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红色警戒之民国 > 红色警戒之民国第24部分阅读

红色警戒之民国第24部分阅读

的陈绍来说,是多么不可思议。“岳父岳母叫你说的,还是别人叫你说的。你难道希望和别人分享你丈夫。”

    “这有什么奇怪的,是我父母和我说的。”谢雨欣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说了出来。

    “呃!可是岳父岳母不都是两人吗,岳父也没有讨小妾啊!”

    “你怎么知道我父亲没有讨小妾。”

    “啊!我怎么不知道?”陈绍有些愕然。

    “我妈就是小妾啊!另外两个姨娘都去世了。”

    “呃!那怎么只有你一个女儿?”没有想到岳父有三个老婆,难道自己跟不上时代了。

    “只有我一个,另外两个姨娘没有子女。”谢雨欣说得很自然。

    “你希望我讨小妾?”陈绍想了想开口道。

    “难道不应该吗?你看看你百里他们哪个没有三妻四妾的,再说你现在的身份,别人还以为我是妒妇。去年孔文鸿还不是在小翠的介绍下又纳了一门小妾。而且你像头蛮牛一样,难道不想再来一个和我一起分担吗?”说道这里的时候,谢雨欣脸上布满红霞,头了悄悄低了下去。也是陈绍的座驾是隔音的,前面的司机听不到后面的说话,不然她绝对不敢在车里说。

    “呃!这件事以后再说吧。”其实陈绍一直都没有想过这些问题,他现在每天都很忙,根本没有时间去认识其他的女人,要不是当年因缘际会认识谢雨欣,现在估计他还是单身。

    听到陈绍的话,谢雨欣并没有再说什么,顺其自然。

    现在的两广地区交通网十分发达,并且还在修建高速公路,沥青这东西,陈绍并不缺,不过现在的高速公路上的一些路段都是由工程兵部队来修建,建筑集团还没有配备挖掘机之类的重工机械,有些路段也不好修建。

    现在的两广地区省道之间都十分宽敞畅通,就连乡村都开始修建水泥路,陈绍一直贯彻着要致富先修路的方针。而且现在地盘大了,他还准备开始策划空中交通,现在的大鹏级运输机的载重能力十分强悍,完全可以改成客机。不过这个想法还在陈绍的脑中,他现在还不想过多的展示自己的实力,要不然每次军事行动都不会如此保密。外界对于陈绍的人民军根本没有全面的消息。整个辖区几百个生化间谍,几千个情报员,别人想来刺探请报,根本没有机会得到有价值的情报。

    虽然陈绍没有红警里的军犬,但是狼狗在经过间谍的训练后,完全可以胜任许多任务,当然没有红警里面的军犬变态。现在的警察和武警的军犬都是间谍训练出来的,效果十分好。

    陈绍一行人很快的到达防城港,现在整个防城港大部分地区都被设为军事禁区。一片连绵不绝的围墙围了起来,就连周围的海域都严禁捕鱼。

    一路上经过几次严格的检查,陈绍的车队才到达造船厂。说是造船厂,整个周围都建满了兵营、战车工厂、磁能反应堆等许多建筑。

    海军陆战队和伞兵、海军、空军都在这里训练,四个兵营围在一起,打通墙壁连在一起,一个兵种占一个兵营,随着规模的加大,兵营的数量也在正加,现在海军和海军陆战队都是八个兵营合在一起,伞兵还只是四个兵营,空军也有四个兵营,但是伞兵和空军的训练地方包括空军指挥中心那里的一个巨大的机场。

    虽然现在的南宁和广州、三亚都建立了机场,但是这里作为空军的大本营,规模一直在慢慢的扩大。而且这个地方也有陈绍几个巨大的军械仓库,里面储存了大量的军械装备,每年盘点的时候,每次都让几十个后勤人员差点算到崩溃,每一次盘点最少需要十天,这十天也是他们最累的十天。

