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官居一品 > 官居一品第435部分阅读

官居一品第435部分阅读

    辅的辞呈在哪里?”如果像先帝去徐阶那样顺势批了,岂不就一下搬走这块,压在自己心口的大石?

    “皇上,现在不是议论元辅的时候!”魏学曾的大嗓门马上道:“当务之急,是先把彗星的事情搞明白,再说其他!”

    在内阁几位大学士中,万历十分怵这门魏大炮,因为他样子太凶,监督自己念书时,训斥起来毫不留情,从小就留下了阴影。让魏学曾这一吼万历下意识的瞳孔一缩道:“魏师缚刚刚说的很有事理有天变要想人事,但这天变说得是什么人、什么事,都得仔细斟酌……诸位师傅有什么讲什么,没必要忌讳。”

    张四维这个首倡夺情者,这些天没少被同僚戳脊粱骨,此刻生恐有人借题阐扬,便率先说道:“臣以为历来彗星呈现。多应国家用兵之事。彗星出于西北,移向帝星,正应鞋靶土默川各部异动,恐怕又要故态复萌扰我大明。辽东一带又有土蛮、朵颜各部卷土重来,所以天象示警,提示圣上重视兵事,早作准备!”

    张四维一番话,把皇帝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万历自然笑逐颜开,拊掌道:“小张师傅好见识,朕也觉着是这么回事儿。”

    “皇上,小张阁老的意见臣不赞同。”魏学曾大摇其头道:“土默川部异动不假,但那是因为俺答病死,他的儿子们争夺汗位所致,对大明来说,他们闹得越凶,内耗就越厉害,我们正愿意。这种时候他们凑趣朝廷还来不及,又怎么敢惹恼了朝廷呢?”顿一下又道:“至于辽东,戚继光和李成粱这些年相机痛剿,颇见成效,辽河以东哪里还有鞋虏的骑兵?这天变何以仍旧呈现臣实愚鲁,不明其理。”

    “魏阁老说得不错”魏学曾话音一落,陆树声在旁朗声说道:“臣以为西北东北都不相干。乃朝中jian人作祟、紊乱国政、hua言巧语欺门g主上、坏国家纲常。因此彗星出在紫微之侧!可是非对错有目共睹,求主上圣心默察,不难寻出jian人jian人一去,彗星自消!”

    这番话正戳中了万历软肋,他那时就黑下脸一倾身子,阴沉沉地问道:“陆师傅指的是谁无妨明言!”

    “是!”陆树声哪里怕他,清了清嗓子,亢声说道:“既然上天示警,必是最近的事、最大的事,何谓朝廷今日最大之事?”他自设一问,接着直言不讳道:“自然是某位阁老夺情之事!记得先帝登极之时,我皇曾下明诏说,要修明政治,以德治国臣那时聆旨,不觉欢欣鼓舞,感激涕零,以为大下承平有日!不料吾皇竟失落臂群臣劝阻,强行夺情张居正。此等有悖人伦之举,自然有德之士劝谏,却遭到皇上的廷杖!这真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随心所欲,毫无顾忌,哪有一点德治的影子?”

    这位陆树声与徐阶同乡、与高拱同科,并且是昔时的会元,可谓得天独厚,左右逢源。然而因父亲病重,陆树声去官回乡侍疾,服阕后更是数次去官,不肯掺杂进高拱与徐阶的斗争中。奇特的是,他恬澹名利、屡次去官,却使得他的名声越来越响亮,人们更想请他入朝任职。

    他是在世宗年间致仕,先帝曾经屡次相招未果,直到现今登极后,才在频频催促后复出。

    人们常说,海都堂是大明的铁胆,这位陆阁老则是大明的良心。久而久之,老先生也真拿自己当作良心了。所以说话毫无顾忌,连万历的脸色也不看,只顾唾沫四溅地侃侃陈词道:“上天垂警,臣窃以为指的就是皇上强留张居正,廷杖官员之事啊!若能改弦更张,放张居正还乡,赦免被惩罚的官员,则彗星必悄然而逝……”

    万历听他大放厥词,毫不留情的指责自己。脸都气白了,只是为了“言者无罪,的诺言,才抑制着没有咆哮起来。他想要辩驳,却气得颤抖着嘴说不出话来。”

    “陆阁老,皇上虽说各抒己见,但你也不得无端料想!”见皇帝受窘,张四维马上站出来道:“君子畏天命是圣贤之言。但天变之理定要格外慎重!你却在这里大放厥词,肆意毁谤圣上!这算什么国之大臣!”

