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 >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第37部分阅读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第37部分阅读

。”

    众将的眼中均有厉sè放出:“请将军放心,我等必不辱使命。”

    回到帅案后面的刘师勇看了看边上的苏刘义,苏黑手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意:“请各位注意,北兵陆上之军,也不过如此。堂堂临安城墙都拆了,想来他们对攻城,不是没有忌惮。我等有昌国坚城在手,正好予以痛击,这次在下与诸位,好好出出过去的恶气。”得,这个苏黑手也毒。

    “陛下已经下令,此次战后大举扩充步军,我江淮军就在首位,现在就看吾等了。”

    他立起身来,从案上拿起一份诏书,眼中露出狂热,口中言道:“陛下圣谕:

    让吾等记住,吾等即将之面对,是戮我父兄、y我妻女、毁我家园、抢我钱财之死敌。

    让吾等更牢记先人曾有之壮言:犯我天汉者,虽远必诛。

    让吾等即刻以敌之血,重铸先祖之荣光。

    禁军将士万岁。

    帝人万岁。

    吾等之帝国,万岁。”

    第一百二十三章 前奏

    ( )北元帝国与宋帝国在景炎六年(至元十八年)底开始的翁州大战,其实是一个双方都无法回避的结果,因为它的结局基本上决定了双方未来在水上的控制权,而这更涉及到两者将来对整个江南地区的争夺。

    让我们先通过这场大战的主角之一、苏刘义的视野,来观察这场残酷大战的前半部分。

    当刘师勇所帅的船队越来越远,逐渐消失在视野之中时,整个翁州岛已经没有一艘船只了。岛上所有的百姓已基本被迁走,即使是原来不愿意走的大户人家,也都搬进了昌国城。也许这时候的翁州岛,除了昌国城里,其它的地方均可以用寂静无声来形容。

    站在塔楼之上的苏刘义,望着海峡对面的定海城方向,他的心里是不能用平静来形容的,虽然在外人的眼里,他面上的表情是绝对的毫无波澜。

    北兵已经到定海城里了吧?他们一定也在等待水师的到来。期待啊,这将会是怎样的一场撕杀呢?

    三天之后,在苏黑手眼中,海面上开始出现北兵的战船。到了第五天,他们的战船越来越多。苏刘义眼中的期待之sè更重,而他的身边,也多了个张世虎在和他一起观察。

    “将军,北兵果然来势汹汹。”张世虎问道。“水师那里,怕是快要动手了吧?”

    苏刘义的脸上露出了微笑:“不,不,他们还没有全部到达。”他拍了拍张世虎的肩,“我等已经等了那么多天了,就再等一段时ri,或许你会看到更多令你吃惊的壮观景象。”

    等待,总是难忍的,也许此时双方比拼的就是耐心。但是,该来的还是会来的。在这样的对耗中,未必就是这个显得已经是孤岛之上的人吃亏。

    在随后的十多ri里,对方的战船不断地在试探xg地靠近翁州岛,但岛上,包括昌国城依然毫无动静。他们的胆子开始变得越来越大,行船越来越靠近岛屿。

    终于北兵又有大批新的战船到达,这个时候,海面上真的可以说是桅樯如林、战船云集,整个岛屿也完全被封锁,它上面的人,除了插上翅膀,看来是再也出不去了。

    对手的战船耀武扬威的在海面上行驶着,偶尔也发出一些宋军已经很熟悉的轰鸣。nǎǎi的,不出所料,他们也有了霹雳炮。张世虎看着蜂拥而至的战船,听着它们发出的轰鸣,脸上的肌肉不易察觉地跳了跳。他瞟了一眼身边的苏刘义,却发现他的脸上多了点笑意。

    北兵开始登岛了,他们上岸之地实际上远离昌国之城。也许是对这座有点奇怪的城池带些谨慎吧,在他们的中间,只怕还有像李将官这样的熟人,苏刘义在心里冷冷地哼了一声。该面对的,总是要面对,既然来了,有些事情怕就只能看你们的造化了。

    但是,这是不是太平淡了点?

