领会了媳妇儿的意思。

    “阿爹,明儿我跟你一起去吧!”宝儿哪会看不到夫妻两之间的小动作,笑笑说道。

    “那咋行呢?你待在家,明儿让你爹去。”玉芬立马反对。

    虽说不是什么大家闺秀,不让抛头露面,玉芬还是的小心护着自己的宝贝女儿。

    “阿娘,你放心吧!有我阿爹在,我还能出啥事儿么?”宝儿亲昵的挽着玉芬的胳膊。

    “对吧!阿爹”说着朝大牛眨了眨眼。“阿爹,你今天再多编几个,明儿一起拿去卖”。

    王大牛自然是受不了女儿的娇态,连连点头。小虎子也在一旁凑热闹,拍手称好。

    玉芬这是没办法,只好妥协。

    第三章 赚钱

    第二日,宝儿跟着大牛去了集市,这集市就是各种各样的小摊小贩聚集起来形成。大牛捡了一个空位放好筐子,宝儿乖巧的站立一旁。这里卖筐子的人很少,可能是买的人不多,大家伙都会编。

    “这筐子咋卖哩?”来了一个皮肤黝黑的汉子,兴许是看到这筐子有些不一样,宝儿心想。

    “六···六文钱!”王大牛有些犹犹豫豫的回答道。

    “啥?六文?哪家筐子卖六文了?”说着骂骂咧咧的走了。

    “诶···你···!”大牛有些气恼,莫把宝儿给气到了,他有些心虚的看了看宝儿。

    宝儿脑子一转,把一个筐子倒扣在地上,一屁股做了上去。

    “闺女···你···”大牛不解的看着女儿的行为。

    “阿爹,你就放心吧!等会就有人来买筐子了。”这小小身板就稳如泰山的立在这筐子上。

    果不其然,过了一会儿,就有人注意到这边。

    “咦,你这筐子咋承重力这么好呢?”一中年男子问道。

    “这是我阿爹琢磨出来的新技术。”宝儿怕大牛老实,把赚钱的点子说出来了。大牛也不傻,在一旁愣是没出声。

    “这筐子咋卖哩?”男子见问不出什么所以然,只好掏钱买一个回去琢磨琢磨。

    “六文钱”宝儿脆生生的回答道,她丝毫不担心被别人仿制出来,她早就嘱咐大牛把火烤的地方抹灭掉。

    那人虽不甘心,但也无法。这一笔生意做好,旁边的人也被吸引,人越聚越多。不一会儿就把筐子卖完了,连带宝儿坐的那个。

    “大家伙儿放心,咱王家的筐子绝对质量保证,这承重能力跟变形都有很大的改善,大家伙儿回家试试,有任何问题,来找我们,我们每天都会在这儿卖筐子。”说完跟阿爹收拾收拾回家了。

