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神话三国 > 神话三国第80部分阅读

神话三国第80部分阅读

的胜利,你和陛下的十年之约也到了,届时你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登基继位,天下人谁也不服?”

    刘协面露惭愧之色。

    “陛下此去,凶多吉少。可是为了我刘家的天下,他不惜以身犯险,却将天下留给了你,你不仅没有感恩之心,反而抱怨他没有给你施展的空间。他是没给你施展的空间吗?益州就是留给你的磨刀石,马超、周瑜都是他挑出来留给你的人才,你如果想一试身手,就拿益州开刀吧。不过,在做出决定之前,你先想想有多少成功的可能。如果你有足够的把握,我可以以首辅的身份说服其他人,可是,万一你失败了,你要承担所有的后果。”

    万年公主声色俱厉,刘协面色煞白。他知道承担所有的后果是什么意思。

    “你能行吗?”万年公主走到刘协面前,双手按在他的肩上:“你觉得你可以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独自完成攻取益州的任务吗?”

    刘协沮丧的摇了摇头。他有自知之明,知道益州不是那么容易攻取的,如果一上来就啃这个硬骨头,最大的可能是蹦掉牙。

    “取益州尚且有难度,更何况取天下。”万年公主拍拍刘协的脸:“阿协,稍安勿躁,陛下要我们辅政十年,就是怕给你太大的压力。有这十年,你大可以从容的看,从容的学,而不必承担任何压力。这才是你皇兄对你的最大爱护啊。”

    刘协面红耳赤,尴尬的说道:“姐姐,是我错了。我一定沉下心来,好好学习治国之道,用心修行。如果皇兄回来,我就和他一起并肩征战。如果他不回来,我也要挑起这副担子,中兴大汉。”

    “你能这么想,也算不辜负你皇兄的一片苦心,也算对得起先帝对你的青眼有加。”万年公主轻叹一声:“如果你皇兄能回来,你们兄弟并肩征战,袁氏兄弟何足道哉,就是像那个亚历山大一样,建立一个横跨万里的大帝国,也不是难事啊。阿协,且将眼量放长远,像你皇兄一样胸怀天下,心念苍生,行帝道,施仁义,这才是一个帝者应有的风范。”

    第324章 惜别

    刘协回到自己的住处,派人请来了陈纪。

    陈纪一进门,一看刘协的脸色,就知道了大半:“殿下去找公主了?”

    刘协点点头,面露惭愧之色。“我年幼无知,一时意气,经公主指点,这才明白皇兄的一片良苦用心。细细想来,我虽然学习了亲亲贤贤的道理,却并未真正领悟。请陈公前来,是想请陈公为我解经。”

    陈纪松了一口气:“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本是儒门提倡的人伦之理。殿下能自警醒,精益求精,老臣甚慰。现在想来,陛下虽然身负龙命,对殿下却是尽了父兄的责任呢。”

    刘协连连点头,轻叹了一声:“皇兄在时,我对他敬而远之,时常有不安之念。现在皇兄走了,细想起来,我当初的确有些想得太多了。一想到自己因私心作祟,疏了亲情,常常夜不能寐。陈公,我是不是太自私了?”

    陈纪摇摇头:“自私之心,人皆有之,正如恻隐之心一般。性善性恶,各执一词,争论数百年而未有定论,依臣看来,善恶本存乎一念。善念生时喜,不为善,善念无时悲,方时善。何也?人有向善之心也。人之所以别于禽兽,乃是人有廉耻之心,有向善之能,是以圣人日三省其身,去恶养善,臻于大善……”

    刘协静静的听着,眼中露出向往之色。良久,他才微微一笑:“得陈公教诲,三生有幸。若能以王道治天下,虽千万人,吾往之。”

    陈纪喜不自胜,拜倒在刘协面前。“如此,则大汉幸,天下幸,更是臣之大幸。”

    ……

    大帐中,刘辩端坐在案前,凝视着案上的地图,沉默不语。

    半个多月的准备,只得到了眼前这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地图。虽然仔细询问了近百人,可是他对北方的情况还是知之甚少。早在洛阳的时候,他就下令寻找过北方的地图,可惜,皇宫里所藏的资料中也没有什么有用的线索。

