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红色警戒之民国 > 红色警戒之民国第116部分阅读

红色警戒之民国第116部分阅读

    ,在后世,北非战场早就打响了,但是在这里,这场战役才刚刚要开始。并且投入的兵力也更加的庞大,希特勒对北非的石油资源是志在必得。

    “现在德国的北非兵团和意大利军队已经开始逐步推进,目前进展很顺利。不过盟军的蒙哥马利也不是好惹的,加上一直都在拖后腿的意大利不入流军队。希特勒希望越大,失望也会越大。”蒋百里向陈绍敬了个军礼,开口说道。

    “蒙哥马利和隆美尔的较量,这场战争很有看头。我会让军情局时刻关注,有什么情报会第一时间送到国防部。”陈绍点了点头。后世这两位冤家碰在一起,现在又碰在了一起。这让陈绍多少有些期待。

    “陛下,美国已经参战,源源不断的武器装备流入了盟军的阵营。特别是美国空军的‘飞行堡垒’和‘超级空中堡垒’,给德国带去了不少的伤害。现在德国已经多次提出购买更加强大轰炸机的要求,不过国防部还没有给出答复。”蒋百里问道。

    “飞行堡垒的载弹量是八吨,已经超过了轰-2,还有载弹量达到九吨的b-29,德国人吃亏是很正常的。现在除了我们的轰-4和轰-3外,没有一款轰炸机可以胜过美国的b-29。不过,轰-3和轰-4是不可能出售给德国的。这样吧!问问德国人,轰-2改进型要不要,这款飞机除了航程较短外,载弹量也能达到八到九吨。”陈绍想了想说道。

    轰-3是已经确定的一款中华国防军主力轰炸机,代号巨灵神。而轰-4只是一个暂时的名称,因为这款轰炸机还在进行测试,并未装备部队。而轰-2改进型是在轰-2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主要是减少航程增加载弹量。作为一款近距离空中火力支援力量,载弹量也从六吨涨到了快九吨。机身和发动机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因为它的各项性能达不到第三代轰炸机的标准,机身结构很多地方和轰-2相似,陈绍就直接将其划为第二代轰炸机。这款轰-2改进型,也刚好和巨灵神轰炸机形成远近搭配。成为现在中华空军战略打击的中坚力量。

    “行,我想德国会很乐意购买这款轰炸机的。”蒋百里点点头,随后拿出一份表格递给陈绍,一脸兴奋的开口道:“这是后勤总装备部送来的清单,这阵子我们储存了十几年的装备都差不多卖完了。”

    “哦,这么快?”陈绍很清楚这十几年来中华储存了多少武器,怎么这么快就卖完了?

    “从去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方面像发疯似的购买了大量的步枪子弹,还有为数众多的火炮和炮弹之类的重武器。我们的仓库一大半都被日本人搬空了。小日本够疯狂的,把国内那些中华文物换完了,后面就干脆用黄金换。”蒋百里会心一笑。对日本的疯狂,他算是真正见识到了。

    “六百万陆军,加上现在数量已经达到四百万规模的伪军,这让日本工业产能完全跟不上节奏,购买我们的武器也算是正常的。现在我们的毛瑟98k步枪还有多少库存量?”陈绍接过清单后,并没有马上查看。

    “数量不多了,上次就卖给德国以及轴心国成员国近五百万支,这次又让日本买走了五百万支。仓库里面已经不到两百万支了。并且多年以来,帝国就没有再次生产这款步枪,这两百万支毛瑟步枪,是最后的存量了。”蒋百里直接答道。

    “两百万支已经够了,是没有必要再生产了。现在各国都开始在使用半自动步枪,这款步枪除了精度外,其他的都过时了。这两百万支步枪能卖出去最好,卖不出去我们以后也有用处。”陈绍并不为武器的销路担心,虽说现在美国加入盟军阵营,武器便宜得等于白送,这也大大打击了陈绍对盟军的贸易。但陈绍现在也不在意这些东西,战争已经打了快三个年头了。最后这一年多的时间,中华已经赚了足够多了。也就不会去在意那些蝇头小利。

