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夺鼎1617 > 夺鼎1617第240部分阅读

夺鼎1617第240部分阅读

    的铅弹铁丸扑面而来,漫说是你身上披着一件内地官军的破旧棉甲,便是你如建奴的白甲兵、巴牙喇兵一样。身上披着三重甲胄,在这个距离上,被这些铁雨扫中。不论人马,身上满是密密麻麻的粗大血洞。

    一个个教匪或是惨叫着掉下马来,或是一声不吭就尸身栽倒在地,那些中弹却又未死的教匪,或血肉模糊地在地上翻滚,或是凄厉地嘶叫着,或是被巨大的弹丸冲击力打得东倒西歪。伤者身上巨大的伤口,死者身体的惨状,满地流淌的鲜血。耳边充斥的呻吟和哀嚎声,从视觉、听觉、嗅觉、感知。都给教匪大队造成了强烈的心理暗示和巨大的冲击,这里就是地狱!这一幕景象给教匪造成了巨大的混乱。原来。地狱当真是和师傅说的一样,可以在活着的时候看到的!不过,这个时候,信仰越是虔诚便越是死得快!

    趁你病,要你妹,既然你瘸了,就别怪我踢你瘸了那条腿。见教匪完全被齐射的效果所震撼,廖冬至毫不犹豫的下达了刺刀冲锋的命令。射击过后的战场,硝烟弥漫,因此视物不清,当硝烟开始要消散的时候,从硝烟中,冲出了南粤军手持刺刀冲锋的士兵。这些人身边缭绕着烟雾,脸上的肌肉异常狰狞,浑身散发着杀气,教匪们都是迷信的百姓,因此,他们立刻想起一种东西,那就是传说中地府的勾魂使者,你看,面前的敌人,完全符合设定的形象嘛!

    既然对手是勾魂使者,那还打个屁啊,跑吧。因此,虽然只有几步远,但是等南中军冲上来的时候,多数都是面对教匪的后背,更可气的是,这些人跑的太快,有几个想从背后刺杀教匪的南粤军士兵,居然刺空了刺刀,气的南粤军士兵不顾军纪的大喊,nt的给我站住,让老子捅一刀。额,应该说效果还不错,教匪跑的更快了甚至完全无视阻拦他们的同伴。汹涌的人潮洪水一般的涌向了后阵,一如非洲草原上的迁徙的兽群,可惜的是,他们的教主远没有狮子那样的恐吓力。所以,面对汹涌而退的教匪,其他教匪也变成迁徙的兽群一哄而散。

    同样被震撼的还有谈奇瑞和罗祖明。这样就完了?一轮齐射,敌人溃散,剩下的只是追击,这是打仗还是开玩笑?

    就在他们二人感慨万千的时候,廖冬至走过来对他说:“我的活干完了,该你们上了。”罗祖明和谈奇瑞这才反应过来,立刻指挥京营开始追击。

    于是,短时间内京营经历了梦幻一样的过程,前一分钟把后背让给敌人,后一分钟追击敌人的后背,这其中苦乐如何,恐怕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但是此刻也顾不得多想,罗祖明的三千营分作两翼,骑兵们狂吼怪叫着,如两股红色的滔天巨浪从南北两翼向教匪大队猛扑过去。这些骑兵充分施展了这段时间学会的结队冲击,如墙而进战术,数十人为一队,只管猛冲过去,横竖对面也没有拒马和强劲的骑兵。

    正面,则是神机营的火铳兵们。谈奇瑞也不多说话,只管从方才最先逃回的兵士中随手拉过几个,抡起手中的马鞭便是一顿没头没脑的狠劲抽打。打完了之后恶狠狠的朝着大队人马吼道:“再有胆敢后退者。本将绝对不会这般客气!杀!”

    两翼是铁蹄隆隆,踏破朔风。三千营的战马原本就是精选的上好马种,皆是高大雄壮,这段时间又是享受着南粤军的饲草料豆,匹匹都是膘肥体壮,此时正是用它的时候!沉重的马蹄叩击大地,一片有节奏的闷响。肥壮的战马,马背上骑兵们的大红斗篷,手中雪亮的刀枪。可谓气势惊人。挟带碾碎一切的声势,看得溃败的教匪们骇然不止,惊恐尖叫,脚下生风,只恨爷娘少生了两条腿。

    三千营的骑兵从两翼驱赶,神机营的火铳正面压上,那些教匪们不想被火铳打成筛子,不想被马蹄踏为肉泥,便只有一个路径,向东逃!向着教主王可所在的中军大帐逃去!教主和各位香主坛主都是神通广大之人。定然能够请下各路神仙佛祖来保佑我们击败这些官军!