    深夜,张世虎被苏刘义招到了塔楼,靠窗的桌上,摆放着几碟小菜和两个酒杯。此时的塔楼顶部,挂了几只灯笼,这使得它在夜sè中,显得十分的令人醒目。

    苏刘义给张世虎斟上了一杯酒,他的脸上有着难得的笑意。“世虎,这几ri是不是有点急了?”

    张世虎挠了挠脑袋:“将军,你又不是不知,俺喜欢痛快。”

    苏刘义笑道:“光痛快可不行,张总使要是知道了,他可是会骂的。”

    张世虎尴尬地笑道:“俺这不也是希望早点和他们动手吗?兄弟们可是早就准备好了。哎,将军,你说他们什么时候会开始攻城?”

    苏刘义哈哈一笑:“快了,有人会逼他们快点的。”他笑着举起酒杯:“喝酒,喝酒,其他的等会儿再说。”在将自己杯中之酒一饮而尽之后,他向张世虎亮了亮杯底。张世虎赶紧也饮了自己杯中之酒,并起身为苏刘义斟满了酒杯。

    他迟疑了一下,试探xg地问道:“将军,依俺看,这守城不会有多大问题。不过,人家的水师的确很强,咱们的水师行吗?”只有亲眼看到了,才觉得双方的力量实在是有点不对等。这恐怕也是所有城中之人的疑虑。

    苏刘义又自饮了一杯,笑着说道:“有些事是急不得的,等等,再等等。哎,我说你小子怎么不喝酒,光让老子喝。”

    张世虎只好又饮了一杯,并再次为他的督军大人斟满了酒杯。

    但就在此时,沉沉的夜sè中间,却突然传来了爆炸声,张世虎不禁楞了楞。从窗向外望去,黑漆漆的远处海面上,已有火光出现。爆炸声更密集了,但这个过程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不久,夜sè又归于沉寂。

    “小张同志”的耳边传来了一阵洋洋得意的笑声:“怎样?热闹吧?如此风月,你我又岂能无酒?”

    张世虎吃惊地问道:“将军,水师就在附近?”

    苏刘义挟起碟中的小菜,送到自己的嘴里,满心舒坦地说道:“说不远,也不近。只不过今晚来的,怕是霍公明、尤宗祖这两个混球。”

    “那两个海贼?”

    “是啊,海贼吗,干干这种偷鸡摸狗的事,还不是手到擒来。再说了,老子这里灯都给他们点好了,那他们就更不会摸错了。”

    张世虎忽然有点明白了:“将军,水师是要拖住、耗死对方?”宋军上下现在对这种偷冷着“打了就走”的战法,已经是深有体会了,这的确是弱者对付强者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在战争中,不管他什么战法,只有能赢,才是王道。

    苏刘义斜了他一眼,又饮了一杯酒,“你别说,这个法子还真是不错的,开始的时候,参谋院不是没有考虑过。只不过光用此法,所需时ri长了点,我等在岛上的压力,也就大了些。”

    咀嚼着嘴里的小菜,他说道:“你知道我为什么不担心北兵的水师吗?”

    张世虎摇了摇头:“末将不知。”?山之战中,宋军的船只实际上是多于对手的,更何况己方还有霹雳炮。但现在你不仅数量上和对手相差极大,而且军械上也不占优势,这在步军看来,的确令人担心。

    苏刘义这个时候真的有点江湖上的匪气:“因为在老子看来,就他们的这些船,怕是水师的那帮小崽子们还嫌少。”

    张世虎这才大吃一惊:“水师如此有把握?”

    苏黑手反问道:“其它的,本将暂时不说,不过,水师的军功奖赏之制,那帮小子和你说没说过?”

