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锦衣夜行 > 锦衣夜行第66部分阅读

锦衣夜行第66部分阅读

事官,一任是挑毛病的,一任是断刑狱的,大概是有点职业病,除了刚见到他时露出点笑模样,其他时间都是神态严肃,言语也极认真,夏浔和他除了公事,根本聊不到别的地方去,因此两下里聊了一阵,约定明日一起赴曹国公府,夏浔便起身告辞。

    铁铉把他送到断事厅外,夏浔便独自离去,离开五军都督府,回到锦衣卫都指挥使司取了马匹,便直奔小驯象门。眼看将到通济门,夏浔忽地看到方有几个人站在那儿,几个魁梧的侍卫,中间一男一女,正对面说话,打眼一瞧,夏浔不由吃了一惊,这双男女,男的正是李景隆,女的正是谢雨霏,夏浔急忙一勒缰绳,翻身跳下马去。

    第201章 天地为媒

    夏浔见是李景隆和谢雨霏在说话,连忙翻身下马,走了过去。李景隆穿着一身常服,身边几个侍卫也都穿着寻常衣服,看起来像是大户人家的保镖护院,但是其机警谨慎自非寻常人可比,夏浔只一靠近,就已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只不过他们看见夏浔穿着飞鱼服,看品秩还是个总旗官,因此并未呵斥,只是向他申明自家主人的身份,低声道:“前面是曹国公,无事回避!”

    夏浔微微一笑,说道:“在下锦衣卫总旗官杨旭,奉命将随曹国公往杭州一行,此番正要拜见国公爷。”

    几个侍卫听了将信将疑地看了看他,夏浔亮出腰间腰牌,几个侍卫这才闪开一条道路,让他过去。

    李景隆正在和谢雨霏说话,看其面色,有些不愉。

    夏浔走近了,才发现谢雨霏身旁还站着一个女子,虽已年过中旬,却是肤白如玉,鼻如腻脂,风韵姿容,不同凡响,当初谢雨霏陪她义母惜竹夫人去阳谷的时候,夏浔是见过她的,认得就是惜竹夫人。只是惜竹夫人与她女儿一样属于娇小型的身材,方才被几个大汉一挡,夏浔不曾看见。

    夏浔走近了去,正听见李景隆很是不悦地道:“谢姑娘,我李九江当朝一品,世袭国公,这等身份难道还配不上你?你是陈郡谢氏后人那不是正好,一正二平,是谓三妻。我李九江如今只有一位结发妻子,你既是谢氏后人,我自然不能把你当妾侍对待,便纳你为平妻,以我国公爷的身份,也不算辱没了你吧?姑娘何以再三推辞?”

    谢雨霏好像被他纠缠得失去了耐性,板着脸道:“实不相瞒,小女子已经有了未婚夫婿,常言道好马不配双鞍,好女不嫁二夫。国公爷虽然身姿修伟,地位崇高,奈何小女子福薄,焉能别夫再嫁,相信那样的女儿家,国公爷也是看不进眼里去的,国公爷的美意,小女子实不敢当。”

    李景隆拉长了脸道:“你头梳三丫髻,分明是未嫁。若说果真已经许人,我李九江也不纠缠,可是方才你义母与你一路同行,言辞教训,听她话语,分明说你尚未许人,姑娘可是巧言搪塞于我么?”

    原来惜竹夫人与谢雨霏今日刚刚回到金陵,惜竹夫人虽然认下了那个女婿,可女儿远嫁他乡,不能时常相见,终是心中不快,她也知道自己的干女儿已经与杨家解除婚约的事,所以方才一路走,一路教训她,要她以后择人嫁人不可学自己女儿一般自作主张,让长辈伤心,不想这番话恰被从一家店铺里转出来的李景隆听到。

    李景隆自上次与谢雨霏一别,便就此念念不忘,这位花花公子觉得自己害了相思病。其实原因也简单,谢雨霏本来就相貌出众,风情万种,不是容易叫男人忘记的。她又捉弄过李景隆,让他当众出了一个大丑,那样的场面,李景隆如何忘得了?因为时常想起,他便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对这位谢姑娘已是难以割舍,如今刚回应天,偏又与她意外邂逅,这不是天意是甚么?