    但是,那些教徒们却想不到,他们心目中神通广大万事皆能的教主王可。不但和十余年前徐鸿儒造反时一样,躲在距离战场远远的平安所在,此时看到前方打败了,更是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全然没有了方才的意气风发踌躇满志。

    王可这种邪教头目,和他的外国同行、国内前辈一样,古往今来的教主先知,无不声称自己能与天神对话,但是现实中。他们往往是一次次拜倒在凡人的脚下。不管这个凡人是铁木真还是阿提拉。当然,也有不愿意拜倒的。不过只要凡人不想拜他们,他们就会一批批的倒在血泊之中。古罗马如此,中国也是如此。

    面对血淋淋的现实,教众们的表现多种多样,有至死不悟的,有逃跑的,有改信仰的,而教主的反应则比较单一,只要有可能,他们就会拼命保住自己的狗命。特别是如果有勾结外国势力的可能,多数邪教教主无不是欣然里通外国,还会有一批文人为他们摇旗呐喊,写一些让人作呕的文章,什么x评之类的。

    如今的王可,面对在南粤军的扶助之下,变得气势如虹攻势凶猛如潮的京营官兵,不由得两腿间一阵紧张,很有点尿急的意思。

    “教主!我们怎么办?要不要退回邹县去?”

    一个被他封为丞相的香主脸色灰败无比,大概他也被远处被人如同赶羊一般驱赶过来的人潮吓坏了。

    方圆数十里,成了一个极大的狩猎场。

    兵败如山倒,到处是喊叫逃命的教匪兵士,那些携带全家老小崇信闻香教的普通信众看到官兵凶狠无匹,到处是铁骑,到处是火铳声和刀枪砍刺在身体上发出色阵阵闷响声。

    “抓捕俘虏。”

    罗祖明和谈奇瑞见大股教匪业已成为笼中鸟阱中兽,在各自亲随将士的提醒之下,猛然想起廖冬至开出的价钱,一个壮丁教匪可是白花花的银元一块!

    在一片“弃械跪地者不杀”的声音中,无数失魂落魄的教匪信众们纷纷跪地投降,面色茫然的等待未知的结果。

    这一仗,生俘闻香教教众数以万计,斩杀亦在万人上下。

    夺获骡马牛驴数千,粮食近万石。

    大军沿路猛追,一路收复邹县、滕县等被闻香教攻陷的城池,将运河打通。

    只可惜,闻香教教主和一干大头目见势不妙立刻施展金蝉脱壳和五行遁术,借着战场上那一片嘈杂混乱,逃之夭夭。

    和历史上一样,王可悄悄的与南下追击的南粤军、京营人马擦身而过。这厮能够在大明朝廷的眼皮底下和他的家族从事传播邪教多年,自然是有些鬼聪明。逆着大军南下的浪潮,悄悄的北上,往鲁西北德州一带投奔了刚刚闯进山东的建奴饶余贝勒阿巴泰。

    和其他的邪教头子一样,不管他们打得旗号是轮子是十字还是莲花,只要对方能够保证他们的利益,他们是不介意充当带路党的。

    并且王可这个带路党当得更加彻底,不但在阿巴泰面前痛哭流涕,歌颂大清伐明的无比正确性,而且深刻揭露了大明朝廷是如何璀璨迫害闻香教的信教群众的。比如说,夺取教徒的财产,用教徒的眼睛、心肝提炼银子,将教徒交给各地官府的刽子手练习刀法,或是让官军用来练刺杀等等令人发指的罪行。

    除此之外,王可更是向阿巴泰提供了山东各地州城府县的兵马户口钱粮情形,捎带着将闻香教在鲁西北的几千石储粮献给阿巴泰做军粮。

    有了这样的好带路党,阿巴泰如何不欣喜如狂?

