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汉风1276 > 汉风1276第97部分阅读

汉风1276第97部分阅读

和文天祥脑袋挨着脑袋,一齐看起来。

    只看了几行字,他们同时露出欣慰的笑容,知道以华变夷的第一步,已经沿着正确的道路迈了下去,如果大汉坚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那么超越当年汉武帝、唐太宗的武功,也并不是纸上谈兵。

    要知道,当年汉武帝遣卫青霍去病北逐匈奴三千里,其后衰弱的南匈奴归汉,但并没有达到以华变夷的目标,归汉的南匈奴时叛时降,到了东汉灭亡、三国鼎立、天下归晋之后,匈奴人刘渊又起兵攻晋,不仅灭亡了西晋,还揭开了中原汉民族最悲惨最黑暗时代的序幕:五胡乱华。匈奴、鲜卑、羯、羌、氐相继侵入中原,以人为粮生灵涂炭……

    唐太宗伐高勾丽、击突厥、灭薛延陀,武功赫赫,北方游牧民族呼为“天可汗”,但唐太宗实行以胡制胡的政策,大量使用夷人雇佣军、夷人军官,这一政策在数十年后显露了恶果:胡人安禄山起兵反唐,终结了大唐盛世,华夏文明走上了长达百年的下坡路,而沙陀、党项、契丹趁机相继崛起……

    所谓的华夷问题,不在南方而在北方。大宋高宗偏安江南,中原士民纷纷渡江南下,岭南的各族夷人都接受了华夏文化,接受了劳动生产的生活方式;惟有北方,从秦汉时代的匈奴,到隋唐的突厥,再到两宋的西夏、辽、金、蒙古,华夏民族和游牧民族的战争,贯穿千余年而从未停息!

    如果大汉能为华夏文明和游牧民族的战争划上句号,如果大汉能做到西汉盛唐无法做到的事情,那将会是华夏文明的空前胜利,空前辉煌!郑思肖想到自己能生逢其时,能在这空前伟大的事业中贡献力量,就激动得浑身颤抖,心脏像擂鼓一样剧烈的跳动起来。

    文天祥看着表章,内心的激动更甚于郑思肖,因为他有感同身受的经历。自宋辽澶渊之盟以来,何曾有北方游牧民族向中原称臣纳贡?仅仅五年前,临安的宋恭帝,面临伯颜强大的军事压力,文天祥就以左丞相身份出任和谈大使,屈辱的谈判期间,先称侄皇帝,再称儿皇帝皆不可得,最后皇帝和太后、太皇太后一齐被俘虏。

    那时候,蒙古武士的马蹄,踏遍了江南锦绣河山,“磨剑剑石石鼎裂,饮马长江江水竭。我军百万战袍红,尽是江南儿女血”,侵略者狰狞的笑容,沉甸甸的压在南宋每一个百姓、士兵、官员的心头。

    曾几何时,百战百胜的唆都、李恒被大汉消灭,想要崖山灭宋勒石纪功的张弘范,兵败身死……现在,更有称雄世界的蒙古王公,居然在大汉皇帝面前,低下了高昂的头颅,以谦卑的姿态进女为妃,还确定了朝贡属国的身份!

    五年,只过了五年!文天祥眼眶里热辣辣的,他竭力忍住将要夺眶而出的泪水。

    和儒学出身的大臣不同,匠户系的张广甫、王大海、李鹤轩等人,则是想着商人们可以加大对辽东的投资了。

    王大海的老婆王李氏,跟楚风合股开设了不少纺织厂,他在想,是不是该让老婆把厂子设到辽东去,就近收购羊毛,再就近把织好的呢绒、毛线卖出去?反正这些纺织品,寒冷的北方比温暖的南方需求量大,一来一回省了两趟运输费用,也许除掉去当地办厂、纺织工外派的费用,赚头更大呢?

    李鹤轩则暗暗高兴,因为他的表兄祝季奢,正准备大力发展闽广、高丽、日本、辽东、临安的五角贸易,把呢绒、毛线、丝绸、珍珠、高丽参、铁器、漆器等各地土产流通交易呢!辽东乃颜汗称臣纳贡,对五角贸易圈的稳固,显然是个好消息。

    第351章 民族品牌

    大汉和过去中原王朝对北方的政策截然不同,臣子们都是老于政治的聪明人,他们一眼就看出来了,大汉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牧民的生活越来越接近南方的汉人,大汉的胜利,不在战场上,而在牧民的毡房里,这样的胜利,是任何人都无法抗拒的。

    这样的政策持续下去,也许华夏文明和马背民族的战争,真的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

    赵筠俏皮的甩了甩头发,美丽的皇后,早已成为朝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为什么唐太宗、汉武帝的赫赫武功,不能解决战争,而大汉的武力,至少陆上的武力并不超越前朝,却能让人们看到以华变夷的希望?”