    陈绍下了车,并没有和谢雨欣一起,等他要到战车工厂去看看,那里的环境并不适合她们母女。叫了一个警卫带着谢雨欣到处逛逛,领略一下海边风光。

    当陈绍来到飞机工厂的时候,冯如已经在里面等着他。现在飞机工厂和以前的完全不一样,不再是简单的一间战车工厂了,现在飞机工厂由几个其他工厂加上六间战车工厂组建在一起。注塑机的发明,一些飞机上的材料,被塑胶产品代替。木材厂、钢材厂、橡胶厂、塑胶厂、战车工厂组合在一起,就是现在的飞机工厂。

    今天来的第一个目的就是看下新型飞机的生产情况,此次的飞机包括一款新型的战斗机,来取代战鹰-1,虽然战鹰-1很先进,但是面对一些二战的名机,根本无法满足作战需要。还有看看俯冲轰炸机的生产情况,虽然鱼雷机的杀伤力更强大,但是极易被击中的缺点,让陈绍不得不放弃,选择加大研究俯冲轰炸机。不过现在的海基航空兵还是有装备鱼雷机,只是数量不多而已。

    每次想到飞机的时候,陈绍就会想到黑鹰战机,有了黑鹰这些螺旋桨飞机就是浮云。

    战鹰-2(海陆两用):机长102米,翼展113米,翼面积217平方米,空机重量299吨,起飞重量502吨,发动机单台功率1029千瓦,升限12700米,航程3860千米。所带武器包括6挺127机枪,并可外炸弹挂900千克。(p-51)

    海鲨舰载俯冲轰炸机:机身长111、翼展1387机身高度388,翼展面积3190平方米,最大马力1400hp。最高速度410千米/小时,前置武器127机枪两把,携带弹量1000kg。(可以选择机底直接挂上一枚1000kg的重磅航弹,也可以选择机底挂上500kg的航弹,机翼两边各挂上250kg航弹。)路基俯冲轰炸机可以携弹1800kg。

    ps:让幸福伴着新年的钟声悄悄降临,永远环绕着你,没有最美的词句,没有多情的言语,没有精美的礼品,有的只是深深的祝福诸位书友春节快乐!

    第八十五章 造船工业

    参观完飞机工厂之后,陈绍拉着还一脸好奇的特斯拉,带着他走进空军指挥中心,在空军指挥中心的旁边有一大块地方被严密的守卫起来。

    经过严密的检查,两人都进入了里面,此时里面有四个科学家和几十个通信兵学员在里面。当初建造雷达的时候,陈绍还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当学员们进到里面学习的时候,被那些设备搞懵了。最后没有办法,陈绍自己过来看了才知道,雷达里面的设施有很多新式的设施,最少在这个时代是这样。初级计算机、显示器还有其他各种仪器,就凭这些学生根本搞不明白。最后没有办法,把手上的四个电子专业的高级科学家都派来这里,主持这里的工作。

    特斯拉一出来,陈绍想到的是雷达,把雷达交给特斯拉,交给他研究,说不定下一种军舰就可以装上雷达。其实现在陈绍现在就开始尝试建造一艘专门的雷达舰艇,但是一直没有搞出来,雷达还是太大了。

    1922年:无线电之父马可尼提出一个新概念:在能见度极低时,可发射无线电波而凭“回声”(实为反射波)探测船只。最初的雷达理论。不过第一个雷达站是在1936英国建造的,1937年:美国第一个军舰雷达xf试验成功。

    红警雷达是脉冲多普勒型雷达,完全可以做到超距预警的功能,而且里面的电子设备也十分先进,完全是一个超级雷达系统。只是个头实在让人蛋疼。

    而且红警的雷达就这一种,也不会根据科技水平来改变,反正就是爱用不用。不过现在把雷达和空军指挥中心结合起来,这才是一个完整的空军指挥中心。

    现在红警单位还没有出现的只有核电厂和维修工厂,对于核电站陈绍还是很期待,强大的发电量,对于建设其他民用设施来说简直就是福音。但是维修工厂陈绍就不怎么期待了,游戏里有了维修工厂就能建造基地车,现在就算有了维修工厂也不能建造基地车,那维修工厂有什么?陈绍还不时的埋怨,一个破维修厂还藏得那么紧,雷达都可以建造了,连个维修厂都建不了,搞毛。而且间谍卫星哪去了,红警基地也坑爹。许多年后当维修工厂出来以后,那时的陈绍对于现在的自己有一种鄙视的想法,无知,相当无知。

