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 >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第52部分阅读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第52部分阅读

,兵力一分为三,阿里海涯领兵四万守鄂州,屏卫长江中上游,阿术引另一军略扬州等两淮之地。其主力由伯颜率领,顺江而下,直奔江浙。

    这个过程起于至元十一年的九月,各路人马会聚襄阳,然后开始入长江,到当年的十二月,渡江成功。伯颜随后做的事,除了向老忽报捷,就是抢粮。“遣万户也的哥、忽都列入奏。分命阿剌罕先锋黄头,收寿昌粮四十万斛,以济军需。”

    再接下来,就是吕文唤的部下在沿江相继投降,大批的军械粮草落到他们的手中。如果仅仅依赖北元后方的供应,以北元当时的国力,那就不知道是拖到猴年马月的事了。

    李恒和也的迷失的习惯,使他们还同样认为,在秋收季节,就地劫掠或征集粮食并不是多大的问题。

    事实上,李恒出江西、经邵武、奔南剑,不仅路途上要近许多,而且有邵武、建宁两地为其提供军需,条件的确要好点。但也的迷失就麻烦了许多,因为他的第一个目标、漳州,对他来说,其进军距离是要远于李恒的。

    哪个时代山区道路交通条件之差是显然的,唐末黄巢进福建,强行开山路达七百里。而且宋代的漳州只辖有四个县镇:龙溪、漳浦、龙岩、长泰,其中长泰是“太平兴国五年,自泉州来隶。”在这四个城镇中,更因地理上的原因,有三个在近海地区,只有龙岩孤零零地处于整个漳州的北面。

    当时整个福建地区,如果以后世的眼光,人口非常稀少。“(福建路)绍兴三十二年,户一百三十九万五百六十五,口二百八十二万八千八百五十二。”也就是当时整个地区的人口,还没有后世漳州一个市的多。再加上是在战乱后,人口更大量地减少。

    因此,只要兄弟你敢于下决心,在这个时代转移百姓,于中间制造大规模的无人区,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难事,更何况其中还有大量的山区。

    话又说回来,您要是怕城里容纳不下那么多百姓,没地方安置,咱还拟订了一个预备方案,将这个时代还没有开发起来的厦门岛、以及金门岛全用上,那也是完全可以滴。

    宋军根本就没犹豫,有陛下的圣旨在,又有张老大这个北地猛人和陈大胆这个悍匪指挥,他们做的更彻底,所有周边地区的百姓、所有的物资,全被他们统统撤走,就差来个“焦土政策”了。

    也的迷失的杯具在于,整个龙岩地区,包括部分和龙岩接壤的、属于汀州的地方,全成为了渺无人烟的区域,这就完全出乎了他的预料。

    当他发现这种情况后,在内心里不仅仅产生了不安和急噪,还有了点无措。

    这个无措,是因为自他下江南以来,还是第一次遇到眼下这种情形。

    急噪,则是他按计划本应早点抵达漳州城下。他也不是没有考虑过直奔漳州城下先与刘兴会合,只不过钱之荣的表现,使他不敢确定刘兴也会同样迅速地赶到。

    他的内心里更有强烈的不安,看到龙岩的情况,再结合沿途所见,他早有种“别人早有准备”的看法。如果这样,他越向前,就越有可能成为了孤军。

    有鉴于此,他决定让部下稍加休整,等待一下钱之荣,顺便也催促一下汀州的粮草。

    但是,无论他停与不停,张世杰都认为已经差不多了,他要最后再耗一耗,并就地解决对手。

    关于也的迷失的败亡,后世的史书是如此记载的:宋景炎八年秋,元主遣兵趋福建,入汀州,进龙岩。张世杰引兵与之战,稍却。后数ri,元兵粮尽,走汀州。世杰伏军山路邀击之,元师大溃,斩其将也的迷失。

    --

    出差在外权做消遣

    第一百七十三章 断句之法

    ( )宋景炎八年,当帝国的卫王、赵?童鞋向文天祥和谢枋得行拜师之礼时,他还不知道,这不过就是他的皇帝哥哥,在把他“染黑”了的大计中,又一个重要的步骤而已。而一旦他被彻底染黑,他的一生,就同样会免不了饱受非议。

