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秦皇纪 > 秦皇纪第43部分阅读

秦皇纪第43部分阅读

去,冲李斯笑道:“这是好事呀,一定要好好学,学成了回楚国,好好报效父母之邦。”

    李斯眼里闪过一抹讥嘲,春申君并没有发觉,笑道:“令尹放心,若非不得已,谁愿舍弃父母之邦呢?”

    “是极!是极!”春申君拊掌大笑。

    他却不知,李斯这话只说了半句,还有半句是“象楚国这样为世家大族把持朝政的国家,想要出人头地,不得不远走他乡”。

    ……

    黄石公住处。

    “见过先生。”平原君在心腹门客毛遂的簇拥下,小跑着过来,冲黄石公见礼。

    “见过平原君。”黄石公脸上泛着笑容,忙回礼:“平原君,屋里请,请。”

    “先生请。”平原君与黄石公并肩而行。

    来到屋里,黄石公请平原君就坐,为他奉上茶水,笑道:“多有慢怠,还请平原君不要见怪。”

    “岂敢,岂敢。”平原君爽朗一笑,忙摇手,脸上的笑容更加亲切了。

    “平原君日理万机,极是繁忙,此次前来不知有何要事?”黄石公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平原君前来他这里,不用想也知道是要招揽他了。

    “先生盘盘大才,天下少有,若是埋没,甚为可惜,不知先生可愿入赵出仕?”平原君眼睛瞪得滚圆,死盯着黄石公。

    黄石公的才具在抡材大典中已经得到展现,极为了得,这是一个大才,绝不能让他去秦国。能招揽当然是好,若不能招揽的话,就要除掉。

    “平原君厚爱,黄石感激不尽。”黄石公婉拒道:“黄石本是山野之人,无心出仕。”

    “既是山林隐士,先生为何前来参与抡材大典?”平原君有些好奇了。

    “平原君过听了,隐士并非一定要隐姓埋名,不问世事。计然亦是一隐士,却是名动天下,计然学为天下所重。”黄石笑言道:“黄石此番前来参与抡材大典,是想见识天下英杰,非为出仕也。”

    “先生可是要入秦?”平原君仍是不信,紧逼一步。

    “非也,非也!黄石眼下无此意。”黄石公摇头。

    黄石公已经向秦异人效忠了,他要追随秦异人,秦异人不回秦国,他当然不会去秦国。

    平原君不明其中道理,还以为黄石公真无入秦之意,脸色缓和,笑道:“甚好!甚好!”

    黄石公无入秦之意,平原君也就放心了,闲谈几句,立时离开。

    “动了杀机。”黄石公望着平原君的背影,冷冷一笑道:“我黄石也是你能杀得了的?你一愚笨之人罢了!”

    ……

    信陵君府第。

    尉缭到来,信陵君快步相迎。

    把尉缭请进府里,信陵君命人奉上茶水,笑道:“不观抡材大典,不知国尉之子是人中龙凤,无忌惭愧惭愧。”

    他还真的当得“惭愧”二字,在他一生中,有三个大才从魏国离开:乐毅、范睢和尉缭。他以养士成名,却并未得士,真正的“士”不屑与他为伍。

    尉缭是魏国国尉之子,大才盘盘,极为不凡,就是廉颇都知其名,他却不知,还有脸说,他的脸皮不是一般的厚。

    要是秦异人在这里的话,一定会对他大肆嘲讽。

    “信陵君过誉了。”尉缭谦和的笑笑。

    “尉缭,你曾祖、祖父、你父三代国尉,魏国待你家不簿啊,不知你愿为魏国出力?”信陵君盯着尉缭。

    “父母之邦,谁不愿出力?”尉缭当即笑道。

    心里却是在暗叹:“若是可以的话,谁愿远走他邦?张仪、乐毅、范睢,皆为魏人,大才不凡,却是被你们这些世家子弟活活逼走啊。”

    “甚好,甚好。”信陵君当即笑了,很是欢畅,道:“你有此心,不愧为魏人。眼下嘛,你若回国,须贾当道,未必有你的出头之日,不若在我府里暂居,容我为你谋一美差。”