    张世虎点了点头:“他们私下里好像说过,水师也是以杀敌来计功的。”

    苏黑手的鼻孔里哼出了声:“说是这样说,但毕竟和步军是不同的。他们实际上是按击沉战船的大小和多少来计算的。”

    宋代的造船业,实际上已经有固定的标准,通常所造之船,它的载重量是以“石”来计算的。大料海船长达百米,载货达到上万石,按后世的算法,其载重达到了六、七百吨,除去船上各种设施和所需的物资,可载五六百人。据当时的人记载,还有比这更大的海舶木兰舟,舟中除可载数百人,同时存有可用一年的粮。其它的则是几千石的中料船和数百石的小料船。

    但用在军事上的战船,一般是以千料级来计算的,它们通常装载士兵几十个人。你比如说,襄阳之战中,李庭芝麾下的张顺和张贵两人曾率3000人,乘战船100余艘前往增援,他们的每艘船上平均只装载了三十人。如果考虑到他们的船队中还有载粮等物资的船,可以推断,一般战船上的士兵是要高于三十个人的。

    东要求水师自己拿出奖励之法,刘师勇在和手下之人商议后,为了和步军之法相匹配,提出了水师战功根据击沉战船所载人数来计算的方法。但东看了之后,觉得不太合适。他认为,水步两军是不同的兵种,水军的目标更主要的是击沉对方战船,因此两者不应该按同一个标准来衡量。故此,他提出了水师按击沉战船的载重量来计算,这实际上是他借鉴了后世海军计算击沉敌舰吨位的方法。

    既然宋代的造船业已经有了固定的标准,那么每一艘船的大小,实际上只要是有点“专业知识”的,基本上一眼就能看出,这样,计算战功很方便。

    这个穿越者的确是“顾不了”,他下令:水师的战功计算,以击沉载重万石之船,论五千亩土地的标准计算,其余以此类推。nǎǎi的,既然它载五、六百人,还能再装各种物资,老子就给它按装一千人的高标准来算。

    但这个守财奴又害怕如此一来,水师的这帮兵痞脑袋一热,就此将所有战船通通击沉。为了多捞取东西,他同时又补充一道旨意:凡是对方投降的,战船就此拉回来,但军功仍然按击沉来算,不仅如此,战船上的军械全归水师所有,就是财物也按过去的规矩办。那些军械如果水师用不上,可以拿到军械司去换。

    水师的弟兄们心里有点小算盘,怕步军眼红不愿意透露,但苏刘义是知道这个标准的,因为他的手下,在每条船上都有,督军司的职责之一,就是防止有人军功做假。

    他叹息了一下问张世虎:“击沉的战船越多,军功越重。而依本将这几ri所见,北兵的那一艘战船,都值上千亩土地,如果你是水师,你说你该怎么办?”

    张世虎这下明白了,怪不得水师的这帮家伙这半年多来整天驾船出海摸海况,忙得个不行,原来他们早就在挖空心思琢磨怎么收拾对方了。

    苏刘义看了他一眼说道:“水师早已经急不可耐了,咱们根本用不着为他们cāo心。”

    张世虎点了点头。

    “你告诉兄弟们,这段时间就是吃好睡好休息好,睡不着的就看看海上的戏文。要不了多久,哼哼,就该轮到咱们了。”

    第一百二十四章 守城之战

    ( )在很多人眼里,甚至是部分宋军将领的心目中,做为昌国主将的苏刘义,在整个翁州大战中是非常悠闲的。这个其实令很多人多少有点戒惧之心的督军大人,颇有点吊儿郎当的劲头。他白天多半待在哪个塔楼之上,而晚上则经常到城上溜达,在那里和守更的兵士调侃,城里的指挥所根本见不到他的影子。

    张世虎和众位将领曾请他坐镇指挥所,但这个守城主将却振振有辞地说道:“陛下曾定有军中的规制,督军司不可干预军中作战。本将名义上虽是城守,但这打仗的事,还是要你们来定,本将是不问的。就是将来的功劳,那也是记在你们的头上,和本将没关系。不过你们放心,昌国城真到了紧要之时,老子自会亲自上去和北兵交手。”

    张世虎和众将互相看了一眼,得,看来打起来之后,是别指望这位督军大人了,咱们还是自己cāo心吧。

    自从北兵登岛、那晚的热闹上演之后,塔楼上的苏刘义注意到,北兵在其后的几天里有点沉寂。但他们很快就变更了部署,白天战船出动,四处搜寻,对水面的防卫力度明显加大,同时他们也加快了登岛的动作,各种人员和物资不断地运上岛屿,整个昌国城就此被团团围住。可是,在这个过程中,海面上并不平静。每到夜里,长也好,短也罢,时不时总有爆炸声响起。

