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神话三国 > 神话三国第65部分阅读

神话三国第65部分阅读

佛教文明的象征?

    太多的问题,让刘辩一时不知道从何想起。不知不觉的,他靠在浴桶上睡着了。

    貂蝉捧着几片皂角和布巾走了进来,见刘辩仰着头,睡得正香,愣了一下,轻轻的叹了一口气,走到桶边,伸手试了试水温。刘辩伸出手,握住了她的手腕。貂蝉吃了一惊,惊讶的看着刘辩。

    刘辩闭着眼睛,嘴角带笑:“不用怕,我不会伤你。”

    貂蝉连忙说道:“陛下,臣妾不是那个意思。”

    “朕知道你的意思。”刘辩缓缓的睁开眼睛,端详着貂蝉那张闭月羞花的脸,忽然笑了一声:“王允如果知道你对朕意识味着什么,恐怕他在九泉之下也不能瞑目。”

    “陛下,王公……”貂蝉的眼圈一红,低声道:“实在有些可惜了……”

    “可惜?”刘辩摇摇头:“不,他一点也不可惜。他的死可以让很多人冷静冷静,而不是以为只要有气节就足够了。”他叹了一口气:“为国为民,不仅仅需要气节,还需要有卓越的见识,儒门不缺气节,见识么,就差一点了。”

    “儒门中人满腹经纶,还没有见识?”

    “你以为大道就在那几本破书里?”刘辩瞥了貂蝉一眼,撇了撇嘴。“周公、孔子之前,大道在哪里?”

    貂蝉一时语塞,她眼珠一转,反问道:“那陛下以为大道在哪里?”

    第270章 敏感的袁绍

    刘辩正要说话,却想起了一段公案,不由得笑出声来。

    在他那个时代,佛教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虽然科学昌明,可是信佛的人也很多,就算是不信佛,也喜欢拿着佛门公案来说说,以示自己的超然。其中常被人提及的一段公案,就是“吃茶去”。

    这段公案说,有某位禅师大彻大悟,对来请教的人常说三个字:吃茶去。有不少人因此三字而顿悟,但是对这三个字的解释却是千变万化,各有各的理解,去问禅师,禅师依然只有三个字:吃茶去。

    除此之外,还有一段公案,说得更玄乎。

    有一位高僧大德,隐居山林,和那位吃茶去禅师不同,他从来不和人说佛法,除了剃光头,穿僧衣,持戒律之外,他和一个普通的人没什么区别,甚至也没什么名声,后来遇到一个游历的书生,交谈之后,书生很好奇,就问他什么是佛法。

    高僧说:佛法就是饿了就吃,困了就睡。

    据说,书生也因此大悟。

    对这样的传奇故事,刘辩总是一笑置之。身为隐秘战线上的特勤人员,他知道太多的内幕,知道所谓的高僧大德、道德模范背后有多么不堪入目。如果一定要让他选择一个,他宁愿选那个与常人无异的禅师。他未必真的悟了道,但是他至少享受自己的状态,是一种真实的心态,而不像某些高僧,在讲坛上大讲四大皆空,出了门却是豪车别墅。

    现在看来,可能绝大多数和尚都解错了佛陀的意思。佛陀的悟,是真正体察的悟,而不是逻辑推理,或者模模糊糊、似是而非的臆测。四大皆空的空不是思想上的虚无,掩耳盗铃的虚无,而是实实在在的空。

    当深入到物质的最深处,四维的时空中只有一维的弦时,岂不是只有空?

    这个道理又岂是“吃茶去”三个字能解释的,仅仅是听了这三个字,又怎么可能真正的大彻大悟?

    这不仅需要长期的苦修,去除数不尽的干扰,进入深层次的冥想状态,还需要机缘。就像科学家发现新的星系一样,不仅需要高性能的望远镜,还需要在正确的时间把望远镜对准正确的地点。有最好的设备,也有坚韧的意志,但一辈子没能有真正发现的人太多了。

    听了一句话就大彻大悟,只能说是书生们的意滛。

    禅宗之所以成为华夏大地最流行的佛门教派之一,和迎合读书人不肯吃苦,却希望高高在上的心理有分不清的关系。相比起来,汉代的儒生还是有一点实干精神的,比如王允,就的确有一身好武艺,而不是只会动嘴皮子。

    “陛下,你笑什么?”貂蝉怯怯的说道:“是臣妾的问题太笨拙了吗?”

