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官居一品 > 官居一品第105部分阅读

官居一品第105部分阅读

被他恶狠狠的喝止道:“不要过来!”

    便啦风箱一般的喘息起来。

    陆绩幽幽一叹一口气道:“我又不是没见过你的样子,何必还要避着我呢?”

    “我什么样子?我很好!”黑影下下子变得怒气冲冲道:“不要拿出怜悯对我,

    我陆绩生而俯瞰终身,纵横天下无敌,只有我怜悯别人,没有别人怜悯我!”好么,

    他也叫陆绩。

    那个站着的陆子玉,绝美的脸上闪过一丝伤痛,双目一陈氤氲,涩声道:你本来

    就是最优秀的,最俊美的,谁都羡慕的陆加宠儿,所有人都只能仰望你……“”知道就好!“坐着的陆绩哼一声道:”去吧。”

    站着的陆绩幽幽一叹,点头道:“好吧便黯然退了出去。

    他走出们去,便听到里面乒乒乓乓的摔东西声,陆子玉一下变德软弱无

    力,靠在门边偷透的饮泣起来,就像一朵雨中的水莲花……

    于此同时,码头的知府大船上。

    沈默安静的作在桌边,看着妻子持笔伏案计算。桌上的珐琅炉中。点着的西洋舶

    来的迷迭香,据说可以提神清脑,加强记忆力,总之是可以帮助动脑的。

    安静的等若菡算完,他猜轻声问道:“怎么样,还能坚持几天?”说着递上手里

    的香茗。

    “八天”若菡接过茶盏,朝他甜甜一笑,而后正色道:“二十万石粮食,竟然连

    一个月都没支撑下去。对反的疯狂抢购,大大超乎了我们的想象了。”

    沈默问道:“现在手中有多少银子了?”

    “一千三百两,”若菡马山报出数字道:“全是出售粮券所得。”

    “这么多了……”沈默微微皱眉道:“你原先说,他们最多能拿出两千万两

    ,对不对?”差不多。“若菡颔首道:”考虑到他们还在粮食上投入了上千万的银子,这个

    数应该是他们的极限了。

    “嗯……”沈默下意识的点点头,起身负手,眯着眼睛沉思起来,若菡也像

    他方猜那样,没有再说话,静静的让他思考。

    过了好一会儿,沈默猜站住脚,长长呼出一口浊气道:“我觉着,我们不能再拖

    下去了,应该提前收网了。”

    “不再等等么了?”若菡轻声道:“粮价明显还会涨,这个月底应该能涨到二十

    两。”说着有些惋惜道:“而且我估计,他们八成会把粮价炒到二十五两以上,不然

    不足以填平徐家坑的那一下。”不愧是久负盛名的商业天才,她竟然一下猜中了陆加

    的线。

    他的思维是商业式的,而沈默却更多从政治的角度考虑问题,他轻声道:“我担

    心,如果再晚点,为帕尔马,我们会没办法收场。”说着为妻子轻声解释道:“你说

    过,粮假每上涨一两,到时候那些人就得多损失一百万两。即使现在收网,那些人也

    得损失上千两,着下子够他们受得了。”便无忧无虑的摸着妻子光滑的脸蛋道:”如

    果再任由粮价上涨。我看他们全得破产,这并不符合我们的利益。“

    归根结底,这个苏州城还是大户们的苏州城,如果把大户都消灭掉。还叫苏州城

    吗?沈默更担忧的是,如果自己赶紧杀绝,会引起江南仕绅的震动,以致朝野反感。

    将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美好形象毁于一旦……

    这件事到目前为止,他们一直扮演苦情角色,江南仕绅也好,朝廷官员也罢,都

    对独立对抗海商集团的状元郎,充满敬意,当然更多的是同情。尤其是那些科道言官

    ,清流大臣们,都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当初朱纨的影子,纷纷上书声援涩沈默,要求朝