    杨淑妃之所以突然提出要给赵?找个老师,是因为在观看哪个“童子竞技”的过程中,有大臣委婉地向她进言:“陛下如此纵容卫王殿下,极为不妥,臣恐长此以往,卫王会荒废了学业。”

    并且他们之中,也真的有人推荐陈宜中为赵?的老师。

    对他们的话,杨太后还是深以为然的。赵?现在的确变得心越来越野,整天想着出去乱窜,该让他好好学点东西了。

    然而,在究竟如何为赵?择师这件事情上,杨淑妃却并非没有自己的主张。因为她不会不注意到,随着“大难不死”的陛下年长,他现在已经变得越来越有主见。虽然这些“主见”,即使是并不过问朝政的她,在知道后,也有些感到吃惊。它们毕竟和帝国过去的传统,相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我们的帝国太后并不会对此有微词。她在历史上临死之言,“我忍死艰关至此者,正为赵氏一块肉尔,”已经说明,她心中所有的一切,就是“恢复赵氏天下”。只要能“复国”,一些“折腾”又算什么呢?

    只不过官家的成长过程更从另一个方面向她强调了一件事,哪就是明师的重要xg。因为在变得越来越“聪明”的官家背后,是帝国最忠诚、也是最有才华的大臣之一、陆秀夫。

    她是看不上陈宜中的,过去的事实已经向她说明了一切。她心目中原先的人选正是谢枋得。谢枋得是二甲的第一名,而陆秀夫是二甲的第二十七人,她的目的,就是要为赵?选一个既忠诚、学问又更好的老师。

    但是,在赵?择师的这件事上,杨太后无论如何都会先征询一下官家的意见。因为从皇家的规矩上讲,这件事是不能绕过官家的,哪怕他仍然“年未弱冠”。

    她其实非常清楚,由于俞修容的关系,再加上年纪小,一直由自己领着抚养,她的确有点宠着赵?。但作为赵?哥哥的“官家”,其实也同样非常宠爱他的这个弟弟。

    赵?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带着、陪着他的“?弟”在哪个军中校场上玩、闹,又特意举办哪个“童子竞技”,就一点没有为了他弟弟开心?哪恐怕也不见得。我们的太后心里不是一点没有数。

    她同样还认为,就是哪个让赵?爱不释手、自己闲来也非常喜欢看的、官家让国学院弄得哪些图文并茂的书,某种程度上还是为了他的弟弟。当初自己问他:“官家,这是什么书?”他的回答就是:“母后,这叫小人书。”

    你光听听名字就应该知道,这种书是专为像赵?这样的小孩子弄的,要不,他怎么会在皇家书院里弄那么多?

    自然,赵?和赵?兄弟俩都还是孩子,原本又在宫里一起长大,也喜欢弄在一起。尤其是赵?,近来更是有点粘着他的皇帝哥哥。

    可她还是没有想到,官家给了她出乎预料的答案。这个答案,并非仅仅是关于谁适合当卫王老师的问题,而是包含着对帝国重臣的评价和任用的含义在里面,它更部分地解答了朝廷现在主要架构的原因所在。

    帝国太后表面上是一个柔弱的人,但在她柔弱的背后,却未必是对朝廷权力分配的一窍不通。况且“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这也不是一个多么复杂的道理。

    她最吃惊的是两点。

    这一是官家提到了文天祥,因为太后不是没有想到过这个最佳人选,宋瑞才是真正的状元郎。可请宋瑞却违反了某些已经约定俗成的朝廷规制。

    当然,我们的太后现在还远不能知道,帝国陛下根本不会按常理出牌,他也少有这个时代的顾忌。等她知道了这点,又有很多年过去了。

    第二个,就是在官家的身上,她察觉到了深深的“心机”,这让她感到陌生。

    哪ri宫中膳后,当官家和赵?一起告别离去,看着他们的背影,她轻轻地问了一句:“官家见解如何?”