    “不是。”刘辩摇摇头:“是我想到了一些可笑的事。貂蝉,你要问什么是大道,其实一句话就可以说明。《易》云:一阴一阳谓之道。你懂么?”

    貂蝉的脸腾的红了,羞羞答答的说道:“陛下……需要臣妾服侍么?”

    刘辩哈哈大笑。果然,同样的一句话,有人想到房中术,有人想到相对论,对于绝大多数汉人来说,男女就是最直接的阴阳,闺房之乐就是阴阳和谐,虽然不能算错,但终究落了下成。

    可惜,人是没什么底限的。在汉代,房中术还是一门正经的医学,到了后代,房中术却堕落成了权贵们玩弄女人的借口。至于大道,早就被他们抛到了九霄云外。

    刘辩抚着貂蝉的手:“朕虽然初明大道,却不知道会不会伤着你。你如果愿意服侍我,就先替我搓搓背吧。一夜没睡,我的确有些倦了。”

    貂蝉低低的应了一声,拿起一团疏松的东西,准备替刘辩搓背。刘辩瞟了一眼,突然说道:“这是什么东西,哪儿来的?”

    貂蝉看着手里的物事,笑道:“陛下是说这个么?这可是好东西,是华佗带来的,说是丝瓜络,能够通经、活血,还可以解毒,陛下身体有寒意,用这个搓背能够舒缓一二。”

    刘辩转了转眼珠,没有再说。他知道这是丝瓜络,但是他没有在汉代见过丝瓜,华佗是从哪儿弄来的丝瓜络?不过,他来的时间太短,去过的地方太少,也许别的地方已经有种植也说不定,还是不问为好。

    在貂蝉的侍候下泡了个热水澡,刘辩浑身放松,沉沉睡去,一宿无梦。

    ……

    洛阳。

    五鹿走进了永乐宫,一步一步的走上正殿,向坐在正中间的陈留王刘协深施一礼。

    刘协摆手,侍者卢毓端过一张半旧的木榻,放在五鹿身边,五鹿再次致意,盘腿坐在榻上。卢毓脸色一沉,喝道:“大王面前,不得放肆。”

    五鹿笑笑:“大王,臣乃太平道中人,长期修道,习惯了这种坐法,还请大王恩准。”

    刘协的嘴角抽了抽,摆了摆手,示意还要坚持的卢毓退下。五鹿是黄巾大帅张燕身边的亲信,张燕现在虽然是朝廷的大将,驻扎在河内,平时也以臣子的身份相称,很少提黄巾军、太平道的身份,可是今天情况特殊,五鹿是来问罪的。

    问罪的原因,就是刘协从中牵线的事。刘协让陈登去找张燕,请张燕以黄巾军大帅的身份下令青州黄巾,让他们听从陈登的指挥,帮助陶谦守住徐州,守住彭城。张燕答应了,青州黄巾大帅管亥和陈登联手,派一万精锐赶到彭城,协助陶谦守城。可是谁也没想到,曹操居然有一头龙,径直攻破了彭城的水门。

    实事求是的说,这次大战的伤亡并不是很大,至少不比通常意义上的攻城战伤亡大,但是龙的出现出乎每一个人的意料,要与拥有龙的曹操作战,也不在黄巾的计划之中。张燕觉得受到了欺骗,这才派五鹿前来问罪。

    “道长,曹操有龙的事,孤事先并不知情。”刘协恳切的说道:“若是知晓,孤不会让大帅下令,更不会让青州黄巾军白白送死。道长,在彭城被龙咬死的徐州将士也是我大汉的子民啊。当此危急之际,他们不附袁绍,苦守徐州,是我大汉的忠臣,孤岂能坐视他们遭受龙的屠戮?”

    刘协言辞诚恳,态度也非常坦诚,一番话说得五鹿无言以对。是的,守徐州的不仅有黄巾,还有徐州士绅。陈登等人冒险来到洛阳,如果刘协故意让他们送死,徐州人还能相信他么?

    “大王不知道有龙的存在,便也罢了。现在已经知道了,大王有什么对策?”

    刘协笑笑:“若早一点知道有龙的存在,孤又何必生这么多周折?要对付曹操,很简单,根本无须大动干戈,只要坐等就行了。”

    “坐等?”

