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电子掌控 > 电子掌控第9部分阅读

电子掌控第9部分阅读

到病房,打发走特护之后,李超继续给老人“按摩”。

    其间,方正医生来过一趟,那时李超刚开始按摩,他看李超在专心地位老太太“按摩”,没有打扰就出去了。

    李超下午的“按摩”效果非常好,可能李超给方医生的解释说到了点子上,下午刚开始“按摩”的时候,李超发现,老太太的淤血在他们吃饭这段时间自己就少了一些,虽然是很小的一块,也证实了李超的说法。

    李超清理老太太的淤血也不用费心解释了,都可以推到老太太的体质上,本来就有先例。而且,医生应该更清楚这些方面的原因,中午的解释医生没有怀疑就可以理解了。

    下午李超连续工作到6点,老太太的淤血已经少了大半,李超为老太太清理了排出来的淤血的时候,李超发现老太太有反应了。

    兴奋地李超清理完淤血,把垃圾倒掉之后跑去找方医生,可惜方正已经下班了,换了一个值班医生在那,值班医生听李超说老太太有反应了,连忙打电话叫来了方正。

    方正才刚出医院大门,接到电话就直接回头进了医院,给老太太做了详细的检查,方正高兴地说,按照这种进度,老太太今天晚上应该能够醒过来。

    李超附和着,心里却想着,今晚醒来根本不可能,还有一些淤血没有清理呢,可方正是对比着上午的检查结果来计算的,不可能想到这些都是因为李超的原因。

    老太太情况好多了,李超也不着急,今天晚上他要回去,把这个好消息和晓晨分享,至于老太太这里,好得太快会引起怀疑的。

    回到家里,晓晨的饭菜已经准备好了,李超还在等方医生和给老太太检查的时候晓晨就打电话给李超了,李超把今天取得的成绩告诉了晓晨,晓晨也很开心。

    一来是因为老太太明天就好了,二来是李超的能力又进步了,能给人治病了。

    开开心心地一起吃过晚饭,晓晨就带着李超往家里走,这两天李超出事,今天晓晨回家告诉了她妈妈,晓晨妈妈的第一反应就是让晓晨叫李超回家,她要安慰自己的女婿。

    可是听晓晨说已经和李超打过电话让他回家吃饭了,晓晨妈妈本想过来,后来一想,小俩口一起自己就别参合了,让晓晨吃完饭就带李超回来,她要了解一下情况,她是怕李超心里不好受。

    两人很快就到了,晓晨妈妈一见李超,就问:“李超你没事吧?”

    李超笑道:“阿姨,我好着呢,医院里老太太明天应该就可以出院了。”

    松了一口气的晓晨妈妈接下来就教训起李超来了,“做好事是应该的,可你也别把自己绕进去呀,以后做事要多长一个心眼。”

    李超唯唯诺诺接受一番教育之后回家充电去了。充电完成以后,李超没有继续进行电流体外控制的训练,他思考着这两天发生的事情。

    自己能够控制发出体外的电流,只是在空气中不行,应该是导体的原因,人体毕竟是实体,空气中的气体分子不是那么密集,导电性也差,那么自己对空气中的电流控制训练是不是暂时先放一放呢,寻思了半天,李超还是决定不放弃,同时研究通过导体进行电流的体外控制。今天的训练就不进行了。

    第二天一大早李超就出门了,去医院给老太太“按摩”,他没有叫上晓晨,因为治疗的时候晓晨没事干,很无聊的。

    刚刚8点,李超就进了医院,进了病房,特护还在给老太太清洁身体,等特护忙完,李超让特护去休息,然后李超给老太太进行“按摩”。

    很快,李超停了下来,老太太脑袋里的淤血都清除干净了。

    一看时间,才10点半,李超给老太太擦干净排出来的淤血,把垃圾筐倒掉回来就看到老太太睁着眼睛看着他。

    李超高兴地对老太太说:“婆婆,你醒了?有没有觉得不舒服?”