    蒋百里点点头,并没有去问这两百万支步枪有什么用。而是转到了另一个话题上。

    “一个小时前,同盟国方面发来密电,希望我们在缅甸开一个口子让盟军越过铁路进入东南亚地区。”

    “这个问题不用我再说了,这是不可能的,除非是有什么足够大的利益,否则我们绝不会放弃中立原则。”陈绍想也不想的说道。

    “嗯,我明白该怎么做了。”

    —

    德国柏林。

    半个小时后,希特勒收到了中华的答复。中华同意出售一款载弹量达到九吨的轰炸机,是中华的现役的主力轰炸机。

    不过这个消息希特勒不是很满意,他需要买的轰炸机是中华的第三代轰炸机,那款有着十二吨载弹量的巨灵神。中华在打什么主意,他又不是蠢蛋,怎么会不明白。

    每次一想到中华既卖武器给自己,又卖武器给盟军,他心中就有挥不去的阴霾。中华这样做,在希特勒看来,无异于背叛,背叛中德这几十年建立的友情。在他内心中,中华搞的这平衡政策,实则是在陷害德国,让德国陷入战争的泥潭。

    这个观念在德国公海舰队和盟军舰队决战之后,希特勒就加深了很多。因为根据生还者的讲述,这场大海战有很多不合理的事情,只不过他没有直接的证据去证明这里面是否有中华的影子。本来他还一直都把矛头指向美国,但是直觉都不得不让他把矛头指向中华。

    那场大海战经过生还者的讲述,那就是盟军方面出动了多艘潜艇,在海底偷袭德国公海舰队。这才能解释,为什么到后期有那么多德舰被极其隐蔽的鱼雷击中。并且这些鱼雷还是极其先进的氧气鱼雷,这才能解释鱼雷在水中很难被发现。全世界能搞出氧气鱼雷的国家,已知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日本。可日本并没有办法把潜艇派到欧洲,并且日本也没有理由这样做。

    而根据德国情报人员在盟军方面得到的情报,盟军方面根本没有这样的鱼雷,当初的海战也没有盟军潜艇参加。并且根据盟军方面幸存者的讲述,也不难发现,盟军很多舰艇也是被不知名的武器击沉。他们并没有希特勒想得那么复杂,直接把这些东西安在德国头上。

    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德国并没有氧气鱼雷,没有办法很好的隐藏鱼雷的踪迹。美国的嫌疑也可以排除在外,因为美国不会去攻击盟军的舰艇。日本潜艇没有那技术,也没有这样做的动机。

    理所当然希特勒只有把矛头指向中华,中华的潜艇技术十分先进,这对他来说,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因为德国很多潜艇都是在中华购买的。

    而动机方面,中华也有,那便是消耗欧洲海军实力。希特勒很有理由相信,东方那位帝王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因为现在中华对世界军事贸易,就是在打这个主意,这点只要不是愚蠢的人都可以看得出来。

    要知道,出售武器给敌国,这本身就是对另一方极其不友善的动作。美国也只是把武器出售给盟军,根本没有想过去卖给轴心国。而中华还要左右逢源,这哪里不会让希特勒心中产生不好的想法。

    现在只要能够证明中华有一款可以进行长距离远洋的潜艇,就足够了。那希特勒就可以百分百肯定,中华在那场海战中绝对扮演着极其不光彩的角色。

    拿德国当枪使,去消耗欧洲各国的实力。中华的举动已经足够说明了这点。

    不过现在,希特勒还只是把这些想法放在内心深处,他没有对任何人说过,也让那些海军生还者不要乱说。因为现在德国还需要中华的武器援助,有些事情该忍受的还是要忍受。

    就在希特勒思绪乱飞的时候,安德里走进了希特勒的办公室。

    “元首,北非军团传来的最新的战报,目前北非军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战果。既定的目标也都依次占领,目前北非军团已经乘胜追击,向南快速推进。”安德里拿着一份报告,念道。

    “也就是说,北非的石油现在已经掌握在我们手中了。”这个消息让希特勒心中的阴霾一扫而空,他已经把之前的想法抛到脑后,迫不及待的接过报告,快速的浏览起来。

    “哈哈!隆美尔,果然没有让我失望。”看完报告的希特勒忍不住笑了起来。

    ps:看到这里,谁能判断出今后战争的走向?(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第393章 北非战役

