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权柄 > 权柄第187部分阅读

权柄第187部分阅读

道姓甚名谁了。

    接着他又再次利用细作,抛出了牧野城的百万石粮草作饵,成功将昭武帝的目光吸引到北边,并且避免了秦军向东劫掠。最后靠牧野城的第三次败仗,彻底消除了秦国众将领的戒心,终于把秦国大军引到了牧野原上。

    这绝对是个技术活,既不能让对方看出破绽,又不能损失到根本。这也就是战无不胜地百胜公,有震天地威名支撑着。换做别的将领一败再败,早就把士气败光,弄假成真了。

    就连双发交战地时间,也在赵无咎的精确算计之内……他早在几天前便预料到了这场秋雨。

    纵观整个过程,确实凝聚了百胜公丰富的战场经验、敏锐的洞察能力,以及‘用媳妇逮流氓’的超人魄力,是精心准备后厚积薄发的结果,换做谁都要中招的……

    到此时,这场‘伏击歼灭战’终于万事俱备矣!

    至于秦国皇帝离开虎牢关,贸然随大军北上,倒是出乎百胜公的意料……在他的计划中,能全歼秦国主力便是大获全胜了,还真没想过把秦国皇帝怎么地。

    但既然秦国皇帝送礼,百胜公爷自然笑纳了,他传令全军:‘擒获秦国皇帝者赏银十万两,封万户侯!!’给原本就憋一肚子气的部下又打了针鸡血!

    ……

    当齐军逼近到五里外时,终于被秦国的斥候发现了……秦军一里一个斥候,前后侦查范围是十五里、左右却仅仅五里,所以赵无咎干脆放弃了围堵。集中兵力攻击秦军的中路。

    看着远方缓缓而来地黄铯长线,秦军斥候魂飞魄散,扯开嗓子大喊道:“敌袭!”便死命催动战马,向大部队报信去了。原本狼烟或者鸣镝是最好的选择,但在雨天点不着火,也射不出响箭,只能采用这种最原始的方式了……

    当消息经过五次传递。最终被秦军高层得知时,齐军又推进了一半路程。双方仅距不到三里!

    “停止前进!准备战斗!”一面飞速的通报皇帝,将军们一面赶紧就地组织防御。秦军本来就因疲惫不堪而士气萎靡,此时听闻齐军从天而降,一下子便慌了手脚,混乱不堪的挤塞在道路上。兵荒马乱的无法展开,就连军旗也聚在一起完全无法张开,以至于兵找不到将、将找不到兵。形势十分危险……

    但秦国官兵素质极高,将军们命令督战队斩杀了上百名乱跑乱叫的溃兵,渐渐稳住了阵脚。官兵们从最初地慌乱中摆脱出来,骑兵纷纷下马,与步兵组成了迎敌军阵,准备与对方拼个你死我活……

    可就在此时,突然有人大喊道:“龙旗后退了!”兵士们闻言回头望去,果然见着皇帝的旗帜开始向后倒去……这意味着他们统帅。世宗烈皇帝陛下……逃跑了!

    见自己地统帅未战先逃,刚刚凝聚起来的斗志烟消云散。士兵们虽然站好防御阵型,但已经无心恋战了……这在冷兵器时代,绝对是致命的!

    ……

    披着蓑衣,手持长矛的齐军,很快便出现在秦军的中段。大喊大叫着冲了上来,就像巨斧砍在长蛇腰肢上一般。

    下雨天弓箭的射程和准确度都降低到了离谱的程度……这主要是因为弓弦会在雨中变软,让弓箭失去力道和准头。所以两军干脆省了弓箭互射地环节,直接开始了白刃战!

    双方甫一交战,还是身材高大、勇武过人的秦国士兵占了便宜,他们抢先挥出画戟长矛,将最前面的齐军刺倒了一片。后面的齐军马上冲上来,也用长矛反刺秦军,却被盾牌手挡住大半,造成的杀伤寥寥无几。

    秦军的长枪手趁势再次攻击。又捅倒了一片齐兵。如此往复几次。大秦骑兵在下马之后,竟然把号称最擅长步战的齐军杀得落花流水!

    鲜血唤醒了大秦男儿的斗志。但他们满心想地都是:‘打退敌人,好安全撤退……’而不是战胜敌人,消灭他们。这就是统帅旗帜后退带来的恶果!

