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神话三国 > 神话三国第69部分阅读

神话三国第69部分阅读

起来。他仔细端详了半天,摇了摇头:“有点像师姐嗣师夫人,不过……也不是非常像。”

    “嗣师夫人?”刘辩很意外:“你是说嗣师张衡的夫人卢氏?”

    “是的。”艾和显然有些疑惑:“不过,臣没听说过天师道在草原上传道,更没听说卢师姐去过草原,鲜卑人怎么会将她的模样塑成神像?”

    刘辩倒不是很正在意,既然艾和说这人有点像卢氏,那就让卢氏本人来一趟关中就是了,当面问一问,什么都清楚了。艾和虽是关中治的负责人,毕竟只负责一方,而且远离天师道本部,有些情况不清楚也是很正常的。他随即问起了天师道在关中的传播情况,艾和也打起精神,仔细向刘辩汇报了一番。

    与太平道的极力扩张,野心勃勃不一样,天师道更像一个道门,他们吸引信众的方式也更加温和,并不主张武力反抗,更提倡互助精神。在这一点上,天师道吸引了部分墨门的平等博爱精神,只是将墨门的武力色彩替换成了神道。

    天师道的传播不如太平道迅猛,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他们也避免了像太平道一样的悲剧命运。后世的道家,大部分都是天师道一脉,龙虎山成为天师道的圣地,而太平道则因为官府的重重打击,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刘辩关心天师道在关中的传播情况,不仅仅是随口一问。他既然知道让支谦去草原传佛,当然也防着有人利用宗教来对付他,四五万黄巾军及家属在扶风屯田,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一旦他们再和天师道联合起来,天知道会出现什么问题。

    得知天师道与太平道道义虽然相近,做法却是截然不同,刘辩有了主意。

    “既然天师道与太平道都是道门,那究竟谁的道法更高明一些,不妨聚在一起议一议。”刘辩不紧不慢的说道:“你在这里住一段时间,朕召黄巾大帅郭泰来,与你论论道,如何?”

    艾和平静的答道:“陛下,论道并非不可,不过,道法本是各人自悟,人的禀赋不同,对道法的理解当然也千差万别,强求一致,恐怕未必就是上策。不仅难以统一意见,更容易引起不必要的争端,有违道门真义。”

    刘辩微微一笑,并不作答。艾和说得对,道法很难论出高低,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没有统一标准可用,谁能说谁的道法最好?但是他提议论道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论出道法的高低,而是要让太平道和天师道走上对立,这样他才好从中制衡。

    在汉代的历史上,皇帝干预学术的事件不止一次,白虎观会议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次。不过,他不想照搬白虎观以权力决定学术的做法,他只是挑起他们的争论,不让他们相安无事,甚至结成联盟。对于朝廷来说,这样才能分而治之,对于道门来说,这也可以避免他们敝帚自珍,抱残守缺。

    见刘辩心意已决,艾和知道胳膊扭不过大腿,只得躬身领命,反正卢夫人也要赶到关中来,不如就议一议吧。

    “艾道长,朕给你看一样东西。”刘辩摆摆手,马超拿过一幅帛图来,摊在艾和面前的案上,正是蔡琰画的那副太极图。不过,为了防止扯坏了,刘辩让蔡琰在帛上重新画了一幅。

    一看到太极图,艾和愣了一下,原本有些微躬的背立刻挺直了。他伸出手,小心翼翼的拿起太极图,仔细端详,眼中露出无法抑制的欣喜。过了一会,他放下太极图,向刘辩施了一礼:“臣斗胆,敢问陛下,这副图是陛下所制么?”

    刘辩高深莫测的笑着:“你觉得这图如何?”

    “玄妙之极。”艾和突口而出:“深得道门三味,臣修道数十年,尚未见过如此简洁,却又如此玄妙的图解。陛下,臣能否与这位高人见一见,当面请教。”

    “有这么高明?”

