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红色警戒之民国 > 红色警戒之民国第121部分阅读

红色警戒之民国第121部分阅读

,被中华士兵运用得十分的顺利,效果也十分好。在突击步枪的作用下,每一次互换位置,就能向前挺进一二十米。

    等他们来到战壕前还有六十米的时候,后方的迫击炮阵地也构建完毕,开始对他们的行动进行直接的支援。

    这回这些盟军士兵更是难以抬头,猫在战壕中,和那些尸体或者残肢断臂贴在一起。现在也只有在心中上他们的上帝祈祷,不要有炮弹落在自己身边。

    然而他们的噩梦还没有结束,就在中华士兵攻入距离战壕还有三十米的时候,纷纷拿出手雷,一窝蜂的扔向第一条战壕。连续不断的爆炸声在盟军防线中响起,这回都是在战壕里爆炸。

    将那些躲在战壕中盟军士兵的身体送上天空,那剩余的三个重机枪占地也快速被端掉,喷火兵在其他士兵和闪光弹的掩护下,直接在三十米外,将火焰从射击口喷入机枪阵地里面。

    三座燃烧的堡垒,因为灼烧发出的惨叫声和那微微的烤肉香,给黑夜增添了许多色彩。

    占领了第一条战壕,之后的事情便很容易了,当他们占领到第三条战壕的时候。这里的盟军指挥官,一位英国少将,率领残部向中华军队投降。

    等待他们的将士漫长的俘虏生涯,也会为中华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仰光中华第六集团军司令部,距离地面部队发起进攻的时候,已经过去整整十个小时。一个晚上的时间也在炮火中流逝,此时天色已经开始放亮。

    “报告司令,623师(第六集团军第二军第三师)第三团来电,他们已经完成预期的占领任务,目前正向伊洛瓦底江进发,预计半个小时后,将会抵达伊洛瓦底江,也其他方面的部队汇合。”

    “报告司令,读力装甲旅发来电文,在631师的配合下,他们已经沿路扫清了盟军的各个城镇据点,扫清了道路上的危险。先头部队会在十分钟后,抵达预定的集结地。”

    “报告司令,……”

    ……在最近的一个小时内,杜聿明老神在在的眯着眼靠在椅子上,听着一封封来至前线的捷报。

    这是属于他的真正首战,为了今天也已经等待了很久了。虽然以前也打过国内的军阀,也有和曰本交手的经历,但规模都很小。没有一次像今天,指挥这么多的部队,还是海陆空三军齐全。

    所以,他将这一次战斗当诚仁生最重要的一次战斗,也是一场十分重要的首战。

    再加上,远在汉京的陈绍也对这场战斗保持着高度的关注,这更让他想要好好的表现。

    他要打出属于中华军队的霸气,拿出最强的攻击力量,来完成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战斗。

    每个人都会给自己一个目标,杜聿明也不例外。曰本人花了三四个月的时间,就把英法从东南亚赶出去。他不想输给曰本人,而他的目标也很简单,最少要在两个月内,将东南亚仅于的盟军力量赶到印度。

    也就是说,在两个月内,他要直接打到印度,去“抚摸”英国皇冠上的珍珠。

    对自己的目标,杜聿明说不上有多少分的满意,而是必须完成的。他可不想让小曰本凭借着一点小胜利,继续得瑟下去。

    就在这一封封捷报的空隙中,廖耀湘走进了司令部。向老神在在的杜聿明敬了个军礼,开口道:“司令,第一军已经完成了既定的作战任务,目前也已经集结到伊洛瓦底江边上。并且十二艘江河炮艇也开始进入伊洛瓦底江,为我们接下里的行动提供火力掩护。”

    廖耀湘不但是第六集团军第一军的军长,也还兼任着第六集团军参谋长的职务,很多事情都是他经手的。

    杜聿明站起身来,走到地图前,随后对廖耀湘问道:“老廖,现在后续二线部队进展如何?”