    民政部长郑思肖也道:“对,古书上说夷狄之人贪而好利,被发左衽,人面兽心,其与中原殊章服,异习俗,饮食不同,言语不通, 辟居北垂寒露之野,蒙古鞑靼人桀骜不驯,最难驯服,然而我们没有费多大劲儿,甚至自始至终没有和乃颜汗兵戎相见,他就这么臣服了,岂非咄咄怪事?”

    楚风嘿然一笑:“两位明君的军事胜利,却未能实现以华变夷的终极目标,考其根本,是未能让夷人转变为汉人的生存方式。来,各位看这张地图。”

    炎黄盛德殿的正中央,皇帝宝座后面,悬挂着《天下一统图》,楚风用一根木杆,轻轻点在在地图上,虚划了一道线。

    所有的臣子都看明白了,那道线,基本和当年的秦长城重合,那道线,是当年卫青霍去病五路进兵伐匈奴的,那道线,是大唐皇帝命李靖徐世绩征伐突厥的出发地。

    当然,他们不知道,在后世这条线有一个著名的称谓:四百毫米等雨线,在它的南方,是湿润温暖适合农业的中原、江南,在它的北方,是干旱寒冷只能游牧的草原戈壁。

    “秦长城以北的地区,不能种植粮食,只能游牧放羊养牛,所以无论中原王朝用什么办法,羁縻、内迁还是军事打击,汉人无法到这条线的北方种植粮食,就只能把这片广大的区域,”楚风划了一个圈,包括了整个蒙古高原,河套以西、河西走廊以北、华北燕山北方,“这么广阔的土地,让给游牧民族。而这些马背民族,一旦强大,或者北方的气候变得寒冷,就会被迫或者主动的杀向南方,用强弓铁骑从华夏民族手中抢夺财富。即使击溃了匈奴,草原上立刻崛起鲜卑、突厥,击溃了突厥,又有契丹、西夏……北方草原上的马背民族,总会一个接一个的崛起,不断给富庶的中原带来战乱。”

    楚风讲的历史,所有的臣子都耳熟能详,但在皇帝口中娓娓道来,似乎格外的新鲜,一个个听得聚精会神,文教部长曲海镜有时候甚至觉得大汉朝廷不像个朝争倾轧的朝廷,不,连官府衙门都不像。

    它像个什么呢?曲海镜觉得有时候就像个大商家的股东们在开会,但又不完全像,直到今天,昨天刚刚主持召开科学院首届院士大会的文教部长突然发现,像股东大会和院士大会的集合。

    经济力和智力的结合!

    楚风此时已讲到了大汉的政策:“我们不同于过去的历朝历代,我们不是遥控指挥,而是把华夏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向北方草原上传播,当每一个牧民都知道,能用羊毛、活牛羊、马匹、白碱面和其他矿产,从大汉商人手里换取粮食、煤炭、铁器、服装和金银的时候,任何那颜、王爷、大汗、酋长,就再也无法命令他们骑上战马,向大汉发动进攻!”

    略微停顿,他充满自信的补充道:“即使成吉思汗复生,也不行!”

    赵筠的眼睛里星光闪动,谁说夫君没有帝王气概?一定要虎背熊腰面目狰狞,才是帝王之气吗?楚汉相争,得到天下的,不是楚霸王,而是刘邦!

    郑思肖则从楚风的话里听出了另外的味道,他惊喜的问:“皇上刚才说不遥控指挥,是指放弃羁縻、册封的制度,而实行直接管理的改土归流吗?”

    “对!”楚风长笑道:“金国胡人尚知道‘万里车书尽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辽东、蒙古,尽我中华故地,大汉的政策非常清楚,凡杭爱山以南、葱岭以东、东海以西、琼州以北的汉唐故地,都要执行以华变夷的同化政策!现在是册封属国,将来就设置郡县,乃颜汗走出了第一步,他就不能停下来!”