    “小张阁老,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浅显事理,你不会不明白吧?”陆树声道:“身为大明的忠臣,自当直言君父之非,方能亡羊补牢、匡正圣心!”

    “我劝您老一句话,要做贤臣、能臣,不要做忠臣、烈臣。”张四维冷笑一声道:“有贤臣,便有明君,有能臣,则有治世:出了忠臣烈臣,即是君昏国乱之时。舟老无妨扪心自问,到底干了几多讪君卖直的勾当!”

    “你这个小人!什么狗屁逻辑?”陆树声勃然大怒道:“难道治世就不得出忠臣、烈臣?那么唐魏征、宋范公算什么?况且就算真是君昏国乱,也是出了你这样的jian臣,才会有那么多忠臣挺身而出的!”

    张四维和陆树声情绪无比激动,吵起来唾沫横飞、滔滔不断,却又旁征博引、针锋相对,让人插不上嘴。

    看着这两位杀气腾腾,吵得脸红脖子粗的阁老,万历眼都直了。

    他深切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要是比吵架,十个自己绑一起,也不是人家一个的敌手。他不由暗暗自责道:“我没事儿找这些人出主意丰嘛,不是自取其辱么?,他是个明白人,知道自己一开口,势必辜负了张四维一番好意,重新沦为众矢之的,只好缄口不言。我就不说话了,看你们还能怎么样?

    好容易熬到大学士们骂累了,万历才得着空,抓紧时间道:“诸位都回去吧,你们的意思朕明白了,具体如何去做,容朕考虑一下再做决定。”顿一下又道:“张师傅留一下,朕有些另外事想问你。

    “是……”大学士们只好告退。

    待其余人都走了,只剩下张四维,万历劈头就问道:“如果趁机让沈默走人,你来当首辅,如何?”

    第八八九章 罪己诏(上)

    “这个”听了皇帝的话,张四维一阵心旌摇dàng,但他不是只知道往前冲,却从不计后果的年轻皇帝,他知道现在远不是取代沈默的时候。于是很快稳住道:“首辅大人既能以宽大广上意,又能钩物情不自崇重,悉心和谐阴阳、修明政治,当国六年,太仓积满,国泰民安,海晏河清,四方无事。更兼缇骑省减、诏狱渐虚,任事者亦得以功名终,故而朝野人心所向,深得众望。朝士侃侃,得行其意,被誉为可以与周公、伊尹齐名的良相。”

    比起感动直接的皇帝,张四维绝对是老jiān巨猾,他没有直接回答皇帝的问题,而是大肆奖饰起沈默的成绩来。然而在马匹如潮之中,却夹着刺痛皇帝的冷箭什么缇骑省减少、诏狱减虚?分明就是把皇帝的爪牙敲断:什么朝野人心所向,深得众望?分明是天下只知有首辅而不知有其君。

    不消他煽风燃烧,万历都对沈默有足够的恨意,听了张四维的话,他冷冰冰道:“就怕他学不了还政成王的周公,而学放太甲于桐宫的伊尹!”当初武王身故,周公辅政柄国,待成王长大后,便还政于成王,自归封地:而伊尹同样是辅政,却曾经将商王太甲流放于桐宫,三年后待其改过,才重新迎立为帝。

    对自己如此有学问的表达很是满意,万历一酸到底道:“朕要效仿先帝故事,一本而去权相,可乎?”

    “万万不成”谁知期待他的,却是张四维兜头一盆冷水。

    “朕本以为,和他们不合,跟我是一心的呢!”万历毫不掩饰失望道:“原来也是一丘之络!”

    “皇上冤杀微臣了。”张四维耐心抚慰着躁动的皇帝道:“臣自然是忠诚无二,朝思幕盼皇上能收归大权,总柄国政的……然而首辅柄国六年,人人奖饰,根深蒂固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轻率去之,恐怕社稷不稳,乱象丛生!”

    “沈氏区区一臣子,不过恰逢其时,当朝六年罢了。”万历不信道:“昔时严嵩柄国二十余年,世宗还不是一道诏书去之?徐阶用遗诏尽收天下人心,先帝还不是一道诏书便去之?高拱领受顾命、权势滔天,朕的母后还不是一道诏书便去之?”显然皇帝曾频频玩味过这段历史,大声辩驳道:“沈默圣眷不如严嵩,得人心不如徐阶强势不如高拱,朕看不出,有什么不得一本去之的!”