    “当然。”艾和似乎有些欢喜过度,不复有初见时的仙风道骨,他喋喋不息的解说起来,引经据典,论证这副图深明大道真义,最后说道:“易云:一阴一阳谓之道;又云:大道至简至易;这副图正是体现了这样的精髓,一阴一阳,又至极简之境,可谓无以复加,若强言之,唯混沌可解。而混沌则是老子所言之道,‘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看着手舞足蹈的艾和,刘辩忍俊不禁。“既然这个图这么高明,那你是不是也露两手,让朕看看你是不是够资格和这位高人交流。”

    艾和看了看刘辩,心里有些明白了,这位高人弄不好就是天子本人。要想从天子的嘴里求到真经,当然先要上贡。他一狠心,拱手道:“陛下,臣有师门导引秘技一式,愿意在陛下面前献丑。”

    刘辩点点头。

    艾和起身,在台上站定,双目垂帘,呼吸吐纳,收敛精神,手臂慢慢抬起,又缓缓张开,如同一只大鸟张开双翼,又慢慢合拢,双手置于腹前,如抱一团,缓缓揉动。

    刘辩觉得有些眼熟,不由自主的坐了起来,目不转睛的看着艾和。

    艾和双手抱球,正转三十六圈,反过来又转了三十六圈,这才缓缓收势。他抬起眼皮,正打算说话,却看到刘辩一脸的惊愕,不免有些诧异。

    “陛下?”

    “你这是什么导引术?”

    “先天十三势的起手势。”

    “先天十三势?”刘辩疑云大起。这哪是什么导引术,这分明是太极拳的起手势啊。他自己虽然没练习过这种老太太健身的养生功法,但是见得太多了,是个华夏人都知道啊。什么时候太极拳也成了导引术?

    “对,先天十三势包括起手势与十二势,十二势与十二正经相合……”

    艾和讲解了一下先天十三势,除了起手势之外,另外的十二势各与十二正经相通,和十二形的导引图谱一样,这十二势也需要循序渐进,起手势未至大成,不能进入下一势的练习,否则很难有什么效果。

    “起手势是养气势,需温养丹田,待真气自动,然后可循经演练。”

    刘辩心里虽然波澜大起,脸上却恢复了平静。“你练了多少势?”

    “臣惭愧,一直在练起手势。”艾和惭愧的说道:“据说本门中真正练成十三势的只有天师本人。其他师兄弟尚未听说有修至大成的。”

    “那谁的手里有十三势的完整图谱?”

    “十三势是师门秘谱,当然只能由天师一脉秘传。天师仙化之后,就由嗣师保存,嗣师十年前仙化,现在在嗣师夫人卢氏手中。谁若有了突破,回青城山由嗣师夫人验证之后,再授予下一势。”

    刘辩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等艾和和刘范下了建章台,他站起身来,凝神止息,缓缓抬起手臂,照着艾和刚才演示的姿势演练起来。他的手臂刚刚抬起,就觉得丹田一跳,一股热流随着手臂的动作涌了起来,顺着手臂内侧的肺经注入大拇指。

    大拇指套着的佛骨舍利忽然亮了起来,一道看不见的浑圆气势蓬然而发,向四周涌了过去。站在一旁的刘备、马超等人只觉得一阵微风扑面,都以为起风了,并没有在意,可是当他们发现四周的帷幕向外鼓起,并非是被外面的风吹动时,这才意识到这股风有些诡异。他们转过头,看着双臂抬起,面带微笑的刘辩,惊得目瞪口呆。

    刘备最先反应过来,翻身扑倒在地:“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刘辩微微一笑:“玄德,同喜同喜。”

    第285章 悔之莫及

    对于刘辩来说,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是他不知道与巨龙立约的办法,只能凭实力制服巨龙;二是他没有龙形导引图谱,境界的提升只能靠战斗,而在战斗中破境是非常危险的,稍有闪失,他就有可能破不了境,反被对手所伤。特别是当他的对手是巨龙时,他的压力越来越大,时刻面临着被巨龙反噬的可能。

    如果天师道的先天十三势能够起到导引图谱的作用,帮他迅速提升自己的境界,就算不能最终解决问题,至少也可以让他面对巨龙的时候多了一份机会。

    而对于刘备这样的龙命拥有者来说,刘辩有了适合龙命修炼的导引术,也就等于他们有了快速提升的修炼方法,不再需要像徐晃一样,靠加倍努力的习武来获取进步。

    刘辩演练了两回,确认他已经达到了继续修炼的基础,他的真气之浓厚是任何人都不能相提并论的,姿势一摆出来,体内的真气就开始起动,自然得让他自己都不敢相信。他现在有些遗憾,当初如果找几个太极拳高手学一点太极拳就好了,现在他记得的只有广场大妈练的太极操,这恐怕当不得真。