    若是能把尉缭笼络住,这对信陵君来说有着莫大的好处:一是尉缭才具不凡,若尉缭肯为他所用的话,远胜他任何一个门人,会让他如虎添翼。

    再者,尉缭是魏国国尉之子,可以通过尉缭获得老缭子的帮助,魏国军队几乎掌握在他手里了,这对于想要成就大事,当魏王的信陵君来说,是无上美事。

    “魏国有你这种自私自利、沽名钓誉之徒,岂能不弱?岂能不亡?”尉缭在心里感慨。

    “谢信陵君美意,尉缭要著兵书,需要游历天下。”尉缭婉拒。

    “著兵书?”信陵君大是惊讶,仿佛记起了什么,道:“哦!你们家的兵书已历三代,还未成书?”

    “未成。”尉缭如实答道。

    “那你多加努力,书成之后,可否容我一观?”信陵君忙问道。

    尉缭家的兵书已历三代,仍未成书,若是成书的话,必是了得,信陵君是真想一睹为快。

    “还要请信陵君多加指教。”尉缭回答得很有技巧。

    第一百一十一章 止战之道,息兵之术

    秦异人府第。

    秦异人与荀子、公孙龙子、乐毅、廉颇痛饮,酒到爵干,好不快活,直到酒足饭饱,荀子冲秦异人道:“异人公子,接下来我们要商议一下最后一战的命题,还请公子回避。”

    明天就是最后的决赛了,前十名同台论战,竞逐天下每一名士,这需要一道命题,荀子、公孙龙子、乐毅和廉颇四个评判自然是要好好商议商议。

    “不会吧?”秦异人大为诧异,道:“本公子是抡材大典的主办人,我有权知晓这命题。”

    “异人公子,你虽是抡材大典的主办人,可你也是名士,你在参与论战。若你提前知晓了命题,这对他们不公平。”公孙龙子坚决支持荀子的决定。

    “没错,我也是此意。”乐毅附和一句。

    “小兄弟啊,你们秦国雄视天下,无惧任何挑战,难道你还想占这点儿小便宜?”廉颇目光灼灼,打量着秦异人。

    秦异人想想了,道:“好吧,你们赢了,本公子回避就是。”

    站起身,出了屋,叫来孟昭,吩咐道:“守好这里,十丈以后,不得让任何人靠近。”

    吩咐完,转身离去。

    屋里,廉颇竖起耳朵倾听,笑道:“他走了。”

    “其实,他知晓也没什么,只是想要看看他的急智,他明日会如何论战罢了。”荀子笑呵呵的道。

    “异人公子能言善辩,多有惊人之论,这点我很满意。只是不知他的急智如何?”公孙龙子笑着附和一句,道:“明日这命题一定要出得难些,要很难。”

    “要出何种命题?”廉颇问道。

    “这个……正是需要我们商议的。”荀子沉吟着道:“这次抡材大典,英才汇聚,盘盘大才不少,若没有很难的命题,难以出采。”

    这次抡材大典比哪一次都要盛大、隆重,黄石公、尉缭这些人才智极高,若是一般的命题,真的没什么意思,要找一个很难的命题方能出采。

    问题是,这命题不好找啊,博学如荀子、公孙龙子都感到棘手。

    “我倒有一个想法。”乐毅缓缓开口道:“我这个命题是数百年的难题,留给他们论战的话,难度估计太大了。”

    “哦。”荀子、公孙龙子和廉颇大感兴趣,忙问道:“何种命题?”

    “我这命题就是……”乐毅压低声音,轻声道。

    “这个……你这命题不是一般的难,是太难太难了。”荀子一脸的惊讶,抚着胡须,沉吟道:“这命题难住了无数的博学之士呀,是不是太难了?”

    “着实太难。”公孙龙子沉吟一阵,道:“不过,若是用这命题的话未尝不可。自从周室失德,先有五伯争霸,后有七大战国力征,天下苦战国,苦不堪言,无数的人仁人志士都在为此而努力。如今,长平大战后,天下大势已明,操于秦手,秦若要成就一统伟业,必须要解决这一命题。若秦人连这一命题都解决不了,何谈一统?”

    “有理!有理!”廉颇大声附和。

    “照你这么说,这一题就是专为异人公子出的了?”荀子很是吃惊,打量着乐毅。

    “没错。”乐毅点头道:“天下大势操于秦手,一统伟业必然由秦完成,前十名中唯有异人公子有此机会。若异人公子要有所成,必要面临这一命题,他过不了这一命题,何谈一统伟业?”

