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海岛农场主 > 海岛农场主第17部分阅读

海岛农场主第17部分阅读

“要是就好了,住建委主任官儿那么大,怎么可能随便抛头露面的。听说那就是个啥办公室主任。”来顺儿摇头否认。

    “现在俺俩的钱都花光了,眼瞅着这就要过年,连回家的路费都没着落。”喜子说着,悲由心生,泪水在眼眶中直打转。

    他抽了一下鼻子,然后用袖口使劲儿擦了一把眼睛。

    “瞧你那点儿出息,跟个娘们儿似的,也不嫌丢人。”来顺儿瞧见喜子的模样,气儿不打一处来。

    第八十七章 招揽人手

    这时,服务员端着盘子走过来,开始上菜。

    “好了好了,工钱的事情再慢慢想辄,反正有一大帮子人呢不是。先回去等信儿,到时候看看具体情况再说吧。今天咱们哥儿几个难得碰上,就别再扯这些不高兴的事儿了,来来,好好喝两杯。”江逸晨知道现在社会上扯皮的事情很多,急也没用。于是张罗着打开啤酒瓶,给每人面前的玻璃杯都满上。

    “对对,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别想那么多了,喝。”来顺儿端起啤酒杯,三人一起碰了一下,然后就往嘴里灌。

    “哇,好清爽。”他咂吧了一下嘴,放下啤酒杯,又用筷子夹起一箸宫保鸡丁。

    喜子受他的影响,也暂且收起心思,大口喝酒吃菜。

    三人一边用餐一边聊天,话匣子一打开,桌上的啤酒显然是不够用了。江逸晨招手让服务员又上了两瓶。

    说着说着,他蹙起眉头,心中若有所思。

    “晨子哥,要说起来,我还真羡慕你们啊,马上就要大学毕业了,到时候在粼江落户,找个办公室的白领工作,风吹不着,日头晒不着的,又舒坦又体面。”来顺儿与江逸晨碰杯,又灌上一口。

    “是啊,我俩念书都不成,这脑子不灵光啊。”喜子也附和道。

    “羡慕我们?呵呵,要是倒退个十几年还差不多。用网上的话来说,你俩还真像是火星上过来的。”江逸晨感到很可笑,这年头儿的普通大学生还值得人羡慕。

    于是他把当前因为扩招,大学生多如牛毛,工资低下,工作机会难找等现状给面前两位说明一番。

    “原来这样啊,哎,花了那么多学费,也不容易啊。”来顺儿听说大学毕业生的工资收入还远不如他们这些农民工的水平,也连连摇头,感慨不已。

    “对了,谈点儿正经事儿,你俩以后打算怎么办,就这么一直在工地上打小工吗?”江逸晨问道,他心里此时有了一个想法。

    “唉,那还能怎么地,工地上虽然累点儿,但是工钱高啊,比去饭馆刷盘子、当保安啥的强多了。实在不行的话俺们过完年就换一个地方干,总不会天下乌鸦一般黑吧。再说了,俺俩也没学啥技术,要说现在高级技工那才叫一个牛,到处都抢着高价聘请。”来顺儿叹了口气,要早知道这样,当初还不如去上职业技术学校,学个车工钳工之类的,那现在也不至于此。

    “技术也分很多种,不光是工厂里的那些玩意儿。对了,庄稼地里的把式你们俩还能玩儿得转吧?”江逸晨接着问。

    听到这话,来顺儿和喜子奇怪地对视了一眼。

    “地里的活儿?那倒是问题不大,俺们家里的人不多,这不缺胳膊不缺腿的,谁还能待在屋里头享清福。就是上学的时候,农忙那会儿也得赶回去干活儿啊。”来顺儿回应道。

    “那养鱼养虾呢,做过没有?”江逸晨继续了解,他的脑海中渐渐形成一个思路。

    “晨子哥,俺们村里没啥养水产的,放养鸡鸭山羊倒是不少。”喜子也插上一句。

    “这样啊,来来,多吃点儿,不够再加菜。就是别剩下就行。”江逸晨张罗了一句。

    “晨子哥,不用了加菜了,再来碗米饭,把桌上的这些个包圆就够了。”喜子连忙摆手。

    江逸晨招呼服务员又加了三碗米饭。

    “来顺儿,喜子,咱们都不是外人,我跟你俩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

    “晨子哥,有啥你就直说,俺俩啥德行,自己都清楚。”来顺儿说,他以为对方接下来要责怪自己二人不学无术。

    “我想啊,这工地上干活打杂也就是短时间挣口饭吃,但终究不是长远之计。体力活繁重,透支身体,而且环境恶劣,听说长期干活儿的建筑工人很容易患上职业病。什么矽肺、水泥尘肺、苯中毒等等,花样多得很。你们现在年轻,可能还不觉得,等过些年就知道厉害了。”江逸晨吃了口菜,缓缓说道。