    廷调集粮草,打击不法,帮他度过这个难关。

    但九大家的势力岂容小觑?虽然他们一方,不能站出来明目张胆的攻击沈默,但

    终究是占据了上层建筑,压制住声援的声音,双反僵持起来,倒也分不出胜负。

    只是做官做人都讲究个分寸,倘若是过了,就会招人厌。拉手无情的名声,虽然

    听起来不算差,但是是官场上的大忌。因为官场讲究的是宽仁,是花花轿子众人抬,

    若是老把人逼得没法活路了,自己往往走着走着也就没了路。

    “你是当家的,当然听你的了。”若菡也不问沈默的具体的原因,既然他说了要

    早些发动,那就早些发动吧,便微笑着依偎到他的怀里。

    轻轻的揽住妻子柔若无骨的肩头,沈默轻声吩咐道:”从明天气,你吩咐古润东

    他们,不要磨磨蹭蹭了,偷偷加快出货速度。我着就下令戚继光和王用汲,将咱们藏

    在太湖里的货,开始分批起运苏州!“

    第二天运河,码头虽然表面上仍是老样子,但是购粮的百姓明显感觉到卖粮的伙

    计们不在磨蹭,他们买到粮食的速度明显快了,虽然不明就里,但显然是个好事儿。

    当天下午,经过一天一夜的狂奔,铁柱终于抵达了苏州城西南百里的外太湖之滨

    ,跳上东山码头的一艘快船,行书不到半个时辰,便抵达一座三峰相连的大岛。

    这个景色秀丽的岛,名唤三山岛,原先是有人居住的,但自从闹倭寇后,便搬空

    回城了,按说应该是鸟无人迹才对。

    但是铁柱的快船还没靠近小岛,便被一只响箭射中船舷,几艘小艇从芦苇中划出

    来,一群手持弓箭火硫的,穿着杂七杂八,却依然看上去很整齐的汉子,将他们团团

    围在其中。

    铁柱赶紧一举手中的令旗道:“府尊大人使者,快带我去见你们将军!”

    那些人便收起了武器,变换队形,护着他靠近岛上,从一个戒备森严的葫芦口似

    的港口进去,便见落日的余晖下,无数艘粮船静静的停泊在那里,一眼望不到边……

    小船靠了岸,岸上同样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这些官兵军容十分整齐,肃穆而安

    静,与大明其他军队的散漫无序形成了鲜明对比。

    就连铁柱也被这种气氛所感染。不由挺起胸膛,昂首阔步跟着引路人走了过去。

    在一座港口边的小屋子里,他见到了久违的王用汲,更加久违的戚继光,并将沈

    默的命令传达给两位大人。

    戚继光看完命令,递给王用汲道:“润莲兄,你一个多月来的辛苦奔波,今日终

    于要派上用场了,这第一波的二十船粮食,就由你来押运吧。

    一个多月不见,王用汲面容清瘦了很多,但精神健旺,儒雅的脸上满是兴奋之色

    道:“戚将军客气了,这可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若没有您的部下和漕帮,咱们怎么

    也不会干的这么漂亮!”

    戚继光笑道:“不过归根归底。还是府尊大人有本事啊!”说着一脸叹服道:“

    面子大,关系深,路子广,谁能钳制住?”

    是啊,有道是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王用汲深有感触的点头道:

    “此言不虚啊。”

    外面码头里,共有一百艘粮船。三十万石粮食!

    其中沈默的师叔,绍兴的知府唐顺之,支持的五万石;那位惺惺相惜的台州知府

    谭纶,支持的三万石粮食,这些确实是被浙江巡抚阮鄂扣下了,但沈默写一封亲笔信

    ,请他的同年加下属嘉定知县阮自嵩,带过去向阮鄂求情。

    阮自嵩是阮鄂的亲侄子,见到他毫无困难,将沈默的信交给阮鄂过目。信上没有

    任何托请,之是备述嘉靖三十死年秋闱,阮中丞当时还是提学副使,担任浙江主考

    官,点中绍兴五魁,让他们七子共同登科,猜有了后来七人金榜题名。琼林社天下闻

    名的佳话。

    看到这封文采洋溢,气息清新的来信,阮鄂一下子从沙场与政坛的昏天暗地中摆

    脱出来,这才意识到,沈默虽然跟胡宗宪关系不错,但更是自己亲笔点中的解元!换

    言之。大三元中第一元,就是自己给他的,这种关系可非同小可啊!

