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汉风1276 > 汉风1276第196部分阅读

汉风1276第196部分阅读

草原彻底纳入金底苍龙旗下!”

    吴定南说话的同时,为了加强自己的说服力,他甚至从皮包里取出地图,将秦直道的位置指给长老们看,反正这大规模工程的消息,到开春之后必将震动整个蒙古草原。

    蔑里真的瞳孔一下子放大了:什么,南方就有一条长达一千五百里的直道正在修复?那么,汉军来草原,就会像去自家后花园那样方便快捷了!

    所有的长老都震惊于这个消息,当草原被冰雪覆盖,白灾肆虐的时候,没有谁会神经病发作去侦察一番,都猫在冬季宿营地的人们,连南方几十里外的事情都蒙在鼓里。

    如果说在更遥远北方的圣城哈喇和林的忽必烈,与秦直道之间还有个缓冲,有那么些迂回周折的空间,那么主要牧区位于包克图附近的塔塔尔部,就直面汉军寒光闪闪的刺刀,并且被这刺刀顶到心窝上了。

    蔑里真实际上已经没有了别的选择,在生存和毁灭之间,他必须以部族首领的身份做出决断。

    他站起来,面朝吴定南,双手伸向天空:“我塔塔尔部族长蔑里真,向长生天起誓……”

    一句话还没有说完,何不勒兀格就在卫兵控制下,跌跌撞撞的冲进了帐中。

    氏耳塔那大骂卫兵:“这个卑贱的牧奴,为什么让他进来?把他赶出去,再抽一百鞭子!”

    “我想,这个消息是各位长老希望知道的”,卫兵嗫嚅着,扶起何不勒兀格,让后者一五一十将青年们劫掠汉地,满载而归,这一石破天惊的消息告诉了帐中的人们。

    氏耳塔那回嗔作喜,包括蔑里真在内的长老们,则以非常奇怪的表情看着吴定南,现在,对汉军的战斗力,有必要重新评估了。

    吴定南困惑了:难道这群蒙古青年,瞎猫撞上死耗子,碰巧遇上了某个倒霉的商队?照说按照草原规矩,是不应该抢掠商队的呀!

    他根本就没往汉军身上想,要是凭几个血气方刚的青年牧民就能击败汉军,劫掠汉地而归,那汉军也不用和北元打了,自己抹脖子算了。

    氏耳塔那的气焰,一下子变得嚣张起来,他不待族长下令,就自顾着传下了命令:“待雪小点,就让各家各户都到大帐前等着,我们要给从汉地归来的把都鲁庆功!”

    下午,雪就没有那么大了,渐渐的止住,大帐前的草地上,扫开了一些雪,牛粪和干树枝燃烧着,混合着上面驾着正在滴油的烤全羊,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香味。

    非但成年男子,老弱妇孺都出来了,富庶的部族长老会出钱让部民喝一点儿酒,吃几块羊肉,这足以抵消冰雪中露天集会消耗的热量,所以很受部民的欢迎。

    亲元的氏耳塔那,无疑是上蹿下跳最开心的人,如果几个部族的年轻人就能穿越汉军的封锁,成功从汉地劫掠而归,那么汉军又有什么可怕的呢?忽必烈、黄金家族和乞颜部的复兴,不是板上钉钉的吗?

    当乞里古台被生拉硬拽的带到身前,氏耳塔那热情洋溢的赞颂着这位新鲜出炉的把都鲁“长生天降下的恩德呵,无穷无尽,不儿罕山的威严呵,传承至今。我们塔塔尔部的英雄祖先,有了英雄的后代——乞里古台,阿别理的儿子,赛尔不花的孙子,他成功的从汉地劫掠而归,而且,我们部族的小伙子没有一个受伤,他们将会在开春之后,带着财富和荣誉归来!”

    抢劫,在草原语境中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弱肉强食、成王败寇,这是草原生存的基本法则,乞里古台能从汉地劫掠财富而归,这已经是一个神迹了,而青年们还毫发无损,那简直就是成吉思汗起于地下才能做到的呀!