    所以李景隆马上拦住她,当场表示了自己的爱意,一开始双方言语都还含蓄,奈何谢雨霏不为所动,李景隆渐渐起了火气,两人便僵在这儿了。

    谢雨霏板起俏脸道:“小女子确已许人,这等终身大事,岂是拿来说笑的,国公爷还请自重。”

    李景隆勃然道:“好!九江冒昧,欲求婚书一看,若姑娘果已许人,李景隆二话不说,掉头就走。若是姑娘未曾许人……”

    谢雨霏家里只有一份和离的文书,哪有甚么婚书,听到这里不由犹豫,忙向义母望去,她二人师徒同心,惜竹夫人立即明白了她的意思,这是让自己先行离去,帮宝贝徒儿造一份假婚书啊。

    “唉!一个女儿,一个干女儿,就没一个省心的。”惜竹夫人暗叹一叹,就要借故离去。

    夏浔见李景隆咄咄相逼,谢雨霏有些招架不住,心里顿时急了,经青州一事,他与谢雨霏彼此已是情意相属,只差那一层窗户纸尚未挑明而已。此番候她回来,夏浔便想先把亲事重新定下来的,谁想到横生枝节,这好花总有人惦记着,不早下手还真不成,他忙咳嗽一声,说道:“卑职锦衣卫总旗杨旭,见过国公爷。”

    李景隆、谢雨霏和惜竹夫人一齐向旁望来,就见夏浔抱拳道:“国公爷,谢姑娘呢,正是区区不才在下我的未婚娘子,不知卑职可以做这个人证么?”

    李景隆一怔,失声道:“她是你的未婚娘子?不对吧,那位彭小娘子呢?被你休了?”

    夏浔咳嗽一声,指着自己的鼻子道:“平妻,平妻啊国公爷,国公爷可以平妻,难道卑职就不可以吗?”

    谢雨霏一见夏浔便露出惊喜神色,这时听到他这么说,也不知是真害羞还是假害羞,总之好女孩儿应该矜持些的,她便往惜竹夫人身边靠了靠,羞答答地低了头不吱声。

    李景隆看看谢雨霏,又看看夏浔,再想想方才惜竹夫人教训谢雨霏的话,不禁疑心大起,说道:“好,你拿婚书来!”

    夏浔道:“卑职与谢姑娘两情相悦,已然议及婚嫁,不过这婚书么,却还不曾立下。”

    李景隆勃然变色:“那么你就是敷衍我了?”

    夏浔正色道:“卑职不敢,国公爷若是不信,可以问一问谢姑娘,她与我是否两情相悦,是否已议及婚嫁。”

    夏浔只是个七品的总旗,在当朝一品世袭国公的李景隆面前,这样的官儿屁都不是,可他却敢毫无顾忌地当众表示自己是他的女人。丝毫不在乎自己的前程,他是个男人,男人无不以功业为重,可在他心里,自己比他的前程重要百倍。

    想至此处,谢雨霏心潮澎湃,欢喜得好像胸膛都要炸开来,只觉自己为他这么多年来所受的全部苦楚都值得了,一个女人,有这样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家托付终身,还有甚么不满足的?她泪光莹然地看了夏浔一眼,轻轻的、却也是坚定的点了点头。

    看到这个妖娆娇丽的美人儿对夏浔和对自己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李景隆妒火中烧,再也顾不得甚么狗屁风度了,他冷笑道:“两情相悦是个甚么东西?女子嫁人,须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三媒六证,方才作准!”

    夏浔眉尖一挑道:“这有何难?卑职马上与谢姑娘定亲事,过婚书!”

    李景隆和谢雨霏、惜竹夫人齐齐一怔,在这大街之上,如何定亲?

    夏浔昂然站定,朗声道:“心中有情,何须月老为媒。一念赤诚,天地可以作证!杨某人就请天为媒!”

    谢雨霏痴痴地望着他,抑不住欢喜和激动,情不自禁地踏前一步,低声而坚定地道:“那小女子就请地为媒!”

    李景隆见他二人一唱一和,脸上挂不住,青一阵、红一阵的,却还硬撑着冷笑道:“男有天为媒,女有地为媒,三媒还缺一媒,这中媒何在?”