    当即命人给王可剃发结辫子,收入他门下成为正白旗的奴才。

    这种行为,当然是妥妥的卖国求荣外加出卖教徒。但是,不要以为这种人就一定会受到谴责。阎罗殿里黑白颠倒,君不见义和团反抗基督教暴行的行为,也被抨击乎。反而是不肯投洋的洪教主,被某些人称为邪教。所以,此时的王可,有足够的理由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额,是上应天意下合民心的。只要帮助阿巴泰主子取得胜利,还是有很大的可能光大教门而名垂青史的。

    但是他却不晓得,他的教派在历史上,可是被清军利用完了之后,发现有点尾大不掉,并且屁股下面不干净时,立刻翻脸,成为了邪教组织,成为了官军围剿的对象。

    不过,此时的阿巴泰倒是需要一条认识道路的好狗,虽然命王可剃发留辫,但是却是好言抚慰,并没有拿他当成普通的包衣奴才来看待,颇有几分黄太吉对待范文程宁完我等人的风范,赏赐了不少劫掠来的金银财物,命他到各处收拢流散教众继续为大清军马效力不说,还派了数十个得力的奴才随同他一道前往。

    于是乎,闻香教和著名的一贯道、轮子一样,成为了彻头彻尾的带路党。

    说到了闻香教,不厚道的作者又想起了这些年来被冠以“愚昧无知、抗拒先进生产力,仇视外来文化”等大帽子的义和团。作者又有一点不解了,究竟是中国组织义和团跑到欧美、日本帝国主义国家去造反、去“杀人放火”呢?还是各帝国主义国家跑到中国这块地方来侵略中国、压迫和剥削中国人民,因而激起中国人民群众奋起反抗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走狗、贪官、污吏?

    这是大是大非问题,作者读书少,想找高人问个清楚。(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三章 棉花问题

    济南城的格局和其它内地城池大致相当,以通向各个城门的街道最宽,为全城主干道。内中居民区以坊相称,坊下称铺。

    城内街巷密集,许多街道都不端直,特别城内的卫生情况,也是问题多多。城内街道满是尘土垃圾粪便,特别是沟渠壅塞严重,很多街道坍塌坑洼,显是年久失修。

    不过嘛,城内此时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照着几年前南粤军管理济南城时的规矩,无数佩戴着各色标志的人组织着从各地流进济南府的灾民和乞丐打扫卫生,清理垃圾。其实这些事情,原本大明各地官府都是有成例的,如何进行道路修整、沟渠疏通,垃圾清掏都是有着具体规定的,有专门部门管理。著名劳动模范朱元璋同学甚至还规定沿街撒秽与乱倒垃圾,要枷号一个月发落,在万历年间,在诸多西洋传教士笔下,大明的城市管理不亚于天堂一般。

    但是从众正盈朝的天启年间起,随着国家财政的一步步崩坏,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环境一天天变坏,每逢大雨,便水漫全城。泥泞难行。每逢天晴干旱,便尘土飞扬,蝇蚋纷飞。

    城内原本的居民被重新编制了保甲,五户一甲,五户联保,一家有事,其余四家同罪,五甲为一保。知情不报者同罪,举报者有功,如此一来,原本趁乱在城内潜伏的不少闻香教、天理教、红枪会之类的暗桩、香堂之类的机构,便被急于立功、洗脱自己的邻居们举报了。

    从山东各地流进济南的流民与乞丐在城内各街道上挥汗如雨,将两三年来积存下来的垃圾渣土一车车的清理出去。不住的从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中传出些不和谐的声音。

    “丢那马!老子上次从济南北上京城的时候,可是把这里打扫的干干净净的交给了接防的官儿,这才多久,又给祸害成这个德性!”

    “算了。老洪,这些官就是这样,哪里都一个德性。广州不也是一样。那里主公管理之前,不也是乱糟糟的?你看现在?!”

    “哈!你们两个家伙还说。都这么老的资格了,如今还是哨长,还好意思骂别人?”

    “我老洪要不是读书不好,始终不能够认识那么多字,营官早就当了!”