    “闺女,你说咋一会儿就那么多人买咱家筐子呢?我都没反应过来呢”王大牛不解的问道,瞅了瞅女儿。

    “阿爹,人家那是看到咱家筐子的好,这好东西哪能没人要呢!”宝儿笑笑道。“阿爹,你回去只管编筐子,明天还能抢光。”宝儿继续鼓励大牛。

    “好嘞!”大牛喜笑颜开,步伐也加快了。

    父女俩一路有说有笑,宝儿远远的望见自家的房子,破旧的屋子加一个院子,心中感慨道,自己家还真穷。

    “阿娘、小虎子我们回来了”大牛推开门,宝儿紧随其后。

    “哎~累着没?饿了吧!”玉芬赶忙迎上来,一脸关切的样子。

    “可不饿坏了嘛~”宝儿撒娇道。她本想让阿牛买点肉的,但想想自家捉襟见肘的状况,用钱的地方多了去了,还是忍忍吧!面包总会有的。

    “媳妇儿,看咱赚了多少钱!”说着从怀里拿出布袋,将里面的钱一股脑倒在桌子上。

    “哎妈呀!整整90文。”玉芬不敢想象的看着大牛,大牛也是一副迷茫,随即又数了几遍。

    “阿爹,阿娘,咋地是没见过这么多钱哩”宝儿打趣道。

    “可不是嘛!你爷俩可得好好跟我说说,这咋回事?”玉芬捧着钱袋投来询问的目光。

    大牛将今天在集市卖筐子的事跟玉芬讲了,夫妻俩都是一阵沉默,半响无话。

    宝儿见此状况,感觉有些不妙,毕竟是占着人家的身体,心里总是虚的。

    “阿爹,阿娘”宝儿郑重其事的叫道。

    夫妻俩互相望望,然后目不转睛的看着宝儿。

    “虎子过了今年就六岁了,这上学堂的年纪早就过了,咱虎子聪明着呢,可不能让他埋没了。咱家虽穷,好歹得过上吃穿不愁的日子不是,以后虎子还得娶媳妇儿,单靠那亩薄田,谁愿意嫁进咱家来。”宝儿看了看他俩,两人都低下头沉默不语,许是在思考宝儿的话。

    “咱家现在就走编筐子这条路,现在每天挣个90文可不比种地强么!阿爹、阿娘你们觉得呢?”宝儿询问道,现在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行!咱听闺女的。”大牛下定决心,以后再多编几个筐子,可不比守着那田地强么!

    玉芬见大牛都答应了,也没啥好反对,只是那田地放在那里,不可惜么!

    宝儿自然是看出了玉芬的顾虑,但是这田她自有用处。

    这天大牛和玉芬都去田地干活,一家人浩浩荡荡的上了山,夫妻俩去砍竹子,俩小鬼在一旁玩闹,说是玩闹,就是带小虎子挖挖土,可宝儿不是单纯的挖土,她在挖竹笋,竹笋富含多种营养物质,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能化痰下气,清热除烦,通利二便。而且味香质脆,可比野菜好吃多了。

    只是她前世,只吃过,可没挖过,这一下午来可费了不少劲,两只手又酸又痛,但是收获也不少,竟挖了满满一背篓竹笋。太阳渐渐偏西而下,大牛、玉芬也开始收工,见宝儿挖了这么多幼竹,很是奇怪,本以为她是没事儿做,挖土玩呢!

    “宝儿,你这是干啥哩?”玉芬拍了拍宝儿身上的泥土。

    “我···我跟虎子挖土玩,就挖到这个,我把皮拨开,看着里面的肉又鲜又嫩,兴许能吃呢!”宝儿一时语塞,她没想到他们居然不认识笋,说着把最后一个笋放进了背篓。

    “宝儿,别啥都能吃,中毒了咋办!”大牛立马阻止到。

    “阿爹,放心吧!咱回家先给老鼠、小鸟实验一下不就好了。我跟虎子挖得很辛苦呢!”说着朝虎子眨了眨眼,虎子收到姐姐的求助,立马向大牛撒娇道“阿爹~,你看我的手”虎子伸出脏兮兮的小手在大牛面前晃了晃,惹得大家都笑了。

    大牛自然没再提扔掉笋的事儿,只是这吃嘛!还有待考虑。

    回到家,大牛开始划竹条子,玉芬去做晚饭,宝儿则去捣鼓那些竹笋,她先剥了两个拿进厨房。

    “阿娘,你给煮煮,就像煮野菜一样。”宝儿将竹笋放在灶头上。

    “放着吧!把晚饭做好在弄。”玉芬见剥开的笋子这般鲜嫩,心也动摇了不少。

    “哎!”宝儿欢喜的帮玉芬烧火去。

    今天饭桌上,不同往日玉米糊糊和野菜,多了一盘水煮笋片。宝儿见阿爹、阿娘不敢动筷,便率先夹了一快,正打算往嘴里塞,“宝儿!”玉芬立刻惊声阻止。

    “阿爹、你们放心吧!我刚刚拿去给小鸟试验过了,这不还活着么!”说着指了指挂在屋檐下的笼子,正是那只翠鸟在里面扑腾着,很是欢快。其实宝儿根本没拿给翠鸟吃,人家压根就不吃,宝儿暗自偷笑。说着立马夹了一块放进嘴里,小嘴吧唧吧唧,很美味的样子。

