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汉风1276 > 汉风1276第31部分阅读

汉风1276第31部分阅读

陈淑桢发现了楚风火辣辣的目光,脸上微红,幸好剧烈运动下粉脸潮红,盖过了这缕羞意。

    第119章 离开泉州

    对抗演练的结果完全是一边倒的。

    陈吊眼使出了浑身本领,包括姑姑陈淑桢教授的南少林剑术,只见他手上木棍捂得水泼不进,挑、打、拨、撇,以自己为三角阵型的最前端,挡住了琉球汉军的步步进逼。

    随着汉军整齐划一的前进步伐,他的亲兵要么倒下,要么节节退后,汉军的长矛密密麻麻,根本无隙可乘,以陈吊眼的武功,也只保得住自己,没法冲破汉军的队形。

    高台上的楚风看得一清二楚,陈吊眼本人还能苦苦支撑,但他两边的亲兵却被击退、击倒,汉军两翼前进,畲汉义军的队伍阵型也随着变化,由最初的钝角三角形变成直角,直角变成锐角,只陈吊眼一人在尖端上死战不退。

    陈淑桢密如疾风骤雨的鼓点,倒好像是在给琉球汉军助威。

    “我操,不打了,我们输了!”陈吊眼气恼的扔下手中木棍,怎么回事嘛,若是捉对厮杀,他绝对确信能在三招内打倒对面的任何一个人,但他们排成阵型后,自己每次想往前冲,前面第一排正对的一条枪、左右各一条枪,第二排三条枪就全指着自己,挡开这根挡不开那根,就算使地趟刀滚过去,人家第三排还有一溜刀手等着呢!

    这仗根本没法打,武功再高也没球用!

    等他停了手,四下一看才发现,自己一百亲兵还站着的只有十多个了。 而且都挤在自己身后,成狭窄地一溜,几乎要排成竖列了,其他人都满身沾满石灰白点,表示他们被琉球人击中了无数次,早已不剩下半条命;而对面的汉军呢,身上黑衣如墨染。 偶尔有人军服上带个白点,也在肩头、四肢等不致命的地方。

    陈吊眼一脸沮丧的走到将台前。 朝楚风单膝跪下,拱手道:“楚总督,俺陈吊眼服了!今后你说咋办就咋办!”

    楚风暗笑,我琉球军为全脱产大强度训练加严格纪律塑造的近代军队,排成阵型正面对抗一群刚拿起武器的老百姓,如果战局不是一边倒,那也不必去和鞑子争锋了。 自己滚回妈妈家吃奶吧。

    裁汰老弱,十中选一,挑出了五千精兵,其他人全部解散回家。 校场上,每一家人的长辈临走前都嘱咐了子弟:

    “好好干,别给咱红石头寨丢脸。 ”

    “保大宋,灭鞑虏,学岳爷爷那般。 精忠报国,不要怕死。 为国死了,祖宗欢喜,若是贪生怕死投降鞑虏,你爷爷祖祖在地下都睡不安稳。 ”

    “儿啊,爹回去就替你做好灵牌。 供到祠堂里去,再让你哥家小二承你地嗣,你也算有后了……”

    淘汰下来的老弱妇女走了,他们甚至连路费都不需要,从泉州城回寨子,近地几十里,远的几百里,就这么扛起自己的东西,说说笑笑的走了。

    留在东校场上的人,看起来整齐了许多。 全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 一个个黑黝黝、瘦精精的。

    “集合!”楚风喊出口令地时候,差距立刻体现出来。 汉军迈着整齐的步伐,一队队走上校场,盔甲武器全是制式装备,所有人保持沉默,一句话也不说。 而畲汉义军一开始根本没反应过来什么叫集合,等到汉军排成整齐的队列后,陈吊眼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大声呼喝着乱哄哄的手下:“排队,列阵,怎么搞的,快点!”

    楚风摇摇头,这些兵,本应经过至少一个月的训练,才能勉强称为军队的,但现在已经来不及了。

    文天祥在江西的局势,表面看来军威大振,实际上危如累卵。 从地理位置上看,赣南位于广东福建之间,而又向北方突出,是最容易遭到敌人打击地一环,而文天祥却分兵攻打赣州吉州等坚城,一旦敌人铁骑突进,很容易被各个击破。

    如果赣南不保,以南岭、武夷山为前线,两广八闽台湾海南为后方的战略意图,必将成为一纸空文!

