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红色警戒之民国 > 红色警戒之民国第101部分阅读

红色警戒之民国第101部分阅读

战斗也会很快打响。”

    “那我们就好好看看,这第一波攻势到底有多厉害。看下别人是怎么进攻的,换位思考下,把你们放在防守的位置上,该怎么去抵挡对方的进攻,或者该怎么去反击。”陈绍对指挥中心里面的高级军官开口道。

    有了作用更加巨大的飞机坦克,二战的战争模式已经和一战完全不一样。中华军队是最早接触到现代化战争理念,也经历过战场的考验。但多学习多看看,多了解下他国,总归不是坏处。

    这些天欧洲的天气给德国创造了良好的进攻条件,波兰在天气良好的情况下。地形非常适合机动战,不仅有广阔的平原。且几乎没有什么天然屏障,唯一可能阻碍德军的几条河流则因为夏季而水位大降,在此时期,波兰境内的第一大河—维斯瓦河甚至可以在任何一处直接徒涉。反之若下了大雨,波兰境内原先就很差劲的路况将变成一片沼泽,地面将会变得非常黏稠。波兰的地形不仅并未对德军造成困难,其地理位置更是处于极不利的态势。

    波兰共计约5600千米的漫长国界,其中于西部和北部与德国相接处即长2000千米。在慕尼黑会议后更在南面延长了300千米,这也意味着波兰受到德国三面包围,尤其波军布署军队若越接近其疆界,在战争爆发后德军只要自任何一方向出发,即可将突出部内的波军所包围。

    中华国防部指挥中心中,蔡锷为陈绍详细介绍了一遍德国的部署。

    “德军策划作战时充分利用了其优势,并将军队分成三个方向—西、北、南来进攻波兰。由两个集团军群施行,两大攻击矛头将形成两个巨大的箝形攻势包围圈,将波兰的主力部队在维斯瓦河以西就被围歼。此作战预计将于宣战前即开始进行敌对行动,并实际指挥由陆军总司令冯布劳希奇大将负责。

    南方集团军群:由伦德斯特大将指挥,担任主攻,自德国西里西亚、摩拉维亚和斯洛伐克边境发起攻击。

    北方集团军群:由冯波克大将指挥。担任助攻,自德国东普鲁士发动攻击。

    c集团军群:由冯里布大将指挥,负责于西线防守英法两国可能的攻击,共有22个师,大部分为后备役组成。按照哈尔德的说法,这些部队大概只能处理“收取关税”这一类的任务。

    德国也留下了十四个师的预备役部队。处理突发情况。”

    “兵力配置如何?”陈绍道。

    “南方集团军群共有26个师,约88万人,北方集团军群共有16个师,约63万人。其中有十八个师是快速部队,战斗力最为强悍。”蔡锷道。

    “也就是说为了对付波兰,德国人出动了一百五十万人。大手笔啊!”陈绍道。

    “的确是大手笔,加上苏联进攻的部队,就波兰那一百万多点的部队,我估计连一个月都支持不下去。就会被苏德部队淹没,最好的结果也是全部被俘虏。”蔡锷道。

    “你这么有把握去肯定,德国一个月就可以消灭波兰。”陈绍知道后世苏德进攻波兰,也用了一个月多点才将波兰完全消灭。不过这里的苏德都比后世强大了很多,反观波兰,好无起色,和后世差不了多少,在苏德面前,更是不堪一击。

    早在德国魏玛时代,波军就预定与英法两国协同对德作战,并以积极进攻德国东部为主要构想。德国的应对方式为内线作战,将波军诱入后进行包围歼灭,如一战的坦能堡会战。然而随着德国日益强大起来,波军最高统帅部也认清了主动权回到德军手中,开始拟定以防御为主轴计划。因为先前亲德的外交方针,波军一直到1939年3月才重新认清了希特勒的威胁,拟出作战计划—《西方计划》。内容以防御为主,以固守波兰人口稠密、资源丰富、工业发达的西方领土为重点(这为基于政治上的决定),并等待西线的盟军对德国发动攻击,在需要防守的地域中,波军又以走廊和但泽为重,这源于波兰政治家们认为德军可能占领这些有争议的领土后即以军事实力作筹码,重新与英法两国进行谈判、最后签订一个妥协性质的和约。