    一阵砍瓜切菜的杀戮之后,配合生疏、斗志缺缺的齐军便潮水般退去了!

    望着远去的敌军,无心恋战的秦军也不追击,阵型反而缓缓地向南移动,想要撤离战场。

    谁知过了没多久,刚刚退却的齐军又卷土重来,还是穿着蓑衣、举着长矛,大喊大叫着冲了过来。

    秦军根本没把对方看到眼里,随随便便站定了,准备结阵迎敌……但这次的阵型就太稀疏混乱了,以至于连盾牌手都没到位,便再次展开了白刃战!

    但这一次的齐军完全不同,他们的下盘是那样扎实,突刺是那样的迅猛有力,就连手中的铁枪都长了三尺!

    甫一交手,秦军兵士便被杀了个措手不及,不少士兵还没来得及刺出铁槊,便被对方捅倒,死伤相当惨重。

    秦军兵士骇然发现,对方的阵型竟然如此巧妙,虽然双方看似人数相当,但己方一人就要面对三支长矛,根本无法抵挡!

    本就士气低迷的秦军中军败退连连,再也无法阻挡齐军的突破,任由对方将自己地对付拦腰切断!

    这支齐军就像一具杀人机器,有条不紊地收割着一个又一个秦军的性命,其战力之高,完全不是之前任何齐国部队可比拟地!

    齐军士兵因为挥刺而纷纷甩掉了身上的蓑衣,终于露出内里玄色的战甲!

    原来是百胜军!百战百胜的百胜军!

    第八卷 醉卧沙场 第五三零章 如山倒

    有一种兵法叫做隐忍,隐忍是最后爆发前的退让,是拳手大反攻前的自我保护。通常隐忍结束的时候,就是拳手大爆发的一刻!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隐忍退让,齐军精锐的士气斗志已经到了顶点,此刻终于爆发出来,足以使其将发挥出十二分的战力。

    反观秦军,本就疲惫不堪,又遇到主帅临阵脱逃,士气一落千丈,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攻势,只好以小队为单位各自为战,战力还发挥不出三成。

    此消彼涨间,齐军便占了上风。他们仗着人数上的优势,用严整的军阵将对方切割包围,再耐心的蚕食掉。

    真是报应不爽啊!就在不久之前,秦军也曾经这样包围斩杀过齐军。仅仅过了一个月,杀与被杀的双方便对调了位置,成了秦军接受被杀戮的命运了!

    ……

    面对着四面八方的敌人,潜藏在秦军兵士骨子里的血性爆发了!他们三三两两组成一组,呼喝着冲向敌军,就算是死路一条,也要拖上几个垫背的!

    秦军大多是下了马的骑兵,他们手中的画戟要比齐军的长许多……双方举着兵器对刺的时候,乃是一寸长一寸强……只见转眼之间,秦军的画戟便插入了对方的胸膛,而对方地长矛离着自己却还有一尺呢!

    来不及得意。便有两支长矛从左右刺过来,秦军兵士纷纷撒手弃枪,反手抽出腰刀,揉身顺着敌军的矛杆攻了进去!齐军士兵猝不及防,想要撤矛都来不及,被秦兵一刀上撩,便被开膛破肚。鲜血喷洒间毙命当场!

    接连格毙两个敌人之后,大秦士兵大口喘息着刚要直起身子。便被第三支长矛从背后洞穿……

    这样的场景在中段战场并不少见,秦军的队形已经彻底散乱,只能凭着个人勇武与天下闻名的敌军对抗,虽然可以造成一定杀伤,但好虎架不住群狼,死伤却远大于对方。

    ……

    战场左近的一个高坡上,已经换上戎装的赵无咎。冷冷注视着场中地局势。见困兽犹斗给己方带来了很大的损伤,他沉声下令道:“命令丁字营后撤,放开一条道路给秦军!”身后地传令官便命令一面绿色旗帜反向挥舞数下。

    一直密切注意高坡上的丁字营传令官,赶紧将命令传达给了营官。营官也舞动自己的指挥旗,通知各个队率、什长、伍长,组织队伍有序地退了下来。单论这份如指臂使的本事,就不是一般军队可以比拟的!