    来顺儿和喜子又对瞅了一眼,目光中流露出无奈之色。这个事情他们不是不知道,工友们休息聊天的时候,都谈起过,而且现在医院如虎口,进去一趟就如同扒层皮,令人胆寒。所以他们平时都不愿意去想这些烦心事儿。

    “给你们透个底儿,我手里头现在有个新项目,是从农科所一位朋友那里弄来的种植养殖特种技术,简单点儿说吧,就是充分利用这项技术,无论是种植还是养殖出来的东西,比市场上同类产品的品质都要高出很多,前景相当可观。”江逸晨压低声音,开始步入正题。

    “那还真是厉害啊。”来顺儿顿时来了兴趣,他也跟着放低声音,同时瞅瞅周围的情况。

    来顺儿并不是一个孤陋寡闻的人,他曾经听说普衡县城周边有几位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大户,技术非常高超,专门养大闸蟹、甲鱼、蝎子等等,每年上百万的收入,肥得流油。令人羡慕不已。

    可惜就是干这行投入高、风险大,技术要求也不一般,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搞得起来的。

    “现在项目还在规划初创阶段,你们俩有没有兴趣参与一下。嗯,前期是艰苦一些,但如果以后起来了,你们可就是创业元老的身份,不一样了啊。”江逸晨随即抛出了橄榄枝。

    他要做的事情牵扯到保密问题,随便找人的话还真是有点儿不大放心。

    “那,我俩能干啥呢?”来顺儿好奇地问。

    他们这批所谓的新一代民工,脑子相对灵光,可不像老一辈的同行们那样,只知道埋头勤勤恳恳地干活儿。

    如果有好的项目,能够在创业之初参与进去,将来倒是很有奔头儿。

    “干啥,很简单,转回本行,种田去。”江逸晨坦然说道。

    “种田?”来顺儿和喜子面面相觑,他们从农村出来,就是想摆脱土里刨食儿的日子,难道现在又要做回去?

    接下来,江逸晨先向他们介绍了云沙岛的地理位置、面积大小等等大致情况,然后讲述自己的初步规划。

    第八十八章 开发计划初定

    江逸晨向二人介绍自己的初步计划。

    他的设想是,让来顺儿和喜子先期上岛,种植调料、蔬菜等作物,同时搞搞小规模的海产品滩涂养殖,待试水成功,再考虑增添人手,扩大种植、养殖规模。这样也是为将来的事业发展进行原始资金积累。

    等到他大学毕业,将申请成立一家餐饮公司或者农产品公司,在这个平台上发展产供销一条龙的餐饮行业。再过一段时间,资本实力到达相应程度的时候,那时就正式向有关部门申请承包云沙岛。

    当然,凡事都要做最坏的打算。如果万一在这期间,云沙岛被别人拿走,那也只好认倒霉,另外再寻其他的岛屿吧。

    不过来顺儿二人也要做好思想准备,创业元老的身份虽然诱人,但由于前期岛上没有任何基建设施,生活是非常艰苦的,恐怕得当很长一段时间的山顶洞人。因为在海岛被正式承包下来之前,是不可能投入大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