    “已经开始对各地区进行占领,结果还算顺利,一些散兵游勇对他们还构不成威胁。当地居民对我们的态度也很好,暂时并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廖耀湘回答道。

    “命令武警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不要大意,牢记军纪,一旦出现欺民扰民的事情,我一定严惩不饶。根据陛下的指示,给每个村落运一些吃的过去。以后他们都会是中华大家庭中的一员,良好的形象必须马上建立起来。

    还有,将他们配合警察部门,尽快建立起稳定的治安。公安部部长阎锡山已经将大批的警察送来了,让他们赶快去占领区展开治安建立工作。这点也是重中之重,武警和警察也可以算是一家,让他们多多配合。”

    对东南亚各民族,陈绍从来没有一竿子打死的意思。东南亚地区民众众多,单单一个越南就有近六十个民族,可以说一个民族大杂烩。并不是每个民族都是该死的,这个世界上,善良的人还是偏多的。

    所以在进攻的一开始,陈绍便吩咐杜聿明,一定要保住中华军队的形象,以后缅甸将会是中华的缅甸,必须要将中华正义之师的形象建立起来。尽量做一些送衣送吃的事情,用小事去感动他们,让那些缅甸人从心里接受中华。

    总的来说,就是和试点城市建立之初所执行的政策是一样的,让那些缅甸人甘心成为中华的一员。

    “我明白了,这点也请司令放心。虽说预备役部队和武警部队只是二线部队,但纪律方面一点也不比现役部队差。至于治安建设工作,我也会让他们尽快开始。”廖耀湘道。

    杜聿明点点头,将话题转移到战事上:“61军已经抵达了集结地,读力装甲旅也即将到达,立刻进行下一步的行动,现在绝对不能让蒙巴顿喘过气来。不然凭借着博力和沙耶瓦,很真的有可能和我们形成胶着的战局。”

    “目前我们也占据了空中的优势,天也开始放亮,是时候再给盟军制造一些麻烦了,也让蒙巴顿好好看看我们的力量。”廖耀湘开口道。

    杜聿明正声命令道:“命令空军师,将所有的轰炸机都给我派出去,不要给我藏私,今天一天的时间,要对博力和沙耶瓦展开连续不断的轰炸。告诉他们,不要心疼弹药,我们准备得很充足,足够他们挥霍的了。

    再给舟桥团发电,快速向伊洛瓦底江进发,在两个小时后,我要看到一座坚固的浮桥建立在江面上。江河炮艇部队和炮兵掩护舟桥团的行动,空军也要时刻对舟桥团进行空中保护。

    其他部队立刻休息,埋锅造饭补充好体力。浮桥搭建完毕,便立即展开渡江行动。”

    (未完待续)

    第412章 向同盟国宣战

    汉京时间早上六点,在伦敦刚好是凌晨零点。

    这个时间原本是丘吉尔的休息时间,只不过从战争开始,生活作息没有一天是正常的。并且时不时的还能感受到地面上炮炸产生的震动。

    今天还有一件事让他头疼的,从昨天上午开始,中华开始对东南亚地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这让丘吉尔不断联系着同盟国的各成员国之际,也在担忧,蒙巴顿到底能够为他争取多少时间。

    联系的结果说不上满意,也说不上失望。现在整个同盟国都是拴在一根绳子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陨俱陨。

    原本要嫁祸给轴心国的举动,反而让自己陷入了极度的被动中。不过他并不后悔之前的行动,就像罗斯福说的,绝不能让中华在一旁看热闹,就是把他推向轴心国也在所不惜。

    他同意罗斯福的这个说法,不过事情发展到今天的地步,他也要尽快做出后续的步骤。白天时,就在中华开始和东南亚盟战进行空战的时候,经过几个小时的会谈,丘吉尔和罗斯福也说服了所有同盟国成员国,除了斯大林外,都同意对中华宣战。

    有些人现在也是死猪不怕开水烫,反正中华也威胁不到他们了,就算对中华宣战,局势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至于斯大林,现在好不容易有喘口气的机会,哪里会去再招惹中华,就算是有同盟国合约在。他也坚决不向中华宣战。除非是中华主动向苏联宣战,否则他绝对不会走那一步。