    东汉一朝,真正深入草原的战事就非常少,没留下什么有用的记录,远不如西汉的时候多。卫青、霍去病等人就曾经深入大漠,霍去病一战攻击前进至居胥山。居胥山虽然离玄冥海还有很远,至少已经在弹汗山北近两千里。

    只可惜,西汉末的战乱,连这点资料都没能留下。

    《汉书》《东观汉纪》中都有相关的资料,可惜那些资料都是道听途说来的,没有一个是学者亲自走过的,大多也作不得数。东汉的儒生大部分是书斋里的学者,崇尚的是学而优则仕,崇尚的是对儒家经典的琐碎解释,而不尊崇那些见识广博的人。张骞出使西域,能以功封侯,史书有传,而甘英走得比他更远,却没能在史书上留下了传记。

    刘辩现在就面临着没有地图可用的窘境。

    “陛下,又在担心北行的事?”貂蝉走了进来,手里端着一杯热腾腾的羊奶。

    刘辩看了她一眼,接过羊奶呷了一口,笑道:“是在考虑,担心倒不至于。朕有大鹰,找到这条河应该不成问题。只要找到这条河,朕也许就能追上荀彧。”

    “陛下要带多少人去?”貂蝉斜坐在一旁,淡淡的说道:“万里迢迢,就算北方冰雪遍地,不缺饮水,粮食总要带的吧?”

    刘辩放下了羊奶,想了想:“朕正在考虑这件事。出门无轻担,更何况是去万里之遥的玄冥海。多一个人,就要多带一份辎重。多带一份辎重,就要多带无数骡马。人吃马嚼,可就越算越多了。所以……朕打算一个人去。”

    “陛下一个人去?”

    刘辩轻轻点头:“是的,我打算一个人去。以我的境界,就算十天半个月不吃一粒米,也没什么问题。如果半路上能够找到一些野兽充饥,我就算不带辎重,也能走到玄冥海,速度反而更快一些。”他指了指倚在旁边的滑雪板和雪橇:“何况我还有这个。”

    “这是什么?”

    “滑雪板和雪橇,在冰雪之地行走时最好的工具。”

    “怎么用?”貂蝉突然来了兴趣,走过去拿起修长光滑的滑雪板,眨了眨眼睛:“这是绑在脚上的么?”

    刘辩笑了。貂蝉虽然不怎么多嘴,武力也不值一提,可是她的聪慧是藏在骨子里的。第一次看到滑雪板,她居然就猜出了它的用法,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聪明的女子。

    “是啊,绑在脚上,用这个撑着前行。”刘辩又拿起滑雪杆,示意了一下。

    “陛下,真好玩,教我吧。”貂蝉红着脸,请求道。

    刘辩本想拒绝,可是转念一想,又答应了。他带着貂蝉,拿着滑雪板、滑雪杆出了王庭,来到没有被拢动的雪地上,教貂蝉滑起了雪。虽然已经是二月末,可是弹汗山附近还是白雪皑皑,积雪甚厚,一点也不影响滑雪。刘辩前世是外勤精英,滑雪是必修课,来到这个世界一年多,他就没碰过这东西,现在教貂蝉滑雪,又让他想起了前世出外勤的经历,不由得一阵感慨。

    貂蝉虽然力量不是很足,手脚却是很灵敏,刘辩教了一会,她已经能歪歪扭扭的滑一段距离了。她兴奋的笑着:“陛下去忙吧,臣妾再玩一会儿。这个太好玩了。”

    刘辩无语,只得派两个近卫郎跟着貂蝉,防止她出事,自己回到了大帐,继续做临行前的方案。

    过了一会儿,帐门一掀,有人走了进来。刘辩没抬头,顺口问了一句:“玩累了?”

    没人说话。

    刘辩很诧异,抬头一看,这才发现进来的不是貂蝉,而是卞氏。刘辩眉头一皱,不经通报,擅闯大帐,这是很忌讳的事情。不仅卞氏本人有罪,就连帐外的近卫郎都会受到重责。

    “陛下,是臣妾求他们不要通报的。”卞氏看出了刘辩的心情,曲身施礼:“陛下,臣妾想和陛下说几句话。”

    刘辩摆了摆手,示意卞氏起来。卞氏是他身边的亲近,又不辞劳苦,主动要求跟着北疆来,也不容易。她对自己没有恶意,就不必太追究了。

    “坐吧,什么事?”