    “然也。”刘协点点头,面带从容:“要想对付龙,只有两种办法:一是同样拥有一头龙,二是拥有一只凤。现在,我皇兄有龙,却还在关中平羌,无法及时赶到徐州。可是,袁绍却近在咫尺,他不会坐视曹操吞并徐州,与他为敌的。道长无须担心,山东数日内必有大变。”

    五鹿沉吟不语。

    ……

    袁绍眉心紧蹙,脸色发青,眼角不由自主的抽搐着,手里的信札簌簌作响。

    若非二十多年的养气功夫,他此刻必然大发雷霆,下令将荀谌推出去砍了,再派人将整个颍川荀氏连根拔起。特别是荀彧,他恨不得将荀彧碎尸万段。他一直没有孵化凤鸟,儒门领袖的身份已经受到了质疑,荀彧再帮曹操捕到一头龙,这不是在他背后捅一刀么?

    有一个袁术还不够,非要把曹操也变成我的敌人才满意,你究竟对我是多么没信心啊?

    “友若,你们兄弟几个虽然都是人才,可是文若却是最高明的。”袁绍费了好大的力气,才让自己看起来不是那么的焦躁,不失盟主的风度:“依我看来,他才是真正的龙,见首不见尾,鬼神莫测,真是仰之弥高,钻之弥深,瞻乎在前,忽焉在后啊,我等凡人,只能瞠目结舌。”

    荀谌的额头冷汗涔涔,袁绍这句话太重了,把荀彧当成龙,可比帮曹操捕一头龙更加恶劣,更加严重,这等于宣布荀彧是整个儒门的敌人啊。

    “盟主言重了。”荀谌一拜到底,两手贴在地上,额头贴在手上,整个人都似乎趴在了地上。“文若只是一个书生,哪能与龙相提并论。帮助曹操捕龙的是郭公则的从子,并非文若。”

    袁绍一声不吭。荀谌故意提出郭图的名字,显然有转移话题之义,他岂能被荀谌带着话题走。

    “盟主,且不说文若一向反对龙,他怎么可能帮助曹操捕龙?就算文若真的知道捕龙之法,他也会献与盟主,怎么会反而帮助曹操这个阉竖之后?”

    “这可说不定。”袁绍哼了一声,一脸的不屑:“你们荀家和唐家可是姻亲呢。”

    “那也是迫于形势,不得已而为之,岂是心甘情愿?”荀谌臊得满脸通红,“荀家虽然愚昧,却也知道黑白是非,岂能眼盲至分不清盟主与曹操的高下清浊?如今曹操恶性毕露,他只会避之不及,又怎么可能助纣为虐。盟主,若他提趋炎附势之人,他当初又何必离开洛阳?洛阳的皇后,可是姓唐啊。”

    袁绍眉头一挑,颜色缓和了些:“那友若能为我作书一封,请文若前来相助么?”

    “敢不从命。”

    第271章 儒门弃子

    贾诩快步走进了中军大帐,看了一眼刘辩的脸色,暗自松了一口气,躬身道:“贺喜陛下。”

    “哦,何喜之有?”

    “一贺陛下境界提升,二贺近卫郎又多了十八个悟命高手,三贺陛下即将平定西凉,一举解决百年来的羌乱,重开西域,指日可待。”

    刘辩眼珠一转,展颜而笑:“文和,你是做说客来了?”

    贾诩也笑了:“臣也是西凉人啊,当然希望西凉早日重回朝廷。”

    “你倒是实在,实在得朕都不好批评你了。”刘辩哈哈大笑,指了指旁边的坐席,示意贾诩入座。贾诩谢座,随即奉上军报一封:“陛下,刚刚收到的军报,昨天夜里,吕布、关羽等人夜袭北宫伯玉的大营,两千狼骑大破一万羌兵,大获全胜。”

    刘辩接过来,仔细看了一遍,满意的点点头。军报应该是关羽写的,里面引了几句《春秋》中的话,不是吕布那种粗货能写得出来的。除了大破北宫伯玉,生擒前军将领聂啸之外,里面还有张飞、曹性临阵悟命的喜讯,着实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在徐晃击破李文侯,夺回萧关之后,吕布再破北宫伯玉,朝廷的平叛大军已经连续两次以少胜多,重创羌人,展示了他们强悍的战斗力,而徐晃、吕布、关羽等人临阵现境的赫赫威风也随着溃兵的嘴传向四面八方,谁都知道天子麾下有不可思议的神级猛将,非常人可挡,对羌人的心理造成了挫伤,对以后的战斗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和鲜卑人、匈奴人一样,羌人同样有他们的信仰,有他们的原始宗教,对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事,他们会神化。连仅仅是武艺出众的马超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的天将军,能够在阵前展示境界的吕布等人更是神一样的存在,不可能不产生怯战心理。

