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篡唐 > 篡唐第134部分阅读

篡唐第134部分阅读

鼎的李无敌!出了名的狠,出了名的杀人不眨眼,出了名的能打。

    想当初李密有多厉害,还不是被李言庆打得落荒而逃?

    丘怀义一方面害怕,另一方面又无法拒绝那游击将军,从四品衔的诱惑,最终还是留在偃师。

    不过,荥阳好像也无心开战!

    除了在东都之变后,荥阳郡守,郇王杨庆与河南讨捕大使李言庆联名质问之外,再也没有动静。如此一来,丘怀义也渐渐放下心来。每日吆五喝六,不是饮酒作乐,就是聚众而赌。

    似今夜如此酷寒的天气,丘怀义自然不愿走出房间。

    喝两盅小酒,搂着美婢调笑,岂非人生一大快事?非只丘怀义如此,整个偃师的军士,大都是如此想法。城楼上,寂静无声。只有那大纛旗在寒风中飞扬,猎猎作响。军士们一个个所在避风处,成群,低声交谈。不过他们所谈的,所说的。无非家长里短,来年生计。

    “下雪了!”

    一个兵士突然叫道。

    却见夜空中,纷纷扬扬飘落雪花,煞是好看。

    “下雪就下雪呗,有他娘的不是第一次下雪,又甚惊奇。二狗子,你少在那里一惊一乍的吓唬人。”

    “哦,我就是那么一说嘛。”

    “滚你的,休来搅和老子的赌局。”

    二狗子是个年纪不大,约十七八岁的少年。他大名本叫柳青,是本地人。只是由于乡村里大都是称呼|乳|名,久而久之,二狗子倒是人人知晓,反而真名却不为人知。按照隋朝律法,二十一岁成丁方可入伍。柳青本来还不到年纪,可王世充血洗东都之后,大肆征召兵马。

    莫说十七八岁,只要个头超过七尺,就属于征召范畴。

    柳青家里只有他一个男丁,亦被征召入伍。他坐在门楼洞里觉得无趣,于是抄起长矛,循着城墙慢慢游荡。风越来越大,雪势越发狂猛。柳青渐渐顶不住了。裹了裹衣甲,怀抱长矛往门楼洞里走。走到半途,又突然感觉内急,于是站在城头上往下方便。风雪很急,柳青缩着头,无意间抬头向城外看了一眼。这一看,却让他吓了一跳。夜色中,影影绰绰有无数个黑影在一片雪色中行进……

    是人,是鬼?

    柳青用力揉了揉眼睛,探头想看仔细。

    也就在他探头的一刹那,从城下突然间飞来一个物件。一个锋利的飞抓正砸在他的头上。把柳青蓬的一下砸翻在地。紧跟着,飞抓后的绳索向下一拉,飞抓移动,死死的扣在城墙上。

    柳青被砸的昏头转向,坐在地上,有些发懵。

    脑袋里一片空白,好半天,他突然张口嘶声叫喊:“敌袭,有敌袭!”

    冬夜寒风的呼啸声,将他的嘶喊声掩盖住。柳青翻身站起来,连长矛也顾不得拿了,朝着门楼洞方向撒腿就跑。

    征召的第一天,同村的一个老大哥就告诉过他:“如果遇到敌人,千万别想着往前冲。想建功立业的人多了去,九成九都丢了性命。这年月胆小的人才能活得长久。二狗子,你母亲亲只有你这一个娃儿,若是出了事情,你母亲亲也就完了……所以,能跑就跑,千万别逞英雄。”

    柳青牢记住了老大哥的叮嘱,撒丫子就跑。

    不过这一路奔跑,就见从城下飞上来一个又一个的飞抓。

    他偷眼向后看过去,就见一个身材魁梧的彪形大汉,从城垛口下探出身子。口含钢刀,双手扒住了城墙,嗖的一下就越到了城上。

    “火长,有敌袭!”

    这一次,柳青的叫喊声惊动了城上的守军。

    一群人呼啦啦蜂拥而出,手忙脚乱的,有的人甚至连兵器都没拿。

    柳青二话不说,一头就扎进屋中,缩在一个角落里。紧跟着就听到外面传来一声声凄厉的惨叫,更不断有人发出厉喝。刀枪碰撞声不绝于耳。虽则风声很大,可柳青可以清楚的听到,钢刀轧进肉里的声息……骨头的断裂声,凄厉的嘶喊声,刹那间和呼啸的寒风相迎合。

    心里怕极了!