    “陛下这些天一直在做北行的准备,辎重甚少,想必是不会带很多人同行吧。”

    刘辩眉梢一挑,点点头:“是的,朕打算轻装简行,就不带太多的人了。”

    “想必臣妾也在太多的人之列?”

    “这个……是的。”

    卞氏轻叹一声:“臣妾知道,陛下身边人才众多,有的天生聪慧,有的身怀命格,武艺高强,都不是臣妾所能比的。能随陛下两度北行,又赐宅封官,臣妾已经深感荣幸,不敢再有什么奢望……”

    “这个……”刘辩不知道说什么才好,犹豫了一下,才说道:“你有辨玉之能,帮朕找回了传国玉玺,朕也是非常感激的。”

    卞氏低下了头,手捻衣带:“传国玉玺就在宫里,只要用心找,迟早是能找到的。可是若非陛下垂怜,臣妾却不知身在何处了。陛下,臣妾无能,不敢自为累赘,陪陛下去玄冥海,只希望陛下临行之前,能……能侍候陛下一次,做一回陛下的女人。”

    刘辩沉默了片刻:“你是担心你的家属没人照应么?如果是……”

    卞氏摇摇头,欺身上前,伏在刘辩的腿上,握着刘辩的手,贴在自己的脸上,喃喃说道:“陛下,臣妾不担心家人,臣妾只是想真正做一回陛下的女人。”

    刘辩还想再说,卞氏仰起头,泪眼朦胧,颤抖的唇迎了上来,一下子堵住了刘辩的嘴。

    ……

    刘辩吐了一口气,拉过被子,盖在卞氏背上,轻轻的拍了拍:“没想到你还有这本事,难怪多子。”

    “如果能为陛下生一个孩子,那臣妾这个本事也算没有白学。”卞氏伏在刘辩身侧,温顺如猫。“是臣妾愚笨,不知道陛下的寒毒已解……”

    “这不是你的错。”刘辩笑了笑,没有再解释。华佗来了之后,他就已经知道了自己不是寒毒,只是因为与龙相通,普通人承受不起而已。后来修炼佛咒,寒意已解,可以正常行房,只是不能正常生育。不能有子嗣,对他来说,普通人的交欢之乐远不如沉入冥想之境来得通畅,所以也一直没有让貂蝉、卞氏来侍寝,她们也不知道他其实已经可以正常交欢了。

    这有点不可思议,没有经历过那种深层次冥想的人根本无法想象,就连刘辩自己也觉得非常神奇。不过,他不打算对卞氏解释这件事,他奇怪的是卞氏居然能突破他体内的握固锁阳,哪怕只是瞬间,也足以让他惊讶了。

    难道是因为她天生的异禀?一想到此,刘辩不由得想起了貂蝉异于常人的体质,忽然有些好奇起来。

    是不是该在北行之前,享受一下貂蝉的滋味?

    卞氏忽然意有所动,抬起微阖的眼皮,看着刘辩:“陛下在想谁?”

    刘辩一怔,有些尴尬。卞氏抿了抿嘴,吐出一小截粉红色的舌尖,在红润的嘴唇上滑了一下,缩起身子,滑了下去。

    第325章 念念不忘

    赵云带着数骑,冲出了陇关。

    他奉刘辩诏书,一路从弹汗山赶来,将一封信送到金城长公主手中。金城长公主看完信后,赐给他一份导引图谱,又让他送一封诏书到金城。

    赵云什么也没问,就带着几个近卫郎出发了。一路上,他经过了很多地方,感慨颇多,特别是到了扶风之后,看到头裹黄巾的农夫在田间为春耕做准备时脸上的笑容,他知道自己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袁绍治下的冀州虽然富庶,却没有这种和平的景象。倒不是因为冀州有战事,在袁绍起兵之前,甚至在张角起兵之前,冀州就不太平了。

    冀州是天下大州,民众殷富,可是冀州的土地兼并也是非常严重的。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一点也不夸张。否则,张角登高一呼,也不会响者云集。冀州是黄巾大本营,天下三十六方,至少有一半在冀州。仅是钜鹿一战,赴河而死的黄巾军就有五万之众。为什么宁可死也不投降?因为他们没有生路了,不如一死了之。