    旁边的流民们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听着几个头目互相之间的调侃逗趣,虽然这几位头目的话有些难懂,但是几天的相处下来。却让这些流民心中明白,这几位都是脸恶心善之人,拿他们当人看,当自己人看。

    这些人因为战乱,流离失所,到了济南因为无人收容,他们只能睡在两旁的屋檐底下,在这冬天,等待他们的命运无非是冻饿而死或是沦为盗匪。大明曾设各样的养济院、饭堂、又开设粥厂,为饥民发放钱米。援助医药,埋瘗弃尸等,不过显然赈恤能力严重不足。救济只是杯水车薪。

    “咱们祖上有德,伯爷偏巧这个时候到了济南。”

    灾民们早就得到了消息,他们或是被送到各处的田庄,成为宁远伯的佃户。或是被送到登州府、莱州府,从那里上巨大的海船,送到南中去开荒。辛苦几年下来,咱们也是可以有几十亩上好水浇地的地主了。有人暗自憧憬着南下垦荒的美好前景。

    要是他们知道,如果被送去了十州或者是若水道长口中所说的殷商遗民之地的话,区区数十亩土地又算得了什么?

    这些日子。几乎每隔几天就有一批难民经过审核甄别之后,编成队伍。欢天喜地的出了济南,往胶东等地去了。

    “主公。这些日子,我们一共往胶澳等处港口送去了将近十万人口,大多数是整户的人家,少数是些孤寡之人,妇孺之辈。”

    德王宫改成的临时行辕之中,守汉正斜靠在花厅的罗汉床上,听着几个手下人向他汇报这些日子的进展情形。

    到山东的目的,一是为了剿灭这里的教匪、流窜的清军,阻断他们可能与农民军之间形成的联系,二是为了山东的人口,还有各处农庄出产的棉花。

    “除了人口之外,运走的大宗货物便是棉花。”为首的奏事之人也正好提到了这看上去不起眼,但是却可以砸了南中不知道多少人饭碗的东西。

    照着南粤军的规定,每一个往胶东去的难民,都要至少背上三十斤以上的棉花,记住,这是人均标准,只要是能吃饭的,就算一个。(猪脚的贪婪面目终于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了!既然是搞救济,为啥还要让灾民干活?为啥不让他们坐车前往?某个号称能够十几个人开着三十多部车往灾区担任志愿者的家伙眨巴着大眼睛质问道。)

    “眼下在日照、济宁等处田庄之中尚有数十万包棉花等待运输。上述地区田庄仓库内尚有不少小麦、高粱、豆类等物,请主公示下,这些粮食该如何处置?”

    “咱们在这些田庄的壮丁,业已集结了一万四千余人,编成了四十个补充营。除了火铳盔甲等物不能足额编制之外,余者兵器皆以齐备。从第七旅和舰队之中抽调的军官正在熟悉队伍。大小姐从宁远派人送来急信,要求将这一万余人调拨到宁远前线归她指挥使用。”

    斜靠在罗汉床上守汉听得了眼前这些亟待处理的军情,不由得怀念起在南中和广州的日子,那个时候,日常事务和政务军务都有公事房等机构拿出意见,只要他确认一下就可以,如今却是要事必躬亲。

    “田庄里储备的粮食只管用于难民和军需,那些小麦和高粱,如果有往济南方向来的运力,只管运来便是。登莱等处有余,便调剂到鲁西去。”

    小麦和高粱,对于山东的百姓来说,都是上等的口粮。特别是高粱。不但是人的口粮,也是骡马的上好营养品。

    也许有人该说为啥不大力在山东推广种植玉米等高产作物,许多的大神都是这样做的。但是。我得跟大家说一下,第一猪脚现在急需的是棉花等经济作物。第二个原因,玉米取代高粱的地位,用了将近一百年的时间。你能想象猪脚用几年的时间便走完这个过程吗?

    “至于那一万人马,便给予补充旅的临时番号,称之为补充第一旅、第二旅、第三旅,从张小虎手下和第四镇的军官之中选拔旅长人选,拨两个旅给宁远前线。”

    “你们再以本伯的名义写一道题本,上奏天子和有司。将本伯动员这一万余人编成三个补充旅之事告知他们。请司礼监、兵部、吏部备案。”

    守汉虽然没有奢望朝廷能够给他什么粮饷补给,但是他内心却是很希望这三个旅能够得到朝廷的确认。

    “主公,我从河南方向过来时,遇到刘良佐与刘泽清二人所部兵马。他们托熟悉向主公转达愧疚之情。”

    隆盛行中专门负责与李自成所部交易活动的陈国熹,慢条斯理的用福建官话同守汉禀告二刘的态度。

    “他们还想朝老子要给养和军械饷银吗?”

    “不,万万也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