    自己中学时候学过《正气歌》,教辅材料上有个延伸阅读,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八月份文天祥就会遭到致命打击,在一个名字很怪,叫什么呢,哦,“空坑”的地方几乎全军覆没,从此赣南局势糜烂不可收拾。

    现在已是七月二十日,时间不多了,必须在文天祥空坑大败之前和他会师,才能挽回局势!

    楚风的第一条命令就是:“收拾随身物品,扔掉铠甲、武器,我只给你们一个时辰,然后我们就要用五天时间跑到漳州!”

    哗,兵丁们喧哗起来,就连陈淑桢都不敢相信:“楚总督,泉州到漳州陆路三百余里,五天赶到,每天行军六十里,这、这太强人所难了吧?以前我们行军,每天从没超过四十里。 还有,为什么要扔掉铠甲武器啊,您用船帮我们运?”

    不难,每天六十里,三十公里,人散步的速度是每小时五公里,用这种速度走六个小时就行了。

    “我地汉军可以日行百里,连续十天不间断,现在你们去掉了老弱、扔掉了没用的武器盔甲,日行六十里应该没问题。 至于武器装备,到漳州后有更好的。 ”

    经过刚才的对抗演练,陈吊眼对楚风是心服口服,别说扔掉武器装备,就是让他把自己扔了都行。 但他那副步人甲,是费了老鼻子劲儿才搞到手的,打磨、上油保养得非常好,拿在手上,摸来摸去舍不得扔下。

    “扔了吧,五十斤重的步人甲,穿着闽西赣南的大山上跑,你会直接滚到坡下面,”楚风指指陆猛身上锃光瓦亮的胸甲:“到漳州后,给你们这样的胸甲。 ”

    陈淑桢站在旁边,听了之后眼前一亮,琉球甲十多斤重,刀砍不裂枪刺不穿,比笨重的步人甲好得多了,忽地又闷闷地说:“真地?可我们没钱买呀!”

    朝廷从琉球买了一万多套盔甲武器,不过半套也没给畲汉义军,“虚外实内”“强干弱枝”是大宋朝的基本国策,三百年不动摇。

    畲汉义军看着琉球甲、琉球刀眼馋,只能自己吞口水,他们连军饷都发不出来,更别说买武器装备了。

    楚风笑笑:“什么钱不钱地?我们是战友,帮你们就是帮自己!”

    战友?陈淑桢第一次仔仔细细的打量楚风,她的眼神,亮亮的。

    陈吊眼的眼神也很亮,但是他的斜眼睛,怎么看都有点“猥琐”的感觉。 自打楚总督说送琉球甲,他一直盯着陆猛身上那副,眼珠子都没转过。

    陆猛心里就毛毛的,有被苍蝇盯住的感觉。

    “打仗?我也要去!”赵筠和红莺穿上不知哪儿搞来的戎服,大宋朝的大长公主腰间佩上镶七宝的百炼宝剑,一头青丝用孝带扎住,红莺拿着杆金光灿灿的短枪,雄纠纠气昂昂的护在身后。

    楚风无奈的挠挠头,“我的公主小姐耶,这打仗也是你能去的吗?老老实实等我回来吧。 ”

    “陈淑桢能领兵打仗,我为什么不能?”赵筠一挺身子,胸脯耸得高高的,看得楚风一阵眼晕,“她也比我大不了几岁,和我手帕交呢,要说兵书战策,她以前还没我读得多!”

    陈淑桢世居泉州,父亲陈文龙和秀王赵与檡交情颇深,两家常常往来。 后来她出嫁,夫家住在晋江许家巷,离秀王府不到十里路,还常到王府来看郡主,下下棋、吟吟诗。

    也不知怎的,听说楚大呆子要和陈淑桢姐姐一块去赣南,赵筠心里就有点不痛快,整天闷闷的不爱说话。 陈姐姐那么英武漂亮,年纪轻轻没了丈夫,又带着点楚楚可怜的味道,更容易让男人心动,楚呆子是海外归来的,不讲什么礼法,他们会不会……万一……

    红莺看出公主姐姐的那点小心思,立马撺掇着要一块上阵杀敌,本来嘛,陈淑桢是书香门第的大家小姐,娇娇怯怯的,就会几手南少林的花拳绣腿,外面看上去还不如咱家小姐呢,她都能带兵打仗,小姐为啥不能呢?

