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汉风1276 > 汉风1276第214部分阅读

汉风1276第214部分阅读

起义,阵前倒戈为反正,兵临城下胜负已定算投降,海都是汉军远在千里之外就送上了降表,倒真是起义的功臣。

    话说回来,刚才故意凉了海都一会儿,仔细观察脸上也没有露出怨愤之色,既然这位“伯父”如此识相,楚风也不准备难为他,令众人平身,两人便并肩向城中走去,背后是全城军民的欢呼。

    “大汉皇帝万岁!”

    “天可汗厄尔额的吉纳(吉祥如意)!”

    “海都王爷厄尔额的吉纳!”

    无数军民人等欢呼雀跃,唢呐声声吹响,毫无疑问和平完成政权交接,不需要上战场当炮灰的士兵们是感激涕零的,城市避免了残酷的攻坚战,免遭炮火荼毒的城中百姓也有死里逃生的心情。

    当然楚风只是和海都面子上敷衍罢了,就在海都宴请大汉文武的同时,阿尔斯愣就率兵驰入军营,收了各万户千户的虎符、金牌,给官兵登记造册,进行裁汰改编。海都也乐得装作不知道。

    漫长的宴席于三个小时之后才结束,因为此时汉军已经完全控制了海押立各军,消息传来楚风第一时间就告辞离去,离开了这场令宾主双方都有些尴尬的宴席。

    仅仅比楚风晚了一两分钟,海都也知道了军营中的形势,他擦了擦脑门上的汗水,悬在半空的心终于落回了肚子里——他知道惟有大汉彻底解除海押立方面的武装,自己才算真正保住了身家性命。

    看着楚风远去的背影,海都自嘲的一笑:居然有这么一天,海押立、玉龙杰赤和撒马尔干的主人,会为顺利投降大汉而感到庆幸……

    楚风并没有将八万蒙古、突厥、回鹄、吐火罗各族武士组成的军队就地解散,这些都是精壮的汉子,宝贵的人力资源,岂可白白浪费?

    挑选极少数熟悉本地情况的人,打散编入汉军,既是翻译官又是向导,是的,突厥、吐火罗等族武士会说汉语的人目前基本上没有,但他们被蒙古帝国统治这么久,又在海都军中,都会说蒙古话呀,汉军中懂得蒙语的可不少。

    大部分士兵成为了筑路队,放下弯刀强弓。拿起丁字镐和铁锨,修筑通向四面八方的道路,还有运输队,用他们的战马和骆驼替大汉运输物资。

    最初,士兵们都鄙视基层劳动,觉得沙场上一刀一枪搏杀来得痛快,但当他们知道老老实实干上三个月,工资收入就比过去数年的劫掠所得还多的时候,干活就非常卖力了——至少这不需要冒生命危险。

    为安抚万户千户们,大汉甚至没有打乱原有的建制,放下武器后的军队直接改编成筑路队、运输队。万户千户们成了正副队长、支队长,拿较高的薪水。

    这种做法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毕竟原有的军队上下级秩序基本保存下来,通过万户、千户来管理筑路大军,简单方便有效;而另一方面,又决不担心他们造反作乱,因为曾经的军队,已经变成了卖力气拿工资的民工队伍,无论是谁想要煽动些什么,大汉只需要把工资一停,各族民工自己就得把他揍死。

    最后剩下了一个万人队的兵力,包括黄金战将阿拉坦在内,这群武技最好、最为勇猛的武士,既没有被编入汉军,也没有去筑路,就这么凉了下来。

    要说待遇嘛,比投降之前好太多了,士兵们发现,和驻守在军营四周的汉军相比,自己的伙食没有什么差别,不断顿的牛羊肉、粮食放开肚皮吃,还怕你胃口不好,拿葡萄干、哈密瓜来开胃,茶叶、红糖之类的,放以前只有富商和千户以上军官才能享受的昂贵食品,也发到了小兵手上。

    看样子,大汉似乎没有什么恶意,终不成把士兵们养肥了再杀?可就这么吊在半空中,眼瞅着其他人或者穿上了汉军军服,或者筑路队黑哟黑哦的干得欢,自个儿无所事事的呆在军营里,心里头也瘆得慌呀!

    就有人开始埋怨阿拉坦了,说要不是万户官去挑衅阿尔斯愣,闹得皇帝发了火,怎么会到现在还不发个消息下来?