    不然的话,好不容易取得了平衡,很有可能被中华一举打破,将即将要取得的主动权,一朝打没。一旦中华加入到进攻苏联的队伍,那苏联就真正的危险了。

    事情都谈妥了,斯大林不想对中华宣战,丘吉尔和罗斯福也没有说什么,这种形式他们都看得懂。苏联的作用还很大,可以牵制大量的轴心国兵力。一旦苏联被灭了,那对同盟国来说,将是灾难性的后果。很有可能导致这场战争的失败。

    本来还想等明天天亮再对中华宣战,可等蒙巴顿把局势目前东南亚的战局发到丘吉尔的手上时,这位英国领袖已经不想在等下去了。现在正式东方时间的早上,战局已经处于下风,他不想在气势上也处于下风。

    大半夜的就开始联系罗斯福和其他成员国,立即向中华宣战。此时正好是美国华盛顿时间下午六点。对此,罗斯福也很快给予的答复。

    随即。中华便连续收到了多份宣战书,整个同盟国组织,除了苏联外,其他的国家都同时对中华宣战。

    这些宣战书也确定了,同盟国已经决心站在中华的对立面了。世界局势开始有了初步的改变。

    当这些宣战书放在陈绍眼前时,对此他也只是会心一笑。到了现在,宣战已经是必然的,而且他还嫌这些宣战书来得太晚了。

    同盟国中,少了一个苏联。这点并没有出乎陈绍的预料,此时的苏联敢对中华宣战,才是预料之外的。

    “传我的命令,中华帝国立刻对同盟国所有的成员国宣战,记住是一个不拉的宣战,包括苏联在内。”

    “可苏联并没有对我们宣战,这样一来。我们是不是师出无名了?”这是来至蒋百里的疑问。

    “不要紧,同盟国合约在,苏联只是不敢而已,一旦苏联感觉到可以欺负我们了。那斯大林绝对不会放过我们。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先下手为强。以其让斯大林高枕无忧,还做着反击的大梦想,还不如我们去“帮助”他一把。”

    陈绍很肯定的回答了蒋百里的话。至于什么师出有名还是师出无名的问题,现在已经不用去考虑了,全世界除了美洲外,其他地方都在交战中,到现在已经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了。

    属于中华的战争理由有一个就足够了,不需要想太多。

    有了陈绍的明确命令,中华也很快给予的回应。

    “中华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中华民族不希望战争,但并不意味着我们惧怕战争。面对这场战争,我中华一早就决定要独善其身,但总有人想要逼迫我们,为此还干出了不可见人的勾当。这是我所有中华儿女所不能接受的,罪恶必须得到正义审判。

    为此,经中华帝国最高领袖中兴皇帝陛下的许可,中华帝国正式向全世界宣布,对同盟国组织的所有成员国宣战。从此刻起,中华帝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法兰西自由政府、荷兰王国流亡政府……等国处于战争状态,直至任何一方战败投降,否则战争将永远的持续下去。”

    来至国防部发言人冉铁军的话,让国民乃至全世界的国民都陷入了极大的震动中。这是中华继对英国宣战后,再一次发出了外交敕令。

    就连没有对中华宣战的苏联,也一起列入了宣战的名单,还排在美国的后面,成为第三个宣战的国家。这让某些人都感觉到背脊有些发凉。

    此刻中华并没有加入轴心国组织,敢一个人对整个同盟国宣战,已经足够说明中华的勇气了。

    或许有人会说,同盟国有轴心国的牵制,中华才敢这么做。就算这是事实,那又如何。难道这就不需要勇气吗?要知道,目前轴心国已经从攻势转入了相持阶段,并且逐渐露出了些许败绩。