    楚风抓着美人儿香滑柔软的小手,赵筠脸上一红待要挣脱,想到他去赣南生死未卜,心下一软,也就随他握着了。

    楚风暗暗一笑,耐心给她解释:“陈淑桢嫁到许家,这些客家人、畲人多是许家生意往来的客户,要不就是种他们家地的佃户,所以她才能做到义军统帅、闽广宣抚使。 若是你有个死掉的丈夫像许汉青一样,你就可以上阵打仗。 ”

    “呸呸呸!”红莺叫道:“我家公主还是未出阁的黄花闺女,哪儿来的什么死丈夫!”

    赵筠却道:“你为什么非得跟着去?我瞧你这呆子指挥打仗也是稀松平常,让你手下那什么陆猛啊许铁柱啊去就行了,身为琉球之主,何必亲履险地?”

    是的,你说的很对,但我有另外的原因。 楚风的目光投向西北方,那儿有一根民族的脊梁,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后世无数仁人志士正是念着这首正气歌,前赴后继的踏上了民族精神的祭坛。

    “我想去见见文天祥。 ”

    第120章 文天祥:我不是汉j

    江西南部,文天祥开同都督府的兴国县,路上行人往来如织,兵丁百姓一个个脸上喜气洋洋。

    文丞相雩都大捷,湖广震动,抚州何时聚兵入崇仁,孙桌、彭震龙义军会于兴国,宝庆的张虎、衡山赵瑶、司空山张德兴、傅高,各路豪杰义旗纷举,同都督府号令达于江淮。

    眼下,督谋张汴、监军赵时赏率兵数万攻赣州;安抚副使邹凤率赣州诸县兵攻永丰、吉水;招抚副使黎贵达率吉州诸县兵攻太和,大宋朝兵锋正锐,攻势如海潮般展开,赣州九县全部光复,吉州八县收复其四。

    大宋朝,毕竟是三百年的炎黄正朔,有文丞相这样的大忠臣,何愁不能恢复中华?

    但文天祥本人并没有这么乐观。 他浓黑的川字眉紧紧的拧在一起,清瘦的脸上带着一缕苦笑,拿着朝廷诏书的手微微发抖,自言自语道:“我不是汉j,我没有背叛大宋!”

    全天下都知道文天祥的忠诚,偏偏朝廷就是信不过他,一直到一年半后崖山宋亡,文天祥自始至终都没得到朝廷的信任。 原因无他,去年初奉谢太后旨,到伯颜军中谈判,被伯颜扣留下来,在北元军中待了一段时间,文天祥就再也没能洗清身上的污点。

    你说你是在镇江从敌人军中逃出来的,可谁又知道你不是投降之后被派回来的j细呢?千军万马之中,你一个书生。 就那么好逃出来?

    漫说朝廷中人不信,就是现在已经殉国地淮扬大帅李庭芝,在那时候也不信。 当初李大帅还在镇守扬州,听说文丞相从北元营中逃回,第一个反应就是:“凡是自称文天祥的,都是鞑子派来的j细,一律格杀勿论。 ”

    幸好李庭芝手下将领苗再成不相信文天祥会投降鞑虏。 悄悄把他放了,这才没有稀里糊涂死在自己人的刀下。

    几次死里逃生。 历尽艰难回到朝廷,还是摆脱不了旧日同僚怀疑的目光,自从离开行朝到现在,屡次上表要求入朝,都被陈、张、陆等当道诸公拒绝,写信要问个明白,陆秀夫又总是虚言推脱。 前一阵子。 文天祥一怒之下写信责问陆秀夫:“诏令皆出诸公之口,岂得以游词相拒?”

    信送走后,文天祥立刻就后悔了。 陆秀夫,张世杰,都是正人君子,他们的怀疑,也有他们的苦衷啊!大宋,自己之前还有一位从敌营中逃回地丞相。 他实在太有名了:秦桧。

    有谁能证明自己不是使的苦肉计,有谁能保证自己不是另一个秦侩?何况,和自己同为状元、同为丞相地留梦炎早早投降了元朝,陆秀夫张世杰有这样的怀疑,实在是情理之中。

    听闻行朝大军攻克泉州,文天祥又一次上表要求到行朝朝贺。 然后又一次被张世杰陆秀夫无情的拒绝了。

    他心如死灰,轻轻拍着桌子:陆君实、张枢密,你们不该如此啊!我个人声名事小,赣南光复大业事重啊!