    在蒙古草原上设置郡县,进行直接统治?若在五年前,这简直想都不敢想啊!文天祥恍如梦中,脱口而出:“多少年,才能在蒙古、辽东设置郡县呵?”

    “不长不长,”楚风狡黠的微微一笑,“什么时候蒙古牧民放下马鞭,拿起了羊毛剪刀和矿石铲子,什么时候蒙古武士扔掉了顽羊角弓,拿起了火枪、子弹,什么时候大汉就能在辽东设置郡县!”

    大年初一,琉球的大街上人群熙熙攘攘。琉球作为大汉帝国的政治经济中枢,她的历史才区区六七年而已,这座城市年轻、朝气蓬勃,充满了奋发向上的一股子冲劲儿:海滨路上,四轮马车一路响着铃铛飞驰而过,远处的海面上,片片白帆追风,更有巨大的越洋海船,碾碎了南中国海上的万里波涛,将马六甲到琉球港之间的天堑变做通途。

    皇宫前面的城市,穿着带帽斗篷的吉普赛人翻着塔罗牌占卜未知的命运,黑黑瘦瘦的天竺人用笛声让剧毒的眼睛王蛇翩翩起舞,三佛齐人表演着杂耍,两只手把五只皮球在空中抛来抛去……市民们饶有兴致的欣赏着他们的表演,时不时的鼓掌叫好,洒下一把铜角子。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每一位市民都精神昂扬,揖让进退之际大国公民的风范显露无遗。

    过去的一年,是红红火火的一年。

    远赴瀛州、琼州开荒的农夫们,盘算着今年的收成,一个个打算让邮局的老夫子帮忙写封信,要不趁春耕还没展开,干脆亲自回去一趟,把闽广家乡的亲朋好友接出来开荒,三十亩地,没地租,卖粮才收一成的税!想起伙伴们还在闽广家乡,傻了吧唧的给地主们交三成四成的税,他们就愤愤不平。

    工人们呢,去年新开了许多的纺织厂、罐头厂、造船厂,这些厂需要的工人自然增加,相应的钢铁厂、木器厂的订单也跟着水涨船高。这生意好了,薪水是不是该涨一涨?不仅老板们给涨了薪水,皇上还体恤咱们工人,给设立了养老金,将来到五十五岁退休啊,就能领一笔钱,舒舒服服的渡过余生!

    嗯,将来有了保障,手里还留那么多钱做什么?老婆要的花衣裳,小孩子要的蜜陷果脯,还有过年的烟花爆竹,男主人大手一挥:买,不差钱!

    官员们、军官士兵们,也非常高兴,大汉废止一切陋规,更不许军队抢掠民间,但人家有高薪养廉啊!设立的廉政公积金,异常丰厚,同时也是老了的保障,将来两袖清风的清官们,再也不至于致仕退休之后,穷得连肉都吃不起了。

    高级官员们到车马行,挑选马车,他们三个五个一群,比较着拉马车是天竺产的小马稳当,还是大食产的骏马高大漂亮?

    大街上,大汉皇帝和他的四位皇后,在内卫保护下安步当车、与民同乐。

    “哼,楚哥哥色得很,就想往里钻!”敏儿红艳艳的小嘴嘟了起来。

    楚风讪讪的笑着,摸了摸头顶,方才他看见一座大帐篷,外面牌匾上标着“暹罗人妖戏”,一时好奇多看了几眼,引得敏儿好奇,追着问什么叫做人妖,尴尬的给她解释完了,小妮子脸红到了耳朵根,跳着脚埋怨楚风,不该把“很黄很暴力”的内容曝光,这不,怀里还抱着小公主呢!

    楚风苦笑,襁褓里的小胖丫,她能听懂吗?

    “坏爸爸,叫坏爸爸!”敏儿逗弄着小公主。

    “咯咯,咯咯!”小胖丫似乎听懂了坏爸爸的意思,笑个不停。

    “参见皇帝,大汉万岁万岁万万岁!”有个中年女声在旁边围观群众中响起,楚风抬头一看,原来是洪梅氏。

    楚风笑眯眯的和她寒暄:“近来生意好吧?出口辽东的罐头,销路如何?”

    “托您的福,啥都好!”洪梅氏呵呵笑着,忽而眉头一皱:“就是工商部新颁发了商标注册条例,我还没给罐头想好名儿哩!”

    “哦?那我替你取一个,好不好?”

    洪梅氏听了楚风这句话,眼睛都笑眯起来了,皇帝御赐的名字,还能不好吗?求之不得啊!