    “玄德,你带一百近卫郎去成都。”刘辩略作思索,立刻下令:“无论如何,要将卢夫人尽快带到长安。”

    刘备大声应喏。

    ……

    下邳,蒲姑陂。

    几艘小船在陂中荡漾,船上的士卒手持长杆,杆长吊着一只只拼命挣扎的活鸡,小心翼翼的看着波澜起伏的水面。

    曹操站在一艘大船上,看着混浊的水面,屏住了呼吸,仔细搜寻着他的龙。两道浓眉皱成了疙瘩,盘踞在充满血丝的眼睛上。

    龙帮他攻破了彭城,也给他带来了不少的麻烦。除残暴的坏名声之外,最实际的问题他的龙不怎么听话,食量惊人,还非常挑嘴,死物根本不吃,非要吃活的。不知道是不是在彭城之战的时候尝到了人肉的味道,这头龙最喜欢吃的不是曹操给它送去的食物,而是给它送食物的士卒。

    这些天下来,被它吃掉的士卒已经超过十个。

    这样的消息,曹操不敢外传,严令保密,知道的人并不多,但是他身边的人却瞒不过,给龙喂食成了一个最危险的任务。曹操无奈,只得将龙放在蒲姑陂,让它自己寻食。

    这个办法解决了龙觅食的问题,却也带来了新问题。一旦距离稍远,曹操往往联系不上他的龙,要想找到龙,就只能用这种笨办法。可是龙并不笨,它似乎知道曹操想干什么,依然对喂食的士卒更感兴趣。

    曹操有一种骑龙难下的挫败感,他现在相信了荀彧的话:龙是恶物,却没办法摆脱了,除非把这龙给宰了,吃龙肉。可是他也知道,自己现在实力有限,敌人却不少,如果没有龙助阵,他很快就会被别人给吃了,连骨头都不剩。

    水面一阵晃动,突然间,一个巨大的身影跃出水面,撞向曹操所乘的战船,“轰”的一声巨响,战船剧烈的摇晃起来,曹操一个踉跄,险些栽进水中,亏得许褚眼疾手快,一把拽住了他的腰带。

    可是危险并没有过去,龙跃出了水面,张开宽阔的大嘴,露出匕首般的牙齿,扑向站立不稳的曹操。

    “孽畜!”典韦怒吼一声,迎了上去,抡起拳头,照着龙的上腭就是一拳。“呯”的一声,龙挨了一拳,去势已衰,扑通落水,溅起冲天的水花,随即尾巴一甩,消失得无影无踪。

    曹操惊魂未定,面色煞白:“它……它要咬我?”

    “恐怕是的。”郭嘉紧紧的抱着桅杆,连连点头。

    “为什么?”曹操勃然大怒:“它是我的龙,为什么反而要咬我?我们立过约的。”

    “将军,你没发现吗,这头龙比你抓到它时候又大了不少。”

    “那又怎么样?”曹操又气又急,刚才那一幕把他吓坏了,如果不是许禇及时拉住他,如果不是典韦力大无穷,一拳把龙打回水中,他现在就在龙的嘴里了。他看过龙吃人的样子,他可不想成为龙的食物,特别是这头龙还是他自己的龙。

    “将军,龙生来自由,岂肯被你束缚,是以无时不刻不想解决与将军的约定。将军要想永远的镇服它,只有在实力上压制它,让它不敢反噬。龙和人立约之后,会借用人的智慧,变得更聪明,修行的速度更快,而人与龙立约之后,同样会在修行上有更快的进展,你和龙之间是一个互相竞争的关系。龙的思维简单,除了进食,就是修行,而将军军务繁忙,日理万机,修炼时间太少,进展太慢,有些落后龙了。”

    曹操的眼角抽了抽,有些尴尬。这些道理,郭嘉有捕龙之前就和他讲过,只是当时他一心想要捕一头龙来增强实力,根本没想到后面的事,现在危险临近,他才意识到龙有多么危险。而郭嘉的话里还有责备的意思,因为他这段时间过得太舒服了,根本没有修炼,就连房中术也成了纯粹的纵欲,而不是修行。

    “那……那我该怎么办?”