    “既如此,那就这么定了。”荀子扫视公孙龙子和廉颇。

    “我赞同。”公孙龙子和廉颇齐声附和。

    ……

    咸阳,王宫,上书房。

    秦昭王头戴玉冠,身着王袍,跪坐在矮几上,面色凝重,道:“今儿是抡材大典最后一战的日子,异人会有何等言词,寡人要第一时间知道。都准备好了?”

    长史桓兴忙道:“禀君上,都准备好了。臣已传信给司马梗,要他记录,第一时间传回咸阳。”

    “那就好,那就好。”秦昭王一脸的赞赏,道:“前几日的论战,观异人所言,颇有可取之处。”

    紧接着,秦昭王眉头一掀,如同出鞘的利剑,沉吟着道:“观异人所言所行,很是明智,如此明智之士,怎能质赵?当年寡人要太子挑一不堪重任的子嗣质赵,他为何挑中了异人?”

    桓兴欲言又止。

    “桓兴,你有何话要说?”秦昭王发现桓兴的举动,沉声问道。

    “君上,自这几日异人公子的言论传来,臣大为惊异,异人公子很是明智。于是,臣就查了查……”说到这里,桓兴打住,不再往下说。

    “说。”秦昭王沉声喝道,虽只一个字,却是如同惊雷一般。

    桓兴愣了愣,道:“异人公子之母夏姬,原本很得太子欢心,自从她入了太子府,夏姬就被冷落……”

    “好了,莫说了,寡人明白了。”秦昭王一挥手,阻止桓兴说下去,长叹一声道:“寡人这个儿子啊,就是夫人当家。”

    叹息一阵,道:“此事,你不得对任何人说起,寡人自有处置。”

    “诺!”桓兴忙领命。

    ……

    邯郸,胡风酒肆,今儿是人山人海,前来观战的人多不胜数。

    不过,他们有一共同的话题,大声议论。

    “真黑!太黑了!门票这玩意儿,居然要这么多金。”

    “最普通的门票也要一金,雅座就要十金,大宾座要百金,这太黑了,比抢金还要可恶。”

    “秦人真是虎狼之性,贪得无厌啊。”

    “你无金,可以不来啊,有的是人来呢。你瞧见没?门票供不应求,早已卖光了。”

    抡材大典早就传疯了,人们很是关注,尤其是决赛,更是为人关注。秦异人趁机捞金,把门票卖得特别贵,最普通的门票也要一金,说出去太吓人了,这太贵了。然而,门票却是供不应求,早早就卖光了。

    “虎狼秦人,太贪了,太贪了。”信陵君怒气冲冲,脸孔扭曲,鼻子眼睛挤作一团了,因为他进场要一千金,而且是秦异人指定的。

    信陵君很想不给,然而,秦异人有的是话说“你是抡材大典的发起人,若你不到场,你会被口水淹死的。”

    作为抡材大典的发起人,若信陵君不来观战,一定会被无数人指责,要是别有用心之人,诸如秦异人,从中推波助澜的话,信陵君的麻烦就更大了。

    信陵君只得一咬牙,交了一千金,他很肉疼啊。

    另一个肉疼金的是春申君。作为楚国令尹,春申君代表楚国,他完全可以免费入场,然而,秦异人特别照顾他,要他出一千金,不然的话,他莫想入场。

    春申君很想不给,不过,他很是清楚,秦异人这是在报复他,报复他一到邯郸就窜掇信陵君和平原君前来闹事,春申君心有所忌,不得不出一千金。

    至于平原君,秦异人手下留情,只收了他五百金,略作惩罚罢了。之所以对平原君手下留情,是因为平原君算半个东道主,不然的话,秦异人才不会只收五百金呢。

    赵孝成王、天子使者颜渊、司马梗、须贾、后胜、剧辛、韩开地,玉夫人、老猗顿、卓异、田恪、白厢……名流云集,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来了。

    作为名流,要是不来观战,定会为人耻笑,尽管门票很贵,他们仍是掏金前来。

    荀子、公孙龙子、乐毅和廉颇四人拾阶而上,来到论战台上,在评判席入座。

    赵孝成王一见廉颇到来,满脸羞愧,一颗头颅直往裤裆里钻。长平大战虽然过去时间不短了,赵孝成王仍是不想见到廉颇。这次观战,他很不想来,就是不想见谦廉颇,然而,作为赵国国君,若他不来,定会为天下笑,不得不来。

    荀子站起身,抱拳行礼,来个团团揖,道:“抡材大典时至今日,已至最后论战,有请异人公子、黄石、尉缭、蔡泽、庞煖、姚贾、顿弱、乌孙落王子、山戎复王子、博格牙王子入场!”