    赵家也是豪强,但是并不妨碍赵云同情那些农民。他知道袁绍是世家子弟,他解决不了土地兼并的问题,所以把希望放在了朝廷身上。投奔公孙瓒,只是为了避开袁绍的权宜之计,即使知道公孙瓒现在悟命破境,身负北疆重任,他依然不后悔。公孙瓒堪为一方重将,却不是大臣,他同样解决不了这些问题。

    他看重的是天子这一年多来对黄巾军的态度。不论是在河东招降白波军,还是劝降黑山军,抑或是后来将部分鲜卑人迁入辽东,部分羌人迁入关中,他都看到了天子为解决这个问题付出的努力。作为一个身负恶龙之名的年轻天子,能如此宽恕曾经的逆贼,又能如此谨慎的让鲜卑人、羌人内附,让他看到了与天子年龄不相衬的成熟。

    他相信天子比袁绍更有机会解决大汉的症结。只可惜,他遇到天子太迟,天子因为龙的危机,必须远赴玄冥海,这一去生死未卜,凶多吉少。

    可是赵云依然不后悔。以天子之尊,能放下一切,不拒艰难,远赴玄冥海,这样的勇气本身就值得他敬重。而这一路走来,他看到的一切,又让他相信天子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就算他回不来,朝廷也不会乱,面对山东的袁氏兄弟,依然有一定的优势。

    当然,他还是希望天子能够回来。跟着这样的皇帝征战天下,他一定可以实现平生的夙愿。

    ……

    淮阴。

    陈登跳下车,快步走进大门。

    大堂上,徐州牧陶谦父子之外,还有一个容貌甚壮的年轻人,正和陶谦说话。两人似乎谈得不错,最近心情一直不怎么好的陶谦发出爽朗的笑声。

    “使君安好?”陈登上前行礼,哈哈一笑:“我这话多余了。一听到使君的笑声,就应该知道使君心情甚佳。”

    陶谦微微一笑,伸手拉住陈登,将他引到堂上,一指那个年轻人道:“元龙,向你介绍一个新朋友。这位是东莱人太史慈,他奉北海太守孔融之命,前来与我连横,共抗袁氏。”

    陈登原来没当回事,可是一听到孔融的名字,立刻肃然起敬,同时心中大喜。孔融不仅本人文名满天下,是有名的少年神童,他的家世更加显赫,是正宗的圣人后裔。他支持朝廷,反对袁绍兄弟,这可是人心向背的重大转变啊。

    这就是世家的影响力。孔融虽然武力有限,可是他的影响力却非同小可。

    至于太史慈,他能被孔融任命为使者,赶来拜见陶谦,就算家世一般,他本人也必有过人之处。更何况太史慈相貌英武,双目有神,一看就是那种英华内敛,磊落不群的人。

    正是陈登最喜欢的那种人,因为他本人也是这种人。

    “下邳陈登,字元龙,蒙使君不弃,忝任广陵太守。”

    太史慈已经听陶谦介绍过陈登的情况,不过陈登主动报出名号,却是表示对他的尊敬,他连忙还礼:“东莱太史慈,字子义,蒙孔府君错爱,任奏曹史。”

    陈登一听,再添几分敬意。太史慈一看就是武艺不错的人,他能任奏曹史,说明他还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并非单纯的武夫,是文武双全之辈。

    两人一见如故,很是亲热。说了一阵闲话后,陶谦说道:“子义这次来,不仅身负孔文举之命,还带来了天子对黄巾军的安排。”

    陈登连忙收起笑容,正襟危坐。天子突然北行弹汗山,说要闭关修行,这件事引起了不少的风波。虽然因为曹操的原因,徐州战事暂时停止,但是陈登等人还是希望天子能够早日出师,平定山东的。天子北行,希望又落了空,他们非常不安。现在天子对黄巾军有安排,自然关系到徐州的前程,他岂能不关心。

    太史慈将天子对黄巾军的安排说了一遍,最后说道:“这个消息是由黄巾军大帅张燕传来的,非常可靠。现在张燕已经移镇颍川。管大帅也有意东迁一部分人马,屯田自给,减轻负担。”他顿了顿,又道:“还有一个好消息,屯住太原的杨帅在陛下的帮助下,已经悟命了。”

    陈登听了,喜上眉梢。他抚掌叹道:“天子虽然年轻,却大有圣君气度。他对黄巾的安排可以算是目前最妥当的部署了。不瞒子义说,我们也一直担心黄巾军会铤?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