    大牛、玉芬面面相觑。见女儿一脸认真又带着些许淘气,很是无奈。也开始动筷,“咦~没想到还挺好吃。”大牛看了看玉芬,又看看宝儿。又塞了一大口在嘴里。

    “瞧你那出息!”玉芬睨了他一眼。

    “好吃,好吃,跟吃肉一样。”虎子可不管那么多,见阿姐跟阿爹吃的那么香,自己也不甘示弱,大口大口的往嘴里扒。一家人听到虎子的话,不由得哈哈大笑。

    玉芬可不知道能吃,还这么好吃,只做了一盘,不一会就被一扫而光。其实宝儿到不是觉得很好吃,只是跟这野菜和玉米糊糊相比,也的确是美味多了。

    第二日,大牛照例去卖筐子,宝儿没再跟着去。因为她惊奇的发现自己种的红薯发芽了,她用废弃的竹条在红薯边上围了一圈,她怕有狗、鸡什么动物毁了她的宝贝。

    临近晌午,大牛又早早的收工了,下午带着一家人上山砍竹子。路上,大牛有些担忧的说道:“今天在集市上,我看到有几家卖筐子的,跟咱家的很像,卖的也比咱家便宜。虽然筐子是卖完了,我担心这样下去,咱家的生意会被抢去”大牛现在遇事已是很习惯的问问宝儿的看法。

    宝儿自是能够预料到,但是她已经想好对策,前世的筐子种类那么多,随便模仿几样就够轰动的了,她第一次去卖筐子的时候就说了王氏的筐子绝对保证质量。她要做一个王氏的品牌,模仿的人再多,却无法撼动王氏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当然这只是对未来的畅想,俗话说水滴石穿,虽然她现在做的是小买卖,但是只要坚持不懈,她相信一定会成功。

    “阿爹,别担心。办法总会想出来的,这改良版筐子不也是想出来的么?”宝儿轻松的说道。

    “是!”王大牛对女儿很是信任。

    “对了,阿爹,咱们村可有河?”

    “有啊!前面山脚就有一条小河。”王大牛指了指前面的山。

    “那河里可有鱼啊?”宝儿一阵窃喜。

    “可不就有么,其实咱村这小河是很多的,这鱼也不少,但是这鱼难抓啊!那得运气好才能逮着一条。”

    宝儿听这话灵光一闪。

    待大牛、玉芬砍竹子去了,宝儿带着虎子去小河边转悠。观察了地形,这小河确实小的很,水流很清澈也很湍急,阳光照射在水面上,泛起阵阵白浪,像抖动的白沙,显得可爱、灵动。隐约可见鱼儿在水中窜动的身影。宝儿看到这画面,脑海中浮现了四个字,有肉吃了!

    第四章 吃鱼

    这天回到家,宝儿就用碳在地上画了前世装鱼的兜儿,兜儿下身扁平,底边稍有弧度,从底面向上三分之二处收拢成圆口,再往上延伸出去,。她想了想,又擦掉,改成敞口的。让水流尽可能多的流过兜口。

    “阿爹,你看看,你能编出来不”说着侧身向身边忙碌的大牛询问道。

    大牛放下手中的活计,看了看“这啥东西哩?”

    “阿爹,我今天跟虎子去小河边玩,看到水里有鱼,我想着这水流这么急,编一个这样的竹兜儿放在水里,拿绳子拴住,顺着水流,那小鱼不就进兜儿了!”宝儿解释道。

    “这样子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大牛顿了顿,仔细看了看“别说还真是这么个理儿。”

    “阿爹,你就放心编出来吧!咱晚上就能吃鱼了!”

    “好嘞!”