    《西方计划》将波兰军队部队沿着德波两国边境展开,兵力极为分散且缺乏良好的防御阵地,非常容易使德军自侧翼将其包围歼灭之。这样的计划,在陈绍看来,是一个极其愚蠢的计划,完全就是在找死。不过他也明白,这也不能怪波兰军队,有时候眼光和格局决定了很多东西。

    “按照我的估计,要是德国开始进攻后,波兰军队也无法如计划后撤,原因在于其大部分部队机动力不足。德军快速部队运动速度太快和其空军连续反复地轰炸。波兰军队在撤退时必须不停地改变阵地,最终结果也无法在被德军快速部队包围前撤离。被迫用最直接伤亡最惨重的死守来防御。在波兰人制定这个计划的时候,结局就已经注定。一个月还是最乐观的估计。”蔡锷开口道。

    听完蔡锷的话,陈绍也点了点头,和他心中的想的也差不多。

    这时候,陈福钦拿着一份报告走了过来,向陈绍敬了个军礼开口道:“汉京时间早上10点40分(柏林时间清晨4点40分),德国空军开始出动轰炸波兰城镇维隆,10点45分。德国陆军自北、南、西三方向入侵波兰。同时间,苏德正式向波兰宣战。”

    “继续关注。”陈绍开口道。

    战斗打响了,大世来临,中华的机会也来了。

    德国的攻击来得很突然,波兰尽管了有了详细的防守方案,但一时间也是大乱阵脚。无法形成有效的防御,一时间损失惨重。

    和后世不一样。后世德国虽然也对波兰采取了闪电战,但那时候德国还没有完全了解装甲兵的作用,对波兰的闪电战更多是对步兵进攻的一种支援。主要是鉴于降低风险等理由,最高统帅部将装甲师与其他快速部队用于支援传统步兵师、装甲师也被分散于各集团军中,而并未形成军级以上之单位。因此,波兰战役实际上是以装甲兵为支援、而非主力的战斗。更多的军事行动是以传统步兵来承担突破、包围与歼灭的责任。

    后世也正式因为在波兰之战,德国人看到了装甲兵集中使用的优势,这才在后来对法国的进攻,充分发挥装甲兵的作用,真正意义上实行了以装甲兵快速突击为主的闪电战。

    然而在这里。德国已经明白装甲兵快速突击的效果,而且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优于后世的德国。所以面对铁流滚滚的德国坦克,波兰军队的防线一退再退,一个师一个师的部队被围歼,成为德国将士身上一枚枚军功章。

    德国空军遂行其作战目标—夺取波兰境内的制空权,故积极地对机场停驻或起飞的波兰飞机进行攻击,另外还炸射地面军事目标,包括行进中的骑兵部队、步兵、交通线以及通信站。

    德国空军对波兰机场进行非常猛烈的攻击,摧毁地面上停留的任何飞机,以此宣称“德国空军于开战首日即将波兰空军摧毁于地面上”,但实际上当天仅有一个机场受到攻击,并仅损失二十八架非现役的飞机,而波兰空军主力的作战飞机早在战前即移入分散的秘密机场中,德军搜索时也才将另外二十四架波兰飞机击毁于地面,但其中又多是训练机种。

    波兰空军的有生力量仍旧存在,在战争中也获得一些成果,如于开战伊始发动的海岸作战,德军派遣了4组轰炸机群飞往华沙,遭遇到波兰军队的“追击旅”部队,被后者战斗机击落十六架,而其则损失十架、受损二十四架。

    然而相较于追击旅的活跃,波兰军队的轰炸机部队表现就不如预期,波兰军队集结集结二十四架p23轰炸机攻击德军先头部队,但这些轰炸机被设计为必须低空慢速飞行才可能将炸弹击中装甲部队,这样一来从而成为德军20毫米防空炮最好目标,最终波兰军队损失惨重。

    不过波兰空军的战绩便止于此地,为了彻底夺取制空权,德国方面将大部分的战机派出,四处追寻波兰飞机。面对如同蝗虫般的飞机,波兰的空军一出现便会被消灭。直至被德国空军找到真正的机场,在派出近百架轰-2之后,波兰空军全灭。