    无数老人带着赞赏的神情,老脸上笑开了花,年轻人则佩服和嫉妒交织,决心下一次一定要参加这样的行动,大姑娘们毫不吝啬的将热切的目光送给了新崭崭的英雄,更有不少待嫁的少女,做起了第二个孛儿帖的美梦,倒是处在漩涡中心的乞里古台,神情很有些扭捏不安。

    “年轻人,你真的成功劫掠了汉地?”汉使吴定南上前,微笑着问道,问题却向炮弹一样威力巨大,一个接一个:“你是怎么在风雪天通过了汉军的重重封锁?你和你的伙伴们,又是如何逃脱了配备大食千里驹的汉军骑兵的追袭?你们装备的弓箭,皮甲,又是如何战胜身穿精钢盔甲,携带制式步枪的汉军?”

    乞里古台脸红红的站着,一句也不能回答。

    “说呀,告诉他,你是多么的勇猛!”何不勒兀格期待的看着外甥,给他打气。

    乞里古台终于鼓足了勇气,摇了摇头,告诉舅舅实情:“不,亲爱的舅舅,抢掠并不能带来财富,这些都是劳动的报酬!而自始至终,都是你们的误会而已!”

    原来,乞里古台带着兄弟们南下,其实只是去碰碰运气而已,就在数十里外的山区,就遇上了修复秦直道的汉军和民夫,面对密密层层的汉军,他做出了这辈子最英明的决定:放下武器投降。

    谁知,问明并非蒙古帝国的军队而是普通牧民,汉军并没有为难他们,反而询问他们是否愿意参加筑路——报酬还很丰厚。

    于是这群蒙古青年就加入了筑路大军,而乞里古台的鸭绒服、战刀、鲸鱼皮靴和美酒粮食,全都是劳动所得的报酬!

    静静地听完这一切,整个塔塔尔部鸦雀无声,旧有的观念在人们心底迅速的崩塌:想去汉地劫掠一番的忽必烈,以及漠北诸王、巴邻部、弘吉剌部的族人们,遭到了迎头痛击,承受了惨重的损失,家家有亲人死去的痛苦;倒是阴错阳差跑去做工,依靠劳动所得,乞里古台和伙伴们的收获远比劫掠丰厚,而且毫发无伤!

    劫掠,遭到无情打击,劳动,赢得丰厚收入,这个想法,已经如闪电般划破天极,出现在塔塔尔人,出现在月息部,出现在整个草原的上空,并且将会改变许多、许多……

    “我想问问,蔑里真族长,在对抗与合作之间,您做出选择了吗?”汉使吴定南好整以暇的询问着塔塔尔族长。

    蔑里真的大手和汉使握到了一块,“那还用问吗?”

    三日后,雪住初晴,春日终于出现在漠南草原的上空,顺着秦直道北上,楚风的金底苍龙旗,也就遥遥在望包克图了。

    冰雪,正在消融!

    第584章 邦有道

    大地春回、冰消雪化。一岁一枯荣的离离原上草,顽强的生命力于冰雪下渡过了严寒的冬季,当融融春日普照塞北草原的时候,嫩草冲破土层的阻碍,新绿破土而出。

    包克图以南,历经千年沧桑之后刚刚焕发新生的秦直道上,大汉帝国的金底苍龙旗在晨风中猎猎飞扬,无数身穿黑色制服的汉军士兵,组成一眼望不到头尾的长龙,鲸皮靴有力的踢踏着,嘹亮的军歌直入云霄。

    沿着秦直道从关中渭河平原一路北上,走过陕北山区,便来到了草原南缘,一望无际的草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天空也从山区的狭隘,变得广阔无垠。

    带着大汉皇帝金龙纹饰的马车停下了,雪瑶掀开车帘,慵懒的伸了个懒腰,然后她就惊讶的张开了小嘴,露出编贝似的银牙,良久才惊叹道:“多么美丽的草原。明净的天空!这、这就是蒙古草原,乌仁图娅的故乡?”

    若在平日里,雪瑶云鬓微乱、峨嵋淡扫的万种风情,必定会让随驾护卫小伙子们一阵目眩神迷,可现在没有人注意她,因为官兵们全都愣怔的看着山下广袤无垠的草原,一时间鸦雀无声。

    草原腹地,梦寐以求的草原腹地呵!这里可不是辽东,不是东蒙古,而是中蒙古腹地,蒙古帝国崛起的核心,再往北,就是蒙古圣城哈喇和林,圣山不儿罕山,圣河斡难河的所在地!