    中华向同盟国宣战,或许说有轴心国的帮助,还不如说是,中华对轴心国的帮助更大。

    事实正是如此,当希特勒知道中华对同盟国所有成员国宣战的时候,兴奋得合不拢嘴。德国媒体更是大力的宣传,中华的“英明”举动。

    德国需要这样的消息来鼓舞人心,特别是军心。很多德国士兵清楚中华军队的实力,这对已经开始转变的战局,是一剂强有力的强心剂。

    中华的举动,极大提高了德国士兵的士气,就连国内的德国民众也都欢呼起来。

    当天,希特勒便出现在德国国家电视上,演讲了一大堆鼓舞人心的话。

    电视中的希特勒挥舞着手臂,口如悬河:“德国的天然盟友,强大而古老的东方国度,正式对万恶的同盟国宣战了。并且在第一天,他们就在东南亚地区取得了极大的战果。……世界将会因此而改变,战争的胜利将会属于轴心国联盟和中华帝国。”

    在电视演讲后,希特勒马上派出一队代表团,前往中华。代表希特勒,正式邀请中华加入轴心国联盟。

    日本方面的态度就有些不同了,按照日本内阁许多人的看法。中华这叫无利不起早,那场袭击中,日本方面渐渐感觉到有些奇怪的地方,但他们拿不出证据。

    对中华如此大规模的向同盟国宣战,日本方面并没有太大的高兴,只能说达到了前期的目的。

    特别是苏联并没有对中华宣战,而中华却对苏联宣战,这就足够说明了很多的问题。

    说白了,日本就是怕中华来抢夺它的利益。

    对这位邻居,日本方面始终有一种别样的想法。害怕中夹杂着嫉妒,嫉妒中又有羡慕,当中还有些许的疯狂。十足的一个矛盾体,特别是现在日本由东条英机执掌大权,更是将这种矛盾深深的体现出来。

    不然的话,当初东条英机不会一听到陈绍要视察婆罗洲,就决定要刺杀陈绍。最初他可没有想到要嫁祸,第一目的就是要陈绍的性命。

    许多日本人都很了解中华文化,也清楚华人大众的想法,一旦陈绍真的遇刺身亡,那对富有想法的日本而言,将会是最大的机遇。

    当然乱糟糟的世界,还有一个人很郁闷,那就是斯大林。这位苏联领袖,已经是极度郁闷了。

    德国和日本突然展开的巴巴罗萨计划,打破了他许多美好的幻想。不但让苏联失去了战争的利益,还损失了大量的国土。就连首都莫斯科还差点被德国人占领。

    这让一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斯大林,十分难以接受。他从未想过,德国会这么快就开始进攻苏联,也从未想过,伟大的苏联红军败得这么快。

    就连日本也快速占领了大面积的远东土地,苏联最强大的海军力量也一炮未发的沉入海底。现在远东地区也只剩下一座共青城在苦苦的支撑着。

    美国的参战,严冬的到来,这让斯大林松了一口气,战局也从被动转为相持,只要到了明年,斯大林有信心,凭借着苏联的重工业实力,能够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但现实往往让人郁闷,英国搞什么袭击,竟然去刺杀陈绍。这在他看来,现在去惹中华是极度愚蠢的决定。

    如果是战争前,斯大林到是很乐意这样做,但这样的局面下,他绝对不会有这样的想法。

    回绝了丘吉尔提议对中华宣战,他不想让苏联陷入更大的麻烦中。但中华却主动找上了苏联,那张还有几天到期了和平协议也就此作废。

    斯大林已经把丘吉尔全家老小不知道骂了几遍了,可现在就是把丘吉尔干掉没有办法改变现状。事情都发生了,只能去默默的接受。

    随即,无计可施的斯大林也宣布对中华宣战。

    至此,中华和所有的同盟国成员国正式进入战争状态,真正的二战就此展开。(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413章 情报头子夏梦宇

    中兴十五年,8月9日,中华国防部指挥中心。

    宣战的当天早上八点,陈绍和指挥中心里面的工作人员一起了顿简单的早餐。

    此时的指挥中心人员少了不少,许多将领都回到了各自的部队,等待进攻的命令。

    战争开始后,陈绍每天有一半的时间都待在这里。国事方面基本上都放给钟离和维仁去处理,每天他也只是去过问一下。大方面由他决?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