    秦异人领头,黄石他们紧随秦异人,快步而来,到来论战台上,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了下来。

    “周室失德,天下大乱,先有五伯争霸,后有七大战国力征,征战不息,生灵涂炭,黎民苦战国,苦不堪言!”荀子缓缓开口,说出命题,道:“为息兵罢战,无数的仁人志士出谋划策,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老子小国寡民……诸子百家皆有主张,却是谋越多,战越烈,征战不休,天下不宁。你们可有止战之道,息兵之术?”

    荀子声音清越,一番话抑扬顿挫,极富感染力,然而他的话一落音,立时引来一片喧哗。

    “啊!”一片惊呼声响起,如同雷霆轰鸣,出自观战之人之口。

    这些观战之人,个个张口结舌,一脸的震惊,一脸的难以置信。

    不为别的,只是因为这命太过骇人了,太有难度了。

    自从周天子失德,天下大乱,诸侯力征,无数的仁人志士都在寻找“止战之道”、“息兵之术”,历经数百年,涌现出了墨子、孔子、孟子、荀子、公龙孙子……这些杰出的思想家;李悝、吴起、商鞅、苏秦、张仪……这些实干家,还有鬼谷子这样专心培养人才的学者隐士,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还天下康宁,息兵、罢战。

    其结果却是,数百年来,征战不休,反而更乱了,打得更加惨烈了。

    这一命题难倒了无数仁人志士,其难度可想而知,以此为命题,谁能不震惊?

    第一百一十二章 一之道

    “这个……”秦异人震惊无已,打量着荀子、公孙龙子、乐毅和廉颇,暗自腹诽:“你们故意刁难的吧?”

    这命题难倒了无数人,包括墨子、老子、孔子、孟子、荀子、公孙龙子、鬼谷子、李悝、吴起、商鞅、苏秦、张仪、乐毅、田单、范睢……他们哪一个不是名动千古的智士?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主张,想要息兵、罢战,最终却是不可得,反而更乱了,战争越打越惨烈,长平大战是最好的代表。

    而且,诸子百家是穷尽一生之力而提出主张,在如此短短时间内,谁能提出好的主张?压根儿就是不可能的事儿。

    这是刁难,绝对是刁难。

    秦异人朝黄石公一瞧,黄石公缓缓摇头,双手一摊,一脸的无奈。

    黄石公的才智不需要说的,盘盘大才,对于止战之道,息兵之术,他自然是想过的,也有自己的看法。问题是,诸子百家都有主张,他的主张未必比诸子百家高明。若是提出与诸子百家相同的主张,对于黄石公来说,他不屑为之。

    再瞧尉缭,也是摇头,不言不语。

    蔡泽、庞煖、姚贾、顿弱他们也是一脸的无奈,肯定没有比诸子百家更好的主张了。

    “依我说,你们中原人打了数百年,没有打出个结果,就不必再打了。你们也不必争了,就把中原让出来吧,让给我们大匈奴,大匈奴保证让你们不会再打生打死了。”乌孙落想了想,大声道。

    “闭嘴!”一片喝斥声响起,如同雷霆轰鸣,那些观战的人横眉怒目,怒视着乌孙落。

    “我们中原的事儿,何须你来多嘴?”观战人群大声斥责。

    虽然七大战国力征,中国处于大分裂时期,但在对外敌这事上,却是一点不含糊,绝不容允异族胡言乱语。

    若是有鸡蛋砖头的话,乌孙落必然是被砸得鼻青脸肿了。

    “好了,好了,我不说了,不说了。”乌孙落把怒气冲冲的人群一扫视,头皮发麻,他要是再说下去,焉知会不会失控,?br />