    屋子里的另一人、立在一边的吉安垂首低言:“官家圣明,臣在侍奉他由泉州回琼州的船上,曾听他亲口言道,‘文相大才。’”

    太后看了吉安一眼。

    ……

    当宋瑞知道太后要礼聘他和谢枋得为卫王的老师时,他是有些犹豫的,他的犹豫其实就是太后也想到某些“约定俗成”。

    因为在帝国的历史上,帝师归帝师,但朝中之臣与皇室贵处王位之人的关系,从来都是敏感的。而他现在不仅是重臣中的重臣,并且还是兵部首席大臣,这里面历代的规则,像他这样聪明的人,不可能顾虑不到。再说,他现在也难以抽出那么多的时间和jg力来教导卫王。

    在他看来,由谢枋得、甚或在国学院中挑出学问、品行高尚之士来担任卫王的老师,都比较恰当,但让他来担任,并不合适。

    但是,有两个原因最终促使他接受了这个职位。

    这第一个,是代表太后前来礼聘的吉安告诉他,聘他为卫王的老师,本就是陛下的意思。并且正因为考虑到他没有多少时间,所以陛下特建议太后,可以由他和谢枋得共同担任卫王的授业老师。故此,太后的圣意是,先以他为主,能教卫王的,尽量多教,以后再多由谢枋得教诲。

    而另一个,则是他内心里面异常隐秘的一个想法,那就是想借机多了解点帝国的陛下。

    我们都知道,人的好奇心和疑问一旦存在,它所产生的诱惑也非常大,更何况顾虑是顾虑,但这并不代表着宋瑞就是一个胆小怕事之人。

    只不过由他担任老师,再加上个谢夫子,赵?童鞋的ri子也就可想而知了。不过才三天,卫王殿下就苦着个小脸偷跑来见他的皇帝哥哥,求他带自己出去转转。

    东一脑门的黑线:你小子上学才三天,就想玩逃学,这也太过分了吧,要知道兄弟我玩这个的时候,哪也是到初中以后,现在你竟然要超过咱了,这样做是不对滴。

    他说道:“?弟,书还是要好好读的,否则母后会不高兴。”

    赵?可怜巴巴地回道:“皇帝哥哥,?弟看见哪些书头痛。”

    东一脸的纠结,好么,就这点书,你就头痛了,那要是将后世的语文、数学、外语、地理、历史、政治、化学、物理、生物、音乐、等等,等等全给加上去,你小子没疯也要变傻了。

    想想也是啊,后世的孩子真的是很杯具,他们就是在被扼杀,难怪鲁老夫子会喊出:“救救孩子。”

    “皇帝哥哥,老师教的哪些书真的不好读,还没有小人书好看。”

    得,小人书好看是不假,但开始的时候,也没几个孩子会看文字,尽看画了,这个过程咱知道。但光停留在这个启蒙读物上面,是学不好文化的。

    边上的吉安听了这话,脸上露出了笑容。他也是很喜欢看小人书的,反正陛下对宫里的人也不限。

    “?弟,”东的脸上露出了狼外婆的笑容,“这个读书,其实也不难-< 读 吧 网 >-,……”但他忽然给了自己一巴掌。

    赵?吓了一跳:“皇帝哥哥,……”

    吉安却对他摇了摇手,并且注意地看着陛下。

    东这时候想到的是另一件事,这就是“标点符号”。因为这个时代的书,一般是没有注明标点符号的,断句通常要依赖人的经验来完成。

    但我们也并不能说中国古代就完全没有标点符号,清代之人就曾考证过,“点句之法,汉以前已有之。”只不过古时没有后世如此明确、系统而已。

    读书缺乏标点符号,读起来肯定很累,甚至会造成对文章句子的误读。有文化的成年人,长时间读书,他可以凭经验。但一般的人、或孩子,没人指点,就根本不行,因为他们难以入门。再加上缺乏字典,在这个时代,自学文化非常非常不容易。它不仅限制了文化的传播,而另一方面,在客观上就造成了文化上的垄断。

    你让赵?这样的小屁孩读这样的书,一开始既向他讲解意思,还讲文章断句,像他这样的人,要是觉得好读,不头痛,不畏难,天生的学习坯子那还真是绝对跑不掉的。不过咱从那方面也没看出这小子是个搞学问的料。

    东其实早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当然,对他来说,断断句,还不是什么太大的难事。再说,您也千万不要以为这家伙是什么爱学习的主,百~万\小!说不过是他的催眠术,这样找累的书躺在床头上看着,就和他在学校里看英语一样,一会儿就令他神游去了。