    德国北非军团主要目的是为了石油,但也是进一步要控制苏伊士运河和地中海。

    和后世一营,希特勒派出了隆美尔,而盟军也派出了蒙哥马利。

    蒙哥马利长了一副鹰一样的面孔,他那高昂并带有浓重英格兰鼻音的声调让人听起来感到并不十分友善。他在许多方面与隆美尔有相似之处。这两个人的性格都很孤僻,在周围是敌人多于朋友。他俩都很专横和傲慢,在听命于别人时,都像一匹难以驾驭的烈马,而当他们获得全部指挥权时,却又都是头脑清醒和最有独到见解的优秀指挥官。

    这两个人还都比较注意培养与军政要人的友谊,就像隆美尔一向对希特勒言听令从和重视同戈培尔的关系一样,蒙哥马利也十分注重结交军政要人。

    像隆美尔一直戴着那顶著名的带有有机玻璃风镜的帽子一样,蒙哥马利也戴着一顶镶着团队徽章的怪异的澳大利亚丛林帽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另外,这两个人都喜欢挑选出类拔萃、年轻英俊的军官组成自己的参谋队伍。在战术方面,隆美尔擅长于运动战,而蒙哥马利从来就不是什么横扫千里的运动战专家。但在事先精心布置好的阵地战中,他比隆美尔要技高一筹。

    后世中北非战争中,在情报的获取上,隆美尔是无法和蒙哥马利相比。自从隆美尔失去他的无线电侦听连后,他所能获得的英军消息便越来越少了。

    英国情报机构知道如何在情报来源上使敌人产生错觉。大量极易破译的情报暗示德军:意大利人在不断地泄露情报。

    隆美尔对这种欺骗深信不疑,这更大大加深了他对意大利人的鄙视。而英国谍报机构却源源不断地向蒙哥马利输送了他们所侦破的大量德军情报。隆美尔对此却一无所知。

    “隆美尔就像被蒙上了双眼在和蒙哥马利决斗”,一位德国军事评论家战后如此认为。

    但是,蒙哥马利和隆美尔都同样清楚地认识到,机械化战争的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勤供应。所以,他俩都强烈地要求自己的统帅部尽最大可能向非洲战场运送更多的作战人员和武器装备。

    显然在后世中,蒙哥马利在这方面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英、美的战争机器开足了马力,大批船队涌过地中海,为英军运来大量的武器装备和后勤物资。

    这点在隆美尔那里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后续支援力量根本比不上盟军。军事实力严重的不平衡起来,这才是导致后世德国北非战场失败的主要原因。

    而在现在,因为德国后面有中华武器的支援,加上由意大利控制了地中海,盟军的武器装备只能通过其他地方进入非洲,而且数量和质量上,根本不占优势。这也是当初德国和盟军进行大海战的时候。希特勒还是坚持让意大利海军待在地中海,主要还是为了控制地中海。

    这场战争并不是由德国发起的,而是由意大利率先发起的。并且很早就开始了,而德国参战还是从去年日本进攻太平洋的时候,才开始的。

    原本,盟军以埃及为基地的英军被命令承担防御行动。但尽可能的不进行挑衅。然而,他们开始了一系列对意大利在利比亚的阵地的袭击。随着法国战败,在的黎波里塔尼亚本来被用来和突尼斯的法军对峙的意军,被调动至昔兰尼加以增援意大利第10军团。

    意大利独裁者贝尼托墨索里尼命令第10军团入侵埃及。两天后,入侵没有开始。墨索里尼指令格拉齐亚尼元帅,当时德国的海狮计划马上就要开始。欧洲的空军在持续着。

    意大利以为德国快要进行海狮计划,便开始攻击。

    受到运输缺乏、军官训练水平低和支援武器不足所带来的力量虚弱影响下的意大利军队被命令开始入侵埃及,这场战役计划是当有限的装甲军队在沙漠的侧翼行动时沿着海岸公路前进。