    阿拉坦听到了传言,他在军中大帐团团转圈子,心头唯有苦笑:当初是为了替海押立各军挣一口气。也是像皇帝显示海押立各军是能打仗的军队,才挑战阿尔斯愣的,而这种行为无疑会替武士们的前途加分,所以得到了一致支持;哪晓得短短半个月之后,因为大汉皇帝迟迟没有动静,武士们竟然把怨气发到自己头上来了呢?

    不过现在他也没有别的办法了,说实话,见别的千户万户们带着麾下筑路,赚钱不少,他也动了心——汉人说千里做官只为财,蒙古将军何尝不是呢?难不成十三世纪的蒙古军官,还会为民族、荣誉之类虚幻的东西狗血?要知道统一的蒙古诸部,才刚刚出现八十年,之前的塔塔尔、乞颜部、蔑儿乞,互相之间可是打得头破血流。

    既然投降的事情木已成舟,阿拉坦的心思也就活动了,可怎么和大汉皇帝取得联系,怎么向他效忠,又成了阿拉坦的问题。

    思来想去,他只好迈进了阿尔斯愣的军帐,因为他发现,所有的汉军将军当中,他也只认识这位见面就打了一架的中将师长。

    “天,皇帝的预言竟然成为了现实!”阿尔斯愣对楚风佩服得五体投地了,还在三天前他就接到秘旨说如何如何,没成想刚刚三天阿拉坦就忍耐不住,跑来找自己了。

    与阿拉坦预料的冷淡相反,阿尔斯愣态度异常的温和热情,他亲手倒了杯热腾腾的红糖奶茶递给阿拉坦:“亲爱的朋友,海押立的雄鹰,什么风儿把你刮到了我这儿?”

    瞧、瞧这大汉将军的心胸!阿拉坦不由得为了自己的偏狭而羞愧,他嗫嚅了半晌才说出此行的来意:求阿尔斯愣帮忙,或者面见天可汗,或者在天可汗面前美言几句,让他也带着万人队的兄弟们,去筑路挣钱。

    殊不知阿尔斯愣微笑着摇了摇头:“黄金为名的将军呵,你麾下的武士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用来筑路实在是大材小用了。”

    这不会是推脱吧?阿拉坦仔细观察对方的脸色,想瞧出几分端倪,但显然他在这方面没有什么天赋,根本就猜不出阿尔斯愣的心意。

    “依我看,将军这样的战将,如此骁勇的士卒,不应该筑路,应该拿起武器浴血沙场,搏个功名才对……”

    阿拉坦闻言一张脸立时胀得通红,腾的一下站了起来:“既然降了,便是真心实意不再和大汉作对,何必还要试探我?辽东的狮子(阿尔斯愣蒙语是狮子的意思),你把咱海押立将士忒也瞧得低了!”

    阿尔斯愣哑然失笑,显然阿拉坦误会自己,以为自己在挑拨他拿起武器上战场,造大汉皇帝的反。

    “如果我说,大汉皇帝希望你替他作战呢?”阿尔斯愣饶有兴致的盯着阿拉坦。

    什么?黄金战将也掩饰不了内心的狂喜,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

    楚风率大军滞留海押立已经有半个月之久了,关于海都的处置,关于最后一个万人队是遣散还是发配去修路,至今还没有结论,至少没有消息传出来。

    昔日海都的宰相、色目人纳尔设就兴致勃勃的进了大汉皇帝的行宫,向皇帝毛遂自荐,对自己的想法,纳尔设是自信满满的,因为他认为,除开海都这头死老虎,要安定中亚还得靠色目人,大汉皇帝要从中亚广袤而贫瘠的土地上刮取税收,也得靠色目人。

    “我,海押立、玉龙杰赤、撒马尔干等地最聪明的学者,昔日海都的宰相,希望皇帝能任命我为本地的埃米尔,替您统治这些地方。”纳尔设把干瘪的胸脯挺得高高的,脸上除了自信之外,还带着谄媚的笑容。

    楚风很有些玩味的看着他,慢慢问道:“试问你有什么本事呢?要知道,本朝的色目官员——”

    楚风指了指马可波罗:“都是非常能干的哦。”

    得皇帝一言之赞,马可波罗简直骄傲得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了,从来都是他拍皇帝的马屁,几时得到过楚风的赞誉?