    堵在后路的丁字营一退下来,原本走投无路地秦军顿时找到了方向。立刻从对方故意让出的缺口逃了出去。一见同袍逃跑,好不容易鼓血性的秦兵立马泄了气,纷纷转身跟上逃跑者的步伐,将后背和两侧露给了压力大减的敌兵。

    对秦军的勇悍,齐军士兵本来颇为怵头。此时一见他们放弃抵抗,自然喜出望外。撵着屁股便追杀起来。为了能跑的快点,许多秦军兵士竟然丢下兵器……

    大秦军律规定:丢弃兵器者斩!约束部队的严刑峻法已经失去作用,可见秦军地混乱程度……

    ……

    中军士兵经过长期奔波疲劳过度,又被皇帝陛下折腾的士气全无,在齐军的拦腰痛击之下,终于到达了极限,出现了赵无咎梦寐以求的结果——崩溃。

    彻底的崩溃,十万中军毫无组织,人人四散奔逃,此刻不管是将军校尉。还是普通士兵。只有一件事情可以做,那就是撒丫子逃跑!

    关于逃跑。我们前面讲过,不在于你跑多快,而是要比身边人跑得快!这时候,身着轻便藤甲、皮甲,甚至是布甲,常年靠两条腿行军的步军便占了便宜,他们挺胸膛迈开腿,一溜烟便跑到了前面,将身着笨重铠甲甚至是铁甲地骑兵兄弟甩在了后面。

    就像赵无咎预料的一样,在这种天上下雨,中间拥堵,地下泥泞的环境中,不论骑不骑马,骑兵都根本跑不过步兵。

    更凄惨的是裨尉以上的军官,他们穿着精致的山文甲,本身就很招眼,又因为是全身防护,分量比铁甲还要重,跑都跑不动。除了个别人缘好的,被同袍架着跑了,或者有功夫、力气大的,穿着重甲也健步如飞,大多数军官都落在了最后。

    齐军士兵一手持枪一手举刀,赶鸭子一样跟在后面,肆意的追杀着秦军溃军。他们不管对方是军官还是士兵,都是一枪捅了,再反手一刀枭首,将脑袋挂在腰间,继续追击秦国的溃兵。基本上是一下一个,砍瓜切菜一般地惬意……而这往常都是秦军地专利,齐军历史上都没有享受过几次。

    更有数不清摔倒在地的秦军,将后面地同袍统统绊倒,又被更后面的轮番践踏致死。惨叫声、哀嚎声,声震云霄,就是阎罗地狱也不过如此。

    赵无咎规定,一个首级五两银子,五个首级一级战功!是以齐军士兵怎会放弃那些被踩死的秦军,纷纷弯腰收割着银两和战功……无意中挡住的后面部队追击的步伐,让秦军终于借机拉开了距离。

    但这只是地狱之旅的开头,从这里到黄河边的四十里地,他们将一直遭受齐军的疯狂追击。只要稍微慢下来,便会被取了首级。许多秦军甚至累地吐血,也不敢停下一步,只知道撒开双腿往南跑去……

    ……

    望着渐行渐远的追击队伍,赵无伤不无遗憾道:“若是可以投放百胜骑兵,我们少说能把一半秦军留下!”

    武之隆呵呵笑道:“若是骑兵可以自由行动,我们还能打这个伏击吗?”

    “也是啊!”赵无伤挠头笑道:“我有点贪心不足了……”

    “不,我们就要贪心不足!”赵无咎冷笑一声道:“一个秦人也别想逃出虎牢关去!”

    在场的人都知道公爷的全盘计划。闻言欢畅的大笑起来,赵无伤大声道:“大兄有这次的功绩,足以和白起韩信并肩了!”

    众人面色怪异,心道:‘那两个可都是功高震主,不得好死啊……’不过人家是亲兄弟,说说当然无妨。

    赵无咎果然很不高兴,但知道自己二弟乃是个粗人。说话向来不过脑子,只能当他放屁,不去咬文嚼字。

    见自己一句话就让原本热烈的气氛沉默下来,赵无伤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道:“怎么了?我又说错话了吗?”

    武之隆与他交好,自然要给他圆一下道:“这一仗相当于我们地长平之战啊!”