    “沈默在那帮同年中,是个什么地位?”阮鄂问道

    “这个人少年老成,讲义气,重情义。”自嵩道:“不光那帮绍兴的,连我们都

    很服他、”

    “你说……”听了侄子的华,阮鄂又问道:“如果我和胡宗宪气了冲突,他会

    帮谁?“

    阮自嵩笑道:”若是您帮他这次,那还用问么?”

    “呵呵……”阮鄂突然发现自己是当局者迷,不由展演笑道:“你说的不错,

    既然如此,我就把那八万石粮食还给他吧。”说着又大笔一挥道:好人做到底,再给

    他两万石,凑个整数吧!“

    阮自嵩笑道:“我替拙言谢谢大伯了。”

    “少客套!”阮鄂辉挥手道:“即刻发运吧!”

    “拙言还嘱咐我。”阮自嵩道:“如果您要是给的华,希望能以拨付俞加军军粮

    的名义,从水路运到太湖去。”俞将军的水军正在太湖休整,这倒是个好理由。

    “这个没问题,本来就是都在船上的。”阮鄂说完笑道:看来你那位贵同年,是

    想狠狠的摆他们一道啊。”说着沉声道:“他也不怕我不答应,给他告了密?”

    阮自嵩呵呵笑道:侄子可是打了保票的,您老可不能害我。“”你这个臭小子啊……”阮鄂不禁失笑道。

    第四一一章 甩卖啦,吐血了

    十万“军粮”以外,还有胡宗宪支援的十船三万石,以及沈默请马五爷,发动全帮,在浙江一带购进的十七万石粮食……

    话说当日在徐府,沈默起初是真想抬高价买粮食来着,但陆绩那个男不男女不女的,将粮价抬到二十两一石后,他就改变主意了……有这个钱,干嘛不去市场上收购呢?现在各地一石粮食的价格,也就七八两银。为什么要当这个怨大头呢?

    所以他后面的叫价,纯属哄抬物价,结果让陆绩欲哭无泪的吞下一枚苦果,用二十九两银子一石的价格,包圆了徐家的粮食。

    当然沈默知道,对方既然下了血本,就肯定回严防死守,不让自己在别处买到粮食,就算能买到,也不让自己运回苏州去……想来以九大家的实力,做到这一点还是没问题的。

    但沈默只所以敢这么想,是因为他记得漕帮龙三龙老爷说过一句华“我漕帮兄弟上万,船只过千。可以同时将二十万石粮食,在粮价下降以前运到江浙各府!”当时那老头顾盼自雄的样子,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既然可以抢在降价前,把粮食卖到各地,就一定可以在各地接到通知前,从各地将粮食买回来!就因为有了这个推断,他猜果断放弃了徐家的粮食,当即找到了马五爷,请他想办法代购粮食。

    本以为是个艰巨的事情,却没想到马五爷一口答应,原来这时候的漕帮,虽然彼此间互不隶属,但毕竟一气连枝,同进共退,相互间还有信鸽来往,有什么事一声招呼,便会结成相助。

    沈默一听,登时大喜过望,将二百万两的银票金属交付,请他代为购买。

    马五爷也不跟他客套,甚至连收据都没打,就像他不要沈默签约书一样,江湖人讲的就是一个信义。信得过才跟你义气,信不过连给我都别给我。

    接下来沈默的差事,马五请各地漕帮兄弟,往嘉兴,湖州,甚至微州,应天等地买粮,用两天时间,送六府三十余个县里,买下来二十万石粮食,当然按照道上“十一抽水”的规矩,其中十分之一就算是辛苦钱,被各地漕帮留下了。

    钱款全部由各地漕帮垫付,他则在随后一个月里,揣着银票,一家一家的登门致谢偿还,当然还有一些别的勾当,这里暂且不提。

    当然以免打草惊蛇,这些粮草还不能运到苏州去,便从四面八方,七扭八拐进入太湖。今天一艘,明天两艘,陆陆续续,用了足足半个月时间,最后才汇集到三山岛上。马五爷清点无误,交付给了早一步抵达的王用汲和戚继光。