    当先开路的第一军部队已经到了山下,踏足于草原的泥土上,数万士兵、尤其是来自畲汉义军的老兵们惊讶的发现,他们那位以铁人著称,于蒙元南侵国势方张、华夏陆沉在即时毅然起兵抗元,投入胜利希望极端渺茫的反抗事业,即便最艰难困苦时也没有皱一皱眉头的陈吊眼军长,郑重的抓起一把混合着嫩草的泥土,紧紧攥在手中,早已热泪滚滚而下。

    “叔祖文龙公,先叔瓒公,兴化的阖城百姓……你们在天有灵,看看呵。我们起于闽广,终于光复华夏,将鞑子逐到塞外,今天,我们踏足草原腹地,请各位拭目以待,直捣哈喇和林、封不儿罕山、痛饮斡难河时,晚辈再设酒祭拜诸位英灵!”

    第三军的张世杰、苏刘义翁婿,还带兵在半山腰上,两位将军也下了战马,苏刘义正想说什么,张世杰挥了挥手制止了他,然后从马背上取下一个布袋。

    这个袋子,张世杰已经带着很久了,即便是作为他女婿的苏刘义,也不知道里面装着什么,现在谜底看来就要揭晓了。

    布袋中,取出一个黑纱包裹的物事,张世杰一层层将黑纱揭开,却原来是块蓝底金字的牌位——宋太子少保左丞相李忠贞公庭芝之位!

    将老友的牌位恭恭敬敬的放置在桌案上,张世杰先大哭三声。又大笑三声:“老友呵老友,你死守扬州、尽忠殉节之时,可曾想到十年后我们便能廓清寰宇,更踏足草原腹地,直捣黄龙?可惜,可惜了故友的栋梁之材!”

    想到当年李庭芝死守淮扬,谢太后和宋恭帝赵显还写诏书令他投降北元,张世杰心头就难受得厉害,看着金底苍龙旗下的御驾所在处感慨万千:若是故宋朝廷有大汉皇帝的十分之一,只怕老友也不会死节于扬州城下;若是及得上汉皇的一半,多半现在老友就和自己联袂跃马草原腹地了吧?

    血战淮扬连的姜良材,攻坚英雄连的李世贵,还有许许多多叫不出名字的汉军士兵,或泣不成声,或心潮澎湃,卫、霍北击匈奴三千里,李靖、徐世绩斩突厥单于,同样的辉煌,也即将重现,而他们就是这必将载入史册的伟大时刻的亲历者。

    闽广的浴血,淮扬的鏖战,严冬的霜雪,夏日的暴晒,迎着箭雨的冲锋,直面铁骑弯刀的搏杀,在这一刻都被赋予了鲜活的意义,所有人都相信,他们将在大汉皇帝的带领下,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而他们的双脚,必将踏足于不儿罕山之上!

    是的,毫无疑问,大汉帝国只有锐意进取的皇帝,绝无令百战浴血变成功亏一篑的十二道金牌!

    当然,金底苍龙旗下除了铁血大军,还有许多怀着其他心思的人,譬如跟随在大军身后的若干商旅,满载着江南稻米、四川蜀锦、闽广机织棉布、开封饴糖、江西茶叶的马车,在秦直道上隆隆而行,各支车队打着“郑”、“祝”、“陈”等等旗号,而经营规模较小的承包商,什么波斯人依波达,犹太人亚伯拉罕,开封的蓝帽回回,都杂处其间,希望能在即将展开的大规模贸易中分一杯羹。

    不少青衫长袍头戴纶巾的读书人也在这个队伍中,有些脸皮厚的,或者认得商队中人的,就坐到了马车上,而脸皮薄的,或者端着读书人架子的,就只好靠两条腿步行。汉军能做到的步行行军速度,对他们可是个不小的考验。

    谁叫大汉皇帝规定必须步行前往,不许自带车马呢?

    原来楚风废羁縻制度,改土归流,以汉法治草原,实行一劳永逸的归化政策,于是对草原的治理,在军事和经济之外,庶政也是必须的,那么基层官员就必须从新式学校的毕业生和广大读书人中选拔。

    我们这个民族从来不缺想做官的人,只要开科取士。应考的就如过江之鲫,楚风很容易就选到了他想要的人,只不过他规定这些到草原上建功立业的基层官吏,必须靠自己走过去——草原环境可不是风一吹就倒的那种文弱书生能适应的,这也算是个体能考核吧。

    士子群中,瞧着商旅舒舒服服的坐着马车,就有人嘀嘀咕咕:“见利忘义的商人,可以坐在马车上,咱们堂堂儒门士子,还要靠自己两条腿走路,陛下实在有点……”

    “这些商人何尝不是我大汉皇帝治下的义民,他们的行为何尝不是替我大汉皇帝分忧?你是怎么理解义利统一论的?”