    在成功的将他们堵在六盘山中,又重创了他们的心理之后,劝降水到渠成。贾诩说得很实在,他也是凉州人,当然不希望凉州和鲜卑一样,被刘辩杀得血流成河,尸骸满地。不管怎么说,凉州毕竟还是大汉的疆域,与鲜卑不同。

    刘辩接受了贾诩的建议。这不仅因为凉州人也是大汉子民的问题,也关系到他能不能尽快重开西域的问题。凉州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在山东造反,大汉的经济命脉可能断绝的情况下,尽快重开西域,对朝廷来说非常重要。只有稳定了局势,刘辩才有可能腾出手来,继续追寻龙文明的秘密。否则,他就天天带着一群猛将征战吧。

    “派谁去比较好?”

    “简雍。”

    刘辩心领神会,对贾诩的观察入微非常满意。简雍有口才,善于接人待物,做说客是再合适不过了。在关羽、张飞随从征伐之后,简雍是刘备身边不多的人才之一,再把简雍安排出去,刘备可就成了光杆司令,只能老老实实的做他的宗室了。

    刘辩随即叫来了简雍,吩咐他前往韩遂大营劝降。

    ……

    韩遂心神不宁,做了一夜的噩梦,天亮时精神有些不好,强撑着起来处理了一些事,便觉得疲惫不堪,在帐中闷坐。想想这几天的境界,他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一心想内外夹击,轻取关中,没想到被人内外夹击,堵在六盘山里了。

    一心想坐镇关中,号令天下,没想到众叛亲离,连女婿阎行都投降了朝廷。

    一心想证明自己的能力,旗开得胜,没想到久战无功,现在甚至连性命都成了问题,比起去年大败而归的王国还不如。

    帐外传来一阵脚步声,韩遂连忙坐了起来,整理了一下衣襟,正襟危坐。

    “文约?”边章的声音从外面传来。

    韩遂松了一口气,刚刚挺直的身子又松了下来。“老边啊,快请进。”

    边章掀帐而入,看了一眼韩遂,无奈的苦笑一声:“文约,是不是没睡好,看你脸色不太好啊。”

    边章点点头,坐在韩遂对面,成公英进帐,让人奉上酒水、果脯,又退了出去。边章悠悠的叹了一口气:“是啊,现在这个情况,我怎么可能睡得好。文约,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的出路在哪里?”

    韩遂紧紧的闭着嘴,不知如何作答。边章所说的出路有两个含义:一是眼下如此突出重围,一是将来如此发展。可是,对他来说,这两个出路,他一个答案也没有。

    前有牛辅、张辽堵截,后有天子的主力,怎么才能突出重围?只有从旁边的山路走。山路不是不能走,但是大量的辎重要扔掉,重型军械要扔掉,只能匹马单身,狼狈而逃。即使如此,也会有很多人回不到凉州,会因为补给不足而饿死在山里。

    主力被困,元气大伤,将来怎么办?如果北宫伯玉、李文侯也受到重创,那还好一点,至少羌人暂时不能对他有什么威胁,可是如果大家都损失惨重,一旦天子进剿,又哪来的实力抵抗?

    羌乱百年之所以屡征不平,一是因为凉州的汉人和羌人互相勾结,有一定的实力,一是因为朝廷的官吏贪婪而怯懦,被董卓之类的凉州将领控制了实权,征讨不力。现在董卓被天子安排在北疆,随天子出征的将领都是一些年轻人,而且大多不是凉州人,一心要砍他们的首级立功,他们还有什么反抗的机会?

    更别说天子刚刚横行漠北的赫赫战功了,羌人的实力再强,难道还比鲜卑人强?

    怎么想,似乎都没有出路。

    “老边,你是不是已经有想法了?”韩遂反问道:“你我相交多年,亲如兄弟,有话就直说吧。”

    边章点点头:“文约,袁绍起兵到现在,将近一年,未进京畿一步。我不?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