    “没有赵括配合,武安君再厉害也不能全歼赵军;没有昭武帝瞎指挥,老夫也不能将秦军算死啊!”赵无咎甩掉不快,呵呵笑道:“秦国真是流年不利。竟然出了这么个二百五皇帝。”

    “还是大帅运筹帷幄,算无遗策啊!”武之隆真心诚意道:“只是世上无敌手,大帅想必有些寂寞啊!”这家伙的马屁已经到了踏雪无痕地地步。

    果然,赵无咎面带得色的一笑,这才颇为感慨道:“都说‘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乃是人生快事。但老夫宁愿跟臭棋篓子下一辈子棋!”

    ……

    其实大秦军队的战力本来就高于敌军,若是指挥得当,原本不会输得这么惨。但一只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打不过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绵羊。所以当世宗烈皇帝惊慌失措撤退的那一刻起,秦军失败的命运便已经注定了。

    不过这时候,昭武帝也顾不上那么多了。他催促着那六十四人抬地大轿子没命地向南蹿,后军将士不敢阻拦,纷纷让出大道,任由皇帝陛下的銮舆离去,只是兵士们的目光中。充满了鄙夷和不屑。再也没有一丝的尊敬。

    大皇子在中军随侍,一发现敌情便组织龙骧军结阵。刚要上前迎敌,却见着皇帝的銮舆缓缓向南移动了。他不禁目眦欲裂,却又想起对秦雷的承诺,不甘的大吼一声,便率领手下跟了上去,与半支御林军一道,护送着皇帝往南去了。

    后军正是李家地天策军,老太尉本来也在中军,见皇帝都跑了,便知道事情无法挽回,大骂一声道:“秦元俍,你这个罪人啊!”便带着他的部队也往南面逃去。

    ……

    并不是每个人都幸运的恰好在皇帝銮舆以后。边军前将军李三虎便倒霉的身处中军,又因为他的战旗太过显眼,自然成为了齐军重点打击的对象,被一层层包围在中央,连逃跑都没机会。

    虽然他地亲兵悍勇无双,护着他拼死突围,无奈齐军的人数越来越多,包围圈也越来越厚实,左冲右突都无可奈何。只好背靠背倚在一起,拼一个算一个。

    李三虎被围在中间,虽然一时不死,但也知道此次幸免于难,他不由又一次羡慕起李家兄弟们那强劲的体魄,至少杀敌的时候十分痛快,而不像自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忠诚的亲兵一个个倒下,却无能为力。

    终于,最后的亲兵也被乱刀分尸,整个场中就只剩他一个秦国人,无数带血的长矛指向他的胸膛,嘲弄的笑声响成一片。

    李三虎面色苍白,拄着宝剑昂首站立,勉强保持着一个将军地仪容。

    这边地激烈战斗引来了齐国的一个参将,他认出李三虎穿地是秦国将军服饰,便喝止兵士们地叫嚣,朝李三虎拱手道:“将军已经战至最后一人,已经对得起你的国家,还是请放下武器投降吧!我们会给你将军应有的待遇。”

    李三虎沉默了,仿佛在思考是否应该答应,良久才抬头惨然一笑道:“是呀!我已经战至最后一人,若是投降的话,对大秦也算有个交代了,”说着板起面孔,淡淡道:“但我没法向死去的兄弟们交代。”

    “你不打算接受我的好意?”参将冷冷道:“我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的。”

    “如果你早劝降我,我会带着兄弟们投降的,但现在不行了。”说完便将宝剑架在颈上,自刎身亡。

    参将阻止了手下割掉李三虎的首级,沉声道:“这个人不应该被枭首!”

    第八卷 醉卧沙场 第五三一章 做敞篷车的皇帝真拉风

    李三虎倒下以后,杀戮终于告一段落。来不及打扫战场,齐军便南下增援追击的袍泽。

    秋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就像一张无色的大网,网住了整个牧野原;天空也是灰蒙蒙、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云片,就像屋顶上破落的百粉。

    荒草遍地的旷野上,躺着无数具无头的尸首,鲜血从尸体的创口缓缓流出,与天空落下的雨水混为一体,将黄绿色的野草染成了淡淡的红色。血水最终与踩得稀烂的泥土搅合在一起,散发出一种令人心悸的怪异味道。

    方才还杀声震天的战场上,却被一种寂静的死亡气息笼罩了……

    ……

    但战斗并没有结束,只不过换了个地方,换了种方式罢了。

    秦雳护着昭武帝仓皇向南逃窜,为了避免队形被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