    柳青缩在屋子的角落中。抓起一块麻布,盖在身上,双手堵着耳朵,瑟瑟发抖……

    也不知过了多久,喊杀声渐渐消失了!

    一阵脚步声传来,听上去有些古怪,好像是踩在水里一样,吧唧,吧唧……让人心惊肉跳。

    柳青屏住呼吸,一动也不敢动。

    又过了片刻,他就觉得身上的麻布突然间被挑开,一股浓浓的血腥气涌来。

    抬头看去,只见一个相貌威武,体型壮硕的男子手持钢刀。那刀口上还沾着鲜血和肉糜,刀头上挂着一块麻布。男子颌下短髯,身上沾着血迹。他看见柳青,旋即露出狰狞的笑容。

    “小子,看你这下还往哪里跑!”

    这大汉,正是率先登城的那个汉子。

    钢刀高高举起,挂着风声,向柳青劈来。

    柳青脑海中灵光一闪,突然大声叫道:“你不能杀我,我认识鹅公子!”

    冷森森的刀口,就停在柳青的头顶上,两根断发,飘飘然落下。脸色苍白的没有半点血色,可是柳青的心里,却踏实下来。

    “我要见鹅公子,我要见郑公子……”

    “郑公子?”

    大汉疑惑扭头,却见屋外又走进来一个更加魁梧的汉子。

    如果说最早见到的大汉,可以用魁梧来形容的话。那现在进来的男人,可以用一个‘巨’字来形容。

    他身高九尺开外,生的膀阔腰圆,肤色白皙。

    手中拖着一柄明晃晃的奇形大刀,进门后正好听见柳青的言语。

    “主公以鹅公子名扬天下时,还是郑氏族人。”

    那巨汉走过来,沉甸甸的大刀一指柳青,“小子,你认识我家主人?”

    “哦,我不认识……”

    “臭小子,胆敢欺我?”

    “我不认识,可是我娘却认识……我家里还保存着当年鹅公子咏鹅时所使用的笔墨砚台呢!”

    柳青抱着头,嘶声叫喊起来。

    这一下,大汉和巨汉都愣住了。靠,鹅公子咏鹅,那是多久以前的事情了?言庆今年二十一岁,而他咏鹅时,据说只有六岁。这可是十五年的交情……巨汉和大汉面面相觑,片刻后,就听那巨汉说:“黑闼哥,老黑和小柳已经入城,主人想来也快要抵达城外。你带这小子去见主公好了……喂,黑闼哥,你莫走啊!”

    不等巨汉说完,那名叫黑闼的大汉已经掉头走出房间。

    巨汉站在原处,低头看了看柳青,又扭头朝大汉的背影看了一眼。

    “小子,你要是敢骗我,老子就把你送到沈大哥那边,到时候让你小子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说着话,他招手令两个军卒上前,把柳青架起来。

    裤裆里凉嗖嗖的,柳青一阵羞愧……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他竟吓得尿出来。

    不过对于一个从未上过战场的少年而言,这似乎又是清理之中。寒风凛冽,在黑夜中呼号……

    偃师城里,到处都有火光跳动。

    也不知有多少敌人,冲进城里,喊杀声不断。

    而城楼上,一具具尸体横七竖八的倒在血泊里。其中就有柳青一火的袍泽……刚才大家还说说笑笑呢,一眨眼的功夫,就天人永隔。柳青看着遍地的鲜血,只觉胃里一阵蠕动,哇的一下子就呕吐起来。

    巨汉在他身后一撇嘴,扭头不去看他。

    好不容易等柳青吐完了,在两个军卒的搀扶下,他头重脚轻的走下了城头。

    卷洞里的千斤闸已经被提起,城门也已经洞开。就见一队队军卒从城外冲进来,杀气腾腾,令柳青不禁心里一寒。

    他突然想起,他刚才说过的那些话。

    没错,他家里的确是藏有当年鹅公子用过的笔墨,可他老娘,并不认识鹅公子。据他老娘说,她当年曾在咏鹅馆中做婢女,伺候过鹅公子一行人。鹅公子初露才华,以咏鹅体书写咏鹅诗之后,柳青的老娘也是那么灵机一动,趁人不注意,将鹅公子所用的笔墨偷偷收起。

    如此而已!