    楚风自言自语的沉吟道:“一般说来,商标名字喜欢取主人的姓名,比如什么潘高寿、王老吉的,对了,洪大婶,你本名叫?”

    “我在娘家叫梅林!”

    楚风憋不住的狂笑:“好,梅林罐头有了!”

    第352章 天下一家?

    大汉五年、北元至元十八年的正月,和煦的春日暖阳早已亲吻着南方大地,但在北国,春天的脚步来得特别的迟,此时尚是冰未消、雪未融,家家户户的屋檐底下还挂着冰棱子,街面上的行人脚步匆匆,一个个袖着手、缩着脖子,小心翼翼的盯着路面,唯恐冰雪将化未化之际路面湿滑,一不小心跌个大跟头。

    调皮捣蛋的小孩,不顾倒春寒的刺骨冷风,在胡同口蹦蹦跳跳,最调皮的,还搭着人梯,扳下屋檐挂着的冰棱,塞进口里硌崩硌崩的嚼起来,冻得小脸、小手通红。

    郭守敬坐在八人抬的大轿子里,轻轻掀起轿帘,欣慰的看着孩子们。

    大都南城,是早已灭亡的金中都,作为汉民聚居区没有改建,和新建的北城是新旧两个天地。街道狭窄、污水横流,房屋破败不堪,一切的一切,和远处辉煌灿烂的城墙、大道、皇宫相比,都显得那么的不协调,不和谐,郭守敬很少来到这里,他皱着眉头,不明白当初为什么不拆掉这里,给汉民也建设一个漂亮的南城。

    直到听到孩子们的喧闹,在皇宫和衙门所处的、巍峨的北城很难听到的发自内心的欢笑,郭守敬才对这里有一番重新的审视,似乎南城的破旧,也不是那么不可接受了。

    作为大都城的设计者,他对这座城市有着特殊的感情。高达巍峨的城墙,周围长达六十里,中轴线上的大街宽十丈,其余主街宽八丈,就是那些小街小胡同,也宽达四丈,城市轮廓工整、街道横平竖直,七十五处居民坊、星罗棋布的各大衙门,如众星拱月般环绕地处三海的皇宫,整座城市显示出无比的威严、肃穆,在西方色目人眼中,这是“世界上最宏伟的城市,象征着大汗至高无上的权威,它简直就是世界的中心!”

    对,世界的中心!郭守敬对亲手设计、建设的城市,能够得到如此高的赞誉而欣慰,也许千年之后人们会忘记郭某这位设计者,但这座宏伟壮观的城市,将会被载入史册,永远被镌刻在历史的记忆中!

    北方封龙山学派信奉“天下一家”思想,劝忽必烈改蒙古帝国为大元朝、制定朝廷制度的大儒,是郭守敬的师傅刘秉中;出使南宋被扣十六年,始终坚贞不屈的“北廷苏武”,也是他的同门,封龙山学派中人出仕大元朝廷,先后已历三代,为大元的政治、经济和学术效力颇多。

    出身封龙山的郭守敬,对忽必烈是有那么几分感激之情的,是大元皇帝提供了大笔经费,让他能够在城郊建起规模巨大的天文台,拨出价值不菲的铜材,铸造浑天仪、玲珑仪、仰仪、立运仪、证理仪等天文仪器;是大元皇帝,毫无保留的信任他,把疏通运河、营建大都城,这些足以名垂青史的任务交给他。

    所以,尽管忽必烈时不时的让郭守敬干一些不那么心甘情愿的事情,比如铸造杀人的火炮,比如穷奢极欲的消耗大量煤炭,给露天的御花园通上地火龙,但郭守敬都一一遵旨照做,从来没有推脱过。

    是的,老师刘秉中说过,北方从辽代开始,就置于异族的统治之下,三百年来,辽、金、元三代相继崛起,战火纷飞民不聊生,与其做无谓的抵抗,流尽百姓的鲜血,何不秉承“天下一家”的理念,“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辅佐大元、帮助大元,平息战火,给百姓一个太平盛世呢?

    如今,虽然离太平盛世还远得很,但郭守敬已经看到了希望,看,这梦幻般的大都城,历时将近二十年的建设,花费无数人力物力,不是在华北平原、燕山脚下巍然矗立了吗?城中的百姓,不是安居乐业了吗?那些往来如织的各国番商,运来波斯的羊绒毯子、大食的椰枣、大秦的天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