    “皇上的不错。”张四维苦笑一声道:“沈默确实不如严嵩得圣眷,不如徐阶得人心,也不如高拱强势,但他比他们三个加起来,还要难对。”着叹口气道:“因为他们有素质的区别。”

    “什么区别?”万历沉声问道。

    “区别在各个方面,一时难以述清。”张四维缓缓道:“最主要的一点在于,严嵩也好高拱也罢,都是把自己的权威,建立在圣眷之上的,圣眷在则天下无敌,圣眷去则土崩瓦解。去留皆在圣意一念之间,故而不足为患。徐阶曾经有希望突破这一点,嘉靖末年他大权独揽之后,已经是世庙也无可奈何的了。世庙想修新宫殿,徐阶告诉他,现在国库没有钱给修:世唐想继续修道服丹,徐阶告诉他那些丹药都是假的,道士也不成信,您还是歇着吧:甚至连海瑞上治安疏后,他都能阻止先帝杀人。”

    “对这种过河拆桥的行为,世庙却没有办法,严嵩已经走了所有的朝政都要靠这个人来管理,并且这个人门生故吏广泛朝中,威望极高、一呼百应除非世庙想要重复年轻时,一个人单挑群臣的排场否则只能选择妥协。”张四维将隐藏在那段历史下的真相讲给万历听。

    “徐阶这么厉害,又怎么会被我父皇一下扳倒了呢?”万历不服气道。

    “虽然这样对先帝有些不敬,但事实上,徐阶致仕,跟先帝自己的关系不大。”张四维轻叹一声道:“那时的情形很是复杂,一来,因为驱高逐郭之事,颇令群僚寒心,并且特别是,那时在宫里的得力宦官,以及朝中的大臣,多为裕邸旧人,对高拱屈辱下台咸有不服。

    二则,在选择接班人的问题上,徐阁老过分偏袒张居正,对沈默则多有刁难,这个让人难以理解的昏招,使徐党内部严重割裂,许多人都认为他不公,对一位领袖来来,这一点是致命的。三则,徐阶在嘉靖中晚期,曲附严嵩、结姻严世蕃,也曾经赞先帝修玄,虽然是迫于形势的逡迤,但仍然是他无法抹去的污点,这一点在斗争中,被高拱一方的人拿出来大肆宣扬,对他的名声影响很大。四则,胡宗宪一案疑云重重,虽然没有直接证据,但徐阁老被怀疑是幕后主使,胡汝贞公被神化的过程,就是徐阶被怀疑、被否定的过程。第五,沈默在这里面,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此事那时人讳莫如深,但我很清楚的一点,就是他曾经与蒲州公携手,共同完成驱逐徐阶的计划……”

    顿一下,张四维自嘲一笑道:“不瞒皇上,微臣得以稍后入阁,就是整个利益交换中的一环。加上徐阶也确实老了,力不从心了,这才有了后来,看起来让人猝不及防的元老致仕。”

    “…”万历被这些藏在实录背后的内幕深深震惊,片刻不出话来。这个世界也太复杂了吧,看来自己还真是很傻很天真呢,………,

    “那么沈默呢,难道他比徐阶还要可怕?”愣神良久,万历本缓过劲儿来问道。

    “可怕十倍。”张四维的立场很微妙,他既想把沈默踢失落,又不想将真相过度透,因为他不可是一名官员,还是晋党党魁,山西帮的朝中代言人。晋商与东南商人,有太多的合作和利益关系,拔出萝卜带起泥,所以朝堂之外的事情还是少为妙。想了想道:“沈默之于徐阶乃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徐阶提出“三还。,自己并未认真,却被沈默贯彻下去了。他把‘以政务迹诸司,将用舍刑赏还公论,看成国策执行了数年,这两条看似放权,实则制造了一种山头林立,错中复杂,只有他能控制得住的复杂局面。这就是微臣,牵一策动全身的意思,您要动他,朝廷上下城市不安”着不由摇头感慨道:“还有处所督抚,也是同样的事理,这天下只有他能控制得住。皇上要想避免局面不成收拾,对沈默只能徐徐图之,至少这次绝对不得脱手。”

    “为什么不角”挫败感开始在万历心田孳生,让他快要的血液,渐渐冷却下来。

    “因为在天下人看来,他没有任何毛病,反而是在为皇上承担责任。”张四维苦笑道:“这时候他上辞呈,其实是以退为进,逼您认可毛病,自己就立于不败之地。微臣可以打包票,只要您今天准了他的辞呈,明天六部九卿,京城各衙门便会集体告退。到时候局面不成收拾,皇上除自食其言,没有另外办法。而这种群体匹敌一旦形成习惯,皇上的权威何在?真到了那时候,您的处境不见得比太甲强几多!”