    空军一完,地面部队的结果可想而知。

    其实早在战斗发起的之前,德国方面已经派出了数支特种部队潜入波兰,保护波兰的主要工厂,防止被波兰人自己破坏。因为这些东西,以后就是德国的了。

    ps:写了半年的小说,才发现,有时候上帝视角真的很难写。这章写了近三个半小时,也只有当初开始码字时,才有这样的事情。

    第349章 日本进攻东南亚

    与德国入侵波兰一样,先前在德国的牵头下,苏联在与日本就日苏国界战争签署互不侵犯条约后也紧接着入侵波兰。面对两国的夹击,波兰军更是显得狼狈不堪。

    同一时间,得知苏德入侵波兰后,法国和英国以及同盟国在内的所有国家,一同对德国宣战,但同盟国并未对苏联宣战,也就波兰一国独自对苏联宣战。此时同盟国里面大部分的人都认为,苏联还是可以争取的,苏德的关系绝对没有表面上那么好。尽管有同盟国条约,但英法并未全部履行,至少在对苏联的问题上是如此。

    法国、英国和英联邦成员国纷纷正式向德国宣战,但实质上给予波兰的支援则十分的少,只有在法国萨尔当地发起小规模的攻击。英法两国军队只是在马其诺防线保持警戒,展开防御,并没有大规模攻击德国军队的意思。

    紧随其后,日本和意大利也对同盟国成员国宣战。然而意大利宣战后,并没有实质性的军事举动,十分平静。不过日本就不一样了,在向同盟国宣战了不到五分钟,已经悄悄靠近金兰湾的日本联合舰队,便对越南法国军队展开突袭。在舰载机和舰炮的掩护下,日本海军陆战队一个旅团的日军登陆金兰湾,占领滩头,随后朝内陆攻击。运兵船紧随其后,在舰炮和飞机的掩护下,一船船的日本被送上海岸。

    跟随欧洲战事爆发,东南亚战争也开始了。

    越南法军第一时间被日本人打懵了。根本来不及反应。加上殖民地驻军普遍缺乏训练,根本不是如狼似虎日军的对手。很快,一块块土地被日军占领。

    日本的攻势很迅速,不到半天的时间,便占领了整个金兰,随后跟在舰队中的所有陆军全部登陆。以师团规模为进攻主力,向四周辐射过去。此时日本军队根本没有休息,战斗瞬间便达到白热化,只不过是单方面的白热化。因为法军更像是被撵着走的鸭子,在亡命奔逃,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反抗。

    法国败退得这么快,究其原因兵力上差距很大。越南殖民地,法国驻军也就那几万人,要分散驻守整个越南。而日本则有十个师团,还有两个装甲旅团。实力比起法军强很多。并且日本还有舰炮和舰载机的支援,法军只有一些老式飞机,根本不是日本最新式零式的对手,完全就是被虐。再加上日本搞的是突然袭击,之前一点征兆都没有,所以法军败退也就不奇怪了。

    同盟国上下。此刻都陷入了极大的被动中,苏德进攻波兰,日本进攻东南亚。此刻他们都反应过来,之前轴心国是在唱戏给他们看,可他们一时间也没有办法。准备还不到位。也是鞭长莫及。

    英国首相张伯伦第一时间辞去首相职位,由丘吉尔重组内阁。领导英国下阶段的战事。组阁速度很快,张伯伦走下首相的位置,丘吉尔便马上上任。所谓的组阁,其实已经准备好了,战争一开始,张伯伦也感觉到自己已经无法掌握首相的权柄,国内民众和上下议院的不支持,不辞职也没有办法。

    上任后的丘吉尔马上就发布了好几道命令,命令一部分海军部队封锁德国外海,期望能够破坏德国的经济发展并给予战况有些许支援。又命令东南亚地区英军汇合法军,抵抗日本人的进攻。随后又命令地中海海军,紧盯德意海军动向,寻找机会尽可能打击德国海军。