    夏浔四下一看,大步走去,到了路边摊上便扯起一个蹲在那儿卖炮仗的老汉,夏浔上下班经常从这条道儿路过,自家新居落成和过大年的时候都从这摊位上买过炮仗,和这老头儿熟着呢,这老头儿叫羊魅,原来是火药局的一个师傅,后来年纪大了,才由儿子接了他的班,自己回家鼓捣些爆竹做点小生意。老头儿耳朵不太好使,跟他扯着喉咙大声说话,十有八九也是鸡同鸭讲,不知所谓。

    也不知夏浔和他比比划划地说了些甚么,老头儿满脸带笑,连连点头,夏浔便把他扯过来,笑道:“国公爷,您瞧,这三媒,已经齐了。”

    说完夏浔转身又走,片刻的功夫,他就从市场上搜罗了一堆东西来,一个斗、一把尺、一杆秤、一把剪子、一面镜子、一个算盘,这就是六证,六证齐全。紧接着路边又有个摆摊卖字儿的被夏浔交待几句,便铺开红纸刷刷刷地就写起了婚书。

    这卖字儿的可不认识李景隆,要是知道站在大街上,脸都气青了的那个家伙是位国公爷,没准这卖字儿的能吓晕过去,可他只道李景隆是位富家少爷,而夏浔……人家身穿飞鱼袍,肋下绣春刀,谁惹得起这位总旗爷?

    婚书写罢,六证齐全。

    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不管你说什么他都只会点头儿的羊大爷站在当中,夏浔神色郑重地道:“大茶小礼,三媒六证,样样齐全。杨旭父母双亡,自家婚事,自家作主。谢姑娘父母亦已早亡,全由义母照顾,义母对谢姑娘恩同再造,这婚姻大事,理应请义母作主。”

    他左右看看,大踏步走去,一伸手便从一个卖山珍野味的人摊位上抓起一头大雁,那个做买卖的眼巴巴地看着,一声都没敢吭。锦衣卫虽然是没了牙的老虎,可小老百姓还是怕的,如果是一个精神不太正常的锦衣卫,那么他们……更是怕的,他们只敢远远地围在那儿看,都不敢靠近过来。

    夏浔捧起大雁,走到惜竹夫人身旁,躬身道:“谢氏有佳女,杨旭久仰之,愿娶为妻,白头偕老,还请义母应允。”

    惜竹夫人看看谢雨霏,谢雨霏被这浪漫的一幕感动得一塌糊涂,只是抹眼泪儿,话都说不出来了。惜竹夫人叹了口气,感慨地道:“唉!我那窝囊女婿,若有你一半勇气,老娘也不会整治他了。”说着,便接过了大雁。

    李景隆目欲喷火,把牙咬得咯咯直响:“好!你好!杨旭啊杨旭,你很好,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他把袖子一拂,转身就走,谢雨霏眼里漾着幸福的泪花儿,走到夏浔身边,牵起他的袖子,破涕为笑道:“咱不用怕他,哈,反正你也不归他管。”

    夏浔嘴角飞快地抽搐了一下,说道:“嗯,是啊……”

    第202章 公报私仇

    第二天一早,夏浔先去了五军都督府断事厅,见到了五军断事官铁铉,二人联袂赶往曹国公府,不想到了曹国公府,却被门子告知,国公爷已经去了五军都督府。李景隆袭的爵位是曹国公,现任的常职是太子太傅,因为前些天往陕西练兵,所以重又兼了五军都督府左军都督一职,不过这只是为了让他出师有名,这位国公爷平素并不去左军都督府点卯的。

    所以铁铉听了不免有些诧异,夏浔却是心中叫糟,恐怕这李景隆是有意给自己一个下马威了。这货横下心来,会不会来一出李广怒斩霸陵卫,不由分说,滥施杀手,来个公报私仇?

    想到此处,夏浔不禁有些忐忑起来,不过转念想想,朱元璋毕竟不是汉武帝,李景隆也不是飞将军李广,如果他敢这么做,恐怕是禁不起朱元璋雷霆一怒的。

    饶是如此,夏浔还是存了一份小心。

    因为两人赴曹国公府拜访,穿的都是常服,这一回要返回衙门正式参见,还须换回官服,借这空档,夏浔返回了锦衣卫衙门,换好官服的同时,把正兴致勃勃练着刀法的刘玉珏找了出来,刘玉珏莫名其妙地问道:“杨大哥,你去见曹国公,小弟跟去做甚么?”

    夏浔低声道:“贤弟莫要多问,你只管随我去,我去帐中见曹国公,你在外面候着,如果里边发生什么突变,你马上赶去中军都督府去见徐增寿徐大都督,请他来相助。”

    刘玉珏不知就里,但见夏浔神色凝重,连忙答应一声,紧紧随在他的身后。

    夏浔带了刘玉珏赶到五军都督府,汇合了刚刚换好官服的铁铉,一同赶到左军都督府,只见门口兵将森立,衣甲鲜明,看那气派,极为森严。铁铉不由有些惊讶:“难怪皇上训兵练兵,常遣曹国公主持大任,看这光景,这位曹国公不愧为名将之后,治军果然严谨。”

    夏浔却知道这是李景隆先给自己一个下马威,愈发地小心起来,他回头向刘玉珏递了个眼色,这时厅下一名侍卫立定身子,高声喝道:“铁铉、杨旭,唱名报进!”