    深知礼尚往来、投桃报李的道理,马可波罗立马谀辞如潮:“尊敬的伟大的皇帝,我只是您忠心的仆人,而您才是东方、哦不,是全世界最睿智、最强大的君王,您有着凯撒大帝的武勇,兼有所罗门的智慧,您的军队如此强悍,就是匈奴王阿提拉和成吉思汗铁木真这先后两位上帝之鞭,也望尘莫及……”

    马可波罗不说还好,这一开口就暴露了他的底细,纳尔设几乎立刻在心头给这个意大利人贴上了标签:弄臣。

    事实上,马可波罗在忽必烈手下,的的确确是个只知道阿谀逢迎的弄臣,但在楚风手中,却是制造玻璃的专家、开展贸易的能手、联系信奉聂斯托里安教派部族的外交大使,正所谓橘生淮南淮北之区别了。

    纳尔设自然不知道这些,楚风问他有什么本事,这位昔日的宰相大人就傲然道:“我懂得一切会计方法,知道怎么从老百姓手里搜刮最后一块铜板,也最清楚怎样才能让君王的财富迅速可靠的增长……”

    楚风笑笑,若有所思的道:“呃~似乎你说的这些,我们大汉都用不上呢。”

    什么?纳尔设眼前一黑,气得几乎要背过气去,要知道蒙元、喀喇汗或者西辽朝,为了从老百姓身上尽情搜刮油水,都是任命色目人做财政大臣和征税官的呀!北元的阿合马和桑哥,都是色目人嘛。

    楚风笑了笑,要用本地人也不能用你这样在海都手下做了几十年官,关系盘根错节的老官油子啊!要熟悉本地情况,我大汉不会自己开科取士?更何况这些色目理财家,都是些把国库往自己家搬的货色,可信不过!

    忽然海都笑盈盈的从殿外走上,从楚风手中接过了任命状。

    纳尔设大吃一惊,海都这是做什么呢?难道大汉皇帝能放心用他吗?

    早因为海都倒霉,纳尔设就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着他,现在看到他顿时心头一震,忍不住在出殿后问道:“海都王爷,您这是拿了什么任命?”

    “替大汉收拾玉龙杰赤、咸海一带番邦疆域的任命,”海都笑盈盈的,似乎很高兴。

    啊?纳尔设是真的晕倒了,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变得一钱不值。

    楚风在殿上来回踱着步子,因为大汉帝国的触角,暂时伸不到太过遥远的西方,而海都统治的地区,最远抵达了里海沿岸,后世的伊朗一带,甚至和伊拉克、土耳其都距离不算远了,这么偏远的地区,与其大汉直接去管理,还不如像南洋一样,用当地土王来间接统治。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些并非汉唐故地的地区,还不能轻易给与国土政策呢,大汉就是要你们这些地方来做殖民地嘛,否则原料从哪儿来,工业品往哪儿倾销?

    “皇帝以夷制夷,好高明的手段!”李鹤轩笑得很阴险。

    陆猛提出了不同意见:“不过,咱们之前不是说要解放中亚各部吗?现在让海都去咸海……”

    楚风诧异的道:“难道海都还是蒙古帝国的汗王吗?我记得,他现在已经是大汉的封臣了嘛。”

    陆猛愣了一愣,忽然忍不住大笑起来。

    第621章 汉甲连胡兵,沙尘暗云海(二)

    高加索山脉东端的铁门关。中间一条大道联通了高加索南北,成为中亚通往呼罗珊波斯的必经之地,大道两侧山峰夹恃壁立千仞,两侧光秃秃的山崖上只有秃鹫盘旋飞舞,时不时发出令人胆寒的嘶哑鸣叫,枯朽的树木奇形怪状,仿佛地狱中的冤魂附身其上。

    “形格势禁,老夫竟然随蒙古军到了此间,只怕自唐玄奘之后中原数百年来还是第一人吧?”赵复东张西望的打量着山形地势,饶有兴致的盘问着当地向导,心道此生若能生还中国,必定要写部《大汉西域记》流传后世。

    月儿鲁那颜玉昔帖木儿冷冷的看了看赵复,口气酸中带辣:“我等万里跋涉疲累不堪,赵大人倒是好兴致啊,莫非胸中早有了定计?”