    “专心修行。”郭嘉抹了抹额头的冷汗:“我想办法把剖鲧吴刀取来,希望能借这把刀的神力镇服这头龙,七星刀的神力太小了。”

    “那龙怎么办?”

    “暂时没有战事,就让它在水里呆着吧。”郭嘉心有余悸:“离将军远点,它的修行速度也会慢一点,危害会更小一点。”

    曹操无奈的摇摇头,长叹一声:“我误会文若了,早知如此,当初肯定不去捕这头龙。”

    郭嘉沉默不语。

    ……

    十一月初,袁绍下令移师济北郡,准备对盘踞在泰山一带的青州黄巾用兵。

    管亥等人望风而遁,躲入泰山深处,据险而守。

    黄巾军虽众,但不论是训练还是军械都不能和袁绍率领的军队相提并论。世家豪强有钱,掌握着各种工坊,能够提供上等的甲胄、武器,世家豪强有人才,可以训练部曲战阵之法,远非乌合之众黄巾军可以相比。特别是曹操拥有龙,在彭城之战中对黄巾士气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如果连曹操都要为袁绍卖命,天知道袁绍麾下还有什么猛兽。

    管亥明智的选择了撤退,避免与势头正锐的袁绍正面交锋。与此同时,他派人向黄巾大帅张燕求救。与陶谦结盟的时候,管亥是听张燕的命令,现在他遇到了麻烦,当然也要向张燕求援。

    袁绍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占领了一大片地区,可谓是旗开得胜,春风得意。在一番准备之后,他带着郭图等亲信悄悄的上了泰山。

    在此之前,郭图已经做足了功夫,虽然还没有找到陈纪藏书的地方,却已经非常逼近,如今人手充足,可以光明正大的进行拉网式搜索,成功的机率大增,他更是眉开眼笑,心情舒畅。

    “盟主,泰山历来是儒门圣地,陈纪到此,必然与儒门的宝物有关。等这些宝物落入盟主的手中,天下还有谁敢说盟主半个不字?陈纪背叛儒门,终究是白费心机,这就是天命啊。”

    袁绍心情也非常不错,背着手,在狭窄山路上缓缓而行,左顾右盼。虽然时值冬季,山里的气候却比外面暖和一些,还有些不知道的树残留着些许绿色,空气也比较清晰。远离了喧嚣的大营,不用再面对成堆的公务,他也有一种说不出的轻松。

    “公则啊,泰山是儒门圣地,历代帝王常有祭泰山者,果然是人杰地灵。若能在此常住,就算不能成仙得道,也能益寿延年啊。”

    “那是自然。”郭图附和道:“等盟主一统天下,创太平盛世,来泰山封禅,那就功德圆满了。”

    “但愿有这一天吧。”袁绍仰着头,欣赏着奇丽的山景,充满了向往:“真能如此,也不负我袁家列祖列宗,特别是叔父的良苦用心。”说到这里,袁绍忽然有一种不安的感觉,下意识的四处看了看,等发现田丰并不在身边,只有郭图陪在一侧的时候,不由得失笑起来。“亏得元皓不在,否则又要笑话我了。”

    郭图微微一笑:“盟主,元皓其实也不是恶人,只是性格刚强了一些。其实这也不是他一个人的脾气,燕赵多豪杰,河北人都是这副刚烈的性子,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

    袁绍点点头,非常赞同郭图的话。河北人的确太自负了。冀州是天下大州,燕赵之地向来是实力雄厚,据之者足以睥睨天下。赵国能与强秦争雄,项羽在巨鹿一战而亡秦,韩信率偏师入赵,助汉高祖夺天下,汉光武帝据河北而得天下,都是因为河北独特的地理位置。他不占老家汝南,而是跑到冀州来,同样是因为河北的重要。

    河北重要,河北人当然也有些自以为是。光武帝利用南阳人、山西人与河北人争雄,他现在也要利用汝颍人与河北人争雄。就目前而言,?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