    老太太感激地对李超说:“孩子,真是对不起啊,我那群不孝子女让你受委屈了,这几天真是麻烦你了。”

    老太太睁开眼睛第一个看到的就是李超,已经完全清醒的老太太立马就想到了原因。

    李超笑着说:“婆婆,身体好了就好,您别多想,好好养病,我叫医生来给你检查一下。”

    说罢,李超出去找到方医生,得知老太太已经清醒的方医生显然有了心理准备,他给老太太做了全面检查,最后宣布,老太太完全可以现在就回家了。

    老太太听了医生的话就要出院,还是李超劝住了她,还是观察一下再说。

    第038章 遗嘱

    李超也没离开,陪着老太太聊天,老太太叫王丽娟,就住在那天出事地点的附近。

    老太太今年78岁了,老伴已经不在了,家里有四个儿女,都是在她家附近居住。

    因为她家在城市规划的范围内,他家几个子女都是拆迁后重新安置的,开发商给的拆迁政策比国家的政策还要好,他的子女们托城市规划的福,一个个都有钱。

    只有老太太的房子属于没有被拆的行列,至于为什么,就要从老太太的老伴说起了。

    老太太的老伴是个木匠,非常厉害的那种,解放后回到老家,娶了媳妇,也就是老太太,就安心在家待着。

    平时除了种地,就是帮助周围的乡亲父老做家具,因此他在四邻八乡也算是小有名气。

    后来大炼钢的时代开始了,成千上万群众不分行业,男女老幼一齐上前线,劳动力由7月底的几十万增至6000万。土高炉由3万座增至数百万座。

    土法炼钢,练出来的大多数是废钢,而且来源多为从各家各户搜集锅等铁器。

    老太太的老伴当然也是6000万劳动力中的一员,当时的炼钢可不是现在炼钢那种用煤炭,都是木炭,还是现从山上伐木烧的。

    她老伴就是一名烧炭工,他的本行是什么啊,木匠!看到上好的木头被烧成了碳,他心疼啊,可是没办法。

    还好和他一起烧炭的也是本乡人,都是很熟悉的,遇到特别好的木头,他就央求大伙儿给他留下,不烧成炭,说是自己家要盖房子。

    就这样,他收集了一堆上好的木料,后来就自己一个人慢慢地把这些木材搬回家。

    后来,到了改革开放时期,她家准备建造自己的新家。

    她老伴作为一个木工高手,可说是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建新房的时候已经60多岁了,还亲自上阵,带着他的那些徒弟,精雕细琢,终于把房子建好了。

    她家人多,四个子女都是居住在一起,修房子的时候也都成家了,因此需要的房间很多,她老伴就把b市四合院的结构用在了自己的房子上。

    新房除了没有外院,几乎就是b市四合院的翻版,这房子可漂亮了。可以说是她老伴几十年木工生涯的精华。

    院子里的花园匠心独运,深得园林设计之奥妙。整个房子用料全是大炼钢时代偷偷积攒起来的好木料,隔墙全部采用石头砌成。

    在当时的来说,他家的房子在整个城市都可以说是最好的建筑。

    后来老伴去世,自己的子女们有钱了,都自己修了房子,老太太一个人守着几百平米的房子一个人过日子。

    逢年过节家人才回到老房子团聚。

    后来城市规划了,他们这一带都要拆迁,儿女们的房子都拆了,这才一家人团聚到一起,而自己这个院子,因为别致,被一个开发商看中。

    买下了周围的土地,建成了小区,唯独留下这个院子,开发商想买下来自己用,她的子女们也一直帮着开发商劝说老太太把房子卖掉,开发商出的钱可比他们的房子拆迁费用高多了。

    老太太一直不同意,这是自己老伴的心血。后来,开发商和老太太的子女们签了协议,老太太去世之后,她的房子就卖给开发商。

    因为她的院子的原因,几个子女都是勾心斗角,老太太没有办法,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别在自己跟前谈论就不管了。