    “就算到了那一步,朕对他的态度大白于天下,沈默还有何脸面留在朝廷?”张四维不留情面的戳破了,万历心中妄自尊大的气泡,使他看到了血淋淋的现实,但想让倔强的年轻人改变主意,实在不是件容易事儿:“高拱不就是个例子!“有这种可能”张四维缓缓道:“但皇上要清楚,高拱那次,太后指责他欺凌孤儿寡母。孰是孰非,自己就不清楚。而这次呢,所有人都知道,事情的起因是张居正夺情,并且天上呈现彗星,不管最后官方怎么,但在人们心中,都认为这是老天爷为这件事定性了,是皇上错了。那么您将毛病推到首辅身上,自然错上加错。所以首辅大人留下,也得过去。”

    “一旦化选择留下,捋会带着文官步队,在和皇上匹敌的路上越走越远…”张四维深深吸口气道:“未来会酿成什么样子,谁也不敢预测。”

    只,………”万历被得一阵惊恐,悚然道:“那朕该怎么办?”

    “皇上莫急。”张四维笑笑道:“道德经上,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天上呈现彗星,看似是老天爷对您的批评,却也是您度过此关的天赐良机!”

    “怎么讲?”万历精神”振道。

    “其实皇上和大臣争到今天”张四维看看万历,轻多道:“已经不是在争张居正的去留,而是在争一口气,无论如何,都不想被臣下压倒!”

    再历不想认可,但化已经把张四维当作指路明灯,终是艰难的颔首道:“是……”

    “可是皇上已经骑虎难下了,您刚打完了吴中行们,当天就蹦出部元标们,要是任其成长下去,两京十三省的官员,还有那些在野的名士,不知要有几多人,通过各种渠道指责皇上。这明群情汹汹,已然认定是皇上错了。您坚持己见的时间越长,和臣下就越离心离德,最终受害的还是您的祖宗基业,实在得不偿失。并且您下月就要大婚,现在朝中这种气氛,可能会给您的婚礼添堵添乱。所以从您的立场解缆,不该再和大臣斗下去,而是要想想,如何平息这场风波,让朝廷恢复平静。”

    “但皇上是天子,岂能向臣下垂头?正常成长下去,将会成为一个无法解开的死结。现在天上呈现了彗星,固然给那些批评您的大臣增加了底气,又何尝不是给了您最好的台阶呢?天子不得向臣下垂头,但可以向上天垂头。前朝故率,天现凶兆,皇帝要修身自省,像这次呈现彗星犯紫微,古代帝王是要下罪己诏的……”

    “罪己诏?”听了这三个字,万历脸都绿了,他怒道:“莫非,想让朕下“罪己诏,?”

    “皇上少安毋躁“罪己诏,三个字是有些难听”张四维道:“但这种修省,却是历代帝王收拾人心的不二宝贝。禹汤罪己,天下归心,早就成为历朝历代君王效法的楷模。在天变之后,都有帝王下诏罪己的情况。历史上共有六十多位皇帝下过罪己诏。好比正统八年,雷震奉天殿吻,英庙下罪己诏:景泰二年大旱,景帝下罪己诏:正德九年,因燃放烟花致乾清宫大火,那时武宗虽远居豹房,不事朝政,但产生火烧乾清宫的大事,也惊惧不已,遂下罪己诏。

    嘉靖三十六年,宫中又发大火,三大殿均受灾严重,世宗十分震惊,遂下罪己诏。所以,这是惯例、是君王以天下为己任的美德,无损于君王的权威和颜面。圣人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句话对年轻君王来,更加适用。只要您表示出诚恳修省的态度,必定可以在臣民心目中,树立起敢于担责、忧心社稷的高大形象,这不但可以消弭之前造成的误会,更能收拢人心,使苍生和官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