    不久,城里和城外也开始了接触。有骑士纵马至城下shè书,很快同样的一枝箭回到了他的马前。也许这不过就是彼此之间的某种试探,但冲突就此爆发。

    也许在外人的眼里,昌国城是一个略有些奇怪的城池。它并不是一个大城,但城墙远比同类城镇要高大。通常环绕城池的护城河或堑壕,似乎离城也太远了点。只不过城池四周一定范围内的树木和建筑,通通被伐去或拆掉,仅仅是被砍掉的树木留下来的树桩,似乎高了点,这可能是为骑兵的奔驰,步军的前进制造点障碍。

    城外的人立刻就发现,在这个已经被宋军清理的范围内立起回回炮是不可能的了,因为一旦他们试图立起炮架,他们立刻就受到了来自城里炮火的打击。

    襄阳之战中,蒙古人攻城攻了整整五年,直到他们隔绝所有的来援,并立起了回回炮,即大型的投石机,城中之人最后才绝望投降。因此,完全可以说,如果没有回回炮,襄阳城元军依然拿不下来。

    宋军集中攻击了回回炮的立架之处,他们所做的,就是对别人的远程打击能力进行压制。要想更好地守住城池,不能不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即使是在使用黑火药的时代,只要是真正像样的火炮,你再大型的投石机,打击的距离还是不如它。在这种固定的对战当中,只有用相同的火炮或shè程长于它的火炮对付。

    可能是毕竟研制的时间太短,北元的火炮xg能还不如琼州,又或许是在他们原先的印象当中,这个小小的昌国城并不再话下,更也许是他们还远没有弄出那么多火炮,在这场较量中,他们始终没有动用这种新的军械。争夺很快就分出了高下,元军无法对城中的进行远程打击,也许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不好的兆头。

    塔楼顶部的灯发生了变化,苏刘义也第一次履行了他的职责,召集了所有的将领议事。在他的授意下,军前参谋凌震向他们解说了参谋院的全盘计划。

    帝国在此次大战中的首要目的,是彻底歼灭北兵水师,完全控制水面,使帝国在海上有稳固的根基。为此,翁州岛和昌国城就成为吸引对方水师前来的诱饵。

    鉴于北兵水师是两路进兵,参谋院原先倾向于各个击破。但刘师勇和水师中的将领们,在综合了军情司提供的元军鄂州水师情况后,却提出个大胆的计划,那就是放他们合兵一处,一起收拾。

    他们提出的理由是,北兵两路进军,无论你先对付那一路,还是有冒被两面夹击的风险。而且你即使击破其中的一路,另一路也很可能因此会逃离,那样就无法做到全歼。送上来的美味,怎么能不享用呢?刘老大狠,他的手下也不是什么好鸟。

    胆子确实是大了点,但也不是没有别的原因,这在后面的水战中我们会知道。

    既然让两路元军水师合兵一处,人家会不会给你来个直捣老巢?虽然这种可能xg并不大,但谨慎的参谋院还是把它提了出来。因此他们拟定,开战之初,水师先在流求会聚。万一对方直奔琼州,刘师勇就率水师在流求海峡,即后世的台湾海峡,解决对方。现在,既然已经确定对方的目标确实是翁州,琼州水师自然就要开始动手了。

    凌震看了看苏刘义和众将,最后说道:“虽然此次大战的主力仍然是水师,但张总使传话,自朝廷下海以来,我江淮军还未露过脸,这次务必不能让别人小觑了。”

    得,这话在刘老大面前是不能说的,否则两位老大见面又对眼。众将眼中的厉sè更盛:“杀。”

    苏黑手这才淡淡地开了口:“该说的都已说了,就让我等和对方一决高下吧。”

    望了望离去的众人背影,苏刘义沉默了很久,但他最后与留下来的张世虎、凌震两人说道:“参谋院曾送来陛下的另一道旨意,它在刘总使那里。但这是秘旨。”

    张世虎、凌震震惊地望着这位督军大人。

    苏刘义回身看了看这两人:“陛下有言,自我大宋立朝以?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