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戒之灵 > 戒之灵第10部分阅读

戒之灵第10部分阅读

   听到孟三铎的提问,林艾雪知道段玉衡应该是不懂什么品茶的,为了维护段玉衡的面子,于是林艾雪就很贴心地抢着说道。

    “呵呵,小姑娘,看你年纪轻轻,却没想到对品茶有着如此深刻的见地啊!不错,这茶的确是安溪的极品铁观音,而我这泡茶的手法,也是跟当地的一些茶商学来的,只有配合着这种泡法,才能更好地泡出这铁观音中的滋味来。”

    孟三铎听到林艾雪的话,笑嘻嘻地说道,脸上还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得意。

    “对了,小段,你觉得我这茶味道如何啊?”

    孟三铎正在为有人能欣赏他的茶叶和泡茶的手法而得意时,却发现段玉衡坐在那里,手里举着空杯子一言不发,以为段玉衡觉得他的茶叶味道不好,于是便出言问道。

    段玉衡听到孟三铎的话,才发现自己失态了,赶紧放下自己手中的空茶杯,说道:“不好意思,刚才我完全沉浸在了孟叔叔的茶味之中,没留意您说什么。”

    “哦?!看来小段是品我的茶品出了茶境啊,快给我说说,你在茶境中有什么感悟?”

    孟三铎听到段玉衡的话,心中也是一喜,赶紧追问道。

    所谓茶境,就是在品茶或泡制茶叶的过程中,因为茶而产生的一种非主观顿悟,这种因茶而悟的状态,是非常难以进入的,一般情况下,都发生在一些悟性极高,或者有着极大智慧的人身上,而除此条件之外,优良的茶叶,也是不可或缺的。

    其实在陆羽的《茶经》之内,就曾有过记载,陆羽将品茗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饮茶、品茶和悟茶。所谓饮茶,这是个人就能做到,无非就是将茶叶泡在水中,给水提味儿,然后喝掉,没有什么可讲的。

    而品茶,则就讲究泡茶的器具,泡茶的技艺,以及喝茶的手法,茶文化作为中国核心文化之一,经历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以及演变之后,形成了一套极为严谨的品茶流程,从对泡茶器具的挑选,到泡茶时的煎、煮、沏、泡,最后到喝茶时的先闻后饮,小口断饮,口鼻流香;只有严格按照这些约定俗成的流程来饮,才能被称之为品茶。

    而在品茶的基础上,能够产生顿悟,以茶为引,获知六合大观,万千世界中的一丝道理,便被称之为悟茶,而悟茶之道,则便是人们常说的茶道了。

    因此,在段玉衡说自己沉浸在孟三铎的茶味之中时,孟三铎便主观的认为,段玉衡是在拐着弯夸奖自己的茶叶好,于是很兴奋地追问起来。

    “玉衡,不懂莫要乱说啊!”

    孟三铎听到了段玉衡的话,坐在段玉衡身边的林艾雪自然也是听到了,于是好心地提醒段玉衡,怕他不懂装懂,一通胡说,丢了面子还是次要的,不小心得罪了孟三铎这个人,那可就麻烦了。

    “孟叔叔,说实话,我是不懂什么品茶的,只是,刚才在喝了您给倒的茶水之后,那第一口进入口中简直是苦涩难咽,而紧接着的第二口,就开始变得酸中带甜,略有滋味了,而当喝到第三口的时候,就感觉这茶水的味道变得甘甜无比,配合着刚才闻茶味的时候,那股留在鼻腔中的香气,简直是满口留香,味比琼汁啊!

    于是,我就忽然觉得,自己过去喝茶的时候,一泡一大杯的方法简直就是暴谴天物。

    喝了孟叔叔的茶,我忽然明白,这喝茶,想要喝出美味,首先,要先喝出苦涩来,一上来就喝到甘甜的茶味的话,便没什么感觉了,仿佛这茶都应该是这个味道,只有在经历了难以下咽地苦涩之后,再循序渐进,逐渐走向最好的味道,才能让人对最后的那个味道产生无与伦比的美妙感觉,让人能够回味无穷。

    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我不觉间发现,这就好比我们人生一般,如果一开始就是富贵荣华,予取予求的话,那么便会以为人生不过就是如此。

    而只有从一开始的穷困潦倒,经历诸般磨难之后,再获得幸福与荣华,才会让人感到莫大的喜悦与快乐,最大程度上的享受富贵荣华时所带来的美好。”

    段玉衡听到林艾雪的提醒之后,谨慎地组织了一下语言,然后才将自己刚才喝茶时的真实地感受缓缓叙述了出来。

    “哎呀,小段,没想到你刚才真的进入茶境了啊,你这一番话,简直是道出了人生之路上对于最大程度获得幸福的真谛啊,通过茶的味道变化,就能悟出如此深刻的人生世理,就凭这一点,我孟三铎敢断言,你以后定非池中之物!”