    此外,就是这里面牵扯到很多技术和商业机密,利益当前,将来难免会受到某些人的窥觑。既然加入进来,那就必须做到守口如瓶,泄密是决不可容忍的。

    关于工资待遇,正式上岛后每人每月四千块。如果发展得顺利,还会有奖金。另外,为了以防万一,他会给二人各自买一份人身意外伤害商业保险。

    至于具体的工作安排,当前已经接近春节,先踏踏实实回老家过年,待正月十五之后,及时返回粼江。

    因为俩人都没有养殖经验,所以先要去海边的渔村打工,借此学习室内水产养殖和滩涂养殖技术。

    打工期间,工钱归已,江逸晨这边再每人每月补助一千元。

    等学得差不多了,再安排正式上岛。

    江逸晨将计划合盘托出,然后继续喝酒吃菜,留出时间让他们考虑。

    来顺儿和喜子低头琢磨了一会儿。

    “成,我干。”来顺儿果断地做出决定。

    “我也干,晨子哥,我相信你。”喜子也打算搏一把,现在的日子可真不好过。

    “好,痛快。不过所谓亲兄弟明算账,我可把丑话说到前头。你们过完年回来后自己去找个渔村打工,记得上点儿心思,要是学不会技术,整天混日子,可别怪我到时候不客气。”江逸晨转而话音一沉说道。对方终究只是毛头小伙子,自觉性差,还得不时敲打敲打。

    “晨子哥,哪儿能呢,俺俩也不是那不知好歹的东西。”来顺儿马上表示决心。

    “晨子哥,就是。。。那个。。。”喜子欲言又止。

    “有啥直说。”

    “你说那岛上啥都没有,这白天倒还好说,晚上黑灯瞎火的,总不能吃了饭就睡觉吧。”喜子提出了自己的疑虑。

    现在的年轻人,大多喜欢热闹,像喜子在建筑工地干活儿的时候,晚上还经常去网吧玩儿。这为了生活和前途到岛上去也就罢了,但要是连娱乐都没有,那可实在难捱。

    再说就俩人,连打个牌都凑不齐一桌。

    “呵呵,你小子还挺贪玩儿的。这样吧,到时候我买一台小型的太阳能发电机,再弄口铁锅,架在山顶上,晚上你们可以收看卫星电视了。嗯,在岛上上网也成,有信号,不过是无线的,费用高,别的都没啥,别看网络视频就成。”江逸晨考虑了一下,做出答复。

    “那感情好。”喜子听了这话,放心了。只要有电,那看电视、上网、玩游戏都没问题,这日子就好过了。

    “来,把杯中酒干了,预祝咱们合作愉快。”江逸晨瞧瞧桌上的饭菜,已经差不多了,于是端起啤酒杯子。

    咣当,三人碰杯,将余酒一饮而尽。

    “对了,晴晴也来粼江上班了,还跟我提起你们呢。”正事儿谈完,江逸晨聊到晴晴。

    “晴哥儿啊,有日子没见着了。”

    “嗯,现在晴哥儿出落得可水灵了。呵呵。”

    来顺儿和喜子跟丁雨晴都很熟,小时候一块儿玩大的。

    “嗬,在这儿无所谓,见了面可千万别叫她的外号,到时候小丫头翻脸我可不管啊。”

    江逸晨笑着说道,抬手招呼服务员买单,三人起身带着酒意出门。

    接着,江逸晨让来顺儿和喜子陪他去趟附近的自动取款机。

    待取出钱来,他点点数,给二人每人分了三千块。

    “喏,拿着,这算我预支的,你们先用这个回家过年。”他解释道。

    “谢谢晨子哥。”来顺儿和喜子都喜出望外。

    江逸晨继续交代,住建委门口那儿,该参与就接着去,但得注意分寸,一不要带头,二不要过激。

    事情能迅速解决那是最好,如果年前实在不行,也不用太着急。先回家,和大伙儿联络好,过完年接着申诉。找的次数多了,影响也不好,头头儿总会有所顾忌的。

    来顺儿和喜子连连点头称是。

    三人又聊了几句,互相留下手机号码之后,各自离开。

    江逸晨坐上公共汽车往学校方向返回。

    临近学期末,又有几门课程要陆续考试了。这段时间二零六号寝室的舍友们也用心起来,每天晚上都一块儿到图书馆温习功课。

    齐泽辉暂停了难舍的撸啊撸事业,就连肚子圆也强打起精神,为了毕业证书做最后的努力。

    整个大学生涯剩下的课程不多了,在这个时候挂科显然是最不划算的事情。

    当然,这里面也有例外,大才子方旭对本专业考试毫不在意,他已经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考研上面,月中就要见真章。