    当特斯拉看到那些电子设备后,如同一个饿了三天的人看到一大桌美食,两眼发亮,整个人扑在上面,直接叫喊道:“我宣布,从现在开始,这里的东西都是我的。”

    看到如此疯狂的特斯拉,陈绍有点庆幸没有带他去基地的控制台。

    看到雷达室里面那些目瞪口呆的科学家和学员们,陈绍解释道:“这个人叫特斯拉,现在他是这里负责人,你们要好好配合他。”

    解释完了之后,陈绍又把特斯拉拽了起来,盯着他说道:“你给我记住,你现在的第一任务就是把这些该死东西,在保持原有性能的情况下,把它的体积给我变小。”

    “报告长官,只要不把我调离这里,一切都没有问题,你要相信伟大的特斯拉,一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惊喜。”特斯拉急忙保证,为了显示自己的自信,还使劲的拍了几下胸口。

    “好,那这里就交给你,但是他们都是你的同事和学员,你要带好他们。”

    “没有问题。”说完没有再理会陈绍,特斯拉有趴在一个显示器上面看了起来。

    陈绍没有理会已经入迷的特斯拉,陈绍直接走出雷达室。

    走出雷达室以后,陈绍直接来到造船厂,现在的造船厂不止这里有,广州那里也有民用商船建造基地,也可以随时建造军舰,不过规模没有和防城港这里比。现在的所有造船厂加起来可以达到年80w吨造船量,这个数字还要算上军舰在内,不过现在的民船建造周期都很长,现在所建造的货船不是以前的那种简易的商船,现在建造的都是集装箱船和滚装船,排水量都达到了五万吨,油轮的排水量也达到了接近八万吨的载重量,就连散装货船都可以达到三四万吨。

    自然而然,有了集装箱货轮,也自然有了装载设备,不过此时的装载设备都在防城港的码头上,珠海的一个大型码头也正在修建。

    此时的防城港造船厂拥有十五座造船厂,但是比起西方国家来说,这点造船吨位根本无法和他们相比。而且现在十五座造船厂也达到了防城港地区的极限,再建造船厂,原料根本跟不上去,而且工人居住也快达到满员。

    十五座造船厂一次可以同时建造四十五艘船只,还好现在的军舰和轮船的建造要求没有后世那么变态。陈绍也在不留余力的培养造船工人,整个造船厂的建造速度并没有太快,主要是为了让一些新工人学习适应。

    这里还牵涉到另一个问题,一般人不会太注意,那就是一般船厂的硬件的生产能力都是发挥了一小部分的。比如说一个船台以及配套设备一年是可以建造下水很多船舶的,利用多少只是决定于订单。二战后期,美国建造一艘万吨轮的速度从6个月,逐步缩短到不到3个月,再到4个星期,直到“罗伯特·皮尔里”号万吨轮仅仅用了4天15小时就建成下水,下水时甚至连船身的油漆都没干,创造了造船工业的神话。在战争后期,美国基本可以做到7天就下水一艘万吨轮。

    现在的造船厂根本没有订单,说白了就是训练工人,所造的民船都是龙腾集团订购的,而龙腾集团也是造船厂唯一的经济来源。

    由此我们才可以理解在极端时期造船产量为什么可以出现这么巨大的增长,美国在1940年仅有20多万吨的造船量,到1943年已经超过1000万吨。这样的扩张是其他门类的工业所不可能达到的。原因就在于造船产业在生产资源的使用上弹性很大,船坞等基础设施建造好后,1年造1艘船就可以让船厂给员工开出足够的薪水,保持技术骨干的工作状态;如果订单很多,一年下水6艘也能忙得过来;没有订单,一年半载不开工也暂时不会有问题。只有训练了足够多的工人,才能最大效率的提高造船量,硬件设施没有问题,红警造船厂绝对是超一流的船坞。