    听到段玉衡对茶的理解和顿悟,孟三铎不自觉地鼓起了掌,惊叹着说道。

    而坐在段玉衡身边的林艾雪,此时也仿佛又重新认识了一遍自己面前这个男人一般, 虽然脸上依然是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但是心中却已是惊涛骇浪。

    林艾雪出生在深圳,而深圳又地处广东,广东人自幼就有着品茗的习惯,因此,林艾雪从记事开始,便跟着爷爷一起学习泡茶、品茗,说起来,林艾雪对于茶文化的了解,以及茶文化的修养,要比段玉衡高出了不止一筹,但迄今为止却也还从未进入过一次茶境,而这个看上去好像根本就不懂品茗的段玉衡,却就在这次喝茶中,如此容易的进入了茶境。

    林艾雪还记得,在自己小的时候,爷爷为自己讲述《茶经》时,曾经说过,想要进入茶境,不仅要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良好的心境和对待世间万物充满敬畏的态度,只有做到了这些的全部,才有可能进入茶境。

    由此可想而知,当林艾雪看到段玉衡进入茶境,悟出世间莫大道理的时候,是何等的惊讶与震撼。

    对于林艾雪这样出身富贵之家的孩子而言,物质上的东西,已经不能引起她太大的渴求了,因此,精神上对于一些境界的追求,反而成了她最想要的,自己追求了这么多年,想要达到的境界,却被身边的段玉衡如此轻而易举的获得,这让林艾雪在惊讶与震撼的同时,心中又不免有一丝丝的羡慕。

    其实,林艾雪不知道的是,就在她这么多感情相互交杂的情况下,自己对于段玉衡的那份朦胧爱意,已经变得越发清晰起来。

    第四十九章 赏画(上)

    “呵呵,孟叔叔,你过奖了,我无非就是有些感概罢了,至于什么悟茶,说实在的,我连喝茶都不会,更别谈什么悟茶啦。”

    段玉衡摆了摆手,谦虚起来。

    “行啦,小段啊,你不用在我面前谦虚,刚才你明知道那个赵小子的来头,却依然敢单枪匹马冲上去与他干架,而这一刻,你又能够在一杯茶中悟出人生的道理,这份勇气与心性,就是我这个喝了一辈子茶的老家伙也有所不及啊,小段你让我真正见识了什么叫做后生可畏!”

    孟三铎听到段玉衡谦虚的说辞,也摆了摆手,满脸真诚地感叹道。

    “孟叔叔您这么夸我,搞的我都不好意思了。”段玉衡挠了挠头,笑着说道。

    “对了,孟叔叔,您的这个墨雅轩主要是经营什么古玩的?”

    段玉衡忽然想到,自己今天明明是来陪林艾雪买字画的,结果自己反倒买了一副对联,而林艾雪还两手空空毫无收获,于是便赶紧向孟三铎问道。

    孟三铎的这家店铺叫墨雅轩,听名字应该就是经营字画类的店铺,如果真是这样,段玉衡不介意,再让梦璇玑出来,借着梦璇玑的能力,假装一回古玩鉴赏大师,为林艾雪再挑一副好对联或字画什么的,要知道,在这种大古玩店铺里淘到好东西的概率,那可要比外面的地摊上高出很多,当然了,这里的价格相对也要比外面的地摊高出很多。

    不过,对于林艾雪这种豪门千金来说,钱从来就不是什么问题,好的东西,才是他们所追求的。

    孟三铎听到段玉衡如此一问,便点了点头道:“我这家墨雅轩主要经营的就是字画,虽然别的东西也有,但都没我的字画类好,哎,对了,小段,我记得你刚才好像在地摊上要买的也是字画吧?怎么?地摊上的没买成,想要在我这儿看一副?”