    江逸晨温习了两天书本,感觉自己当前的记忆力越来越好,虽说还达不到过目不忘的地步,但比起以前已经强得太多。考试对他来说已经是很轻松的事情了。

    看看差不多了,也没有必要追求什么高分满分的。于是他便将书本撂到了一边,用新买的笔记本上网学习海洋生物、水产养殖、海洋气候、航海、建筑等相关方面的知识,这些东西林林总总,内容繁杂,用浩瀚来形容一点儿也不为过。

    既然已经决定开始着手创业计划,那么充电就是必要的环节。

    不过此举却被舍友们看成了不务正业的典范,江逸晨也懒得解释,由他们乱猜去。

    第八十九章 花蛤的养殖试验

    一周过去,来顺儿给江逸晨打来了电话,说经过他们一帮工友的努力,市住建委终于派出专人出面进行协调。

    欠薪事件得到了初步的解决,一番扯皮之后,工程甲方向建筑公司支付了部分工程进度款,然后相关工人们也拿到了一半的工钱。至于剩下的一半,只能等过完年后再说。

    江逸晨听了之后,感觉这已经算是不错的结果了。

    来顺儿接着说工地已经全面停工,他和喜子这就准备回老家去。等过完十五后,将按约定及时返回粼江。

    江逸晨交代随时保持联系,并祝他们一路顺风。

    星期天下午,江逸晨来到麻辣烫店转转,同时解答苏晓佳关于电脑方面的问题。

    店里大厅靠墙边新安放了一个蜂窝煤炉子,用于取暖,烟囱从天花顶部伸出室外,这样可以避免煤气中毒。一把大水壶正架在炉子上,壶口向外吐着白色蒸汽。

    三点多钟的时候,他看见吴大娘提着一兜贝类样的东西进门。

    “大娘,买的啥啊?”江逸晨随口问道。

    “花蛤,熟人那儿买的,可新鲜了。先泡上,晚上吃花蛤蒸蛋。”吴大娘将网兜提高,让他们二人瞧个清楚。

    只见网兜里放着一大堆长卵圆形的花蛤,表面分布着红、褐、黑等色花纹。

    花蛤属于物美价廉的海产品,不少养殖户专门从事这个行业,其产量高,肉质细、味道鲜,烹饪方式多样化,煮食、凉拌、爆炒、做馅,都很不错。除鲜食外,还可制罐头、蛤干等等。是沿海地区平民百姓最喜欢的食物之一。

    苏晓佳也从座位上站起来,端详着花蛤,面露喜色。

    “丫头可喜欢吃这道菜了。以前总想让我给她做,馋着呢。”吴大娘望着小丫头,目光很慈祥。

    苏晓佳听了有点儿不大好意思,又冲对方打了两个手势。

    “知道,知道,吃完了壳给你留着。随便你怎么鼓捣。”吴大娘说了一声,拎着网兜往厨房方向走去。

    花蛤的外壳有花样各异的纹路,经过挑选后,用来做镶嵌工艺品也是很不错的。

    江逸晨正要坐回座位上,继续指导苏晓佳学习电脑。却突然停住。

    对了,当前既然有现成的海产品,何不试一下冰水的效力?

    自从得到寒冰空间以来,他所有的实践活动仅仅局限于植物调料范畴。上次去云沙岛的时候,也只是用冰水做过海蛎子汤。但从来没有进行过养殖试验。

    想到这里,他简单与苏晓佳交代几句,然后跟随吴大娘来到厨房。

    吴大娘找到一个铁盆,把网兜里面的东西全部倒进去,然后用水瓢加水。最后取过一袋粗盐,准备往盆里倒。

    江逸晨明白,高浓度的盐水,可以刺激花蛤吐出泥沙,让肉质更干净。他于是连忙制止。

    “大娘,等一下。”

    吴大娘停住手,疑惑地望向他。

    “是这样,我想做一个试验,嗯,给我留一半花蛤吧,养几天再吃。其他的该怎么弄就怎么弄。”江逸晨随即提出要求。

    吴大娘对此倒是并不觉得奇怪,她知道小江花样多,喜欢鼓捣新东西,这店里麻辣烫、千层饼的美味都出自他的手。

    吴大娘点点头,反正这次买的花蛤数量不少,晚上吃一部分也够了。

    于是她另外又找了个脸盆,把花蛤连水分出一半。

    江逸晨端起脸盆,来到后面的库房,进屋关门。随后从空间中取出一段冰溜子,正要放入盆中,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