    说了这些,老太太感叹道,要是自己没有这个院子,这几个还不知道会不会搭理自己呢。

    对于老太太的家事李超也不便谈论,眼看就中午了,李超买来了食物,和老太太一起吃过午餐,下午,医生检查了老太太的身体后宣布,老太太可以出院了。

    老太太的家属联系不上,李超只好亲自送老太太回家。

    到了老太太所说的院子,还真是有点独特。

    青石墙面的小青瓦房围成一个院子,一进大门就看到一个小花园,花园中一条小道,两旁是榆叶梅、丁香,沿院墙边上有几棵杏树,正厅前面栽着几株垂丝海棠,草地上是一丛丛的牡丹和芍药,还有小型的假山、池塘。

    到了院子里,李超看到了老太太的几个子女,都坐在走廊上,不知道在商量着什么。

    老太太看到这几个人就气不打一处来,她讥讽道:“你们是不是商量着分房子了啊?”

    几个人这才看到老太太,都很吃惊,在他们看来,老太太应该还躺在医院里的病床上等死呢。

    有个女的看样子应该是老太太的另一个女儿则是吓得战战兢兢,说道:“妈,你都死了还找我们干什么?又不是我们害的你,要找你也该找撞你的那个人啊”

    感情他以为是老太太的鬼魂回来了!老太太气得浑身发抖,他女儿继续说道:“你生前不愿意卖这个房子,现在你都去了,我们在商量把房子卖了,不然这房子也不好分。”

    老太太哈哈笑了一声,回头对李超说:“你看看,这就是我养大的孩子!”

    看到老太太回头说话,这些人才发现李超在老太太后面,这才反应过来,老太太不是鬼魂,是真人回来了。

    回过神来的几个人连忙跑过来扶着老太太到椅子上坐下,七嘴八舌地关心起老太太来。

    老太太就说话了:“你们连我的遗嘱都没有找到就开始想着分房子,你们还真是团结呢。”

    这时,他的小儿子沉不住气了:“妈,你的遗嘱在哪,我们几姊妹就我的条件最差了,你是不是把房子都给我了?”

    老太太冷笑了一声,说道:“是啊,你们条件都不好,老娘都要死在医院了,你们都没钱给老娘治病,是不是商量着卖了房子再给老娘治病啊。”

    看到自己的老娘说话语气不对,他小儿子忙说:“是啊,我们正商量着把房子卖了给您看病呢。”

    老太太翻着白眼,“我现在没事回来了,你们也甭操心了,都走吧,我看着烦。”

    他的小儿子不甘心,走到院门口又折回来问老太太,“妈,你的房子给了哪个?”

    老太太说,“你想知道吗?去公证处查吧。”

    老太太叹了口气说:“这个院子是我老伴的心血,我舍不得卖,等我死了以后我想把它捐了,做个敬老院什么的。像我这样的老人,悲哀啊,我还是好的,要是老了,子女在你这里没有实惠,不知道这些子女会不会上门来!”

    李超也觉得那几个人太不像话,觉得老太太做法很对。

    老太太又说了:“其实我还真没有立遗嘱,以前他们几个对我还不错,现在才知道都是为了这个院子,你能不能陪我去公证处立一个遗嘱。”

    李超也不推辞,陪着老人去了公证处,老人的遗嘱女人大致是,自己的儿女不孝,老人的遗产不给几个儿女,等老人去世以后,将自己的院子捐赠给当地政府做敬老院。

    李超觉得有些不妥,如果政府不能保证房子的用途是作为敬老院怎么办。

    老人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毕竟到那个时候老人已经不在了,最后还是李超建议,在遗嘱上加上一条,如果房子因客观原因不能作为敬老院,则委托律师把房产拍卖,所得资金用于敬老院的事业。