    军舰建造是与民船建造完全不能混为一谈的,从一国的民船建造量上看不出来这个国家建造军舰的能力和技术水平,看不出其海洋产业的实力。

    悲剧型核动力航母“戴高乐”,这艘核动力航母于1987年11月开始切割第一块钢板,1989年4月在布雷斯特船厂船坞开始组装,1994年7月下水,2000年9月方才正式服役,前后历时15年,耗资接近200亿法郎(约合30多亿美元)才建成,全国有12万家大小企业参与其中。10万名技术人员和工人参与了这项工程,耗用工时1亿!可以说作为后世军事工业世界前五的高傲的法国,造这么一艘4万多吨的军舰几乎是顷尽了全力,而且还问题不断。

    现在陈绍的钢材厂所生产的钢材质量还算可以,按照陈绍的要求,民船所用钢材的屈服强度达到200一300兆帕,军舰所用的就要达到400一500兆帕。(现代航母690兆帕,特种合金钢)当然钢硬了其加工和焊接的技术也自然有很大的不同,要求高得多,好在这些东西造船厂都能决解。

    而且现在造船厂的军舰建造速度也在逐渐减缓,主要是一些新型军舰的设计要求比以前复杂很多,而且陈绍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熟练工人都叫去生产军舰,所以效率有些提不上去。

    再比如军舰的航速要大大高于民船,货船油轮的航速不过要求15一16节,而航母的航速则要超过30节,考虑到阻力与速度是成平方级增长的,其动力的紧凑与强大都是民船所不能比的。如果再考虑到军舰人员高度密集(一艘航母两千多人,而一艘七八万吨油轮20人),设备高度密集等所带来的舱室密集,设备及管线极度复杂,,安全标准严,损管要求高等因素,军舰的船体建造为什么难度那么大,要耗费那么久也就可以理解了。

    国际公认“船舶工业两条腿”一个是船舶主体的建造,需要足够的工人,再一个就是船舶设备,船舶设备约占船舶总造价一半左右,在多功能滚装船、海洋工程船等高技术附加值船舶上,其价值比重甚至高达六成。陈绍现在的情况是有一条腿还是跛腿短腿,在这个意义上西南现在还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造船大国。

    后世的美国,虽然表面上在世界造船市场上几乎已经看不到它的身影,但可以认为它还是一个超一流的强者。单看舰船,现在每隔几年新造一艘10万吨级的超级核动力航母,如家常便饭,其巡洋舰、驱逐舰、两栖攻击舰、核潜艇等等产品的性能都领先世界,而扩展开来看,其在动力、电子、材料、海洋科学等等领域都执世界之牛耳,基本上可以说,美国造什么和造多少只是取决于其需求和成本的考虑。

    而陈绍的计划是,现在不需要造太多的船只,你一个熟练工人给我带出五个新工人,一个新工人便熟练了再给带出五个,那以后的还怕造船厂无用武之地吗?他美国不是可以年建造1000万吨,不是七天可以下水万吨货船吗。等我有工人了,完爆你。

    第八十六章 海军

    参观完造船厂,陈绍带着谢雨欣观看了各兵种的训练情况,然后又带造船工人的宿舍去慰问了船工家属,在造船厂不远的码头边,那里建了一个小镇,专门为造船工人提供食宿,还有不少的船工家属在住在那里。小镇上各种设施齐全,和一般的城镇没有太大的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这个小镇算是与世隔绝。

    晚上陈绍和谢雨欣就直接住在空军指挥中心,第二天一大早,陈绍等人就直接登上省级巡洋舰广西号,在一声汽笛响后,广西号在两艘城市级驱逐舰的护卫下,驶离军港。军港就在造船厂和码头中间,而且现在这个码头还没有正式对外公开,一般也只是作为军港。等以后集装箱货轮和滚装船开始交付龙腾集团的远洋集团后,这个码头才会正式的启用,专门用来装卸货物。至于对外开放,那就要等陈绍的拳头足够硬,不惧任何人的时候,那就是这个码头对外开放的时候。

    巡洋舰缓缓的使出了葫芦口,一路上可以到不少的海上钻油井,巡洋舰偶尔也会靠上去,和上面的钻油工人打招呼。当工人们看到巡洋舰上的陈绍时,都激动的欢呼起来,最高主席来看望他们,还有什么比这个更激动人心吗?

    海上石油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