    什么人这么大口气?只见一位白面黑须,仪容颇佳的清瘦老者坐于马上。

    这些士子已是预备官员,马上就要任用的,也就有了几分官气,不服的道:“什么呀,这些商人不过是图钱财罢了,言利也就罢了,何必言义?”

    有位叫做沈明经的士子,正想也说几句反驳这老者,却感觉有人在背后扯了扯,回头一看,新结识的江南士子陆敬亭急慌慌的打着眼色,又是摇头又是摆手,让他不要出头。

    清瘦老者呵呵一笑,“按各位义利对立的理论,那么汉军士兵投军是为了军饷,不可言义,沿途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是为了保他一方平安,不可言义,各位晋身官场,是为了升官、领薪俸,不可言义,就连大汉皇帝——”

    老者向远处金底苍龙旗下的御驾拱了拱手,“也是为了江山永固,为了皇图开疆。才光复华夏、廓清寰宇,自然也不可言义……那么各位倒是说说,天底下还有义之一字么?利之不存,义将焉附?”

    连大汉皇帝都被他当作论证举了出来,这些刚刚有一只脚步入官场,还希图着圣眷优隆的士子,可不敢再反驳了,只好唯唯称是。

    “大汉皇帝的新儒学著作,一部五经新编,一部四书新解,你们还得用心研读,尤其是义利统一论,为牧民官者最是要紧,必须读到深入浅出!”老者如书院山长教训末学后辈似的,谆谆教诲了一番,这才打马远去。

    这老儿好生厉害!

    待他走远,众士子才议论纷纷,毕竟是读书人,就学问上最要紧的,这老者虽然把他们训了一顿,论证中却是无懈可击,道理也讲得分外明白,态度严厉了点,也不过和他们在书院中的师长差不多,瞧他那学问、风度,只怕是当世大儒呢!

    众人都感觉奇怪,猜度着老者的身份,无奈这次选派到蒙古草原上任职的士子,多是出身中原、燕云等北中国地区的,对崛起南方的大汉朝廷官员认得不多。

    沈明经悄悄问来自江南的陆敬亭:“陆兄请了,敢问方才那位,是朝中哪位名臣宿儒?”

    陆敬亭附到朋友耳边,轻轻吐出三个字:“文天祥!”

    “难怪不得,原来是文天祥!”沈明经啪的一拍大腿,想到刚才自己还准备和这当世儒门第一人争执一番,不由得羞红了脸。

    啊,竟然是文天祥!

    众士子这下全都知道了,人人都道:“且罢了,义利统一论真还要仔细研读,否则这地方官是坐不稳当的咧。”

    沈明经看着文天祥远去的背影,一时间心潮澎湃,大声道:“咱们将来一定要学文先生,把忠孝节义、清廉正直记在心头,将这漠北草原治理成皇道乐土,如中原汉地一般;万万不可做留梦炎、叶李,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是啊是啊,士子们都齐声道好,沈明经忽然觉得刚才自己那句话很有些味道,仔细咀嚼着。

    啊呀!文天祥正直忠诚,于大汉朝廷任职部堂之尊,天下万民敬仰;留梦炎无耻败类,身死大都为天下笑,叶李为虎作伥,被俘后正在矿洞里挖煤做苦工——这岂不是正应了义利统一论嘛!守义的得利,忘义的倒霉。

    当然,沈明经还没有文天祥那么深切的认识,事实上,只有在大汉帝国的制度下,才有可能做到真正的义利统一。

    马背上的文天祥,看着商人们尽心竭力的为财富而奋斗,不由微笑着捋了捋颔下胡须,轻声道:“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大汉有道,守义则富,善之善也!”

    马车中的楚风,充耳不闻外界的如雷欢呼,自顾着将地图展开,慢慢查阅。

    陈淑桢面容红如朝霞,浑圆有力的双腿并拢,衣衫底下显出动人心魄的优美弧形,正对着明亮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