    王用汲按照沈默的意思,要给松江漕帮三万石作业酬谢,但马五爷执意不肯收,最后推让不过,才带了一万石回去。

    二十万石粮食,在三山岛的避风码头里,静静的呆了七八天,为了包围安全并掩人耳目,戚继光的军队化妆成俞加军,在这一带水域操练……虽然真正的俞家军,已经离开好一阵子,但地方上的官民不了解情况,还以为是俞加军没走干净呢,压根就没往别处想。

    现在终于等到命令,两人一合计。便由王用汲带队,二十艘粮船,十艘兵船,打俞家军的旗号,入夜出发,戚继光则继续在山岛看守余粮。

    船队在夜色中,出瓜泾口,上吴松江,一路顺风顺水,天亮时过江南运河,中午抵达吴江县境呢。果然遇到了河上的关卡。

    设卡的官员是吴江刘巡检,他接到上峰的命令,严查吴松江,不许一粒粮食运到苏州去。这个工作不错,虽然风吹日晒,但“兢兢业业”干了半个月,收成要比一年前还肥,所以巡检大人从来不迟到,也不早退。

    这天正在关卡上烤鸡,就看到长长的船队开过来,刘巡检一看来了大买卖,便拎着烤鸡出去,吆喝着手下的民夫设卡,准备狠狠捞一票。

    但当那船队近了,他又忙不迭命人开关放行,连个屁也不敢放,就把插着大明军旗和俞大猷的苏松总兵旗的船队放行了。

    没办法,点子太硬,要是敢咬的话。肯定磕掉一嘴牙。气的巡检大人狠狠咬一口烧鸡,跳脚道:“去,通知太尊去!”

    衙役赶紧策马回城,向堂太尊禀报。

    吴江知县唐棣,正在津津有味,听报后点点头道:下去吧。我知道了。”那报信的下去后。他便继续百~万\小!说,把这件事丢到九霄云外去了。

    原因很简单,他是唐辑的族弟,而唐状元与沈默在翰林院共事过,大家又都是状元,自然惺惺相惜……这当然是唐辑的看法,其实真实原因是,沈默从没像别人一样,对那位“人情状元”冷嘲热讽,总是用亲热尊敬的态度和他交往,让他饱受奚落的唐状元倍感温暖,所以才会致信唐棣,要跟沈默多配合,不要与他做对。

    有了这层关系,唐棣自然不会跟沈默过不去,虽然不想得罪那些人。但睁一眼闭一眼还是没问题的。

    深知为官做人之道的沈默,知道要想在这个“人情社会”立于不败之第,就得场内功夫场外做,戏里功夫平时练!

    旁人都觉得他的一生顺风顺水,殊不知在台下,在先期,他下了多少功夫……

    时间拿捏的恰到好处,二十艘船深夜抵达苏州城,水门悄悄打开,将其悉数进,混入原先的粮船中,等到天亮时,甚至无人察觉。

    于是大家继续毫无所觉的买,肆无忌惮的买,将粮食价拱到了二十两以上。

    这让大船上的沈默大为震撼。他想不到人们竟然如此盲目,或者说是麻木,这两日自己出货量大增,他们竟然毫无所觉,依旧趋之若鹜。

    “不行,必须报粮价止住。“沈默皱眉吩咐道:“告诉下面,再开两个售口。”因为粮券的存在。沈默销售行为其实被割裂颠倒开来,是收取货款在先,交付粮食在后的。

    他洞悉并巧妙的利用了这个规则,在粮食的出售上设置种种限制,的是减少每日的交货量:但在粮券销售上,却没有任何限制,敞开了销售,使收取货款的速度远超过交付粮食的速度,再加上他远低于售价的进价,当然大赚特赚。

    但必须在手中的粮食告馨前。将涨势阻止住,不然还真没办法收场里。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粮食开始跌价,那用票券就相当于购买高价粮了,自然可以将其中投机成分挤去,只剩下单纯的消费需求。

    所以沈默要让粮食跌价,因此他多开了两个窗口,将粮食的供给量,悄悄提高到了,每日一百万斤,并将售价调低了一两银子,从二十一两一石,降到了二十两。

    老百姓或许还没感觉,但对那些隐藏在幕后的投机者来说,所带来的震撼,不帝于千年的大地震!

    “为什么?为什么?”阴影中的“陆绩”疯狂的嘶吼道:“?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