    “不是,我刚才在地摊上的看上的字画已经买到手了,这是想给艾雪看一副,过段时间是她爷爷的大寿,她想要买一副对联送给她爷爷做寿礼。”

    段玉衡端起被孟三铎加满茶水的茶杯,缓缓喝了几口,然后说道。

    “哦,原来是林小姐想要买对联啊,想要个什么时代的?或者是想要个什么人的?说出来我给你推荐推荐。”

    孟三铎始终还是个商人,一听有人想买自己店里的东西,立马也来了劲头,放下了一只抱在手中盘完的紫砂茶壶,朝着林艾雪问道。

    “对于字画这种东西,我也不太懂,孟叔叔就看着给推荐吧,反正我身边坐着个古玩鉴赏大师,我也不怕您坑了我,呵呵。”

    林艾雪听到孟三铎与段玉衡的对话,心中也是一暖,没想到段玉衡心里还一直惦记着自己买对联的事情,没有忘记。

    “哦,小段竟然还是个鉴赏行家,真是没看出来啊,既然是行家,那你刚才买的字画,绝对不是什么俗品了,如果不介意的话,可否拿出来让我开开眼?”

    孟三铎听到林艾雪的话,惊奇地望着段玉衡,虽然嘴上说得很客气,但是心中却还有几分不信,于是这才想着让段玉衡把刚才买的字画拿出来,看看真伪,也顺便断断段玉衡这个小青年的品性,如果只是一个爱在美女面前吹牛说大话的人,那么便没有深交下去的意思了。

    “好,那还请孟叔叔给掌掌眼,看看我这副对联能值个多少钱?”段玉衡说着,便问林艾雪要过抱在她手中的那副对联卷轴,然后摆在了放着茶海的红木桌上。

    孟三铎看了一眼段玉衡放在红木桌上的那两个看上去有些泛黄的卷轴,然后站起身来,说了声稍等,便转身朝着店铺里的一个柜台后面走去。

    还不待段玉衡再喝一杯香茗的功夫,孟三铎就又回到了红木桌旁,而手中则多了三副白色的手套。

    段玉衡看到孟三铎手中的手套,心想着是不是自己也应该准备一副这样的手套呢?

    上次,段玉衡在吴镇的时候,去林氏珠宝出售坦桑石时,就见林艾雪是戴上了一副这样的手套之后,才开始鉴定宝石的,而现在的孟三铎更是如此,其实从这个方面,也说明了,他们这些人,对于珍贵宝物的谨慎,以及对自己所从事领域中的这些东西的尊重与爱护。

    孟三铎坐下之后,给段玉衡和林艾雪一人递来一副手套,然后道:“咱们人手上分泌出来的汗液,有一定的酸性,很容易腐蚀字画,尤其是那些有些念头的字画,更是明显,所以,安全起见,咱们还是戴上手套看吧?”

    “嗯,孟叔叔说得对,这是应该的。”林艾雪点了点头,然后将孟三铎递到她手中的白手套,戴在了自己的手上。

    而段玉衡也冲着孟三铎点了点头,默默将手套戴上,心中暗暗感叹,以后自己可不能再这么冒失了,要随时在自己的口袋里准备一副白手套。

    三人戴好手套之后,孟三铎望着段玉衡,看到段玉衡微微点头,才将放在红木桌上的两个卷轴拿了起来,然后缓缓拉开。

    孟三铎的动作表现的非常小心翼翼,无论从拉开卷轴的速度,还是从抓卷轴的动作来看,都表现出了一个职业收藏家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这让实际本就是门外汉的段玉衡,感到非常新奇。

    “这,这是,王胜用的对联?!”

    当其中一个对联卷轴被展看了一部分之后,孟三铎便仔细辨认起来,看了大概有个几分钟之后,便惊疑不定地说道。

    听到孟三铎的话,段玉衡心中也是咯噔一下,因为之前梦璇玑为自己鉴定这幅对联的时候,明明说是一个叫王了望的人写的,怎么到了孟三铎这里,就变成王胜用了?