    战争爆发,吸引了诸多目光,但也有一些人的目光望向中美两国,想看看两国有什么表态。中华和德国关系一直都不错,美国和英法关系也很好。两个大国的态度,很有可能改变战争的态势,不得不让人去关注。

    中华并没有让人久等,官方发言人很快就给出了中华的立场。

    “奥运会刚刚结束,在欧洲和东南亚就发生了战事。中华一直都希望世界和平,但限于实力因素,无法做到真正的去维护和平。对此中方也只能深感遗憾。……,在此,中华会坚定自己的立场,坚决保持中立,绝不帮助任何一方。”

    美国也紧随其后,也发布了官方消息。结果和中华一样,美国也宣布保持中立。

    中美两国的态度,让不少人都觉得,是不是两国在相互警惕,谁也不想先一步加入战争,以免自己吃亏。这个认为也不是不可以,相互警惕是必然的。当然两国也没有宣布相互间签订的条约,对此都保持沉默。

    两个世界工业大国宣布中立,也让不少国家感到安心。最直接的便是英法,毕竟印度和东南亚地区,距离中华太近了,要是中华来趟浑水,那结果可想而知。中立就中立,总比帮助一方要好点。

    相互对立的关系,一方高兴,另一方便不会高兴。只不过这种不高兴是深埋在心底的,没有表露出来。表面上关系要处好,还是很有必要的。

    9月5日,在战争开始半个月后,波兰领土随即被德国和苏联瓜分,而立陶宛和斯洛伐克也获得一部分土地。但尽管如此波兰政府始终没有宣布投降,相反地另外组织了波兰地下国和波兰家乡军,继续在之后连同布署在波兰周遭各条战线的盟军部队一同作战。此外大约有10万名波兰军事人员则撤离到罗马尼亚和波罗的海国家,这些士兵后来也加入抵御德国部队进攻的行列。

    在对波兰和立陶宛政府进行干预后,苏联依照《德苏友好合作划界条约》的内容强迫波罗的海国家“协助苏联军队于他们国家内进驻”。

    ———

    半个月的时间,日本在东南亚的攻势也十分猛烈,完全就是一副不要命的架势。一致把英法在东南亚的联军赶往缅甸,半个月的时间,又有两拨日本陆军登陆东南亚地区,日本在东南亚的兵力达到了二十个师团,加上独立旅团,人数达到了六十万,是英法联军的五六倍。

    等波兰被苏德瓜分后,日本也完成对除了缅甸外其他东南亚地区的占领。而英法盟军直接被逼到缅甸,摆在眼前的道路进退两难。因为缅甸上有一条线,一条他们不敢越过的线。这条线隔断了他们撤回印度的路线,让印度的援军也无法前来支援。

    中华既然保持中立,在缅甸又有一条中缅铁路,属于中华的国土。由于中立原则,更不可能让英法盟军或者日本军队通过,因为那不符合中立原则。只要让一方通过境内,实现军事目的,那就等于主动破坏了中立立场。

    陈绍这些日子多半的时间都待在国防部的指挥中心,国内的事情他已经全部交给宗离和维仁等人去处理,他现在要把精力放在世界战事上。培养了宗离和维仁两人那么多年,陈绍十分信任两人的能力,也放心把国事交给他们处理。

    “陛下,同盟国又发来请求,希望我们放东南亚盟军过去。”蒋百里走到陈绍身边说道。

    “原则是不可更改的,他盟军要撤退,要是日本要进攻呢?我们是不是也要放日本人过去,既然是保持中立,那就互不相帮。回复,除非是盟军向中华缴械,并且由中华拘留看管,否则我们是不会让他们走进边境。不然就让日本把那几万盟军抓去当俘虏好了,立场是绝对不会改变的。”陈绍开口道。

    看到几万盟军被围堵,退无可退。陈绍忍不住就想起后世在四行仓库那些被英军缴械的国军英雄,如今事情刚好相反。

    英法想要救出那几万盟军,此刻整个东南亚地区都被日本包围起来,要撤回去只有通过那条铁路。可在这里也驻扎了一支现役集团军,战斗力十分强悍。根本不嘘英法盟军多次请求,如无法逾越的高山般挡在英法盟军前面。再者说这里而已是人家的国土,几万大军要通过,为了避免发生“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