    说柳青的老娘认识鹅公子倒也不为过,问题是鹅公子却不认识柳青的老娘。

    一想到这里,柳青更加害怕。

    这要是落到了那巨汉的手中,只怕小命难保!

    就在这时,从一群人簇拥着一个中年文士,进入城内。

    “阿棱,你怎么没有去杀敌?黑闼呢?”

    “刘黑闼去找老黑他们了,如今可能已到了偃师县衙。刚才在城楼上遇到一个家伙,自称他娘认识主人,还说家里保留主人当年在偃师咏鹅时所用过的笔墨……对了,杜郎君你当时不也在场吗?”

    柳青脑袋嗡的一声响,吓得差点瘫坐地上。

    还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啊!刚还在想着怎么蒙混过关,这现在就出现了一个当事人。

    来人正是黑石关鹰击郎将杜如晦。听阚棱一说,他也愣住了!咏鹅诗?那是何等久远的事情了?十五年了!那也是李言庆初次展露才华的时候,虽则相隔十五年,可当时的一幕幕景象,仍历历在目。

    当时有几个人在场来着?

    徐盖徐世绩父子,杜如晦孙思邈,还有郑世安祖孙……

    除此之外,好像就剩下一群歌舞的女伎和婢女。杜如晦着实不记得,言庆当时和那个婢女有过交谈。

    “你母亲是……”

    杜如晦盯着柳青看了半晌,话问了一半,突然摆手道:“算了算了,阿棱你先让人看着他,莫要为难这孩子。主公如今已过了首阳山,想必天亮之前,就会抵达偃师。我们务必要在天亮前,解决战事,令主公平安进城。阿棱,安排好了这孩子以后,你随我一同去府衙。”

    鹅公子要过来了?

    柳青这时候,似乎冷静了一些。

    他突然想起来,同村的老大哥不就在县衙守卫,而且还是个火长……

    “将军,将军……我认识县衙的守卫,那是我同村的老大哥,我愿前方引路,为将军效犬马之劳。”

    杜如晦和阚棱闻听,都是一愣。

    两人旋即笑了,杜如晦点点头,马鞭一指柳青,“这小子挺机灵,带他一同前往。”

    柳青这心里,登时乐开了花……

    黎明时分,雪势减弱。

    雪花纷纷扬扬的飘落,不过风已经止息。

    李言庆跨象龙,带着郑大彪和祖寿两人,抵达偃师城外。

    城中战事已经停息,杜如晦率雄阔海刘黑闼,阚棱柳亨四人出城迎候。远远见言庆兵马出现,杜如晦忙上前几步,拱手与李言庆请安。

    “主公,偃师战事已经平息,共俘虏王世充所部六千人,斩首一千,余者皆溃败而逃。偃师县令,游击将军丘怀义被生擒活捉,等候主公发落……县衙内已备好了酒水,请主公歇息!”

    “我等,恭迎主公!”

    城头上,城门内外的军士,同时呼喊,声音响彻寰宇。

    李无敌来了!

    在一刹那间,整个偃师县的百姓,都知道了这一消息。其实,偃师人对李言庆的感情,也不浅。

    当年言庆就是在偃师成名,并留下咏鹅楼,成为偃师一景。

    若非后来郑世安落户巩县的话,偃师人很乐意承认,李言庆是他们偃师的子弟。不过,对于李言庆的偷袭,他们还是持有乐观的态度。偃师人也愿意相信,李无敌会记得当年那一段情意。

    以至于当李言庆入城之后,偃师百姓极为热情的走出房舍,列道两旁,欢呼不止。

    把个言庆弄的却有点懵了!

    好在他也算是经验丰富,面对这样的情况,他骑在马上,面带微笑,一路与偃师百姓颔首示意。

    这亲和的态度,更令偃师百姓更加兴奋,欢呼声越发响亮。

    好不容易才算来到府衙门口。

    李言庆见偃师百姓不愿散去,于是下马走上台阶。

    “十五年,小子初临宝地,借偃师灵气,做咏鹅诗,而小有虚名。”

    府衙外的人们,都纷纷止住了声音,静静聆听李言庆的话语。言庆深吸一口气,微笑道:“十五年来,言庆也曾日思夜想,期盼能重临偃师,再品尝偃师的美酒,与父老乡亲欢聚。”

    “鹅公子威武!”