    老人的遗嘱立好了,也经过公证了,老人的房产问题就定下来了。

    老人的事情还没完,他要取钱还李超给垫付的医疗费,李超前后两次缴费加起来是两万,可是后来李超把她治只好了,后面交的都没用,也就退了回来。

    算起来老太太在医院只花了一万块钱,李超坚决不同意,老太太的子女是什么人李超都看出来了,要是老太太自己没钱以后就不知道该怎么过了。

    李超把老人送回家,自己也回去了。回家的路上李超和晓晨打电话,遵照晓晨的吩咐去了晓晨家。

    晓晨妈妈听李超说老太太的问题圆满解决以后终于放心了,听李超说老人的决定之后更是拍手称快。

    很快,吴妈(晓晨家的保姆)把晚饭做好了,那天晓晨强迫李超带回来的兔子豁然摆在了桌上,看晓晨吃得津津有味,李超不住地偷乐。

    吃过晚饭,陪着晓晨爸妈聊了一会,晓晨父母每天都要出去散步,和他们一起出来,李超就直接回家了。接下来重复昨天的故事——充电、训练。

    第039章 诉讼

    李月所在的报社收到了法院的传票,原告是老太太的几个子女。

    因为老太太的事情被李月曝光,导致他们几个的日子特别难过,走在路上都会被人指指点点,工作也丢了,不甘心的兄妹四人把报社告到了法院。

    他们的律师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被告报社的批评文章基本内容严重失实,而且在文章中使用了侮辱性语言,大大降低了原告人的社会评价,损害了其人格,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的规定,其行为已经构成对兄妹四人名誉权的侵害,导致他们失去工作,而且日严重影响了他们常生活,请求人民法院判令被告报社承担停止侵害,登报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800万元。

    这一桩案件引起了轰动,究竟是报社的报道失实,还是这几个人诬告。

    庭审当日,原告律师陈述:被告报社在11月4日的报纸第二版发表了一篇题为“诬陷好人导致老人病情恶化不孝子女丢下老人医院等死”的报道,报道中,明确写明了原告的姓名,称原告诬陷好人,导致老人突发脑溢血,医院催缴费用,原告因为逃费全部消失,在他们口中的冤大头缴费之后,医院却因为找不到家属签字,无法给病人手术,导致老人只能躺在医院等死。

    原告律师称,报道中称原告诬陷好人就是第一个不实之处,原告在送老人去医院的时候因为没有带钱,警察让李超去缴费的时候才没有出声,她是打算回家拿钱还给李超的。

    第二个不实之处是,报道中说原告扔下老人在医院等死也是不对的,当时因为老人病情突然恶化,他们几个家属回家为老人治病凑钱去了,不是不回来,况且,原告第二天还是到了医院准备签字的。

    第三不实之处是,报道称老人在医院等死,而事实上老人第二天下午就自己回家了。而且,该报道一经刊登,就有无数网站转载,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恶劣影响,如今,该片报道影响了原告四人的工作(都丢了工作),而且日常生活也受到了极大地影响,原告的社会名誉收到了极大的损害。

    作为被告,报社收到法院的传票,当时就请了律师,律师找李月了解了具体情况,并把当日老人被撞倒的目击证人,以及后来的旁观者都找来了解情况,还找到了当日在场的110巡警,确认李月的报道基本属实。

    在医院巡警误认为李超是肇事者,让他去交费的时候,老太太的女儿没有向警察说明情况,而是保持了沉默。李月的报道中说,当时的情况,作为知情者,还是当事人的女儿,她保持沉默就给巡警的造成李超是肇事者的错觉。这个猜测,医生和110巡警都可以作证。

    至于老人病情恶化,是因为她的几个子女的谈话,老人的儿子李超垫付了医药费,老人的儿子不仅不感激反而认为李超是冤大头。李月是根据医生的描述,没有添油加醋。

    老人经过抢救,病情稳定了,需要家属缴费的时候,这些家属们一个个都不见了,也是事实,至于他们说的回去凑钱,这是他们的说法。

    李月认为他们是故意逃费也有事实依据的,电话自然关机是偶然现象,这几个人的电话不可能同时没电关机,况且是关机一整天。

    老人的女儿第二天到医院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