    待大牛编好一个鱼兜儿后,宝儿兴冲冲地带着小虎子奔向河边,“宝儿,注意安全!”远远传来玉芬的叮嘱。

    这宝儿啥时候变样儿了,以往是呆在家,门都不出,如今可劲儿往外跑。玉芬摇摇头,关上门,拿着柴刀帮大牛一起划竹条子。

    到了小河边,宝儿在鱼兜儿口栓好绳子,把鱼兜儿抛向河里,绳子一头系在树上。现在就等鱼儿们上钩了,宝儿望了望远处的山,古代不像现代环境破坏、生态污染。估计里面的宝贝不少。虽然玉芬再三嘱咐过,但是宝贝的诱惑更大一些,而且宝儿压根也不相信里面有危险。

    “虎子,咱上山去瞅瞅吧!”宝儿看天色尚早,进去转一圈,应该耽误不了多少时间。

    “可是阿娘说上面有坏人。”虎子连忙说道。

    “不会的,坏人都种地去了,你看阿爹、阿娘以前这时候不也去种地去了么!走吧!咱去一会儿就回来。”

    虎子挠了挠脑袋,看了看阿姐,满脸信任,小鸡啄米似得点点头。

    宝儿牵着虎子开始向大山深处走去,这古代的大自然就是丰富,树木不仅种类繁多,估计年代也很久远,这有的树干得要两三个人才能抱得过来。还有很多花,叫不出名字,但是很美很香,每个女生都有爱花的天性,看到这些美丽的花儿,宝儿忍不住去摸一摸,闻一闻。

    “咦~这不是···”宝儿激动的蹲下身,在扒开草丛,红红的果实映入眼帘,果然,这是野地瓜,小时候经常跟小伙伴满山找,甜甜的软软的,很好吃。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这种浆果,宝儿前世生在南方,而这果子产自东南部。这野地瓜耐寒、耐旱、耐水湿,即使长在寸草不生的砂石或石板缝隙里,也会枝繁叶茂,绿意盎然。无论是赤日炎炎的夏季,还是冰天雪地的冬日,全年一样蔓延似锦,绿叶如荫。而且它分枝多,生长快,攀附力强,茎蔓柔软而坚韧,是编筐子的好原料。

    宝儿立马摘了一颗,掐掉顶端的蒂,揩了揩土,直接扔进嘴里,由于没洗干净,捎带点泥腥味,但味道却是美味。宝儿自是不忘身边的弟弟,又摘了一颗,揩干净,扔进虎子的嘴里。虎子小嘴动了两下,眼睛立马眯成一条缝,连赞好吃好吃。

    宝儿教虎子摘的时候,要轻一些,否则会捏烂,要连着蒂一起摘,这样保存时间长。这山上没人来过,各种植物自成一派,怎么舒坦怎么长,扒开这绿油油的野地瓜藤,伏地长着连串成堆的野地瓜,而且颗颗饱满,粒粒通红,好不惹人爱。

    宝儿将衣服兜起来,将野地瓜放了进去,虎子也学样做好。不一会儿,姐弟俩都装满了。

    宝儿看了看天色,差不多可以下山了。

    两人回到小河边,宝儿把绳子从树上解下来,将鱼兜儿往岸边拉。她一只手拿着衣角兜着野地瓜,一手拉绳,还真有点吃力。拉近一看,鱼还真不少。

    姐弟俩欢欢喜喜踏上了回家路。路上不少人看着宝儿手里的鱼兜儿很是奇怪,纷纷询问,“宝丫头,这啥东西哩?”

    “这是鱼哩!”宝儿要的就是这效果,这是免费给咱家筐子打广告。

    “真是鱼哩!这都是你捉的?”来人看看,惊叹的问道。

    “是我跟虎子一起捉的哩!多亏阿爹做的鱼兜儿呢~”宝儿笑笑,含糊的回答道。

    路人七嘴八舌,宝儿几乎都不认识,来这里除了爹、娘、虎子,还有那天在集市卖筐子时见的几个人。宝儿几乎是连隔壁的狗蛋都不认识。

    回到家,宝儿拿出战果。惹得大牛、玉芬又是一阵惊讶。

    “闺女,这是你捉的?”夫妻俩眼睛也不眨的看着宝儿,这就是身手敏捷的年轻人都很难捉到,这宝儿才九岁的小丫头是咋办到的,玉芬疑惑得接过宝儿手中的鱼兜儿。

    “这还不是阿爹筐子的功劳。”宝儿将捉鱼的过程给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