    这一席话,令偃师人顿感极有面子。

    早就说过嘛,鹅公子,李郎君不是忘本的人。他既然说出这些话,那断然不会对偃师有半分不利。

    一颗悬着的心,随之落肚。

    言庆道:“小子此次前来,对偃师绝无恶意。

    只闻说李唐兵马,自关中杀出,正向东都逼近。言庆身为朝廷官员,理当食君俸禄,为君分忧。然则朝中有人,却不愿言庆出兵勤王,屡屡刁难。言庆无奈之下,才只好出此下策。

    诸位父老乡亲,休要担惊,少要害怕。

    我麾下兵马,绝不会犯父老乡亲分毫,十七禁律五十四斩,若那个敢动乡亲们半根毫毛,那就是我李言庆的敌人。勿论亲疏,言庆绝不留情,定为乡亲们讨还公道。现在,请乡亲们回去歇息。一如往日般,该做什么就做什么。李某保证,这偃师城里,歌照唱,舞照跳,一切正常。”

    轰……

    府衙外的偃师人,再也没什么可以担心。

    李郎君把话都说到了这个地步,还有什么害怕。

    歌照唱,舞照跳,一如往日。

    “我等,多谢郎君!”

    李言庆微笑着,挥手与众人道别,在杜如晦等人的簇拥下,没入府衙之中。

    可他人走了,却让偃师人无比激动,同时又感到几分失落……

    李郎君无意占领偃师,岂不是说迟早要离开吗?

    “我听说,巩县现在发展的挺好。”

    “哦?”

    “前段时间,我去荥阳办事时,途经巩县,见那里一派繁华,无比热闹,甚至连荥阳都比之不得。

    听他们当地人说,今年寒冬,李郎君虽未开设粥棚,可巩县却无一灾民。

    县城扩大了一倍有余,听说来年巩县,将会达到三十万……三十万人啊,我看用不了多久,就会超过东都。”

    “是啊,是啊!我也听说了……

    据说巩县如今还鼓励开荒,每开出一百亩荒地,就奖赏二十亩永业田。据我一个迁移至巩县的亲戚说,他去年开出不少荒地,如今属他名下的永业田,已近百亩之多,过的颇为惬意。”

    “李郎君为何不占居偃师呢?他若是长居偃师,岂非我偃师人也能如此?”

    “郎君刚才不是说了……朝中有j人,不许他过洛水。此次来偃师,都是迫不得已,如何长居偃师?”

    “哥哥啊,不然我们也去偃师吧……反正家里也没什么牵挂,说不定到了偃师,咱们也能像我那亲戚一样,获他个百亩良田,岂非快哉?”

    “……”

    言庆万万想不到,他的到来,会使偃师人产生许多想法。

    此时,他正端坐在府衙之内,与杜如晦商议事情。

    “老杜,你看王世充多久会有反应?”

    言庆舒展了一下身子,端起梁老实奉上的热茶,喝了一口之后,向杜如晦询问。

    “最迟三天,他必有动作。”

    “哦?”

    “小妖,你也莫担心。那王世充现在也是首尾难顾,他麾下精锐,尽集中涧水谷一线,根本无力东顾。在没有弄清楚李渊兵马动向的情况下,他断然不敢与我等开战。依我看,王世充一定会先派人过来,稳住咱们。而后他会尽快与李渊取得和解,待关中兵马退走,再设法夺回偃师。”

    李言庆笑道:“老杜,你为何这么肯定,他不会与我们和解?”

    杜如晦一笑,双手比了一个圆,“小妖,咱们现在只有这么大。你虽为河南讨捕大使,然则连一个完整的荥阳都没有。即便你从李密手里,用新郑换取三镇,实力却无法与关中相比。

    关中,有这么大……”

    杜如晦说着,双臂抱圆。

    “李渊得李阀帮助,虽目前有薛举李轨梁师都之流牵制,迟早必坐稳关中。

    他这次出兵,依我看就是为了表明一个姿态。王世充虽是个粗鲁的家伙,但也不会看不明白。”

    “关中兵马,战意并不坚决。”

    杜如晦一番分析后,李言庆不由得微笑着,连连点头。

    “那咱们现在怎么办?等王世充和咱们谈判?”

    杜如晦冷笑道:“谈判?

    王世充如今得意的很呢!他即?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