    赣南的局势,是近几年来最好的,同都督府所在的兴国,可向东北宁都、石城一路,或者东南雩都、瑞金一路入闽,福建的汀州、莲城为稳固地大后方;吉水、太和、赣州分别在兴国的北、西北、西南方向,正由邹凤、黎贵达、赵时赏率军分头攻打。 如果能拿下这几座坚城。 进可逼临川、隆兴府,退可在赣南、湖广、闽西的莽莽群山中与鞑虏周旋。 则赣南局势为之一变。

    但是,这几个坚城迟迟不能攻克,赣南战事已成胶着的状态。 因为就在这个紧要关头,自己麾下十万义军的战力,已经被压榨到了最后一分,再也挤不出来了!

    没有朝廷经制军队的一兵一卒,手下的十万人,全是农夫、山贼和豪强家奴;朝廷不发一文钱的军饷,不给一粒米地军粮,全靠自己和各地义士捐献家产、以及各州县自筹的粮草,赣南山多民穷,养着十万大军实在是力有未逮,眼见粮饷告罄,有的营头,士卒已吃了大半个月的稀饭;武器装备更是让人心寒,士卒们挥舞着铁锨、粪叉、草耙,完全是凭着一腔子热血,和敌人以命换命!

    这个节骨眼上,给我一万精兵,不,五千,哪怕两千三千;没有兵,给我五千套盔甲武器也行;就算连武器都没有,哪怕给我万两白银、千石粮食,我也能立刻收复吉水、太和、赣州,甚至让兵锋直抵江淮!

    请粮请饷请援兵的折子上了不知道多少,全都杳无音讯,待要亲自入朝请命,行朝也一再拒绝,文天祥恨不能把自己的一颗赤胆忠心挖出来给行朝诸公瞧瞧,瞧瞧这颗心究竟是红还是黑;他又想仰天大叫:我不是汉j,我从来没有投降!

    大约是上次去信责问,陆君实心中有愧罢,这次终于有了回应:右丞相、同都督文驻兵赣南不得轻近,待琉球总督楚、畲汉义军统领兼闽广宣抚使陈提兵会齐,同保赣南。

    文天祥拿着这份旨意,简直哭笑不得,畲汉义军,他是知道地,装备训练比自己手下的兵还差,简直穷得跟叫花子差不多;琉球人,蛮荒之地,听说去年底曾来朝贡过,很得朝廷欢心,不过那些土人的战斗力,估计比畲汉义军还要不如。

    一个寡妇,一个番人,陈与权、陆君实,你们这次玩笑开大了。

    荆湖都统、清远军承宣使巩信在帐下侍立,看见文丞相的眉头深锁,心下就是一酸,这位丞相,并不是枯木稿灰死人般的道学先生,相反,他非常热爱生活。 “天祥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每餐皆以妓女歌舞伴奏,但自从起兵勤王后,散尽家财,遣走家伎,生活清苦和一般士卒无异,加上戎马倥偬,本来“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的相貌,也变得清瘦、憔悴。

    唉,人人皆知文丞相忠义无匹,为何朝廷总是信不过咱们?巩信正在寻思,就听得丞相呼唤:“诚意,与我看看这信。 ”

    诚意是丞相替巩信取的字,听得召唤,他走上前接过信一看,心头大奇:一奇这信是琉球总督楚风所书,却随着朝廷圣旨以五百里加急快报发来;二奇是这楚某身在番邦,和丞相素昧平生,为何会写信来?

    待看上几行,巩信又是一奇:楚某身在千里之外,对赣南局势见解深刻,道出分兵出击,大军顿于坚城的忌讳,但看信上行文,他连赣南州县的名目都说不清楚,却又奇哉怪也!

    “楚某来信,说赣南局势虽然面上光鲜,但若鞑子大军铁骑突进,则我分兵于坚城之下,易被敌各个击破,形势实在危如累卵,本相仔细思虑,确有几分道理。 诚意,你久在军中,军旅之事比我更熟,你来说说,这楚某说的是也不是?”

    巩信将信放下,看着地图仔细思考了一盏茶地时间,才拱手回答道:“恩相,这楚某说地有三分道理,但我进逼赣州、吉水、太和,各处围城都有一月以上,我军固然师老兵疲,敌军何尝不是油尽灯枯?

    打下这几处坚城,军心民气必然一振,恩相兵锋可达江?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