    赵复一怔,四下看看顿时心头了然:只见二十余万部众,从西蒙古万里跋涉,一路上历经了千辛万苦,尤其是青壮控弦之士不过三万余人,队伍中绝大多数是老弱妇孺,赶路实在是万分困苦。虽然蒙古是游牧民族,“游”到此间也十成性命去了八九成,大人衣衫蓝缕、小孩面黄肌瘦,就连马也瘦得皮包骨头,鬃毛脏兮兮的拖在背上。

    忽然心头就涌上了文天祥的名句:遥想苏武穷边,霜鸿夜渡,蒿目吟寒视。铁骑衔枚还疾走,瑟瑟风摇旗帜……

    哈哈哈哈,真真此一时,彼一时也!

    赵复心头大乐,差点儿就要放声大笑了,只不过君臣文武当中只有他一人兴致勃勃,未免有些引人注目,只好收敛了心神。又见前方骑着大宛名马的忽必烈,手扯缰绳、上身端坐不动,就知道这位大汗听自己怎么回答呢,便故意大声回答玉昔帖木儿:

    “下官见此地险峻如斯,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飞鸟难越的险地,不知当年蒙哥、贵由两位先帝,是如何飞骑破关,令波斯人胆寒的——遥想先帝赫赫武功,战必胜攻必取,下官便道吾皇西狩之后只须整顿兵马、调集大军,再次踏破中原汉地,也不过易如反掌罢了。”

    玉昔帖木儿找不到赵复的漏子,也就悻悻作罢。倒是前面听了这番话的忽必烈,轻轻捋了捋花白的胡须,面有得色。

    元太宗窝阔台大汗执政十年,蒙哥、贵由攻取铁门关(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杰尔宾特西),打通高加索南北交通线,元宪宗蒙哥汗执政二年,忽必烈之兄蒙哥汗派其弟旭烈兀率领蒙古军两万,各族仆从军八万,共计十万大军攻波斯,非但一举拿下呼罗珊波斯,还攻克了巴格达,处死了末代哈里发,兵锋最远抵达了地中海沿岸,征服了除埃及马木留克王朝之外的几乎整个伊斯兰世界。

    第一次攻克铁门关的蒙哥,是忽必烈的同胞兄长,第二次经由此地征服广袤西亚的,是他的弟弟旭烈兀,既然不如自己的兄长和弟弟都能建立赫赫殊勋,忽必烈认为,在波斯休养生息之后,再一次马踏中原似乎也不是什么不可想象的事情。

    “阿鲁浑还算有良心。派人送来了粮食和向导,此去一定要争取他和大元同心同德……朕有三万虎贲、二十余万部民,强娶波斯女子生儿育女,二十年后便又有数十万大军,朕魂归长生天,也要令皇子皇孙打回中原……

    不过嘛,朕虽然年过七旬,精力还算旺盛,无论如何也能再撑上几年,等到兵马齐备、朝廷官制步入正轨,再立皇太子也不迟。”

    忽必烈美美的想着心事,现在他唯一烦心的就是皇太子真金、皇太孙铁穆耳早早过世,现在众多随驾的皇子皇孙当中,究竟将来传位给谁呢?

    至少在他心目中大汉的威胁是降到最低了,因为熟读汉书的忽必烈知道,历史上所有的华夏王朝,都没能把统治伸展到波斯这么遥远的地方,毫无疑问,这片生长着椰枣树和油橄榄的土地,将会是蒙古帝国休养生息,并再次崛起的根据地。

    大道在山地之间回环盘绕,立马于高加索山巅之上,忽必烈跃马扬鞭遥指东方,恨恨的对侍从的怯薛武士道:“记下朕的旨意——凡继承我蒙古大汗汗位的子孙,哪怕用尽最后的力气也要重新打回中原,并将那不服从的民族,高过车轮的男人统统杀光,妇女和儿童永为奴隶!”

    毫无疑问,凶神恶煞的忽必烈站在群山之巅。高加索凛冽的风吹拂着花白的须发,这副样子倒也很有几分混世魔王的凶戾神情,令习惯服从强者畏惧强者的蒙古武士们大为心折,队伍前进的速度也快了不少。

    忽然,长长的队伍末端,从中亚撒马尔干方向,数骑飞马而来,搅起的沙尘沸沸扬扬,杂乱惶急的蹄声,更是敲击着可怜的部民们的心脏。

    难道,海都汗王那边,有什么不好的消息传来?千万别是……

    赵复见此情景只是微微颔首,玉昔帖木儿却是心头巨震:他认得这几名武士,就是他以站赤急递的名义安排在撒马尔干的探子,一方面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