    铁铉连忙一掸官袍,肃然道:“五军都督府断事官铁铉,拜见左军大都督!”

    夏浔忙也有样学样,高声道:“锦衣卫都指挥使司总旗官杨旭,拜见左军大都督!”

    二人唱名报进,一进大厅,就见李景隆顶盔挂甲,端立帅案之后,两旁兵将林立,扶刀昂然,不禁把铁铉吓了一跳,此次往杭州,是去查案子,剿匪是随后之事,怎么看李大将军这模样,好像马上就要点将发兵去打仗似的。

    铁铉和夏浔连忙再次自报身份,夏浔提着十二万分的小心,只防李景隆趁机发难,不想李景隆虽然摆出了这副阵仗,脸上却笑吟吟的毫无煞气,他很客气地请二人坐下,略略寒喧几句,立即引入正题,说道:“本都督奉皇命,往杭州湾查缉海匪事宜,还须大力借助两位大人。”

    铁铉和夏浔连忙欠身道:“不敢,卑职恭听大都督吩咐。”

    李景隆呵呵一笑,又道:“铁大人,你是五军断事官,向来处事公正,法纪严明,此番皇上遣你往杭州,主要是查缉卫所官兵通匪事,可与本官一同前往。”

    铁铉连忙起身,抱拳道:“卑职遵命。”

    夏浔听了心中一沉,暗道:“要糟,听这话风,莫非一双小鞋就要丢下来了?”

    果不其然,李景隆又转向夏浔,满面春风地道:“本都督已经听说,杨总旗在济南府,剥丝抽茧,屡破奇案,济南教匪牛不野及其一众党羽,全赖杨总旗才绳之以法,更有那陕西教匪逃脱的钦犯王金刚奴,被杨总旗妙计引出,授首于杨总旗刀下,此番杭州湾之下,本都督尚无什么头绪,说不得,也要依赖杨总旗的侦缉本领。”

    夏浔刚刚欠身道:“大都督谬赞,卑职愧不敢当……”

    李景隆已然脸色一肃,厉声道:“杨旭听令!”

    夏浔一惊,急忙立起,叉手施礼道:“卑职在!”

    李景隆道:“本都督率五千京军,与铁断事官五日后启程,往杭州湾。你明日一早便走,微服私访,先行查探白莲教漏网之鱼凌破天之所在,他投靠了何人、对方有多少人马,平时在何处寄身,并且要了解沿海群盗的势力及其彼此间的关系,还有他们的地盘,以及平素的活动范围。

    如果有地方士绅及卫所官兵通匪,亦当循迹盘查,此举关乎本都督剿匪之成败,不可大意马虎。杨总旗前番往山东去,曾屡立大功。不过……功是功,过是过,如果你办事不力,一无所得,休怪本都督军法从事,办你个怠忽职守之罪!”

    夏浔瞿然一惊,抬头望去,恰见一抹杀机飞快地隐于李景隆眸中,夏浔不由心中一寒,李景隆果然动了杀机,想来以他身份地位,还不曾经历过这样的失败,被一个他眼中蝼蚁一般的人物折辱得毫无反抗之力,他在寻找机会,寻找一个杀掉自己的理由,被自己的上司惦记着……奶奶的,好像以往种种,还从不曾凶险到如此地步。

    夏浔硬着头皮道:“是,卑职遵命,不知……卑职带多少人马先行?”

    李景隆沉沉一笑,揶揄道:“既是暗访,自然一人,带上一票人马前呼后拥的,你生怕海盗不知道你去了么?他们在沿海百姓之中尽多耳目,难道你忘了?”

    夏浔长长地吸了口气,抱拳道:“卑职……遵命!”

    铁铉不知二人暗里交锋,见此情景,顿觉凛然:“曹国公用兵法度森严,做事雷厉风行。我得克尽职守,不能有丝毫懈怠才是!”

    次日,夏浔起了个大早,赶往五军都督府领取官防文书。为了避免家里人担心,对彭梓祺、小荻和肖管事,他只说是随曹国公往杭州巡视海防,虚应其景的差使,最多一两个月便能返回,胡乱搪塞了过去。等他去五军都督府领取了官防,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