    但是,有时候他还是不自觉地就信手在宝贵的宋版书上点上几点。点过之后,他还丫丫:咱这个皇帝亲自断句之书,?,将来要是拍卖,怕是要拍出天价滴。

    吉安见过陛下在书上所留下的奇怪符号,可他却不明所以。但今天,他终于明白它们的含义了,因为陛下得意地笑着和卫王殿下说道:“?弟,这个读书,要想容易一点,可用如下之法。你把今天读的书,先拿一本过来。”

    ……

    望着两个小鬼头趴在桌上,一个认认真真、兴趣盎然地听讲,另一个眉飞sè舞的在书上指指点点地讲解,吉安忍不住暗中摇了摇头。太后宠卫王,卫王听陛下的,而陛下又怕太后,这个皇家真是奇了怪了。

    等第二天文天祥再给卫王授业之时,他才讲了几句,赵?童鞋就忍不住、而又略有点显摆地说道:“老师,您讲的,好象没有皇帝哥哥讲的好。”

    过分,太过分了啊,这简直是藐视咱们堂堂大宋朝的状元公。

    文帅哥一楞,他奇怪地看着卫王殿下:“哦,陛下讲的是什么呢?”

    赵?童鞋献宝般地拿出了昨天的书。“老师您看,这是皇帝哥哥为?弟讲解的书,它可比咱们的看起来要方便啊。”

    看着那些奇怪的符号,宋瑞心中一动,他问道:“这些符号是什么意思呢?”

    ……

    文帅哥心里大大地晃荡了几下。“这都是陛下教殿下的?”

    “是啊。”赵?童鞋有些自豪地说道。

    宋瑞眼中不复杂也要变复杂了,他沉思了一下,低声叹道:“陛下聪慧啊。”

    “皇帝哥哥当然圣明了,他说了,以后他还要专门为竞技建竞技场。”

    “竞技场?”

    “是啊,老师,您看,……”

    ……

    杯具啊,孩子显摆起来,那是要人命滴。再遇到文帅哥这样的聪明人,咱将来的麻烦大了。

    “陛下和殿下还说过什么?”

    ……

    ---

    感谢兄弟们捧场,惭愧!更新很慢,而且有时候写得也并不好。

    周末愉快1

    第一百七十四章 南剑(一)

    ( )在至元二十年的福建争夺战中,李恒不仅出兵要稍早于也的迷失,而且开始的时候速度还很快。只是当他的大军进入南剑之后,他才开始变得不急不忙。因为按照计划,他要吸引对方的援军前来。

    他指挥元军扫荡了剑浦周围的县镇,攻占了将乐、沙县,前锋一部,甚至迂回攻占了剑浦南边的尤溪,就此形成从三面包围剑浦的态势。

    但是,自李恒进南剑以来,他的心情同样不轻松。因为他一样察觉,对方早已有备。他在南剑所驻的第一个城镇是顺昌,这是邵武进南剑的必经之地,可哪里却完全遭到破坏,空无一人。而从下面将领所报来看,其它城镇就更是缈无人迹。

    使李恒最意外的是,据探马所报,不过才短短的几月,南剑的城池竟然明显已得到强化,这就说明对方绝不会轻易放弃这个城池。这符合他事先的预计,因为地理上的原因,不难使他得到这个推断。

    宋代的南剑州,是福建路的第三大辖区,它的境内仅银场就有十四个,但整个地区只下辖五个县,剑浦,将乐,顺昌,沙县和尤溪,后世的三明市当时都还没有出现。

    南剑州的重要xg在于它是交通枢纽,从剑浦再向内陆,有通往邵武和建宁的两条道路,往沿海和其它地区,则分别为一路向东南,顺闽江而下通往福州;另一路向西南,经沙县,在后世的永安再分岔,分别通往汀州和漳州。

    而福建的另一个重要的交通要道是福州,它其实可以算做是一个沿海的丁字路口。因为从福州,沿着这个“丁字”的一竖,可直奔南剑;而顺着那一横,向下,为兴化、泉州和漳州;向上,则可直达两浙。

    当初北元让唆都驻?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