    段玉衡还想要听孟三铎接下来的解释时,却听孟三铎毫不客气地几乎是用命令的口吻说道:“快,你们两个把茶海抬着放地上去,我要把这副对联的两个卷轴全部展开看看。”

    听到孟三铎的话,段玉衡意识到,虽然孟三铎和梦璇玑在鉴定这副对联的时候说得作者名字不一样,但是这幅东西的价值,却都是不低的。

    心里想着,行动上却没有丝毫迟缓,段玉衡和林艾雪在听到孟三铎的话之后,都迅速地站起身来,将放在红木桌上的根雕茶海,搬到了地上。

    第四十九章 赏画(中)

    而林艾雪在看到孟三铎的反应之后,也意识到了这副对联可能会很有价值,这让正在和段玉衡抬茶海的林艾雪,不禁偷偷瞄了一眼站在自己对面的段玉衡,对于这个谜一样的男人,林艾雪的好奇从未消失过,而这一刻,仿佛这种好奇变得更加浓重了。

    其实,在上次林艾雪与段玉衡进行完坦桑石的交易之后,林艾雪有找人调查过段玉衡的背景,但是调查的结果,却让林艾雪大吃一惊。

    段玉衡的母系这边,的确如段玉衡所说,他的太外公是解放前名扬整个南方地区的大珠宝商人,珠宝鉴赏家周大同。

    但这并不是最让林艾雪感到惊讶的,最让她感到惊讶的是,在调查段玉衡的父系时,却一个人也查不到,其中在调查段玉衡的父亲时,反馈回来的信息,竟然指向的是国家军方的机密,这让林艾雪无比的震惊。

    一个看上去生活并不富足,依靠着外出打工来维持生计的青年,父系之中一个人都查不到,而母系之中居然有一个了不起的传奇人物,试想一下,这样一个调查结果,换谁都只会更加的好奇。

    而段玉衡这个身世本就如同谜团一般的人物,自己身上却也有着很多的谜团。不仅对珠宝玉石有着丰富的了解和认识,对于古玩字画,似乎也有着很深的涉猎,这样的一个人,哪怕是家道中落,仅凭自己这一身本领,也足以让他依靠收藏过上好日子了,为什么之前不靠这个去挣钱,而偏偏要去给别人打工?而如今又为什么忽然出来搞收藏了呢?

    这一个个谜团,自从林艾雪认识段玉衡之后,便一直困扰着林艾雪,也正是因为这些萦绕在段玉衡身上的谜团所带来的神秘感,让林艾雪在不知不觉间,对段玉衡的感情变得不仅仅是好奇而已了。

    “来,小段,帮我将这两个卷轴彻底打开,放在桌子上。”

    孟三铎并不知道此时的林艾雪心中在想什么,他也不关心,他现在关心的,只有自己手中的这副属于段玉衡的对联。

    段玉衡听到孟三铎的话,赶紧上前,双手抓住两个卷轴的两头,与孟三铎一起缓缓将卷轴全部展开,然后放在了红木桌上。

    当对联卷轴被彻底展开,平放在红木桌上之后,孟三铎没有再打理段玉衡和林艾雪,而是自顾自地在桌边的椅子上坐下来,然后不知道从哪儿掏出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放大镜,按照大小顺序依次摆放在了红木桌上对联卷轴的旁边。

    孟三铎摆放在红木桌上的放大镜,让段玉衡这个彻头彻尾的外行大开了一会眼界,敢情鉴定字画是这么复杂的一个过程啊,光是放大镜就要大小不同的十几个,光这阵势就一点也不必上次林艾雪鉴定坦桑石的时候差。

    这让本是门外汉的段玉衡很直观地感受了一回鉴定古玩字画的不容易,看来哪一行想要做好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毅力、天赋、勤劳、刻苦、执着,缺一不可成事。

    看到孟三铎如此认真的在对自己的这副对联进行鉴定,段玉衡也就没有打扰孟三铎,而是安静地在之前那个座位上坐了下来。

    林艾雪看到段玉衡的表现,便也学着段玉衡的模样,安静地坐在了刚才的位置上,与段玉衡一起耐心地等待着孟三铎鉴定结果的出现。

    值得一提的是,孟三铎在鉴定段玉衡的这副对联的时候,伴随着鉴定的进程,脸上的表情也时而沉重,时而兴奋,时而不解,时而豁然,伴随这孟三铎表情的变化,段玉衡几乎可以肯定,自己这副对联是绝对买对了的,否则的话,一开始孟三铎绝不会那么的郑重其事,而之后也不会如此的认真,甚至忘我地去鉴定这副对联了。

    时间过去了大约一个多小时,南都市的天色也已经逐渐变暗起来,随着孟三铎鉴定时间的不断增加,这副对联的价值也几乎是呼之欲出了,就连完全不懂字画的林艾雪,此时也知道这副对联的价值,一定是不菲的。

    段玉衡认真地关注着孟三铎的鉴定进程,完全没有留意此时的林艾雪正在一会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