    相对于意军的进攻,盟军防卫部队袭扰前进中的意大利军队,随后退往从迈尔萨-马特鲁,那里驻有英军地面主力部队。第7装甲师被安置在沙漠的侧面,使其可以突击意军侧翼。

    一个月后,意大利军队前进至迈尔萨-马特鲁以西大约80英里(130公里),并因为供给问题停留于该地。尽管墨索里尼催促继续前进,格拉齐亚尼仍命令他的军队在西迪巴拉尼周围挖掘战壕,并加强已建好的前线营地,其他的军队也被安置在主力部队后方。

    针对分散的意大利营地,盟军非洲司令蒙哥马利计划了一个为期五天的有限攻势,罗盘行动,一个接一个的攻击这些防御营地。总共四万人的盟军军队攻击了意大利军队的前方单位。随着刚开始的成功,参加罗盘行动的军队追击退却的意军。

    在北非战争打响后的大半年中,设防城镇巴迪亚和托布鲁克被占领,逃跑的意大利军队在比达夫门被穿越了西部沙漠的第七装甲师截住。在比达夫门战役中,残余的意大利军队投降,在十个星期之内,盟军推进到了阿格海拉并摧毁了意大利第十军团,在战斗中俘获了十三万俘虏。

    等到了日本开始进攻太平洋时,意大利军队在北非已经损失惨重。而此时德国也由于石油的关系,正式决定派遣军队进入北非。

    德军统帅部将德国非洲军(1个坦克师、1个轻步兵师,司令为隆美尔中将)和一些航空兵部队调往利比亚。并且通过地中海,大量的德国士兵和仆从国士兵登陆利比亚,组成非洲军团。

    随后,隆美尔率领德意军非洲集团军在埃及阿拉曼以西占领宽为60公里的防御正面。该集团军下辖德军10个师和意军12个师(意大利师水分很多),总兵力约26万人,坦克1540辆,火炮3219门,飞机1850架。钳制左翼盟军,由阿拉曼西南地域向西迪哈米德方向实施主要突击,将盟军军队压迫至沿海一带,并予以歼灭。

    盟军由蒙哥马利率领,在埃及作战的英军第8集团军辖10个师和4个独立旅,总兵力为23万人,坦克1440辆,火炮2311门,飞机1500架。盟军战役企图规定,采取纵深梯次配置,企图依托支撑点式环形防御与大面积布雷相结合的坚固防线。

    经过3天的预先航空火力准备和20分钟的炮火准备,盟军于突然转入进攻。突破是在9公里宽的地段上实施的。盟军炮兵密度较小(每公里正面50门火炮),未能压制敌人火力配系,虽经一整夜战斗,仅楔入敌人防御阵地。但突破变成了速度异常缓慢的“蚕食”德军防御阵地的行动。

    对于蒙哥马利的突然进攻,隆美尔也给予坚决的反击。德意军队发起新的进攻。

    经炮火准备后,德军第151、第152步兵师和第9装甲师发起冲击,遭盟军顽强抵抗。第1装甲师随即投入战斗,次日夜从盟军第15、第21装甲师防线接合部达成突破。

    第二天凌晨,第10、第7装甲师和意大利一个步兵师从突破口向纵深发展进攻。

    盟军第15、第21装甲师余部实施反击,但由于没有空中掩护,大部坦克被击毁。在沿海地区被切断退路的盟军第164师余部,亦被意大利第9师歼灭。

    蒙哥马利无奈,命令盟军全线撤退。由于地中海被意大利封锁,物资无法快速抵达,油料和车辆不足,部分重兵器由人力后送,道路拥挤不堪,撤退行动迟缓。

    德军乘势转入追击,并出动大批飞机轰炸,给退却中的盟军以重大杀伤。

    到了第四天,因雨停止追击,致使盟军的装甲摩托化部队顺利撤退,仅印度、澳大利亚、加拿大组成的第10军在退却途中大部被歼。

    此战役之后,德意联军已经完全控制了利比亚和埃及,苏伊士运河也在轴心国的控制下。盟军除非绕路好望角,否则英属印度和盟军各国在中东地区已经印度洋上的殖民地,相互间的联系被切断。

    一边是日本控制的太平洋和印度洋,一边是轴心国控制的地中海,而且德国的潜艇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